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关节履带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039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球面关节履带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履带行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面关节履带链。



背景技术:

应用于履带行驶机构的履带链,由履带板和履带板连接结构等组成。履带板连接结构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构成履带链环,将履带链环安装在履带轮胎上,使得履带板覆盖在履带轮胎的外表面,履带链环在履带轮的驱动下在履带链环的平面内转动驱动履带行驶机构的前进或者后退。

但是,行驶机构的行驶方向不可能只有前进和后退,必然存在转弯的过程。转弯的时候,履带轮胎偏转一定角度使得轮胎侧壁不在与履带链环的平面平行。现有技术的履带板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履带板的板安装结构和链节,板安装结构通过链节相互连接成设置在履带轮胎两侧的环状链。其在转弯时,覆盖在外的履带链不能很好的跟随其中的履带轮的变化(如图1、2所示),导致现有技术的履带行驶结构在转弯的时候不够灵活,转弯角度较大,操作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球面关节履带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板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履带板组件的链节;所述履带板组件包括位于履带板端部的履带板连接部,所述链节包括链节连接部;所述履带板连接部和所述链节连接部凹凸配合。覆盖在履带轮胎表面的履带链,不仅能够在平行于履带轮胎侧壁的竖直平面内转动以在履带轮胎的驱动下实现行走,而且能够在水平面内跟随履带轮胎的转动实现灵活转弯。

作为优选,在第一平面内,所述履带板连接部和所述链节连接部具有凹凸配合的弧形边缘;在第二平面内,所述履带板连接部和所述链节连接部具有凹凸配合的弧形边缘;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交。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连接部和所述链节连接部具有凹凸配合的球面。

作为优选,所述链节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所述履带板连接部为钩状结构;所述链节连接部容纳在所述履带板连接部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柱状结构的底面平行,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柱状结构的底面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组件包括履带板安装件,所述履带板安装件包括履带板附接部和所述履带板连接部,所述履带板附接部用于附接所述履带板,所述履带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履带板附接部的端部,所述履带板的同一侧端部的所述履带板安装件通过所述链节连接形成环;使得所述履带板覆盖在履带轮胎的表面;所述链节包括串接部,所述链节连接部的同一侧端部通过所述串接部连接形成环。

作为优选,所述球面关节安装在履带轮胎上时,所述履带板的同一侧端部的所述履带板安装件通过所述链节连接在履带轮胎的侧壁形成环,并且使得所述履带板覆盖在所述履带轮胎的行走面。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组件还包括侧限位件,所述侧限位件包括上连接部、侧连接部、限位部;所述履带板附接至所述履带板附接部的外表面,所述上连接部附接至所述履带板附接部的内表面;所述侧连接部连接钩状的履带板连接部的开口两端;所述限位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之间并且连接两个所述侧连接部和所述上连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由所述上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履带板连接部外,使得所述履带链安装在履带轮胎上时,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履带板端部的所述履带轮胎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防滑条。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履带链直行状态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的履带链转弯状态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组件结构俯视图一。

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组件结构侧视图一。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节结构俯视图一。

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节结构侧视图一。

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链安装到履带轮胎上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连接部和链节连接部在直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连接部和链节连接部在转弯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连接件结构俯视图二。

图11本发明实施例的履带板连接件结构侧视图二。

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节结构俯视图二。

图13本发明实施例的链节结构侧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收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球面关节履带链,包括履带板组件以及连接履带板组件的链节2。如图3-4,履带板组件包括履带板11、履带板安装件12、侧限位件13。履带板11为条形的板状结构,根据不同的履带轮胎的尺寸结构履带板11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宽、弯曲度等结构参数。板状的履带板11的一侧具有沿履带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凸出于履带板表面的条状的防滑条111,防滑条表面还设有防滑凸起1111以提高履带链与地面的附着力。履带板11表面的结构、材料以及结构和材料的组合可以根据履带行驶结构的行驶、应用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履带板安装件12包括一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两端朝着中间部分弯折成钩状凹口。该板状结构的中间部分的直板作为履带板附接部121,板状结构两端的钩状结构作为履带连接部122。履带板安装件12有两个,两个履带板安装件分别位于履带板11的两端,履带板11的端部附接至履带板附接部121的外表面。如图4,链节2包括两个链节连接部21以及将链节连接部21串接以形成一环状结构的串接部22。链节连接部211为朝向环状的链节2内部的球状凸起或者近球状凸起,履带连接部122的钩状结构的内表面具有一球状或者近球状内凹。凸起能够起恰好容纳在凹口中平滑滚动。如图5-6,侧限位件3包括上连接部31、侧连接部32、限位部33。上连接部31为板状结构,侧连接部32同样为垂直于设置在上连接部31两端部的板状结构。限位部33设置在两个侧腰部之间,并且连接两个侧连接部32和上连接部31。

