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60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悬臂踏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踏板,主要应用于踩踏车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可配合双脚踩踏动作自动改变施力角度,可提高踩踏效率,便于驱动短曲柄的悬臂踏板。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类型的踩踏车使用踏板来驱动轮子且向踩踏车提供动力。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单轮车及站立式踩踏车均为此等踩踏车的实例,因为其一般均使用踏板向轮子提供动力。一般而言,踩踏车的一后轮被支撑于车架的一向后端附近,曲柄总成可旋转地支撑于该车架,且另一驱动链在该曲柄总成与该后轮之间延伸以传送动力。该等踏板连接至该曲柄总成且骑乘者可透过该等踏板向踩踏车传送动力。

习知踩踏车用踏板的设置和运作,大抵如图1和图2所示,该踏板11主要设有踏板本体111,该踏板本体111具有一心轴112,该心轴112安设于踩踏车的曲柄总成上的一曲柄12。该踏板本体111以绕该心轴112旋转。该心轴112可允许骑乘者在双脚踩踏于该等踏板11上的情形下,当该等曲柄12及该等心轴112以大体上圆周运动行进时以向上及向下的运动向该等踏板11传送动力。该种踏板的设计,固然可简便的安设在踩踏车曲柄总成,并供骑乘踩踏车的使用者双脚交替地实施圆周踩踏运动,但在使用上却有美中不足处。

即,实施圆周踩踏运动时,踩动踏板11的施力方向与曲柄12呈垂直时,乃是踩踏力产生最大功的时候;相反的,当施力方向与曲柄12呈同一轴线状态时,乃是踩踏力产生最小的时候,此时为踩踏施力的死角,亦即施于踏板的踩踏力甚至完全无法驱动曲柄12与曲柄12同轴固设的大齿盘13转动;由于习知提供踏板11于双脚圆周踩踏运动的踩踏力必然会有其中一点恰与曲柄12呈同一轴线,而发生无法作功情形,为此,踩踏者乃必需透过调整脚掌关节及改变脚踝的施力角度来克服,虽然踏板本体111会随着脚踝的施力方向而转动配合,但经长时间踩踏操作下,该被迫不断改变施力角度的脚踝却有易疲劳甚而发生受伤的情形。再者,踏板本体111系以心轴112形成旋转,而踏板本体111的踩踏面113位于该心轴112处,亦即骑乘者的施力点位于支点处,让产生的力矩几乎等于零,故骑乘者的踩踏力大多消耗于转动踏板本体,对于踩踏力产生的功亦会打折,而有踩踏效率较差甚而产生较费力的情形。

另外,如图1和图2所举例的踩踏车,系为站立式的踩踏车,与一般自行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并无设置座椅供骑乘者乘坐,骑乘者须以站立方式以双脚施力于踏板交替进行圆周踩踏运动以驱使踩踏车行进,此种踩踏车应用习知踏板除了遭遇上述问题外,踏板11随着圆周踩踏运动运行时,踏板本体11于最高点及最低点的高度落差H1较大,让站立姿态的骑乘者其脚部膝盖会承受较大的力量,若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臂踏板,其可实现一种可配合双脚踩踏动作自动改变施力角度,可提高踩踏效率,便于驱动短曲柄,降低双脚踩踏的落差而造成膝盖负荷的悬臂踏板改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臂踏板,其具有一踏板本体以及位于该踏板本体一端的枢转体,该枢转体可供一枢轴穿置安装于一踩踏车的曲柄,而该踏板本体具有一踩踏面,该踩踏面低于该枢转体的轴心位置。

所述该悬臂踏板所安装的踩踏车,其至少包含: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曲柄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中轴枢设于该架体且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以及一连动机构,设置于该前、后轮之间,构成该悬臂踏板及该后轮的传动联结。

所述该连动机构具有一枢设于该曲柄处的大齿盘、飞轮以及一绕设于大齿盘与后轮间的带动件,该飞轮设置于该大齿盘处。

所述该连动机构具有一枢设于该曲柄处的大齿盘、飞轮以及一绕设于大齿盘与后轮间的带动件,该飞轮设置于该后轮处。

所述该踩踏面具有一重心位置,其低于该枢转体的轴心位置。

所述该踏板本体与枢转体设为一体。

所述该踩踏面具有由内侧往外侧上倾的倾斜角度。

所述该踏板本体与枢转体间进一步设有一悬臂。

所述该悬臂与枢转体设为一体,而该悬臂透过一枢销枢设于该踏板本体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让骑乘者双脚施力踩踏于踩踏面使安装于曲柄的悬臂踏板进行圆周运动时,枢转体会带动踏板本体随着双脚屈、伸施力的方向自动摆动配合,且由踩踏面改变踩踏施力位置,不仅可消除踩踏施力的死角,更可安装于较短曲柄使用,以降低双脚踩踏的落差而造成之膝盖负荷,进而提高踩踏舒适性及踩踏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悬臂踏板应用于踩踏车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悬臂踏板的详细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本创作悬臂踏板2具有一踏板本体21以及位于该踏板本体21一端的枢转体22,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踏板本体21与枢转体22为一体,踏板本体21具有一踩踏面211,踩踏面211低于枢转体22的轴心位置L,而枢转体22可为培林或轴套或滚珠与滚珠座的结合体。当然,踩踏面211如图所示可以为平面,而整个平面的踩踏面211则低于枢转体22的轴心位置L;或者,踩踏面若为斜面或曲面等非平面的结构体,则踩踏面所具有的一重心位置其低于该枢转体22的轴心位置L。亦或者,踏板本体21非与枢转体22一体制成,如图6所示,踏板本体21与枢转体22间通过至少一固定件26相互组装固定

