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座收折结构及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01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椅座收折结构及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尤其涉及一种椅座收折结构及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已从一种单纯的出行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医疗助行工具,越来越受到部分残疾人的喜爱。现有的可折叠电动车,其折叠方式都较为简单,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而且对车身进行折叠时,操作步骤繁琐,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行动本就不方便的人士,要做如此复杂的折叠工作会更加困难吃力,使用便利性不高。

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折叠方便,节省存放空间,携带及使用方便的折叠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节省折叠车的存放空间的椅座收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方便,节省存放空间,携带及使用方便的折叠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椅座收折结构包括椅座、第一座椅支撑杆、第二座椅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驱动轴,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前端,下端枢接于车底架;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通过枢接轴呈交叉地枢接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的中部,且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枢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椅座的后端枢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枢接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轴延伸出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上的轴销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枢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及第二座椅支撑杆呈交叉地枢接,然后,使驱动轴与所述枢接轴同轴地设置,再在所述驱动轴上延伸出驱动臂,以使所述驱动臂上的轴销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枢接,从而使得所述轴销与所述枢接轴之间形成一力臂,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而可通过该力臂达到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转动的目的,因此,使得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第二座椅支撑杆、椅座及所述第二连接杆所形成的四边形可变形,从而实现对椅座收折,应用于折叠车上时,折叠方便,有效节省折叠车的存放空间。

较佳地,所述椅座收折结构还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上,所述驱动轴上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延伸出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枢接。设置所述电动推杆可以省去人工手动操作,全程实现自动收折或打开。

具体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呈可转动套接,且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有固定两者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可实现对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连接套之间进行锁定或解锁,从而达到在自动操作及手动操作两个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目的。

更具体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定臂、锁定销及弹性复位件,所述固定臂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且所述固定臂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接臂设有锁定孔,所述弹性复位件弹性地抵触于所述锁定销及固定臂,以使所述锁定销滑动地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锁定孔。通过将所述锁定销插接于所述通孔及所述锁定孔之间,从而可以锁定所述固定臂与所述连接臂之间的相对转动,达到锁定所述连接套与所述驱动轴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更具体地,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解锁操作件,所述解锁操作件与所述锁定销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向上延伸出背靠杆,所述背靠杆形成所述椅座的背靠。

一种折叠车架,包括车底架、第二连接杆及所述椅座收折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的下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车底架枢接,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使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联动,进而使所述椅座与所述车底架相互靠近而收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及第二座椅支撑杆呈交叉地枢接,然后,使驱动轴与所述枢接轴同轴地设置,再在所述驱动轴上延伸出驱动臂,以使所述驱动臂上的轴销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枢接,从而使得所述轴销与所述枢接轴之间形成一力臂,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进而可通过该力臂达到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转动的目的,而由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车底架连接,因此,使得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第二座椅支撑杆、椅座及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支架,的第一座椅支撑杆、第二座椅支撑杆、第二连接杆及车底架形成另一可变形的支架,两支架同时变形收折,从而实现对椅座及车底架进行收折,使椅座与所述车底架相互靠拢折叠,整个过程只需要控制所述驱动轴即可,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有效节省存放空间,携带及使用十分方便。

较佳地,所述车底架包括后底架及后轮车架,所述后底架的后踏板与所述后轮车架枢接;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枢接轴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踏板枢接。

具体地,所述车底架还包括前底架及前轮车架,所述前底架的前踏板与所述前轮车架枢接,所述前底架及所述后底架为两个相互连接且可相互折叠的四边形支架。

较佳地,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第二座椅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车底架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完全展开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中椅座及其收折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完全展开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中驱动轴与连接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半收折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完全收折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架100包括车底架1、椅座2、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驱动轴7及电动推杆8,其中,椅座2、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第一连接杆5及驱动轴7构成椅座的收折结构。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连接杆6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车底架1的两侧,所述驱动轴7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之间。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2的前端,形成枢接轴a,下端枢接于车底架1,形成枢接轴b;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通过枢接轴c呈交叉地枢接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的中部,且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枢接,形成枢接轴d;所述第一连接杆5与所述椅座2的后端枢接,形成枢接轴e;所述第一连接杆5向上延伸出背靠杆51,所述背靠杆51形成所述椅座2的背靠。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下端枢接,形成枢接轴f,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下端与所述车底架1枢接形成枢接轴g;所述驱动轴7与所述枢接轴c同轴地设置,所述驱动轴7延伸出驱动臂71,所述驱动臂71上的轴销71a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枢接部枢接,形成枢接轴h。所述驱动轴7驱动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连接杆6联动,使所述椅座2与所述车底架1相互靠近而收折。

再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电动推杆8枢接于所述车底架1上,所述驱动轴7上套设有连接套10,所述连接套10延伸出连接臂101,所述连接臂101与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枢接。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之间呈可转动套接,且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之间设有固定两者的锁定组件110。所述锁定组件110可实现对所述驱动轴7与所述连接套10之间进行锁定或解锁,从而达到在自动操作及手动操作两个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目的。所述锁定组件110包括固定臂111、锁定销112及弹性复位件113;所述固定臂111固定于所述驱动轴7,且所述固定臂111上设有通孔111a,所述连接臂101设有锁定孔101a,所述弹性复位件113弹性地抵触于所述锁定销112及固定臂111,以使所述锁定销112滑动地穿过所述通孔111a及所述锁定孔101a,所述弹性复位件113为压缩弹簧。通过将所述锁定销112插接于所述通孔111a及所述锁定孔101a之间,从而可以锁定所述固定臂111与所述连接臂101之间的相对转动,达到锁定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锁定组件110还包括解锁操作件(图中未示),所述解锁操作件与所述锁定销112连接。所述解锁操作件可以为钢线,所述钢线的一端与的锁定销112连接,另一端可以延伸到折叠车的方向杆上,以方便操作。

