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442阅读:4241来源:国知局
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白车身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过在通孔上安装车身用密封堵盖进行密封,安装过程主要是在油漆车间及总装车间内完成。在油漆车间内,车身用密封堵盖需要在油漆烘房内进行烘烤后实现对通孔的密封效果;在总装车间内,通过车身用密封堵盖与通孔的过盈配合实现对通孔的密封效果。极少有在焊接车间完成安装车身用密封堵盖过程,一方面是在焊接车间内安装车身用密封堵盖之后,需要进入电泳车间,在电泳车间内承受近190度的烘烤高温,车身用密封堵盖很少能够承受上述高温,影响对通孔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是设计人员在白车身上设计通孔时,通常会刻意地避免设计无法在油漆车间或总装车间进行安装车身用密封堵盖的通孔。但这也会限制在车身结构设计上确实需要在上述区域进行通孔以及在焊接车间安装车身用密封堵盖的需求,不利于白车身结构设计的开发和创新。

因此,需要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能够在焊接车间进行安装的车身用密封堵盖,对通孔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释放车身结构设计空间,避免因制造缺陷而导致的性能损失。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包括:

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包括端盖和从所述端盖延伸出的插入部;所述端盖设置有倾斜向外延伸的上唇边,所述上唇边向所述插入部的尾端方向延伸,所述插入部的尾端设置有倾斜向外延伸的下唇边,所述下唇边向所述端盖方向延伸;

热熔胶环,所述热熔胶环嵌套在所述堵盖本体上,所述热熔胶环设置在所述上唇边和所述下唇边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唇边的长度为3mm~4mm。

优选地,所述上唇边和所述端盖两者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是115°~125°。

优选地,所述下唇边的尾端设置在所述上唇边的尾端和所述插入部之间,所述上唇边的尾端与所述插入部之间的距离为4.5mm~5mm。

优选地,所述下唇边的长度为8mm~10mm。

优选地,所述下唇边和所述插入部两者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是40°~45°。

优选地,所述上唇边的尾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低于所述下唇边的尾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且高度差不小于1mm。

优选地,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热熔胶环的台阶面。

另外,优选地,所述热熔胶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端盖贴合连接,所述第二环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插入部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用密封堵盖。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上唇边与下唇边配合以便将堵盖本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使得车身用密封堵盖可在焊接车间内进行安装,既释放了车身结构的设计空间,又能够满足通孔对密封性能的需求;热熔胶环在电泳车间内可产生粘性,以便提高车身用密封堵盖与钣金的连接强度,提高密封性。另外,车身用密封堵盖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通过,增加了灵活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车身用密封堵盖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身用密封堵盖A-A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端盖;11:上唇边;2:插入部;21:下唇边;22:台阶面;

3:热熔胶环;31:第一环体;32:第二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车身用密封堵盖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身用密封堵盖A-A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用密封堵盖包括:堵盖本体和热熔胶环3。

堵盖本体包括端盖1和从端盖1延伸出的插入部2;端盖1设置有倾斜向外延伸的上唇边11,上唇边11向插入部2的尾端方向延伸,插入部2的尾端设置有倾斜向外延伸的下唇边21,下唇边21向端盖1方向延伸。

热熔胶环3嵌套在堵盖本体上,热熔胶环3设置在上唇边11和下唇边21之间。

在焊接车间内,堵盖本体的插入部2可插入到白车身的通孔内,通过上唇边11与下唇边21的过盈配合将堵盖本体卡紧在通孔附近的钣金上,端盖1对通孔进行密封;在进入电泳车间后,热熔胶环3在高温烘烤后产生粘性,使得堵盖本体与钣金粘结在一起,以便增强堵盖本体的密封效果。使用上述密封堵盖对通孔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释放车身结构设计空间,避免因制造缺陷而导致的性能损失。

为增加车身用密封堵盖与钣金的固定效果,加强端盖1对通孔的密封作用,优选地,上唇边11的长度为3mm~4mm。在本实施例中,插入部2从端盖1的中心垂直延伸出,端盖1的横截面积大于插入部2的横截面积,以便端盖1可覆盖在通孔上方,加强密封作用;上唇边11从端盖1的边沿倾斜向下方的外侧延伸,来增加端盖1的横截面积,同时方便与下唇边21进行过盈配合。