履带链的组装过程为:链节2从履带板安装件12的两个履带板连接部之间的开口套入,使得链节2的链接连接部21的凸起置于履带板连接部122的凹部中。履带板安装件12的每个履带板连接部都套入一个链节2中。链节2的另外一个链节连接部套入与该履带板安装件相邻的另一个履带板安装件的履带板连接部中。然后,将侧限位件的上连接部31附接至履带板附接部121的内表面,使得位于上连接部31两侧的侧连接部32垂直于上连接部31并且由上连接部31延伸至履带板连接部之外,上连接部31两侧的所述侧连接部32包括向内凹陷的腰部,所述履带板连接部122与侧连接部32的腰部焊接连接,以使得侧连接部32和凹口形成封闭的环,将将链节2限位在钩状的履带板连接部122中。限位部33在上连接部31的底边连接两侧的侧连接部32并沿着侧连接部3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履带板安装件的两个履带板连接部122之间的开口之外。链节连接部21可以为球状结构,或者是靠近链节2内部的侧面为球面或者近球面的柱状结构。履带板11的同一侧端的履带安装件12通过链节2连接形成可装配在履带轮胎侧面的封闭链环结构,如图7。当履带链装配到履带轮胎的侧面后,侧限位件3的上连接部抵靠在履带轮胎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表面,履带限位件3的限位部33的底面贴合在履带轮胎的侧壁上,防止履带链与履带轮胎脱离。限位部33的底面形状可以根据履带轮胎的结构、材料等属性合理设计。履带板连接部在平行于链节连接部的底面的平面内具有内凹的弧形缘边1221,链节连接部21在同一平面内具有与履带板连接部配合的外凸的弧形边缘211,如图8所示,使得履带板安装件12能够随着履带板连接部122在履带轮胎的转动平面内转动。同时,履带板连接部122在垂直于的底面的平面内具有内凹的弧形缘边1222,链节连接部同一平面内具有与履带板连接部匹配的外凸的弧形边缘212,如图9所示,使得履带板安装件能够随着履带板连接部以链节连接部21在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即履带轮胎的转弯平面)内转动。因此,当履带行走机构转弯时,履带板安装件与链节由靠近转弯外侧的一端逐渐向靠近转弯内侧的一端靠拢时,履带板连接部与链节连接部的贴合位置,沿着它们在转弯平面内形成的弧形轨迹移动,不会发生如图2中所示的碰撞,能够实现更小的转弯角度,并且转弯灵活。

另外,也可以将履带板连接部和链节连接部的结构可以对调,即履带板连接部为具有凸起结构而链节连接部具有与履带板连接部匹配的内凹结构。使得履带板连接部122和链节连接部21采用凹凸整个面接触,轮胎转角更大,而且长时间使用不会磨坏钩状的履带连接部122的内表面。

如图10-13,履带板安装件12包括一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两端朝着中间部分弯折成钩状凹口。该板状结构的中间部分的直板作为履带板附接部121,板状结构两端的钩状结构作为履带连接部122。履带板安装件12有两个,两个履带板安装件分别位于履带板11的两端,履带板11的端部附接至履带板附接部121的外表面。如图4,链节2包括两个链节连接部21以及将链节连接部21串接以形成一环状结构的串接部22。

履带板连接部122的钩状结构的内表面具有一球状或者近球状的凸起,链节连接部211的朝向环状的链节2的内侧表面具有一球状或者近球状内凹。履带连接部122的凸起能够起恰好容纳在链节连接部211的凹口中平滑滚动。链节2从履带板安装件12的两个履带板连接部之间的开口套入,使得履带板连接部122的凸起置于链接连接部21的凹部中。履带板安装件12的每个履带板连接部都套入一个链节2中。链节2的另外一个链节连接部套入与该履带板安装件相邻的另一个履带板安装件的履带板连接部中。然后,将侧限位件的上连接部31附接至履带板附接部121的内表面,使得位于上连接部31两侧的侧连接部32垂直于上连接部31并且由上连接部31延伸至履带板连接部之外,上连接部31两侧的所述侧连接部32包括向内凹陷的腰部,所述履带板连接部122与侧连接部32的腰部焊接连接,以使得侧连接部32和钩状结构形成封闭的环,将将链节2限位在钩状的履带板连接部122中。限位部33在上连接部31的底边连接两侧的侧连接部32并沿着侧连接部3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履带板安装件的两个履带板连接部122之间的开口之外。链节连接部21可以为柱状结构,并且该柱状结构的靠近链节2内部的侧面为内凹的球面或者近球面。履带板11的同一侧端的履带安装件12通过链节2连接形成可装配在履带轮胎侧面的封闭链环结构,如图7。当履带链装配到履带轮胎的侧面后,侧限位件3的上连接部抵靠在履带轮胎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表面,履带限位件3的限位部33的底面贴合在履带轮胎的侧壁上,防止履带链与履带轮胎脱离。限位部33的底面形状可以根据履带轮胎的结构、材料等属性合理设计。履带板连接部在平行于链节连接部的底面的平面内具有外凸的弧形缘边1221,链节连接部21在同一平面内具有与履带板连接部配合的内凹的弧形边缘211,使得履带板安装件12能够随着履带板连接部122在履带轮胎的转动平面内转动。同时,履带板连接部122在垂直于的底面的平面内具有外凸的弧形缘边1222,链节连接部同一平面内具有与履带板连接部匹配的内凹的弧形边缘212,使得履带板安装件能够随着履带板连接部以链节连接部21在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即履带轮胎的转弯平面)内转动。因此,当履带行走机构转弯时,履带板安装件与链节由靠近转弯外侧的一端逐渐向靠近转弯内侧的一端靠拢时,履带板连接部与链节连接部的贴合位置,沿着它们在转弯平面内形成的弧形轨迹移动,不会发生如图2中所示的碰撞,能够实现更小的转弯角度,并且转弯灵活。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