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收车关节的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72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收车关节的儿童手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收车关节的儿童手推车。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3780579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即儿童手推车,如其附图所示,该婴儿车包括把手杆1、扶手杆4及用于连接把手杆与扶手杆的收车关节,收车关节包括转动关节座2、静关节座3、锁定机构及解锁件11;锁定机构用于对转动关节座2与静关节座4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以使把手杆1与扶手杆4保持为展开状态,包括锁定滑块10、复位件9、设于转动关节座2上的第一锁定槽及设于静关节座4上的第二锁定槽,复位件9的复位力迫使锁定滑块10位于与第一锁定槽、第二锁定槽同时耦合的位置,解锁件为用于推动锁定滑块10移至退出与第一锁定槽、第二锁同时耦合的位置的解锁按钮。

通过在把手杆1与扶手杆4间设置收车关节,可以实现把手杆1与扶手杆4间的折叠收车,但是其折叠收车过程为需要在按解锁按钮的同时,对把手杆施加推力,不便二者间折叠收车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收车的儿童手推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手推车包括带有把手杆、扶手杆的可折叠收车的车架,把手杆与扶手杆通过收车关节铰接。收车关节包括锁定机构、第一解锁件、静关节座及通过铰轴与静关节座铰接的转动关节座,锁定机构包括复位件、锁定滑块、设于转动关节座上的第一锁定槽及设于静关节座上的第二锁定槽,复位件的复位力迫使锁定滑块移至与第一锁定槽、第二锁定槽同时耦合的位置;把手杆上设有远程解锁机构,该远程解锁机构包括解锁触发件,第一解锁件为转动推块,解锁触发件与转动推块通过解锁拉线连接,用以拉动转动推块绕铰轴转动而推动锁定滑块退出与第一锁定槽、第二锁定槽同时耦合的位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折叠收车的过程中,可单手触发设于把手杆上的触发件并对把手杆施加推力,以完成对把手杆与扶手杆件的折叠收车,更便于对该儿童手推车进行折叠收车。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锁定滑块与转动推块二者相邻接的端部中,一者上设有引导面,另一者上设有抵靠所述引导面且可沿其滑动的被引导部,引导面相对转动推块的旋转轴线螺旋布置。

更具体的方案为转动推块为一圆柱体结构。沿铰轴的轴向,锁定滑块设有在其轴向一端敞口且与转动推块相配合的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底设有构成引导面的内凹斜面,转动推块设有弧形凸块,该弧形凸块设有构成被引导部的斜端面。便于组装及提高收车关节的紧凑性。

再具体的方案为解锁拉线的施力端固定有固定销;转动推块的周向壁上设有与解锁拉线相配合的绕线槽,该绕线槽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固定销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方案为容纳槽的侧壁于设有供解锁拉线通过的缺口。进一步提高收车关节的紧凑性。

优选的方案为车架上设有解除该车架被锁定在展开状态的第二解锁件,收车关节还包括与转动关节座同步转动的绕线轮,绕线轮与第二解锁件间通过解锁拉线连接,用于拉动第二解锁件动作以解除车架的锁定状态。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推动把手杆与扶手杆件进行折叠收车的过程,同步对车架进行解锁,可接着进行车架的折叠收车,更便于该儿童手推车的折叠收车。

