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8750发布日期:2018-08-17 19: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为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指二轮驱动的小型陆地车辆,以脚踏板为动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短途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交通工具来代步、出行;同时也是一种户外健身的健身器材,同时自行车车也是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数量最多的国家,自行车不但能够节能减排,还能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但是自行车出行会使得使用者无法实时查看电子地图,无法在骑行中确认路线,同时,无法安全可靠地为手机等小件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虽然有单独的用于单车的手机支架,但是兼容性差,而且夹紧不牢靠,而且目前单车多以共享形式存在,用户随身携带用于自行车的手机支架不够方便、便捷。

同时,因为共享的自行车的停靠点是在露天,因而无法避免遭受雨水的浸湿和烈日的暴晒,这样的事实导致使用者在雨后使用单车很不方便,因为车座上有积水,同时车座经过日晒雨淋容易老化,缩短车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自行车上的手机固定架夹持不牢固,无法安全可靠地为手机充电,且通用性差;对自行车车座没有保护措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包括车座和车把立,所述车把立上设置有手机固定架,该手机固定架包括支架壳体、固定箍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支架壳体的C侧壁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固定箍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箍与车把立连接;所述支架壳体上设有夹紧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夹耳组和传动板组;所述传动板组的一端与夹耳组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入支架壳体的侧壁并可沿着设置在支架壳体内的滑槽往复滑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夹紧组件的伸开和收缩。

所述车座设置在车座杆上,车座杆上设置有车座保护装置,该车座保护装置包括安装盒和保护伞,安装盒通过支撑架与车座杆固定,安装盒上设置保护伞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保护伞打开和闭合的驱动组件;所述保护伞包括伸缩杆,骨架,设置在伸缩杆上的上巢、下巢以及设置在骨架上的伞面;所述骨架包括多个第一骨条、一个第二骨条、多个第一支撑条,每一所述第一骨条的一端均与上中心件铰接,每一第一支撑条的一端均与下中心件铰接,第一支撑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骨条铰接,上中心件、下中心件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上巢设置在伸缩杆的顶部,下巢滑套在伸缩杆上;所述第二骨条由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以及辅助骨条构成,第一连接条一端与下巢铰接,第一连接条另一端与上中心件铰接;第二连接条的一端用于上巢铰接,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与下中心件铰接;第一连接条与第二连接条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辅助骨条的一端连接在上中心件上,且与第二连接条相对设置;与第二骨条对应的第二支撑条的一端与下中心件铰接,第二支撑条另一端与辅助骨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壳体内,包括与所述滑槽相对、并竖直设置的齿轮组和用于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的电机组;所述传动板组与滑槽相对的侧边上具有齿条,该齿条与支架壳体中的齿轮组啮合,通过电机组驱动齿轮组的转动实现传动板带动夹耳组伸开或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上中心件、下中心件朝向车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均包括与车座杆固定的卡箍和设置在卡箍外壁上的连杆,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部与卡箍之间的夹角等于车座杆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一端通过万向轴承与支架壳体的C侧壁连接,以实现支架壳体在支撑杆上的角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的车把立上设置有电器支架,用户不用自身单独携带固定架,该电器支架可以实现给小件电机设备稳定可靠的充电,电器支架能够在阴雨天防止雨水浸湿电子设备以及充电口,同时还能够在骑行中直接查看电子地图,不用停车导航,使骑行更安全;且该电器支架的夹紧组件的可伸出范围大,可兼容各种尺寸的手机。3、车后架上设置安装盒和保护伞,该保护伞可以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进行自动打开,保护车座不受到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淋湿,提高用户的体验,解决阳光暴晒后车座温度过高,下雨后车座积水的的难题,还可以延长车座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式自行车的结构示意见图。

图2是便携式自行车上的电器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器支架的夹紧组件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电器支架的夹紧组件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支架壳体、夹紧组件、驱动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电器支架的充电电路示意图。

