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288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尤指一种一种使其履带具有自我松紧度调整的载具,使其该载具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使履带达到自我松紧度调整的载具。



背景技术:

习用的履带型车辆,主要透过在一车体的二侧外部分别设置有一相互对应的履带来带动车辆行进,习用的该履带型车辆,在行经各种高低起伏地形时,因为履带在行进的过程中无法自我调整履带的松紧度,因此在遇到地面落差或是倾斜角度落差过大的地面时,容易造成车辆的翻覆。

为此,其业者为了改善前述履带型车辆到地面落差或是倾斜角度落差过大的地面容易的翻覆问题,因而开发出一种「随起伏地形调整的履带型车辆」,编列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41034号发明专利案,其揭示一种可以随起伏地形调整的履带型车辆。该履带型车辆为了能够使履带型车辆适用于各种高低起伏的地形,提供一种将车体切割为二包含有一第一侧车体以及一第二侧车体,再利用一倾斜角度调整装置以枢接该第一侧车体以及第二侧车体,致使透过该倾斜角度调整装置,使该第一侧车体与该第二侧车体与该第二侧侧体之间利用该倾斜角度调整装置随起伏地形进行调整倾斜角度。

然而,如此一来,不但会使得整体履带型车辆的结构更加复杂,同样的该车体在组装上亦相当耗时,且该前述的履带型车辆,其履带本身亦不具备调整功能,因而在行驶过程中,亦容易造成履带受压力量过大,而造成履带的断裂。

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特别是指一种使其履带具有自我松紧度调整的载具,使其该载具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使履带达到自我松紧度调整的载具,以防止该履带在行进过程断裂,同时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履带型载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其履带具有自我松紧度调整,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使履带达到自我松紧度调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车体,其内设有供应驱动载该载具所需动力的动力装置;

二履带组,每一履带组包含有一设于车体外部并枢接该动力装置的动力轮、多个设于该车体外侧并枢接该车体的滚动轮、多个设于该车体外侧并枢接该车体的导引轮、一设于该车体外侧并枢接该车体的调整轮以及一环套该动力轮、该些滚动轮、该些导引轮以及该调整轮的履带;以及

二调整装置,分别安装该车体上与该每一履带组的调整轮枢接,每一调整装置包含有一与该调整轮枢接的活动件、一固定于该车体上的固定件以及一使该活动件能在该固定件上进行往复运动的弹性复归件从而使该活动件与该调整轮于该车体上连动并进行往复运动以调整该履带松紧度。

其中,每一履带组更包含有与该滚动轮数量相同的多个第一避震组,每一第一避震组设置于该车体上并与每一相对应的该滚动轮枢接。

其中,该每一履带组更包含有与该滚动轮数量相同的多个第二避震组,每一第二避震组设置于该车体上并与每一相对应的该滚动轮枢接,且每一第一避震组与每一第二避震组透过一枢接座及一枢接片与对应的每一滚动轮相互枢接,该枢接座具有一第一枢接点、一第二枢接点及一第三枢接点,该第一枢接点与侧板固定连结并与该枢接片其中一端点枢接,该枢接片的另一端点枢接第二避震组,该第二枢接点与滚动轮相枢接,该第三枢接点与第一避震组的底端相枢接从而藉由该枢接座及该枢接片的设置以增加该侧板、该滚动轮、该第一避震组及该第二避震组的稳定度。

其中,每一履带由多个履带组件相互连接环绕所组成,每一履带组件包含有二由该履带组的动力轮带动并彼此相互间隔的链条单元、二分别与每一链条单元连接且彼此相对应的连接板以及一安装于该二连接板间供该些滚动轮、该些导引轮以及该调整轮抵靠并供承载传动的承载体。

其中,该承载体包含有一导引块以及一载板,该导引块安装于该二连接板间,并于该导引块、该载板及该连接片上皆设置有一穿孔,透过一锁固件的贯穿锁固,使该导引块、该载板及该连接片连接成一体,而该导引块其一端面供该些滚动轮、该些导引轮以及该调整轮抵靠,该载板连接于该导引块的另一端面并具有一供承载传动的承载面。

其中,该每一导引块朝向与载板相反的方向凸设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上设置有防滑纹。

