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布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981发布日期:2018-11-02 23:3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布车。



背景技术:

现在的纺织过程中,上一个工序形成的布料,在运往下一个工序时,往往采用手工方式整理布料,并运输至下一个工序,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手工整理布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污染布料或者是布料被挂坏的可能,影响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布车,可有效地减少布料被无缘或划坏的可能性,保证布料的完整美观性,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运布车,包括:

至少一个布托盘,布托盘用于放置从织造机的接布机台上布料输出的布料;

车框架,车框架包括底架、垂直于底架设置的竖直支架以及垂直与竖直支架设置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与布托盘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放置装载满布料的布托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布托盘包括托盘骨架以及盘料,托盘骨架首尾相连围成长方形状的镂空边框,盘料设置于镂空的边框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托盘骨架为钢管,盘料为铁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托盘骨架上还设置有加强方钢,加强方钢用于加强托盘骨架的承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竖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连接支架以及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支架交叉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支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与第四端,交叉设置后的第一连接支架一端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四端连接,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水平支架的个数为多个,其中一半设置于竖直支架的第一侧,另一半对称设置于竖直支架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水平支架的个数为六个,其中三个设置于竖直支架的第一侧,另外三个对称设置于竖直支架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竖直支架与水平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架,加强支架用于加强竖直支架与水平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运布车还包括多个设置于底架下方的万向滚轮。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布车,包括至少一个布托盘以及车框架。提供的布托盘主要用于放置从织造机的接布机台上布料输出的布料。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以将布托盘从车框架上移到织造机(翻布机)的接布机台上。然后,等待织造机上完成织布后,把布托盘及其上的布一起搬移至运布车架子上,以此往复,待所有布托盘满载时,通过运布车运输至下一个工序。同时,这样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人工手布,减少了布料被污染或划坏的可能性,保证布料的完整美观性,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并且,车框架包括底架、垂直于底架设置的竖直支架以及垂直与竖直支架设置的水平支架,水平支架与布托盘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放置装载满布料的布托盘。水平支架与竖直支架的垂直设置保证了布托盘放置与水平支架后,布托盘内的布料可得到有效地保护,不会发生褶皱与破损,进一步地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布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运布车;101-布托盘;103-车框架;105-底架;107- 竖直支架;109-水平支架;111-托盘骨架;113-盘料;114-加强方钢; 115-第一支架;117-第二支架;119-第一连接支架;121-第二连接支架;123-第一端;125-第二端;127-第三端;129-第四端;131-加强支架;133-万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10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100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布车100,包括:至少一个布托盘101以及车框架103。布托盘101均可以放置于车框架103上。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布托盘101 用于放置从织造机的接布机台上布料输出的布料。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以将布托盘101从车框架103上移到织造机(翻布机) 的接布机台上。然后,等待织造机上完成织布后,把布托盘101 及其上的布一起搬移至运布车100架子上,以此往复,待所有布托盘101满载时,通过运布车100运输至下一个工序。同时,这样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人工手布,减少了布料被污染或划坏的可能性,保证布料的完整美观性,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车框架103 包括底架105、垂直于底架105设置的竖直支架107以及垂直与竖直支架107设置的水平支架109,水平支架109与布托盘101 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放置装载满布料的布托盘101。水平支架 109与竖直支架107的垂直设置保证了布托盘101放置与水平支架109后,布托盘101内的布料可得到有效地保护,不会发生褶皱与破损,进一步地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布托盘101的结构示意图。详细地,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布托盘101包括托盘骨架111 以及盘料113,托盘骨架111首尾相连围成长方形状的镂空边框,盘料113设置于镂空的边框内。并且,作为优选的方案,托盘骨架111为钢管,盘料113为铁皮。也就是以托盘钢管为骨架,以托盘铁皮为料盘,形成一个布托盘101。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托盘骨料具体为尺寸为25*25*1.5的方钢,且其宽度为800cm,长度为1800cm。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托盘骨架111以及盘料113的材料与尺寸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托盘骨架111上还设置有加强方钢114,加强方钢114用于加强托盘骨架111的承接强度。加强方钢114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水平支架109的承载强度,从而可承载更多的布料,同时也可保证布料的稳定性。

同时,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支架107 包括第一支架115、第二支架117、第一连接支架119以及第二连接支架121,第一连接支架119与第二连接支架121交叉设置于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之间。其中,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地面或工作面。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主要为水平支架109提供足够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水平支架109可保持稳定,从而使得放置于水平支架109上的布托盘101具有较高的平稳性、稳定性,进而保证布托盘101内的布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第一连接支架119以及第二连接支架121主要用于连接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第一连接支架 119与第二连接支架121的设置可有效地提高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的稳定性,避免竖直支架107发生晃动,同时也可以加强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之间的相对强度,保证水平支架 109的平稳性,从而进一步保证布托盘101内的布料的完整性。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的高度均为1400cm,相邻两个水平支架109之间的距离为40cm。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的尺寸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支架11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3 与第二端125,第二支架117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27与第四端 129,交叉设置后的第一连接支架119一端与第一支架115的第一端12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架117的第四端129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21一端与第二支架117的第三端127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架115的第二端125连接。第一连接支架119与第二连接支架121分别与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的两端连接,使得在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7的高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水平支架 109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保证布托盘101内的布料的完整性。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19与第二连接支架121的材料均为40*40*1.5的方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19与第二连接支架121 的材料与尺寸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优选地,水平支架109的个数为多个,其中一半设置于竖直支架107的第一侧,另一半对称设置于竖直支架107的第二侧。水平支架109的个数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的,当需要放置的布料较多时,可以相对增加水平支架109的个数,当需要放置的布料较少时,可以相对减少水平支架109的个数。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竖直支架107的一侧与另一侧的水平支架109的个数相同并保持对称,可以充分保证每个水平支架109 的稳定性,同时保证竖直支架107各部分的受力均匀,从而可以保证布托盘101的布料的完整性。

进一步优选地,水平支架109的个数为六个,其中三个设置于竖直支架107的第一侧,另外三个对称设置于竖直支架107的第二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支架109的个数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作为优选的方案,竖直支架107与水平支架109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架131,加强支架131用于加强竖直支架107与水平支架109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支架131是倾斜设置的,主要用于连接对应位置的水平支架109与竖直支架 107,其目的在于加强竖直支架107与水平支架109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当水平支架109上的布托盘101内的布料的重量较大时,可以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从而也保证布料的完整性。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作为优选的方案,运布车100还包括多个设置于底架105下方的万向滚轮133。滚轮的设置使得整个运布车100可在空间内任意位置之间发生滑动,满足运输需求,提高整个运布车100的实用性。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脚轮为四寸的尼龙脚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万向脚轮的材料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运布车100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布车100,包括至少一个布托盘101 以及车框架103。提供的布托盘101主要用于放置从织造机的接布机台上布料输出的布料。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以将布托盘101 从车框架103上移到织造机(翻布机)的接布机台上。然后,等待织造机上完成织布后,把布托盘101及其上的布一起搬移至运布车100架子上,以此往复,待所有布托盘101满载时,通过运布车100运输至下一个工序。同时,这样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人工手布,减少了布料被污染或划坏的可能性,保证布料的完整美观性,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并且,车框架103包括底架105、垂直于底架105设置的竖直支架107以及垂直与竖直支架107设置的水平支架109,水平支架109与布托盘101一一对应设置,且用于放置装载满布料的布托盘101。水平支架109与竖直支架107 的垂直设置保证了布托盘101放置与水平支架109后,布托盘101 内的布料可得到有效地保护,不会发生褶皱与破损,进一步地提高了布料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