一种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953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可折叠的具有双前轮的反向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以其便捷、绿色环保等优点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电动车是基于现有自行车的结构对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电池、驱动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能够使得车子在电能驱动下快速运行。

三轮车,顾名思义,由于其相对于二轮车多了一个车轮与地面接触,在易于产生侧滑的湿滑路面,有十分独特的稳定性优势,大幅减小骑乘人员侧滑摔倒的可能性,在复杂地形地表环境下,行驶安全性较两轮车有大幅提升。目前市面上的三轮车大多结构是一个前轮两个后轮,如中国专利CN201210089652.8和CN201480014552.6所示。

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反向三轮车,具有两个前轮一个后轮,如中国专利CN200610170204.5和CN201510774236.5所示,后轮作为驱动轮,前轮为转向轮。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可折叠的反向电动三轮车;另外即使目前电动三轮车的折叠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真正简便可靠的结构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具有双前轮的反向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包括主支架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前后两侧的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所述主支架的前端设有T型支架,所述T型支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前轮,所述T型支架的上方设有用于支撑车头的车头支架管,所述车头支架管内设有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的一端与车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两个前轮的转向机构配接,所述主支架的前端还固定有一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包括两块平行的直板,在所述两块平行的直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承架与所述车头支架管之间设有一转动轴,所述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枢轴于所述支承架与所述车头支架管,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车头支架管绕着所述转动轴相对于所述支承架转动,进而使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切换;

所述驱动机构为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通过第一枢轴设于所述支承架上,所述第二杆通过第二枢轴设于所述车头支架管上,所述第一杆的中部和第二杆的端部通过第三枢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杆的活动端为施力端;

所述第一杆上还滑动设有锁定板,所述锁定板的上端设有拉环,两侧的折弯板上设有凸肩,所述第二杆上设有缺口,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定板的凸肩伸入至所述第二杆上设有缺口。

优选的,所述锁定板具有用于所述第三枢轴穿设的腰型槽。

优选的,所述支承架的其中一块直板外枢轴设有一个锁块,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块的卡扣结构卡接于所述第三枢轴。

优选的,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枢轴至前轮的滚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所形成的连线至前轮的滚动轴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抵靠在一穿设于所述支承架的第四轴上。

优选的,所述转向管的底端固定有一叉板,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板和旋转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支承架上,所述旋转板通过枢轴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叉板架设在所述旋转板上并且两者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与一连接件铰接,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对称延伸设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于一驱动片上,所述驱动片包括一个枢轴,所述枢轴设置在所述T型支架上;在所述拉杆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驱动片绕所述枢轴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前轮转向。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相互插接在一起的对称的两半式结构,所述相对称设置的拉杆的相对一端分别枢轴在该两半式结构的其中一半上;所述两半式结构通过一圆销插接在一起;所述旋转板架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圆销的两端均伸入至所述旋转板内。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的尾部为一缺口;所述固定板上枢轴设有一复位板,所述复位板可选择地进入或退出所述缺口。

优选的,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折叠状态时,有一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扭簧推动所述复位板进入所述缺口;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转向管推动所述复位板克服所述扭簧的作用力退出所述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安全可靠,能使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下快速转换,适合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主视图;

图4 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折叠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7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此时省去锁定板46;

图11为锁定板46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包括主支架9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9前后两侧的两个前轮92和一个后轮93,所述主支架9的前端设有T型支架96,所述T型支架96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前轮92。所述主支架9上还设有电池架91,可放置充电电池使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为电动三轮车。当然,换上与后轮93链条连接的脚蹬,即可形成普通人力三轮车。

所述主支架9上大致垂直地设有车头支架管13和坐垫杆94,所述坐垫杆94上安装有坐垫95。所述坐垫杆94插接于所述主支架9上。车头支架管13上设有车头1,所述车头1包括龙头把手11和刹车12。所述车头支架管13与所述主支架9大致垂直,并与所述主支架9相对固定。

所述车头支架管13用于支撑车头1且其内还滑动设有伸缩管16,以及可转动地设有转向管14,所述伸缩管16通过紧固件18与所述转向管14固定或松开。所述伸缩管16的顶端为龙头把手11。与现有技术一样,所述龙头把手11转动可以带动所述转向管14转动。所述转向管14的底端设有一个旋转板15。

所述主支架9的前端还固定有一支承架3,所述支承架3包括两块平行的直板31,在所述两块平行的直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支承架3与所述车头支架管13之间设有一转动轴131,所述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枢轴于所述支承架3与所述车头支架管13。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为连杆结构,包括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所述第一杆41通过第一枢轴411设于所述支承架3上,所述第二杆42通过第二枢轴421设于所述车头支架管13上,所述第一杆41的中部和第二杆42的端部通过第三枢轴4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杆41的活动端412为施力端。

