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2336发布日期:2020-06-02 19:0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动力性、经济性等,驾驶舒适性逐渐成为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在驾驶室有限的空间里,方向盘占据了一部分固定的空间,在驾驶员上下车的时候,方向盘在中间有时会成为阻碍,影响消费者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向盘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方向盘占据空间影响驾驶员上下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向盘,包括握持部和传动部,握持部设置在传动部的周向外侧,传动部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其中,握持部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和下握持部,上握持部位于传动部远离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位于传动部靠近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具有与上握持部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传动部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

进一步地,传动部包括传动部本体和伸缩部,伸缩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传动部本体中并与下握持部相连,通过伸缩部的移动使下握持部在展开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下握持部包括下握持部本体和下握持支部,下握持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上,下握持部本体与伸缩部连接,在下握持部位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伸出;在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

进一步地,下握持支部包括对称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上的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伸缩部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传动部本体上设置有驱动柱,第一支部上设置有第一被驱动柱,第二支部上设置有第二被驱动柱,连接线连接在第一被驱动柱和第二被驱动柱之间并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多个导向柱和驱动柱之间,在伸缩部相对传动部本体向内移动时连接线在驱动柱的作用下能够拉动第一被驱动柱和第二被驱动柱以使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

进一步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下握持部本体上设置有解锁按钮和锁定结构,锁定结构能够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的位置,解锁按钮能够驱动锁定结构以使下握持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伸出。

进一步地,解锁按钮沿握持部的径向设置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中,锁定结构包括与解锁按钮连接的楔形块以及设置在下握持部的定位块,楔形块能够与定位块抵接以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回缩的位置。

进一步地,伸缩部的两侧设置有滑轨,传动部本体与滑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滑块,滑块能够伸入滑轨实现导向。

进一步地,伸缩部靠近传动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传动部本体与卡块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卡槽,在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卡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方向盘,方向盘为上述的方向盘。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驾驶员在直接上下车空间不足时,可以将靠近自己一侧的下握持部移动至收缩位置,这样可以避让出更多的空间,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在驾驶员上车坐好后将下握持部移动至展开位置,使下握持部与上握持部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向盘的实施例的下握持部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方向盘的下握持部位于收缩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方向盘的下握持部的下握持支部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下握持部的下握持支部回缩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的下握持部和伸缩部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握持部;11、上握持部;12、下握持部;121、下握持部本体;122、第一支部;123、第二支部;20、传动部;21、传动部本体;22、伸缩部;221、滑轨;222、卡块;31、导向柱;32、驱动柱;33、连接线;34、第一被驱动柱;35、第二被驱动柱;36、弹簧;51、解锁按钮;52、楔形块;5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向盘包括握持部10和传动部20,握持部10设置在传动部20的周向外侧,传动部20与车辆的转向轴相连。其中,握持部10包括可分离的上握持部11和下握持部12,上握持部11位于传动部20远离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12位于传动部20靠近驾驶员的一侧,下握持部12具有与上握持部11配合的展开位置以及朝向传动部20方向收缩的收缩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驾驶员在直接上下车空间不足时,可以将靠近自己一侧的下握持部12移动至收缩位置,这样可以避让出更多的空间,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在驾驶员上车坐好后将下握持部12移动至展开位置,使下握持部12与上握持部11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部10。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部20包括传动部本体21和伸缩部22,伸缩部22可移动地设置在传动部本体21中并与下握持部12相连,通过伸缩部22的移动使下握持部12在展开位置和收缩位置之间移动。传动部本体21和伸缩部22形成类似于抽屉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收缩。本方案尤其适用于方向盘上无安全气囊的车辆,这种车辆的方向盘中的空间相对较大,容易设置上述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伸缩部22的两侧设置有滑轨221,传动部本体21与滑轨22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滑块(图中未示出),滑块能够伸入滑轨221实现导向。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伸缩部22靠近传动部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222,传动部本体21与卡块22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卡槽。在下握持部12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卡块222与卡槽卡接配合,以使在驾驶员下车后下握持部12保持在收缩位置。在下一次驾驶员上车时可以直接进入驾驶室,并在坐好后再将下握持部12移动至展开位置,省去了再次移动下握持部12的步骤。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握持部12包括下握持部本体121和下握持支部,下握持支部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下握持部本体121与伸缩部22连接,在下握持部12位于展开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伸出;在下握持部12位于收缩位置的情况下,下握持支部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常用的方向盘的握持部都呈圆环状,本实施例的下握持支部能够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使下握持部12横向的尺寸在移动时能够明显缩小,有效地避免了下握持部12的两端与上握持部11的两端相互干涉碰撞,影响下握持部12的移动。

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握持支部包括对称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的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能够沿圆周的周向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上移动。伸缩部22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31,传动部本体21上设置有驱动柱32,第一支部122上设置有第一被驱动柱34,第二支部123上设置有第二被驱动柱35,连接线33连接在第一被驱动柱34和第二被驱动柱35之间并按照预设轨迹绕设在多个导向柱31和驱动柱32之间。

当伸缩部22相对传动部本体21从图3的状态移至图4的状态时,传动部本体21上的驱动柱32相对伸缩部22从图3的位置移至图4的位置,连接线33拉紧并在驱动柱32的作用下能够拉动第一被驱动柱34和第二被驱动柱35向中间靠拢,以使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上述结构实现了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与伸缩部22的联动,在伸缩部22向传动部本体21内移动的同时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靠拢,节省了操作步骤。

反之,当伸缩部22相对传动部本体21从图4的状态移至图3的状态时,连接线33松弛,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能够相互远离进而与上握持部11配合。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相互靠近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36,弹簧36为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提供相互远离的弹性力,在伸缩部22向外移动时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能够自动向两侧伸出。

优选地,导向柱31上可以设置导向轮等结构,以减小连接线33相对导向柱31移动时的摩擦力,使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更流畅地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下握持部本体121上设置有解锁按钮51和锁定结构,锁定结构能够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的位置,避免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意外弹出,与周围结构发生碰撞或者干涉,影响用户体验。解锁按钮51能够驱动锁定结构以使下握持部12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伸出。在驾驶员将下握持部本体121拉出后可以按动解锁按钮51使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弹出并与上握持部11配合,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操作简便。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方向盘中,解锁按钮51沿握持部10的径向设置可移动地设置在下握持部本体121中,锁定结构包括与解锁按钮51连接的楔形块52以及设置在下握持部12的定位块53,楔形块52能够与定位块53抵接以使下握持支部处于相对下握持部本体121回缩的位置。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靠拢时,定位块53沿楔形块52的斜面移动并最终与楔形块52的竖直面抵接,实现对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的锁定;按动解锁按钮51时定位块53与楔形块52的竖直面错位,第一支部122和第二支部123能够在弹簧3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两侧伸出。

为保证锁定结构的锁定效果,解锁按钮51与下握持部本体121也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使在自然状态下解锁按钮51保持在楔形块52能够与定位块53配合的位置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车辆的实施例(图中未示出)包括方向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的方向盘为包含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结构的方向盘。本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便于驾驶员上下车的优点。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驶员在直接上下车空间不足时,可以将靠近自己一侧的下握持部移动至收缩位置,这样可以避让出更多的空间,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在驾驶员上车坐好后将下握持部移动至展开位置,使下握持部与上握持部配合形成完整的握持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