更优选的方案为绕线轮位于第二锁定槽内且可绕铰轴旋转。

再优选的方案为绕线轮包括同步转动的大径盘部与小径绕线轮部,小径绕线轮部上设有绕线槽;锁定滑块邻近绕线轮的端面外缘部设有耦合凸块,大径盘部上设有套于耦合凸块外的耦合通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手推车包括带有把手杆、扶手杆的可折叠收车的车架,把手杆与扶手杆通过收车关节铰接;收车关节包括锁定机构、第一解锁件、静关节座及通过铰轴与静关节座铰接的转动关节座;车架上设有解除车架被锁定在展开状态的第二解锁件;把手杆上设有远程解锁机构,该远程解锁机构包括解锁触发件,解锁触发件与第一解锁件通过解锁拉线连接,用以拉动第一解锁件动作以解除锁定机构对收车关节的锁定;收车关节还包括与转动关节座同步转动的绕线轮,绕线轮与第二解锁件间通过解锁拉线连接,用于拉动第二解锁件动作以解除车架的锁定状态。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推动把手杆与扶手杆件进行折叠收车的过程,同步对车架进行解锁,可接着进行车架的折叠收车,更便于该儿童手推车的折叠收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折叠收车的四连杆机构与折叠收车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程解锁机构与把手杆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车关节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关节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定滑块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推块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关节座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收车控制单元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提把处于被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提把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儿童手推车的收车关节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于手推杆的折叠收车。以下实施例主要是针对收车关节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儿童手推车中的其他部分结构可以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儿童手推车实施例

参见图1及图2,儿童手推车的车架具有手推杆10、前支撑杆14、后支撑杆13、前脚杆15、后脚杆16、通过后轮座与后脚杆16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后轮17及通过前轮座与前脚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前轮18;手推杆10具有把手杆11、扶手杆12及用于连接二者的收车关节2。

后支撑杆13的下端部、前脚杆14的上端部及后脚杆15的上端部通过齿轮折叠装置19固定连接,前支撑杆14、后支撑杆13铰接于扶手杆12与前脚杆15间而构成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即可以实现儿童手推车的折叠收车。并在扶手杆12的下端与后支撑杆13间固定有折叠收车控制单元3,用于当儿童手推车处于展开使用状态时,对四连杆机构的展开状态进行定位,并在需要折叠收车时解锁而可以随之进行折叠收车。

参见图2及图3,把手杆11由U型弯管部110与固定在其上端部的远程解锁机构7构成。远程解锁机构7具有解锁拉线71、解锁触发件72、开关座73、保险开关74及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解锁拉线71的受力端固定有滑销710,在开关座73上形成有沿横向布置且与滑销710相配合的滑槽730;保险开关74可沿横向往复移动地固定在U型弯管部110的上端部上,其具有止挡部740;解锁触发件72上形成有与滑销710相配合的斜面720及与止挡部740相配合的被止挡部721;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开关座73,另一端抵靠解锁触发件72,其弹性恢复力迫使解锁触发件72朝远离开关座73的方向移动。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解锁触发件72施加指向开关座73的摁压力,以压缩压缩弹簧,滑销710抵靠斜面720并随其沿滑槽730向开关座73的中部滑动,以对手把拉线71施加抽拉力与抽拉位移,当对解锁触发件72释放摁压后,在压缩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斜面720朝远离开关座73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对手把拉线71的抽拉力。为了防止不经意地摁压折叠开关72而引起不期望的折叠收车,通过驱动保险开关74沿横向移动至止挡部740抵靠被止挡部721,从而可以止挡折叠开关72被摁动而引发折叠收车。

参见图4至图8,收车关节2具有转动关节座41、展开锁定机构、关节定位机构、第一解锁件、绕线轮5及通过铰轴与转动关节座41铰接的静关节座44。转动关节座41与把手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静关节座44与扶手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展开锁定机构具有锁定滑块42、复位弹簧21、设于转动关节41座上的第一锁定槽410与设于静关节座44上的第二锁定槽440,可绕铰轴转动的滑动推块43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一解锁件;关节定位机构具有复位弹簧22与定位销23,在定位销23远离复位弹簧22的端面设有导入导出面230。

参见图4及图5,转动关节座41在沿铰轴的轴向上,第一锁定槽410为在其朝向静关节座44的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第一锁定槽410底部中心凸起形成有一固定轴部412,其内侧壁设有沿铰轴轴向布置的耦合滑槽414;在该轴向端的端面凸起形成有旋转滑块415及内凹形成有用于容纳定位销23的定位销容纳腔413。

参见图4及图6,锁定滑块42的本体为一圆环体结构,其环孔420为与固定轴部412相配合的轴孔,其外侧壁凸起形成有与耦合滑槽413相配合的耦合滑块421,设有在其轴向一端敞口的用于容纳转动推块42的容纳槽,在容纳槽的槽底面上内凹形成有绕其中心轴线均匀布置的三个内凹斜面423,内凹斜面423相对铰轴的轴线螺旋布置,其邻近转动推块的端面外缘部设有耦合凸块422。