为增加车身用密封堵盖的使用范围,使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通孔,优选地,上唇边11和端盖1两者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是115°~125°。上唇边11可以增加端盖1的覆盖范围,以便有效密封通孔,第一夹角使得上唇边11的尾端远离插入部2,第一夹角的角度越大,上唇边11的覆盖范围越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是120°。

为增加车身用密封堵盖与钣金的固定效果,实现对通孔良好的密封效果,优选地,下唇边21的尾端设置在上唇边11的尾端和插入部2之间,上唇边11的尾端与插入部2之间的距离为4.5mm~5mm。上唇边11的尾端的直径大于下唇边21的尾端的直径,以便保证车身用密封堵盖安装后,上唇边11与下唇边21能够过盈配合,使得端盖本体能够卡紧在通孔附近的钣金上,且安装力不会过大,避免影响白车身的人机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上唇边11的尾端的覆盖面积直径比与插入部2配合的通孔直径大9mm~10mm,上唇边11的尾端与插入部2之间的距离为4.5mm,以便上唇边11可以覆盖在需要密封的通孔上方。

为适应不同尺寸的通孔,方便控制安装力,满足白车身人机交互的需求,优选地,下唇边21的长度为8mm~10mm。在本实施例中,下唇边21的长度为9mm。根据通孔尺寸,调整下唇边21在通孔上的安装位置,以便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通孔。

优选地,下唇边21和插入部2两者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是40°~45°。第二夹角使得下唇边21的尾端远离插入部2,适用的通孔尺寸范围越大,同时方便控制安装力,满足白车身的人机交互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是42°。

优选地,上唇边11的尾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低于下唇边21的尾端所在水平面的高度,且高度差不小于1mm。下唇边21的尾端的高度略高于上唇边11的尾端的高度,以便车身用密封堵盖可卡紧在白车身通孔附近的钣金上,提高密封效果,同时方便调整车身用密封堵盖的安装位置,避免因安装力度过大,影响白车身的人机交互。

为防止热熔胶环3在堵盖本体上来回窜动,影响密封效果,优选地,插入部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热熔胶环3的台阶面22。台阶面22为热熔胶环3提供支撑作用,以便将热熔胶环3限定在台阶面22和端盖1之间,当热熔胶环3经过高温烘烤后产生粘性,使得车身用密封堵盖与白车身之间具有粘结力,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热熔胶环3通过注塑的工艺嵌入到堵盖本体上。

为使密封端盖与白车身之间能够紧密结合,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优选地,热熔胶环3包括第一环体31和第二环体32,第一环体31的内壁面与端盖1贴合连接,第二环体32的内壁面与插入部2贴合连接。第一环体31和第二环体32在经过高温烘烤后产生粘性,端盖1通过第一环体31与通孔附近的钣金紧密结合,插入部2通过第二环体32与通孔附近的钣金紧密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体31和第二环体3为一体结构,并通过注塑工艺嵌入到端盖1和插入部2上。

下面进一步介绍车身用密封堵盖的使用过程。

在焊接车间,将插入部2以及热熔胶环3插入到白车身的通孔内,将端盖1覆盖在通孔上方,上唇边11与下唇边21过盈配合,以便将车身用密封堵盖固定在通孔附近的钣金上;在电泳车间内,热熔胶环3在高温烘烤过程中产生粘性,热熔胶环3强端盖本体粘结在钣金上,以便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用密封堵盖。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身用密封堵盖及包括其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上唇边与下唇边配合以便将堵盖本体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使得车身用密封堵盖可在焊接车间内进行安装,既释放了车身结构的设计空间,又能够满足通孔对密封性能的需求;热熔胶环在电泳车间内可产生粘性,以便提高车身用密封堵盖与钣金的连接强度,提高密封性。另外,车身用密封堵盖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通过,增加了灵活性和实用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