其中,该些滚动轮、该些导引轮以及该调整轮的每一轮体上相对于该些导引块的突出部位置处分别凹设有供该些突出部伸入的导引槽。

其中,该每一载板的承载面呈长条状,且该承载面上凹设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沟槽。

其中,该每一载板的承载面呈长条状,且该承载面于长方向的二末端处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面。

其中,该二调整装置的该二活动件彼此呈连动关系。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使载具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使履带达到自我松紧度调整,同时能够降低该履带所承受的压力,进而得以延长该履带的使用寿命,以防止该履带在行进过程断裂,同时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履带型载具。

2、透过避震器提供对应的该每一滚动轮具有更佳的避震缓冲效果,且将每一滚动轮对应该每一第一避震组以及该每一第二避震组相互枢接,进而使每一滚动轮具有双避震的效果。

3、承载体使得动力轮、滚动轮、导引轮以及调整轮的轮面的导引槽中,藉以能确保履带于该些轮体的外部滚动,并能有效地防止该履带的脱落。

4、载板能避免该履带30行驶在湿滑的地面时产生打滑的现象,减少承载面1的侧压力确保该履带不致产生过大的偏斜,使载具具有更加稳定的行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载具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履带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轮调整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避震器应用于车体上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履带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履带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载板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位达成预定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履带松紧度调整的载具包含有一车体10、二履带组20以及二调整装置40。

在本实施例中,该车体是以一遥控坦克车为主体,该车体10的内部装载有一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在此不加以赘述),以提供该载具运动时所需的动力,该车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侧板11。

该二履带组20分别设置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且彼此相互对应,该每一履带组20包含有一动力轮21、多个滚动轮22、多个导引轮23、一调整轮24以及一履带30。该动力轮21设置于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相对于该侧板11前端的上方端缘处,该动力轮21并延伸至该车体10内部与动力装置连接,使该动力轮21得以透过动力装置的驱动而在该车体10外侧转动,并驱动该履带组20在该车体10外部运动;该多个滚动轮22同样的设置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相对于该侧板11下方的位置处且等距排列在该侧板11外侧;该导引轮23同样的设置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相对于该侧板11的上方位置处且等距排列在该侧板11外侧;该调整轮24同样的设置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相对于该侧板11后端的上方端缘处。且该动力轮21、该些滚动轮22、该些导引轮23以及该调整轮24的每一轮体的轮面中央处分别凹设有一导引槽25(该导引槽的功用容后在述)。

该二调整装置40分别设置在车体10上,该每一调整装置40用来与该每一履带组20的调整轮24相互枢接,于本实施例中该每一调整装置40是安装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内部与该调整轮24的位置相互对应。其中,该每一调整装置40包含有一活动件41、一固定件42、以及一弹性复归件43(如弹簧等具有弹性复归力的部件);该每一调整装置40的活动件41主要是与该每一履带组20的调整轮24相互枢接;该每一调整装置40的固定件42则是固定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内侧,该每一调整装置40的弹性复归件43则是设置在该活动件41与该固定件42之间,使该活动件41得以透过该弹性复归件43于该固定件42上进行往复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每一履带组20的调整轮24利用一轴杆26串接,使该二调整轮24彼此间相互连动,且该轴杆26穿过该车体10,使该每一调整轮24枢接在该每一侧板11的外侧,而该每一调整装置40的活动件41则分别枢接在该轴杆26上邻近在该每一侧板11的内部。而该车体10的每一侧板11在该轴杆26的穿设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滑动槽12,使该轴杆得以在该滑动槽12内往复位移。

据以,该每一履带组20的调整轮24透过该轴杆26的枢接,除可使该二调整轮24同步转动外,当该二调整轮24透过该轴杆26于该滑动槽12内位移时,能够使该二调整轮24透过该轴杆26达到同步位移的效果,且该轴杆26透过该二活动件41以该弹性复归件43于该固定件42上进行往复运动,同时连动该二调整轮24达到往复运动的效果,进而达到该履带30松紧度调整的目的,藉以使该整体载具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使该履带30达到自我松紧度调整,同时能够降低该履带30所承受的压力,进而得以延长该履带30的使用寿命,以防止该履带30在行进过程断裂,同时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履带型载具。