参见图4及图7,转动推块43的本体为一圆柱体结构,其轴孔430为与固定轴部412相配合的旋转轴孔,其上凸起形成有三个弧形凸块,该三个弧形凸块具有与内凹斜面423相配合的斜端面431,即斜端面431也相对铰轴的轴线螺旋布置。在圆柱体结构的周向壁上内凹形成有沿周向布置的绕线槽432,绕线槽432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解锁拉线71的施力端的固定孔433。

参见图4及图8,沿铰轴的轴向,静关节座44设有在其朝向上关节座41的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即第二锁定槽440。静关节座44的该轴向端面内凹形成有与定位销23相配合的销孔441及与旋转滑块415相配合的弧形滑槽442,弧形滑槽442的圆心位于铰轴的旋转轴线上,在第二锁定槽440的内侧壁内凹形成有与耦合滑块421相配合的耦合滑槽443。

绕线轮5具有大径盘部51及与其共轴布置而同步转动的小径绕线轮部52,小径绕线轮部52上设有用于固定二道锁拉线25受力端的固定孔520及沿其周向布置的绕线槽,随着绕线轮5绕铰轴的旋转,解锁拉线25将被卷绕于小径轮部52的绕线槽上,大径盘部51上形成有与耦合凸块422相配合的耦合通孔510。

完成组装后,固定轴部412依次穿过复位弹簧21簧圈、环孔420、轴孔430并通过固定销与静关节座44固定连接,即固定轴部412构成收车关节2的铰轴。复位弹簧21的一端抵靠第一锁定槽410的槽底面,另一端抵靠锁定滑块42的轴向端面,其弹性恢复力迫使内凹斜面423始终抵靠斜端面431,耦合凸块422的自由端穿过耦合通孔510且始终具有部分位于该耦合通孔510内。

复位弹簧22的一端抵靠定位销容纳腔413的腔底,另一端抵靠定位销23;旋转滑块415位于弧形滑槽442内,随着转动关节座41相对静关节座44绕铰轴的旋转而在弧形滑槽442内滑动,旋转滑块415抵靠弧形滑槽442的一端面时,收车关节2处于展开状态,抵靠弧形滑槽442的另一端面时,收车关节2处于折叠收车状态,从而对转动关节座41与静关节座44间的相对旋转角度进行限定,并用于将手推杆10支撑在展开使用状态。

当解锁拉线71未对转动推块43施加抽拉力时,在复位弹簧21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耦合滑块421的一部分位于耦合滑槽414内,另一部分位于耦合滑槽443内,即锁定滑块42位于与第一锁定槽410、第二锁定槽440同时耦合的位置,从而构成转动关节座41相对静关节座44绕铰轴旋转的止挡机构,可将手推杆10的把手杆11与扶手杆12锁定在展开使用状态。

当需要对手推杆10进行折叠收车时,打开保险开关74,摁下解锁触发件72以对解锁拉线71进行抽拉,从而拉动转动推块43绕铰轴旋转,由于内凹斜面423与斜端面431的相互抵靠并相对滑动的动作,推动锁定滑块42朝远离静关节座44的方向移动,直至耦合滑块421与耦合滑槽443脱离耦合,即锁定滑块42沿铰轴的轴向从移至退出与第一锁定槽410、第二锁定槽440同时耦合的位置,转动关节座41相对静关节座44能绕铰轴旋转,即可以实现把手杆11与扶手杆12之间的折叠收车动作,在折叠过程中销钉23进入销孔441而实现折叠收车状态后的位置进行定位。通过设计耦合凸块422的长度,使其在锁定滑块42沿铰轴轴向移动过程中始终有部分位于耦合通孔510内,从而在把手杆11带动转动关节座41旋转的过程中,从而可通过锁定滑块42带动绕线轮5同步转动并对解锁拉线25进行抽拉或释放,在本实施例中为抽拉动作。