其中,本创作之悬臂踏板可供使用者自行组装于踩踏车的曲柄处,如图5所示之实施例中,枢转体22可供一枢轴23穿置安装于一踩踏车的曲柄31,且因为踩踏面211低于枢转体22的轴心位置L,踩踏的施力点并非位于支点处,故可产生一有效的转转力矩,让踏板本体21可通过枢转体22为轴心形成自由摆动;当骑乘者双脚分别踩踏于左右悬臂踏板2并施力交替地实施圆周踩踏运动时,透过双脚的伸、屈操作,该对应的踏板本体21将会随着施力方向自动摆动,并致脚踝可以最自然、适切的角度对应施力于踩踏面211,且当其中一曲柄31及踏板本体21随着圆周运动旋转至最高点时,如图5所示,曲柄31与踏板本体21呈同一轴线状态,此时透过踩踏面211的自由摆动改变踩踏施力位置,让踩踏施力位置将不会发生与曲柄31呈同一轴线的情形,达到自动消除踩踏施力的死角,不但使双脚的踩踏力可发挥更大的功,达到提高踩踏效率效果达到较省力的预期目的,同时,该不断施力的脚踝亦可藉以达到较舒适、不易疲劳甚而避免受伤的安全性效果。

当然,本创作之悬臂踏板通过踩踏面的自由摆动并改变踩踏施力位置,以及产生一有效的转转力矩,让踩踏力可产生更大的功,让本创作之悬臂踏板可安装于较短曲柄使用,因为一般较短曲柄在使用时,需要施以较大的踩踏力才得以驱使其转动,若使用本创作之悬臂踏板骑乘者可轻松的驱动该曲柄。以及,本创作之悬臂踏板在应用于站立式踩踏车时,如图3所示,该站立式踩踏车至少包含有一架体33,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34及一受该把手组34控制转向的前轮35,该架体33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32;一曲柄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中轴311枢设于该架体且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31,本创作之悬臂踏板2则安装于该曲柄31;另于前、后轮35、32之间设有一组供构成该两个悬臂踏板2及该后轮32传动联结的连动机构;其中,该连动机构具有一枢设于该曲柄31处的大齿盘36、飞轮37以及一绕设于大齿盘36与后轮的后轮齿盘321间的带动件38(可以为炼条或皮带),飞轮37具有单向传输动力的作用,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飞轮37设置于该大齿盘36处,该飞轮亦可设置于后轮齿盘321处;其中,飞轮37设置于该大齿盘36处而非设置于后轮齿盘处,让后轮齿盘可不受原有设置飞轮须采用多齿数较大轮径的限制,而可使用少齿数较小轮径的后轮齿盘,仍可拥有相同的速比效率。

上述站立式踩踏车于踩踏使用时,由于悬臂踏板2的踏板本体21自由摆动的枢设在踩踏车曲柄31,故踩踏车骑乘者双脚以圆周运动踩踏踏板本体21时,该左、右踏板本体21于最高点及最低点的高度落差H2,将与原设定完全相同不会发生增长情形,甚至可能因为可使用较短曲柄会让高度落差H2缩短,而此,对于骑乘者双脚伸、屈踩踏施力的操作,降低了高度落差,可达到符合人体工学操作简便、顺畅和舒适需求等功效。

再者,如图7所示为本创作中悬臂踏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踏板本体21与枢转体22间进一步设有一悬臂24,该悬臂24可与枢转体22设为一体制成,而该悬臂24透过一枢销25枢设于该踏板本体21一端;让踏板本体21及悬臂24可相互实施展开和收折动作,亦即应操作需要,该悬臂踏板的踏板本体21可适时做展开动作,以方便使用,而不用时,踏板本体21可以朝内收折靠拢于曲柄31,以达不占空间的效果。其中,该踏板本体21且设有一容纳槽212邻接悬臂24,在踏板本体21与悬臂24相互收折时,该枢转体22以及悬臂24可容置隐设在该容纳槽212内。

另外,该踩踏面211具有由内侧往外侧上倾的倾斜角度,如图8所示,当踏板本体21安设在踩踏车曲柄31后,该踏板本体21底面外侧端与垂直的后轮32底部,可维持在国际规范踩踏车(自行车)踏板安装的25°倾角范围,以达到防止悬臂踏板2于行车转弯时发生接触地面A的危险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