请同时参阅图1及4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包含有多个第一避震组50以及多个第二避震组60,其中该每一第一避震组50对应该每一滚动轮22,用以对应的将该每一滚动轮22枢接在该车体10的侧板11外侧,提供该每一滚动轮22在该侧板11上形成一避震缓冲的效果。而该每一第二避震组60与该每一第一避震器50同时对应该每一滚动轮22,该每一第二避震组60是设置在该侧板11的内侧,且每一第二避震组60相互连结,藉以透过该每一第一避震器50与该每一第二避震器60提供对应的该每一滚动轮22具有更佳的避震缓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将该每一滚动轮22对应该每一第一避震组50以及该每一第二避震组60相互枢接,进而使该每一滚动轮22具有双避震的效果。且该每一第一避震组50与该每一第二避震组60主要透过一枢接座51及一枢接片52与对应的该每一滚动轮22相互枢接,该枢接座51略呈长短边的V型,并具有一第一枢接点511、一第二枢接点512及一第三枢接点513,该第一枢接点511系与侧板11固定连结,并与一枢接片52其中一端点枢接,该枢接片52的另一端点枢接第二避震组60;该第二枢接点512系与滚动轮22相枢接;该第三枢接点513系与第一避震组50的底端相枢接,藉由该枢接座51及该枢接片52的设置,将可增加该侧板11、该滚动轮22、该第一避震组50及该第二避震组60的稳定度。但在实际应用上,该每一滚动轮22可以仅搭配一第一避震组50或是一第二避震组60,其同样可使该每一滚动轮22达到避震缓冲效果。

请再同时参阅图1、图2、图5至7所示,其中该履带组20的履带30进一步是由多个履带组件70彼此相互连接环绕而成,该每一履带组件70包含有二彼此相互间隔的链条单元71、二连接片72以及一承载体73,该每一链条单元71系由多个链板711相互枢接而成;该每一连接片72具有一立片722及一翼片721,使该连接片72概呈一L型,该二连接片72相互对应设置,而立片722上具有穿孔7221,该穿孔7221系与该每一链条单元71的链板711上的孔洞7111相对应,透过至少一杆体81的贯穿,而将链条单元71固定于立片722上,该每一连接片72底端朝彼此方向延伸设置有该翼片721,使该二翼片721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延伸,并于该翼片721上设置有穿孔7211;该承载体73设置于该二连接片72之间。如图1所示,最后,链条单元71系透过一长型C型扣环9,将头尾相邻的二杆体81卡扣成一环型体,使履带组可正常运作;

该承载体73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块731以及一载板732,该导引块731与该载板732将该二翼片721夹持固定在该导引块731一端面的凹陷部7312中,该翼片721上的穿孔7211会与导引块731上的穿孔7313相对应。该每一导引块731的其中一端面用以供该动力轮21、该些滚动轮22、该些导引轮23以及该调整轮24抵靠,且该端面上凸设有一突出部7311,该突出部7311上设置有防滑纹,该些突出部7311分别用以凸伸至该动力轮21、该些滚动轮22、该些导引轮23以及该调整轮24的轮面的导引槽25中,藉以能确保该履带30于该些轮体的外部滚动,并能有效地防止该履带30的脱落。

该载板732连接于该导引块731的另一端面,且该载板732具有一供承载传动的承载面7321,该承载面7321呈长条状其上设置有一沟槽7322,该沟槽7322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穿孔7324,该穿孔7324系与该翼片721上的穿孔7211及导引块731上的穿孔7313相对应,透过锁固件82的贯穿锁固,使该载板732、该连接片72及导引块731连结成一体;且该承载面7321在长方向的二末端处分别形成有一导引面7323,在本实施例中的该导引面7323主要为一弧面或斜面,但在实际应用上也可以是一平面。该沟槽7322的作用在于减少该承载面7321的面积,避免该履带30行驶在湿滑的地面时产生打滑的现象。该些导引面7323的作用在于当该履带30侧压到地面突起物时,能够减少该承载面7321的侧压力确保该履带30不致产生过大的偏斜,使该载具具有更加稳定的行驶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