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折叠式三轮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车体积大、笨拙、占用空间大,不便存放与捎带,针对前述问题,部分技术人员设计了可折叠的三轮车,但现有的折叠三轮车零部件众多、折叠部件结构复杂,成本高,折叠或打开时费时费力,影响使用者的快速使用,由于结构复杂、折叠操作不易,不太适合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人群使用,推广范围受限,极大地限制折叠三轮车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方便快速折叠从而减小三轮车车体占用体积的手动折叠式三轮车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前后铰装连接在一起的前架、中架和后架;
所述前架包括用于安装前叉的头管,所述头管的后侧部设有铰装部;
所述中架包括前端部与铰装部铰装在一起、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中梁,所述中梁的后端设有左右延伸的横梁,所述中架的后部设有车座;
所述后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横梁两端部上的套管,两个套管上分别设有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后梁,两根后梁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安装部;
所述中架向前上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后架向前下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可实现车架折叠,反之,当中架与后架分别反向摆动复位后则实现车架展开;所述手动折叠式三轮车车架上还设有当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进行折叠或者展开后将其进行同时固定的联动锁止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中架向前上方摆动一定角度,将后架向前下方摆动一定角度从而完成车架折叠,折叠后再通过控制联动锁止装置将车架锁止在折叠状态,因此可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占地面积,从而方便存放;另外,当将中架与后架分别反向摆动复位后则实现车架展开,并通过控制联动锁止装置将车架锁止在展开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方便快速折叠从而减小三轮车车体的占用体积。
为了方便实现联动锁止装置,所述联动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中梁内的滑移腔,所述滑移腔中设有可沿中梁长度方向滑移的滑柱,所述滑柱的前端设有伸向铰装部的插柱,所述铰装部上设有当前架与中架折叠或者展开后可供插柱分别插入的折叠锁止孔和展开锁止孔,所述滑移腔中还设有顶动滑柱从而保持插柱插入在折叠锁止孔或展开锁止孔中的顶簧;所述联动锁止装置还包括铰装在横梁中部的翻盖,所述翻盖的左右两侧设有分别伸向同侧套管的锁止块,所述套管上设有当中架与后架进行折叠或者展开后可供锁止块分别卡入其中的折叠卡槽和展开卡槽,所述滑柱与翻盖之间设有连接两者从而实现锁止块和插柱同时处于锁止状态或非锁止状态的联动拉索。
为了提高锁止块卡入折叠卡槽或展开卡槽内的锁止强度,所述翻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伸向同侧套管的遮护部,所述遮护部设有可贴靠在套管外周面上并与套管外径相等的内弧面,相应一侧的锁止块位于同侧遮护部的内弧面上。
为了将联动拉索隐藏在中架中使用,所述横梁的中部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滑移腔连通的拉锁通孔,所述联动拉索的前端部连接在滑柱的后端部上,所述联动拉索的后端部穿过滑移腔和拉锁通孔与翻盖连接固定在一起。
位于滑块后侧的滑移腔中设有限位部,所述顶簧的前端顶靠在滑柱的后端面上、后端顶靠在限位部的前侧面上。
为了增大中架与后架展开时的载重强度,所述横梁与两个套管之间设有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后架摆动角度的承重限位装置。
所述承重限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横梁两端部外周面上的限位块,所述套管上设有供同侧限位块向外伸出且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限位块继续转动的限位弧口。
为了增大两根后梁后端部的分开距离,从而实现两个待安装后轮具有较宽的轮距,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
为了方便实现横梁与两个套管的轴向定位,所述横梁的两端面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套管的管腔中设有靠近套管外端部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设有中心孔,每侧的套管与同侧的横梁端部之间设有穿过中心孔并螺装在螺纹孔中的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上设有位于中心孔内的定位轴段,所述定位轴段的长度稍大于中心孔的长度。
为了实现车座也具有折叠结构,所述中梁的后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铰装有上翻时可压靠在固定座顶部从而进行使用、下翻时可与中梁贴靠在一起从而减小占用空间的车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车架可通过前架、中架和后架之间的折叠结构进行折叠,从而可减小三轮车车体占用体积,另外,车架折叠和车架展开的过程可通过联动锁止装置进行快速锁止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架与后架的带有局部剖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省去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管与后梁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车把和前车轮并处于展开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翻盖掀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成整车时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手动折叠式三轮车车架包括依次前后铰装连接在一起的前架、中架和后架;该前架包括头管1,该头管1为现有技术,该头管1用于安装前叉,相应的,前叉的下端可安装有前车轮,前叉的顶部可安装有车把;其次,头管1的后侧部设有铰装部2,铰装部2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主铰装孔,当然,为了方便铰装中架,如图1所示,优选在头管1的后侧部固接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前斜梁27,该铰装部2则设置在前斜梁的后端部上。