参见图2及图9,折叠收车控制单元3包括收车手提把31及用于将四连杆机构锁定在车架为展开状态的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包括横向支撑轴34、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及间距锁定机构,间距锁定机构包括解锁拉线62、第一锁定滑块61及第一复位弹簧6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为座板32。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构成一两连接端的端间距可调的可调连杆机构。

第一连杆33的本体330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结构,该三棱柱结构的一个锐角棱角部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轴孔331,另一锐角棱角部上设有也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轴孔332。在三棱柱体结构朝向第二铰轴37直角面上设有与第一锁定滑块61的端部相配合的锁定槽333。

横向支撑轴34沿横向布置地与后支撑杆13的两侧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3的轴孔332套于横杆34外,通过轴孔331与第一铰轴35的配合而与座板32的一端铰接,座板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37与扶手杆12的下端铰接。

收车手提把31的轴孔312套于前支撑杆14上端的管部上而可绕该管部旋转,该管部构成本实施例的第三铰轴,即收车手提把31通过第三铰轴与前支撑杆14的上端部铰接。

解锁拉线62的受力端与收车手提把31固定连接,施力端绕过第二铰轴37后与第一锁定滑块61固定连接,第一复位弹簧63的一端抵靠第一锁定滑块61上,另一端抵靠座板32上,锁定滑块61置于与座板32固定连接的支撑板64上,并可在支撑板64上可沿指向锁定槽333的方向往复滑动。

在扶手杆12的下端的弯折管处固定有一外形与该弯折管处相匹配的安装板36,在安装板36下固定有连接板65,连接板65上设有用于固定前支撑杆14上端的管部的环形片66。

在连接板65上还固定有用于将收车手提把31固定在间距锁定机构为锁定状态的位置的转动锁定机构8,如图10及图11所示,转动锁定机构8具有与连接板65固定连接且沿第三铰轴的轴向布置的横向导轨82及可沿横向导轨82往复滑动的第二锁定滑块81。

第二锁定滑块81上设有沿第三铰轴的轴向布置的卡槽810,收车手提把31具有把环310、与卡槽810相配合的卡条311及用于连接该二者的轴孔部,轴孔312设于轴孔部上。

当第二锁定滑块81位于如图10所示的位置时,即卡条311卡合于卡槽810内,从而将把环310绕第三铰轴朝远离该儿童手推车车体的方向转动进行锁定,即不能对解锁拉线62进行抽拉,此时,第二锁定滑块81位于锁定位置处;当第二锁定滑块81位于如图11所示的位置时,即卡条311与卡槽810脱离卡合内,因此把环310可绕第三铰轴朝远离该儿童手推车车体的方向转动,以对解锁拉线62进行抽拉,从而将第一锁定滑块61拉离锁定槽333,此时,第二锁定滑块81位于锁定位置;转动锁定机构8还包括一在图中未示出第二复位弹簧,其一端抵靠第二锁定滑块81,另一端抵靠固定板65,其弹性恢复力迫使第二锁定滑块81移至卡条311与卡槽相卡合的位置。

如图4所示的解锁拉线25的施力端与第二锁定滑块81固定连接,用于将第二锁定滑块81从锁定位置拉离至解锁位置,从而解除转动锁定机构8对收车手提把31的锁定。

第一连杆33与第二连杆一起构成的可调连杆机构,其可以采用伸缩连杆机构进行替代,当第二连杆不为座板时,其两连接端可以连接于四连杆机构中的任意两根连杆上,以对四连杆机构的展开状态进行控制。

随着摁下解锁触发件7,解锁拉线71拉动转动推块43绕铰轴旋转,以对展开锁定机构进行解锁,从而可将把手杆11相对扶手杆12进行折叠;在折叠手推杆10的过程中,通过同步转动的绕线轮5对解锁拉线25进行抽拉,从而对转动锁定机构8进行解锁;在完成对收车手提把31的解锁后,抓住把环310,提起儿童手推车,把环310绕第三铰轴旋转,从而抽拉解锁拉线62,即对间距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即可调连杆机构可由折叠状态展开至展开状态,可对整个车架进行折叠收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