扳动施力端,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车头支架管13绕着所述转动轴131相对于所述支承架3转动,进而使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切换。

具体如图3所示,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枢轴43至前轮92的滚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枢轴411和第二枢轴421所形成的连线至前轮92的滚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在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处于打开状态时呈过死点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杆41抵靠在一穿设于所述支承架3的第四轴44上。这样的锁定机构能使打开状态时的可折叠反向三轮车不会产生折叠。进一步的锁定机构还包括两个结构,其一如图4所示,所述支承架3的其中一块直板31外枢轴设有一个锁块32,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块32的卡扣结构卡接于所述第三枢轴43;其二结合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第一杆41上还滑动设有锁定板46,所述锁定板46的上端设有拉环461,两侧的折弯板上设有凸肩462,所述第二杆42上设有缺口426。当所述锁定板46设置在所述第一杆41上时,所述第三枢轴43同时穿过所述第一杆41、第二杆42,以及锁定板46。所述锁定板46具有用于所述第三枢轴43穿设的腰型槽463,确保其能滑动。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锁定板46的凸肩462伸入至所述第二杆42上设有缺口426,进一步确保所述第一杆41、第二杆42相对固定。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需要折叠时,先拉动所述锁定板46使其相对所述第一杆41滑动,使所述凸肩462从所述缺口426中脱出,然后再扳动活动端412,进行车辆的折叠。

所述转向管14的底端固定有一叉板141,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的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板51和旋转板15,所述固定板51固定于所述支承架3上,所述旋转板15通过枢轴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1上,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叉板141架设在所述旋转板15上并且两者相对固定。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反向三轮车还包括被所述旋转板15驱动的相对称设置的拉杆21,两个所述拉杆21的一端分别固定于一驱动片22上,所述驱动片22包括一个枢轴23,所述枢轴23设置在所述T型支架96上。在所述拉杆21的拉力作用下,所述驱动片22绕所述枢轴23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前轮92转向。

所述相对称设置的拉杆21的相对一端均枢轴于同一个连接件24上。所述连接件24为相互插接在一起的对称的两半式结构,所述相对称设置的拉杆21的相对一端分别枢轴在该两半式结构的其中一半上;所述两半式结构通过一圆销25插接在一起;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旋转板15架设在所述连接件24上,所述圆销25的两端均伸入至所述旋转板15内。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旋转板15的尾部为一缺口151;所述固定板51上枢轴设有一复位板52,所述复位板52可选择地进入或退出所述缺口151。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折叠状态时,有一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1上的扭簧53推动所述复位板52进入所述缺口151;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转向管14推动所述复位板52克服所述扭簧53的作用力退出所述缺口151。

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过程。当所述可折叠反向三轮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呈图3所示的状态,且所述第一杆41抵靠在一穿设于所述支承架3的第四轴44上。这样稳定的锁定结构使车头支架管13与主支架9大致垂直固定。此时,结合图1和图7所示,所述叉板141架设在所述旋转板15上并且由于两者之间三面稳固导致两者相对固定,而且由于车头支架管13的竖立,转向管14也同样竖立,推动所述复位板52克服所述扭簧53的作用力退出所述缺口151。这样,转向管14转动,通过叉板141传动至所示旋转板15上,所述旋转板15也能相应转动。由于所述旋转板15与连接件24相对固定,所述连接件24大致也绕着所述转向管14的轴线转动,进而拉动或推动位于所述连接件24两侧的拉杆21。以图4为例,当三轮车需要左转时,图中的拉杆21推动前轮92转动,具体的,拉杆21受到推力时,由于枢轴23的缘故,所述驱动片22也收到推力,使所述驱动片22会绕着轴线X沿图中逆时针转。同样的,另一个前轮92也会在另一个拉杆21的拉力下左转。在此瞬间,由于车轮与地面有一定的摩擦力及高度差H的缘故,车轮在左转时,会先向左侧倾,使车辆转弯更加顺畅。车辆右转是同样的原理和相反的作用力而已,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反向三轮车进行折叠时,先将坐垫杆94从主支架9上抽出。然后扳动第一杆41的活动端412,使所述第一杆41和第二杆42呈图5和图6所示的状态。这时由于连杆机构的原因,车头支架管13绕着所述转动轴131相对于所述支承架3转动,这样所述转向管14和叉板141也同样相对于所述支承架3转动。此时,所述叉板141松开所述旋转板15,所述转向管14同样脱离所述复位板52,扭簧53推动所述复位板52进入所述缺口151,这样所述旋转板15即保持固定,以使两个前轮92也保持相对正向锁定而不侧转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当本实用新型的反向三轮车进行折叠后可以将该三轮车的前轮拖着走,另外,也适合下一次的反向三轮车进行打开时,所述叉板141能很顺利地卡接住所述旋转板15。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