继续参照附图,该中架包括前端部与铰装部2铰装在一起、后端部则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中梁3,为了方便中梁3与铰装部2进行铰接,该中梁3的前端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耳板26,相应的,两个耳板26上也具有与主铰装孔配合使用的副铰装孔,因此,该铰装部2通过穿过副铰装孔和主铰装孔的铰轴铰装连接在两个耳板26的缝隙空间中,另外,中梁3的后端设有左右延伸并用于铰装后架的横梁4,其次,中架的后部还安装有车座5。继续参照附图,该后架则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横梁4两端部上的套管6,两个套管6上分别设有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后梁7,两根后梁7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安装部,因此,后架可在横梁4两端部的支撑作用下进行摆动;另外,为了增大两根后梁7后端部的分开距离,从而实现两个待安装后轮具有较宽的轮距,如图2所示,横梁4的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倾斜一定角度,因此当后架安装在横梁4的两端部上时,两根后梁7的后端部可自然分开,当然,为了使两根后梁7的后端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如图3所示,后梁7也可以与同侧的套管6之间具有相应倾斜角度a,倾斜角度a优选大于90度的钝角;其次,如图2-图4所示,为了方便实现横梁4与两个套管6之间的轴向定位连接,该横梁4的两端面中心设有螺纹孔,而套管6的管腔中固接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的中心设有中心孔,其次,每侧的套管6与同侧的横梁4端部之间设有穿过中心孔并螺装在螺纹孔中的定位螺栓24,因此,定位螺栓24的螺帽可将固定板23压靠在横梁4的端面上,从而对套管6进行轴向定位,而为了避免定位螺栓24拧紧时将固定板23压紧在横梁4的端面上,该定位螺栓24的螺杆上设有位于中心孔内的定位轴段,定位轴段的长度稍大于中心孔的长度,其次,定位轴段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孔径,因此,当拧紧定位螺栓24时,固定板23也可以自由转动,当然,该定位轴段可以采用多个垫片套装在定位螺栓24的螺杆上实现;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定位螺栓24的螺帽外露,固定板23的外侧面与套管6的外端面间隔设置一段距离;当然,套管在横梁上的轴向定位结构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综上所述,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架向前上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后架向前下方摆动一定角度后可实现车架折叠,反之,如图1所示,当中架与后架分别反向摆动复位后则实现车架展开。
继续参照附图,为了在车架展开或者车架折叠后能将前架与中架、中架与后架同时进行快速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联动锁止装置,如图2-图7所示,该联动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中梁3内的滑移腔8,为了方便实现滑移腔8的结构,该中梁3优选采用空心管体制成,因此,中梁3的管腔即为滑移腔8,其次,滑移腔8的前端部设有可沿中梁3长度方向滑移的滑柱9,滑柱9的前端设有伸向铰装部2的插柱10,相应的,中梁3的前端部设有供插柱10伸出的伸出孔,而铰装部2上设有当前架与中架折叠或者展开后可供插柱10的前端部分别插入的折叠锁止孔11和展开锁止孔12,其次,滑移腔8中还设有顶动滑柱9从而保持插柱10插入在折叠锁止孔11或展开锁止孔12中的顶簧13;为了避免顶簧13过长,位于滑块后侧的滑移腔8中设有限位部20,此时,顶簧13的前端顶靠在滑柱9的后端面上、后端顶靠在限位部20的前侧面上,如图2所示,该限位部为环状板体,当然,该限位部20可以通过在中梁3的外部螺装螺钉,并使螺钉的内端部伸入滑移腔8中,因此,顶簧13的后端部可顶靠在螺钉的内端部上;因此,如图5-图6所示,当滑柱9克服弹簧的顶力向后滑动时,插柱10可从折叠锁止孔11或展开锁止孔12中拔出,此时,中架可进行摆动,而当插柱10在顶簧13的顶力之下插入折叠锁止孔11或展开锁止孔12内时,中架无法进行摆动。
其次,该联动锁止装置还包括铰装在横梁4中部的翻盖14,翻盖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伸向同侧套管6的遮护部19,遮护部19设有可贴靠在套管6外周面上并与套管6外径相等的内弧面,内弧面上设有外凸的锁止块15,同时,套管6的外周壁上还设有当中架与后架进行折叠或者展开后可供锁止块15分别卡入其中的折叠卡槽16和展开卡槽17;如图4所示,该折叠卡槽16和展开卡槽17为凹槽,当然,该折叠卡槽16和展开卡槽17也可以为贯通套管6管壁的通孔,因此,当翻盖14的遮护部19贴靠在套管6外周面上时,锁止块15可卡入相应的折叠卡槽16或展开卡槽17内,此时,后架不能进行摆动,但是,当向外翻动翻盖14时,锁止块15也随即从相应的折叠卡槽16或展开卡槽17内拉出,此时,后架可进行摆动;如上所述,具有内弧面的遮护部19是为了提高锁止块15与翻盖14的连接强度及增大锁止块15卡入折叠卡槽16或展开卡槽17内的锁止强度和锁止稳定性,当然,该锁止块15也可直接焊接在翻盖14的两侧,从而省去遮护部19。
另外,为了实现翻动翻盖14时能控制滑块一同动作,从而实现对前架和中架、中架和后架的同步锁止或解锁,滑柱9与翻盖14之间设有连接两者从而实现锁止块15和插柱10同时处于锁止状态或非锁止状态的联动拉索18,而为了将联动拉索18隐藏在中架中使用,横梁4的中部设有前后贯通并与滑移腔8连通的拉锁通孔,联动拉索18的前端部连接在滑柱9的后端部上,而联动拉索18的后端部穿过滑移腔8和拉锁通孔与翻盖14连接固定在一起。
继续参照附图,为了增大中架与后架展开时的载重强度,横梁4与两个套管6之间设有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后架摆动角度的承重限位装置,该承重限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横梁4两端部外周面上的限位块21,套管6上设有供同侧限位块21向外伸出且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可限制限位块21继续转动的限位弧口22,如图4所示,该限位弧口22设置在套管6的内侧端部上,如图5所示,当后架相对中架展开后,限位弧口22的上侧边将顶靠在限位块21的上侧面上,因此可限制中架继续摆动,并与翻盖14上的锁止块15相配合从而实现中架与后架展开时具有较大的载重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实现车座5也具有折叠结构,从而避免车架折叠时车座5与前架干涉,该中梁3的后端设有固定座25,固定座25上铰装有上翻时可压靠在固定座25顶部从而进行使用、下翻时可与中梁3贴靠在一起从而减小占用空间的车座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