请再参阅图1及图3,所述车底架1包括前底架11、后底架12、前轮车架13及后轮车架14,所述后底架12的后踏板12a与所述后轮车架14枢接形成枢接轴k;所述折叠车架100还包括第三连接杆9,所述第三连接杆9大致呈L形,具体是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所述枢接轴c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枢接,然后沿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的方向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到所述后踏板12a,最后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踏板12a枢接,形成枢接轴l。由于所述后底架12的后踏板12a与所述后轮车架14呈枢接状态,在折叠车架100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下段、第二连接杆6、后踏板12a、后轮车架14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的下段之间形成一个不稳定的五边形结构,因此,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9,可以将该五边形结构分成一个由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三连接杆9及后轮车架14组成的三边形结构,以及一个由第三连接杆9、后踏板12a、第二连接杆6及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下段组成的四边形结构,这个三边形结构与四边形结构则可构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从而使折叠车架100更稳定。所述前底架11的前踏板11a与所述前轮车架13枢接,所述前底架11及所述后底架12为两个相互连接且可相互折叠的四边形支架。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1、图5及图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的折叠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在完全展开时,所述锁定销112在所述弹性复位件113的弹力作用下穿插于所述锁定孔101a及所述通孔111a中,使得所述固定臂111与所述连接臂101连接,此时,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固定,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处于伸出状态且可驱动所述驱动轴7转动。

当需要自动折叠时,启动所述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动的输出端向内缩入,从而带动所述连接臂101转动,所述连接臂101在所述锁定销11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固定臂111转动,所述固定臂111则带动所述驱动轴7自转,所述驱动轴7则带动所述驱动臂71及轴销71a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顺时针转动。此时,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上端下降,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5摆动,所述第一连接杆5上的背靠杆51向所述椅座2方向靠近,同时,所述椅座2在所述第一连接杆5及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摆动作用下靠近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的下端上升,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上升并摆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带动所述后底架12向上摆动,后所述后底架12靠近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而所述后底架12同时又带动所述前底架11向上摆动,所述前底架11及后底架12相连接处的一端则呈向上升起,而两者的另一端则相互靠近形成折叠。当所述电动推杆8完全缩入时,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背靠、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9、椅座2、后底架12及前底架11相互靠拢在一起,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

当需要自动展开时,只需要启动所述电动推杆8,使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伸出,通过驱动轴7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背靠、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9、椅座2、后底架12及前底架11相互联动地展开,直到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完全伸出即可达到完全展开的状态。

当需要手动折叠时,只需要操作解锁操作件,使所述锁定销112退出所述锁定孔101a,从而使所述连接臂101与所述固定臂111之间解锁,因此,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之间呈可转动状态。此时,只需要手动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顺时针转动即可使整个折叠车架100收折。手动收折时各个部件的转动动作与自动收折时是相同时,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同理,手动展开时,也是只需要手动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逆时针转动即可完全打开,当完全打开时,所述固定臂111的通孔111a与所述连接臂101的锁定孔101a再次重合,所述锁定销112在所述弹性复位件113的回复力作用下重新插接于两者之间,重新将所述驱动轴7与所述连接套10锁定。

另外,当手动收折后需要自动展开时,只需要启动所述电动推杆8,使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收缩并驱动所述连接套10转动,将连接臂101上的锁定孔101a与所述固定臂111上的通孔111a对准,以使所述锁定销112重新插入两者并将所述连接套10及所述驱动轴7锁定即可,这时,再使所述电动推杆8的输出端伸出即可带动所述驱动轴7动转动实现自动展开。总之,在手动操作时,需要使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解锁,在自动操作时,需要使所述连接套10与所述驱动轴7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及第二座椅支撑杆4呈交叉地枢接,然后,使驱动轴7与所述枢接轴同轴地设置,再在所述驱动轴7上延伸出驱动臂71,以使所述驱动臂71上的轴销71a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枢接,从而使得所述轴销71a与所述枢接轴之间形成一力臂,驱动所述驱动轴7转动,进而可通过该力臂达到驱动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转动的目的,而由于所述第二座椅支撑杆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6与所述车底架1连接,因此,使得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椅座2及所述第二连接杆6形成一可变形的四边形支架,的第一座椅支撑杆3、第二座椅支撑杆4、第二连接杆6及车底架1形成另一可变形的支架,两支架同时变形收折,从而实现对椅座2及车底架1进行收折,使椅座2与所述车底架1相互靠拢折叠,整个过程只需要控制所述驱动轴7即可,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有效节省存放空间,携带及使用十分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架100还可以有另一种实施例,如下:将所述后底架12的后踏板12a直接与所述第一座椅支撑杆3枢接,或者所述后底架12的后踏板12a与所述后轮车架14为固定连接,然后省略所述第三连接杆9,同样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所述前底架11与后底架12设置成滑动收折的形式,同样可以将折叠车架100完全收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