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小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305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小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物流小推车。



背景技术:

现在工业和生活中,推车是一种在搬运装卸工作时较为重要的工具,它是以人力拉动来搬运货物的设备,可用于货物的堆放以及装卸。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内进行运作,解放了大量的人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车被广泛的使用,由于推车操作性灵活,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迅速的搬运货物且可以承受较大的起重量,因此在像企业仓库、码头等货物集中地有巨大的使用价值。

推车作为助力型工具,相比较于传统的肩扛扁担挑,对于很多的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其意义相当的广大。但是,由于现如今物流业的极速发展,对搬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车在高低位置搬动大重量的货物时操作不便,而且对推车底座摩擦力较大,难以推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灵活升降运输货物的可升降小推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小推车,其包括车轮、底座、推手、升降台和升降联动机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车轮,所述推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底座内设有凹槽,所述升降台内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升降台在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带动下上升或下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操作组件、第二操作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第一操作组件、所述第二操作组件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包括第一踏板和与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踏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操作组件包括第二踏板、第二连接杆和复位板,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复位板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杆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和位于所述升降台两侧的两组连杆组,两组所述连杆组分别与所述传动杆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升降台上升过程中,首先,所述第一踏板受力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楔形块移动,其次,所述楔形块移动挤压所述传动杆运动,最后,所述连杆组在所述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台上升;在所述升降台下降过程中,首先,所述第二踏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带动所述复位板转动,其次,所述复位板挤压所述传动杆复位,最后,所述连杆组在所述传动杆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台下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杆组包括于所述传动杆连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升降台接触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设有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一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杆的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呈一定角度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台包括固定框和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并排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于所述推手连接的一端还设有牵引部,所述牵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了一种可升降小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内设置升降台,可以方便、快捷的将防止在升降台上的货物提升至与物流传输线或者运输要求的一致的高度,且升降联动机构巧妙的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对升降台的控制,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脚部踩踏控制升降平台的高度,控制精确、使用方式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升降小推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升降联动机构;11-第一操作组件;111-第一踏板;112-第一连接杆;113-楔形块;12-第二操作组件;121-第二踏板;122-第二连接杆;123-复位板;13-联动组件;131-第一连杆;132-第二连杆;132a-第二杆体;132b-第一杆体;132c-滑轮;133-传动杆;2-底座;3-升降台;31-滚筒;32-固定框;4-推手;5-车轮;6-牵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小推车,其包括车轮5、底座2、推手4、升降台3和升降联动机构1,所述底座2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车轮5,所述推手4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的一端,所述底座2内设有凹槽,所述升降台3内嵌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升降联动机构1安装于所述升降台3与所述底座2之间,所述升降台3在所述升降联动机构1带动下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了一种可升降小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2内设置升降台3,可以方便、快捷的将防止在升降台3上的货物提升至与物流传输线或者运输要求的一致的高度,且升降联动机构1巧妙的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对升降台3的控制,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脚部踩踏控制升降平台的高度,控制精确、使用方式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联动机构1包括第一操作组件11、第二操作组件12和联动组件13,所述第一操作组件11、所述第二操作组件12与所述联动组件13连接。所述第一操作组件11包括第一踏板111和与第一连接杆112,所述第一踏板1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2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1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113。所述第二操作组件12包括第二踏板121、第二连接杆122和复位板123,所述第二踏板1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22的端部连接,所述复位板123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22的杆壁上。所述联动组件13包括传动杆133和位于所述升降台3两侧的两组连杆组,两组所述连杆组分别与所述传动杆133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升降台3上升过程中,首先,使用者踩踏第一踏板111后,第一踏板111受力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112带动所述楔形块113在底座2上内的滑槽内向下移动,其次,楔形块113的斜面挤压所述传动杆133运动,最后,所述连杆组在所述传动杆133的拉力作用下带动连杆组控制所述升降台3上升;在所述升降台3下降过程中,首先,使用者踩踏所述第二踏板121后,所述第二踏板121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122旋转,从而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22上复位板123跟随第二踏板121转动,其次,所述复位板123转动过程中挤压所述传动杆133复位,最后,所述连杆组在所述传动杆133的作用下控制所述升降台3下降。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包括于所述传动杆133连接的第一连杆131和与所述升降台3接触的第二连杆132,所述第二连杆132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连杆132与所述第一连杆13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32的末端设有滑轮。第二连杆13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131的杆壁上,当第一连杆131在传动杆133的作用力下移动时,第二连杆132会随之转动。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13还包括一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杆133的卡槽。该固定板给传动杆133以支撑力,同时也限制传动杆133的运动范围,避免由于使用者用力过大造成传动杆133以及联动组件13的损坏。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132包括第一杆体132b和第二杆体132a,所述第一杆体132b与所述第二杆体132a呈一定角度的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范围为100°-135°。第二杆体132a的端部与第一连杆131的杆壁铰接,第一连杆131运动带动第二杆体132a转动,与第二杆体132a呈一定角度的夹角设置的第一杆体132b也随之转动,第一杆体132b远离第二杆体132a的一端设置有滑轮132c,第一杆体132b转动时端部会从低位转动到高位,同时滑轮132c与升降台3相顶,从而给升降台3举升力使得其升起。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杆132至少设置4个,分别相对设置在升降台3的两侧,以保证升降台3在上升、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台3包括固定框31和多个滚筒32,多个所述滚筒32并排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31内。多个滚筒32的的两端转到连接的在固定框31内设置的配合槽内,滚筒32可以灵活的转动。当升降台3将货物举升至合适高度时,工作人员可直接借助滚筒32的转动将从该可升降小推车推落,减轻了了工作人员搬运大重量货物的负担。

更佳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于所述推手4连接的一端还设有牵引部6,所述牵引部6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2可拆卸连接,在运输生产中,可升降小推车可与机动车或机器配合,通过牵引部6与其他动力源连接,以实现更加方便、快速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了一种可升降小推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2内设置升降台3,可以方便、快捷的将货物升至于物流传输线或者运输要求的高度,且升降联动机构1巧妙的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对升降台3的控制,工作人员可直接通过脚部踩踏控制货物的提升高度,控制精确、使用方式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中央”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