图7是便携式自行车的偏心式车座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安装盒;3-保护伞;4-伸缩杆;41-外套管;42-内套管;5-骨架;51-第一骨条;52-第二骨条;521-第一连接条;522-第二连接条;523-辅助骨条;53-第一支撑条;54-上中心件;55-下中心件;56-第二支撑条;6-丝杠; 7-定滑轮;71-拉绳;8-车把立; 81-支架壳体;82-支撑杆;83-固定箍;84-夹紧组件;841-夹耳;842-传动板;85-开关;86-A齿轮;87-定位块;88-充电电路;89-电源;9-光伏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克服传统自行车上的手机固定架夹持不牢固,无法安全可靠地为手机充电,且通用性差;对自行车车座没有保护措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图1-图7所示的便携式自行车,主要由车架、中轴、后轴、前轴、车把立8、车座、前轮、后轮、曲柄及脚踏构成,其中车架包括车前架和车后架,车前架上设置有置物篮,置物篮底部设置有光伏发电板9。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车把立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器支架。该电器支架包括支架壳体81、固定箍83和支撑杆82;支撑杆82一端与支架壳体81的后壳连接,支撑杆82另一端与固定箍83固定连接,固定箍83与车把立8连接;支架壳体81上设置有夹紧组件84和驱动装置,夹紧组件84包括夹耳841组和传动板842组,传动板842组一端与夹耳841组固定连接,另一端穿入支架壳体81的A侧壁并可沿着设置在支架壳体81内的滑槽往复滑动。

如图5所示,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架壳体81内腔中,包括A齿轮86组和用于驱动A齿轮86组合转动的电机组;传动板842组与滑槽相对的侧边上具有齿条,该齿条与A齿轮86结合,通过电机组驱动A齿轮86组的转动实现传动板842带动夹耳841组伸开或收缩;支架壳体81的上还嵌设有用于启动驱动装置的开关85和用于给外部设备充电的手机固定架,支架壳体81的内腔中设置有为驱动装置供电的电源89,电机组、手机固定架均与电源89连接,该电源89为蓄电池。上述的手机固定架的充电接口是嵌设在支架壳体81的B侧壁上的USB接口,该USB接口上设置有密封垫,以防止USB接口进水。

夹耳841组件位于支架壳体81外部,也即,夹耳841组分别位于支架壳体81的左、右两侧,也就是说,夹耳841组件位于A侧壁外侧。

支架壳体81的B侧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定位块87,用于在卡持手机等小件电子设备时,进行预定位。或者在支架壳体81的D侧壁中间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吸盘,使用时,将电子设备背面与吸盘进行吸附,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预定位。

电机组包括两个电机,传动板842组具有两个传动板842,每一个传动板842均与一个A齿轮86啮合,每一个A齿轮86均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传动板842上的齿条啮合;即每一个传动板842均由一个电机带动A齿轮86转动,使传动板842在沿着滑槽伸出支架壳体81外或者缩回支架壳体81内,从而使与传动板842一端连接的夹耳841伸出或者收缩。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两个夹耳841是对称设置的,因此需要两个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才能保证夹耳841同时伸出或者同时缩回。

考虑到每一传动板842的总长度最大只能是滑槽长度的一半,因此优选将驱动组件分别靠近A侧壁设置,以使传动板842带动夹耳841伸出的距离达到最大。

为了防止传动板842滑出支架壳体81,在位于传动板842另一端的齿条末端设置限位挡板,使得当A齿轮86与该限位挡板接触时,能够将传动板842定位;同时通过电机转动的圈数进行限定,即当传动板842的另一端与A齿轮86接触时,电机先停止转动,继而开始与之间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传动板842随着A齿轮86的转动而向支架壳体81内部缩回。

为了使用方便,以及适应更加复杂的路况,支撑杆82一端通过万向轴承与支架壳体81的C侧壁的中间位置连接,以实现支架壳体81在支撑杆82上的角度调节。

为了持续给驱动装置提供其工作所需要的电能,在车篮底部设置光伏发电板9,该光伏发电板9通过充电电路88与电源89连接,用于给电源89充电。

具体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电路88包括三级管Q,电阻R1,二极管D、欠压集成芯片X,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光伏发电板9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的基级与欠压集成芯片X的一号引脚a连接;电阻R1一端与光伏发电板9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的基级连接;欠压集成芯片X的二号引脚b通过晶体二级管D与光伏发电板9的正极连接,晶体二级管D的阳极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连接,欠压集成芯片X的第三号引脚c接地;电源89的正极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源89的负极接地。上述的充电电路88具有稳压调节功能,可以持续、稳定的为电源89供电。

现在具体描述该电器支架的工作过程:

1、用户先将手等电子设备抵靠在定位块87上,然后按下开关85,电机组开始工作(两个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带动电机输出轴上的A齿轮86随着电机同向转动,传动板842随着A齿轮86的转动沿着滑槽向外伸出,直到伸出到最大位置(该最大位置是位于传动板842的另一端的齿条末端的限位挡块与A齿轮86接触时,传动板842伸出的距离)时,停止转动;之后,电机开始向相反方向转动,传动板842在A齿轮86的传动下开始向支架壳体81内部收缩,直到夹耳841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接触,并夹紧时,由于A齿轮86与齿条啮合,齿条因被阻而无法继续向内收缩,此时A齿轮86与齿条的啮合就充当了一个锁紧限位部件,同时电机有继续转动的趋势,因此使得夹耳841时时有向支架壳体81方向运动的趋势,即有一个锁紧力,保证在骑行过程中,对电子设备卡持的可靠性;

2、当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可以握住支架壳体81并将其旋转,在万向轴承的作用下,可以将其旋转至任意角度;

3、当电子设备固定好了之后,可以将手机的充电线与嵌设在支架壳体81上的USB接口相连,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充电;

4、当骑行结束,需要将电子设备取下时,再按一下开关85,电器支架会重复上述步骤1的动作,只不过此次,传动板842会在A齿轮86的传动作用下完全缩回,直到夹耳841与支架壳体81的A侧壁紧密结合。

如图7所示,车座保护装置包括安装盒2和保护伞3,安装盒2设置在支撑架1上,安装盒2与支架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甚至可以采用束线带固定;安装盒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车座的保护伞3以及驱动保护伞3打开和闭合的驱动组件,优选保护伞3竖直设置在安装盒2上。

保护伞3包括伸缩杆4,骨架5,设置在伸缩杆4上的上巢、下巢,设置在骨架5上的伞面。伸缩杆4包括外套管41和内套管42,外套管41套设在内套管42内,使得内套管42可以沿着外套管41的轴线上下滑动,外套管41顶端设置有防脱环,防脱环与内套管42外壁底端上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托环配合,以防止内套管42底端从外套管41顶端滑脱,内套管42的内侧壁底端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传动环,该传动环的外壁与内套管42内侧壁固定连接。外套管41底端插入安装盒2内,并与安装盒2固定连接;安装盒2顶壁上设置有供外套管41穿过的通孔,外套管41底端穿过通孔并与安装盒2顶壁固定连接。外套管41内同轴设置有丝杠6,丝杠6的一端延伸至安装盒2内并与安装盒2联接。

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盒2内的驱动电机A,驱动电机B,与驱动电机A的输出轴连接的驱动齿轮;丝杠6的一端设置有与该驱动齿轮配合的传动齿轮,以驱动齿轮驱动丝杠6上的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杠6转动;丝杠6的另一端穿过安装盒顶壁进入伸缩杆内,并与伸缩杆4同轴设置,丝杠6的一端与传动环配合,传动环的内螺纹与丝杠6上的外螺纹配合,当电机A带动丝杠6正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时,传动环在丝杠6上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直线运动,同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内套管42沿着丝杠6同步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电机的正反转可以自动控制内套管42相对于外套管41进行收缩和伸出,完成伸缩杆4的伸出和收缩。

驱动电机A与驱动电机B分别相对于丝杠设置,使得驱动电机、驱动电机B不会相互干涉。

驱动电机A与安装盒2通过螺栓固定,驱动电机A与其输出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螺孔,螺栓穿过安装盒2底壁将驱动电机A竖直固定在安装盒2内,以实现驱动齿轮与丝杠6的可靠配合。

为了保证丝杠6随着驱动齿轮相对于安装盒2进行旋转运动,丝杠6的一端部通过轴承与安装盒2固定,轴承的内壁与丝杠6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壁与安装盒2固定连接。

为了使伞骨能够自动打开和闭合,在内套管42内壁顶端设置一定滑轮7,在内套管42管壁上设置一条竖直的狭缝,该狭缝可以从内套管42顶端延伸至传动环底端结束,也可以从该定滑轮7下方开始一直延伸至传动环下方结束;该定滑轮7上设置一拉绳71,该拉绳71绕过定滑轮7上后,拉绳71一端从狭缝穿出并与下巢固定连接,拉绳71另一端从狭缝底端穿出(即沿着传动环的外壁穿出),并且进入外套管41内,然后从外套管41底端穿出,具体的,安装盒2内设置有用来控制拉伸运动的驱动电机B,驱动电机B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绕绳件,拉绳71另一端固定在绕绳件上。为了保证伞部的自动收缩,本实施例的伸缩杆4上不设置上定位件。

