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越野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5212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越野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是保证摩托车强度安全性能,以及展现摩托车独特外观的重要结构部件。由于驾驶越野摩托车的主体人群,大多是年轻人。因此,摩托车的造型是否新奇独特,直接影响年轻人的驾驶欲望。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车架,大多采用老式结构,虽然在结构强度上具有一定保证,但是外形不具有新颖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达到车架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力求达到车架独特的外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越野摩托车车架,用于解决提高车架强度的技术问题,同时达到具有独特新颖性的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越野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前立管、吊挂管、侧管、车架主管和主立管;前立管位于车架的前端,前立管的后端分别安装所述的主梁管和吊挂管,吊挂管位于主梁管的下方;所述的侧管安装在所述主梁管的后端,所述车架主管位于所述侧管的上方,且车架主管与所述侧管固定连接;所述的主立管安装在所述侧管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主立管与所述车架主管之间安装有支撑管。

优选的,所述吊挂管与所述的主梁管之间设有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的车架主管向前下方倾斜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架具有独特框架结构,在提高车架刚性与强度的同时,展现新颖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管;2.前立管;3.吊挂管;4.连接管;5.侧管;6.车架主管;7.支撑管;8.主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越野摩托车车架,目的在于提高车架刚性与强度的同时,并达到良好的外观效果,主要包括主梁管1、前立管2、吊挂管3、侧管5、车架主管6和主立管8。

所述的前立管2位于车架的最前端,用于和车把匹配连接;前立管2的上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管1的前端,主梁管1起到主要承重支撑作用;前立管2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吊挂管3的前端,吊挂管3向后下方倾斜安装,吊挂管3主要用于悬挂发动机。

所述主梁管1的后端两侧设有螺孔,螺孔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侧管5的前端。所述侧管5设有两只,分别左、右对称的安装在主梁管1的后端,两只所述侧管5的前端向内侧倾斜延伸,形成一锐角夹角(优选采用30°夹角),以便于和主梁管1连接,同时提高力学性能;进一步的,所述主梁管1与侧管5连接处的下端与所述吊挂管3的中间位置之间设有连接管4,连接管4可以提高吊挂管3的强度;所述吊挂管3、连接管4和侧管5共同对发动机起到固定安装作用。

所述车架主管6安装在车架的上端,并位于所述侧管5的上方,车架主管6采用一根钢管折弯而成的矩形框体结构;车架主管6的两侧前端向下方倾斜延伸并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侧管5的前部固定连接,车架主管6整体也向前下方倾斜一定角度(优选采用5°倾斜角);车架主管6主要用于承载人体臀部,倾斜安装的车管6以便于对人体更好地推力,同时使车架具有较好外形。

所述主立管8设有左、右对称安装的两只,两只所述的主立管8竖直设置,两只主立管8的上端分别与两只所述侧管5的后端下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两只所述主立管8的上端之间连接有加强管;为了提高车架后端的强度,所述主立管8和车架主管6之间设有支撑管7,支撑管7的上端与车架主管6的后方下端固定连接,支撑管7的下端与主立管8的下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7的中间部位与主力管8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板,支撑管7的上部与所述加强管之间也设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架具有独特框架结构,在提高车架刚性与强度的同时,展现新颖的外观效果。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