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810发布日期:2018-09-14 23:0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材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在防水工程中,常常用到大量的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适用场合很多,如建筑墙体、屋面、隧道以及公路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作用。

防水卷材是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在仓库内或工地上进行装卸转移时,通常使用小推车运送,但防水卷材卷成圆柱状后,平放在小推车上占地面积大且转移过程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材运输工具,它能够将卷材稳定的放置,方便进行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卷材运输工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矩形阵列有四个滚轮,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把,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与卷材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容置腔适配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限位柱,所述支撑板连接有控制其沿高度方向升降的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限位柱穿出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使驱动组件,通过调位组件控制支撑板高度方向的调节,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限位柱从通孔穿出,再将卷材竖直插接中限位柱上,通过限位柱与卷材的中心孔配合,将卷材稳定的放置在底板上,运输时更平稳方便;且竖直摆放的卷材占地面积较小,使卷材运输工具能一次运输更多的卷材,提高运输效率。运输完成后再通过驱动组件使支撑板回位;支撑板回位后限位柱的上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平齐,使卷材运输工具在运输其他物品时也能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位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面铰接,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相对的平面上设置有连接凸台,第二支撑杆上开设有供连接凸台滑移的滑槽,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与容置腔的底面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台和滑槽配合实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联动,通过驱动第一支撑杆,使第一支撑杆带动第二支撑杆同时作收拢或撑起运动,进而实现支撑板在高度上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位组件对称设置在支撑板长度方向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位组件同时对支撑板两端进行支撑,从而使支撑板更稳定,使卷材与限位柱配合的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从底板竖直面垂直穿入容置腔的顶杆,顶杆与底板螺纹连接,所述顶杆位于容置腔外的端部设置有手轮,另一端回转连接有连接杆,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上表面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使手轮转动,通过手轮带动顶杆转动,使顶杆朝向底板作直线运动,顶杆推动连接杆移动,从而同时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杆作将支撑板撑起或回落的运动。顶杆与底板螺纹连接使顶杆的传动更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朝向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球头杆,连接杆上开设有与球头杆端部配合的限位腔,球头杆嵌合在限位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带动顶杆转动的同时球头杆在限位腔中作回转运动,顶杆移动时通过球头杆与限位腔的配合,同时带动连接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有滑块,容置腔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方向朝向第二支撑杆的运动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与容置腔的底面滑移配合,在卷材运输工具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路况而发生晃动,影响第二支撑杆的稳定性;在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滑块,容置腔开设限位槽,通过滑块和限位槽配合对第二支撑杆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从而使第二支撑杆支撑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的截面呈倒置的T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的截面设置为T型,与限位槽配合后使第二支撑杆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容置腔外侧,第二限位环位于容置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手轮控制支撑板上升时,顶杆朝向底板的方向运动,当第一限位环与底板的竖直面抵接后,限位柱上升到最高位置;反向转动手轮使支撑板回位时,顶杆朝向背离底板的方向运动,第二限位环与容置腔抵接后,限位柱回位至与底板平齐;通过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对顶杆进行限位,防止过度驱动顶杆而影响球头杆与限位腔的配合,从而使支撑板的升降位置更精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将卷材直接竖直插接在底板上,运输时更平稳方便;且竖直摆放的卷材占地面积较小,使卷材运输工具能一次运输更多的卷材,提高运输效率;

2、通过将设置在支撑板两端的调位组件进行同时驱动,使支撑板更稳定,使卷材与限位柱配合的更牢固;

3、通过在顶杆上设置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对顶杆进行限位,防止过度驱动顶杆而影响球头杆与限位腔的配合,从而使支撑板的升降位置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卷材运输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底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部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卷材运输工具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容置腔;12、通孔;2、滚轮;3、推把;4、支撑板;41、限位柱;5、调位组件;51、第一支撑杆;511、连接凸台;52、第二支撑杆;521、滑槽;522、滑块;6、驱动组件;61、顶杆;611、球头杆;612、第一限位环;613、第二限位环;62、手轮;63、连接杆;631、限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卷材运输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表面矩形阵列有四个滚轮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把3;底板1内部开设有矩形容置腔11(参照图2),容置腔11内设置有与卷材相配合的限位装置。

如图2所示,限位装置包括与容置腔11适配的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柱41;卷材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卷材卷成圆柱状后其中心处会自然留有中心孔,限位柱41的直径与卷材中心孔的直径适配;底板1上开设有供限位柱41穿出的通孔12。

如图2、图3所示,支撑板4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调位组件5,调位组件5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的顶端分别与支撑板4的底面铰接,其中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相对的平面上设置有连接凸台511(参照图4),第二支撑杆52上开设有供连接凸台511滑移的滑槽521,连接凸台511和滑槽521配合实现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的联动;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的底端与容置腔11的底面滑移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51的底端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驱动组件6;如图5、图6所示,驱动组件6包括从底板1竖直面垂直穿入容置腔11的顶杆61,顶杆61与底板1螺纹连接,顶杆61位于容置腔11外的端部设置有手轮62,另一端回转连接有沿支撑板4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杆63,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杆51的下端与连接杆63的上表面铰接;顶杆61朝向连接杆63的端部设置有球头杆611,连接杆63上开设有与球头杆611端部配合的限位腔631,球头杆611嵌合在限位腔631中。

驱使手轮62转动,通过手轮62带动顶杆61转动,使顶杆61朝向底板1作直线运动,球头杆611在连接杆63的限位腔631中作回转运动,通过顶杆61推动连接杆63移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杆51作将支撑板4撑起的运动,通过连接凸台511和滑槽521配合,使第二支撑杆52同时做撑起运动,进而实现支撑板4高度方向的调节;固定在支撑板4上的限位柱41从通孔12穿出,再将卷材竖直插接中限位柱41上,通过限位柱41与卷材的中心孔配合,将卷材稳定的放置在底板1上,运输时更平稳方便;且竖直摆放的卷材占地面积较小,使卷材运输工具能一次运输更多的卷材,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完成后再反向转动手轮62,通过顶杆61拉动连接杆63回位,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回落,使支撑板4下降;支撑板4回位后此时限位柱41的上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平齐,使卷材运输工具在运输其他物品时也能正常使用。

第二支撑杆52的底端与容置腔11的底面滑移配合,在卷材运输工具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路况而发生晃动,影响第二支撑杆52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撑杆52的底端铰接有截面呈倒置的T型的滑块522,容置腔11开设有与滑块522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方向朝向第二支撑杆52的运动方向,通过滑块522和限位槽配合对第二支撑杆52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从而使第二支撑杆52支撑的更稳定。

如图5所示,在顶杆6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612和第二限位环613,其中第一限位环612位于容置腔11外侧,第二限位环613位于容置腔11内侧;通过驱动手轮62控制支撑板4上升时,顶杆61朝向底板1的方向运动,当第一限位环612与底板1的竖直面抵接后,限位柱41上升到最高位置(参照图7);反向转动手轮62使支撑板4回位时,顶杆61朝向背离底板1的方向运动,第二限位环613与容置腔11抵接后,限位柱41回位至与底板1平齐;通过第一限位环612和第二限位环613对顶杆61进行限位,防止过度驱动顶杆61而影响球头杆611与限位腔631的配合,从而使支撑板4的升降位置更精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