为了使拉绳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驱动电机B的输出轴垂直于丝杠。

另外,为了保证伞部的自动收缩,本实施例的伸缩杆4上不设置上定位件。

骨架5撑开与收缩过程:当驱动电机B带动绕绳件转动时,拉绳71通过定滑轮7拉动下巢沿着伸缩杆4向上巢方向移动,骨架5自动撑开。当驱动电机B带动绕绳件向相反方向转动时,拉绳71对上巢的向上的拉力消失,骨架5自由收缩。

为了使得车座智能保护装置的保护效果更好,结构设置更合理,本实施例的骨架5包括多个第一骨条51和一个第二骨条52、多个第一支撑条53,每一第一骨条51的一端均与上中心件54铰接,每一第一支撑条53的一端均与下中心件55铰接,第一支撑条53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一骨条51铰接,上中心件54、下中心件55处于同一轴线上。

上巢设置在伸缩杆4的顶部,下巢滑套在伸缩杆4上。第二骨条52由第一连接条521、第二连接条522以及辅助骨条523构成;第一连接条521一端与下巢铰接,第一连接条521的另一端与上中心件54铰接;第二连接条522的一端与上巢铰接,第二连接条522的另一端与下中心件55铰接;第一连接条521与第二连接条522的中部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在一起;辅助骨条523的一端铰接在上中心件54上,且与第二连接条522相对设置;同时,第二骨条52对应的第二支撑条56的一端与下中心件55铰接,第二支撑条56的另一端与辅助骨条523铰接。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偏心式的车座保护装置,其目的是使保护装置撑开时具有相对合理的面积,并且能够对车座进行完全的保护,具体实施时,通过交叉铰接结构的力传递作用实现:当拉绳通过定滑轮使下巢向上巢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条53推动第一骨条51以上巢为中心向上翘起,第一连接条521动第二连接条522以上巢为中心向上翘起,此时与第二连接条522铰接的下中心件55随着第二连接条向上移动,下中心件带动与其另一侧铰接的第二支撑条56向上运动,第二支撑条56推动辅助骨条523向上运动,如此整个骨架5得以撑开。因为本实施例的伸缩杆上并未设置有上定位件,所以当拉绳对下巢向上的作用力消失时,下巢受自身质量和骨架5质量的作用,沿着伸缩杆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53、第一连接条521向下运动,使与第一支撑53、第一连接条521铰接的第一骨条51、第二连接条522分别以上巢为中心向下转动,下中心件55也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二支撑条56带动辅助骨条523向下移动,骨架自由收缩。

为了使骨架5收缩的更彻底,可以增加下巢的质量或者在下巢上设置加重块,同样的,可以增加下中心件55的质量以及在下中心件55上设置加重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将骨架5上有中心件的一侧朝向车座。

本实施例的车座保护装置是优选设置在便携式自行车上使用的,即需要有在用户使用电子秘钥打开车锁的同时,车座保护装置能够收缩,以便用户正常骑行,用户将车锁锁上时,车座保护装置能够自动伸出。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问题:

1、车后轮距离车座的垂直空间有限,支撑架1距离车座的垂直距离更有限,而伸缩杆4收缩状态下时,高度必须低于车后座,否则会影响正常骑行;

2、由于上述问题1的情况,如果在伸缩杆4未完全伸出时打开骨架5,那么骨架5必定会卡在座下方,不但无法正常打开,而且还会损坏车座保护装置;同理,如果收缩车座保护装置时,收伞动作与伸缩杆4的收缩动作同步,可能会出现收缩伞杆先降至车座以下而骨架5尚未完全收缩的情况。

为保险起见,本实施例的车座保护装置采用时序使用方式:首先车座保护装置在开始工作(伞撑开以保护车座)时,需要驱动电机A控制伸缩杆4先完全伸出,然后驱动电机B再带动绕线件转动,使骨架5撑开;其次,在车座保护装置收缩时,驱动电机B先动作,将骨架5收缩完成,然后驱动电机A再将内套管42收回至车座以下。

因此,需要将驱动电机A和驱动电机B的电机驱动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且均可以由上述的置于电器支架中的电源提供驱动电机A、驱动电机B以及控制器工作所需的电能。

因为本实施例中的车座保护装置与智能车锁联合使用,所以,上述的控制器与控制智能车锁打开的控制器为同一个。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