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851发布日期:2019-12-03 17:57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也为了更环保,自行车越来越受到青睐。现有的自行车一般为链轮驱动,人力踏动脚踏板,带动链轮旋转,链轮通过链条带动棘轮旋转,棘轮带动后轮旋转,从而驱动自行车前进。但是现有的自行车存在以下缺点:一是较为费力,使用者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二是链条传动不可靠,容易发生链条脱落现象,而且链条内部与棘轮啮合的时,动力损耗大,使得使用者体力消耗大。

目前市场上也开始流行杠杆驱动后轮转动的自行车,但是这类自行车两侧的驱动杠杆结构是联动的,即需要双脚进行联动控制方可能进行连续动作。但是对于是一些只能单脚活动的特殊人群,只能进行单脚驱动一侧,如果另一侧的杠杆也随之进行运动,必然会对该侧的腿部造成影响,因此,开发一种可以进行单侧驱动的自行车是目前整个行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驱动省力,可以进行单侧驱动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前后端安装有前轮和后轮,所述后轮的转动中心设有固定转轴,固定转轴一端连接有棘轮机构,所述车架的两侧均连接有驱动轮组,棘轮机构与同侧的驱动轮组连接,所述车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可复位的杠杆构件,杠杆构件的输入端为脚踏端,杠杆构件的输出端与驱动轮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分别连接两侧驱动轮组的单向传动轮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轮组包括左驱动轮系和右驱动轮系,所述棘轮机构通过变速器与同侧的右驱动轮系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驱动轮系为单向棘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右驱动轮系包括副棘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副棘轮同轴设置,所述副棘轮单向驱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分别连接单向传动轮组以及变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助力系统,所述助力系统设置有蓄电池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从动轮连接,蓄电池为电机供给电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杠杆构件包括连杆和杠杆,连杆的一端驱动轮组偏心铰接,另一端与杠杆的一端铰接,杠杆上设有固定于车架上的支点转轴,杠杆的另一端设有脚踏板,两组杠杆均通过复位构件与车架的顶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位构件在两侧的杠杆上设有吊绳,车架的顶部设有可复位的滑动件,吊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杠杆与滑动件上,吊绳在滑动件上保持有缠绕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位构件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杠杆连接,另一端与车架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单向传动轮组包括传动轴、驱动齿轮和主棘轮,所述传动轴与固定转轴平行设置在车架的上部,所述主棘轮安装在传动轴靠近棘轮机构的一端,且与右驱动轮系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且与左驱动轮系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动轴可转动设置在车架位于后轮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自行车在后轮的固定转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棘轮机构,利用棘轮机构的单向运动保证了驱动动力的指向性输出;其次,利用两侧的杠杆构件进行驱动驱动轮组配合棘轮机构带动后轮转动,利用杠杆构件的杠杆作用,使得使用者可以采用更少的力就可以进行驱动后轮转动。此外,在本自行车中,利用单向轮组进行连接两侧的驱动轮组,实现了两侧的杠杆构件可以进行单独带动后轮转动,而不会联动另一侧的杠杆构件,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亦适合特殊人群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后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1,车架1前后端安装有前轮2和后轮3,所述后轮3的转动中心设有固定转轴4,固定转轴4一端连接有棘轮机构5,所述车架1的两侧均连接有驱动轮组6,棘轮机构5与同侧的驱动轮组6连接,所述车架1的两侧均设置有可复位的杠杆构件7,杠杆构件7的输入端为脚踏端,杠杆构件7的输出端与驱动轮组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分别连接两侧驱动轮组6的单向传动轮组8。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看出,车架1的两侧均设置杠杆构件7进驱动,这样适合双边进行驱动,与常见的链式自行车驱动一样。为了避免进行双边传动的联动,在本申请中,棘轮机构5只设有一组,棘轮机构5为常见的自行车后轮所采用的棘轮结构,只能进行单向运动。两侧的驱动轮组6均只跟棘轮机构5进行连接传动,而两侧的驱动轮组6均通过单向传动轮组8进传动,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棘轮机构5一侧的驱动轮组6进行带动后轮3转动的时候,必然会向单向传动轮组8输送动力,而为了不带动另一侧的驱动轮组6运动,因此当单向传动轮组8在棘轮机构5的一侧有动力输入时,是空输入运动的,不会动力传输;而另一侧的驱动轮组6有动力通过单向传动轮组8输向棘轮机构5时,这时单向传动轮组8为正向运动,有送动力输出。

为了避免远离棘轮机构5一侧驱动轮组6在动力输入的时候,在通过单向传动轮组8输出动力后,造成靠近棘轮机构5一侧的驱动轮组6运动联动,造成该侧的杠杆构件7跟随运动,因此,两侧的驱动轮组6均为单向棘轮,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了两侧的运动联动。此外,本申请中,经过动力分析,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将靠近棘轮机构5一侧的驱动轮组6变更为一种离合轮组,而另一侧的驱动轮组6为常见的齿轮组即可,亦能进行动力分离和防止逆向运动。

此外,本申请中为了提高整个自行车的运动性能,所述棘轮机构5通过变速器10与同侧的驱动轮组6连接。变速器10为常见的自行车变速器10即可,当然棘轮机构5上相应设置有多组不同直径的飞轮,这个结构与常见的自行车变速机构类似。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优选方案,就是棘轮机构5只有一组飞轮,为变速器10的传动比可调,这样的结构亦能进行变速。在上述的所有方案中,驱动轮组6可以是一个单轮亦可以是多轮相互配合的结构,根据需求进行选用。

参见图3和图4,更进一步,本申请提供关于驱动轮组6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轮组6包括左驱动轮系61和右驱动轮系62,所述棘轮机构5通过变速器10与同侧的右驱动轮系62连接。其中为了减少两侧运动的干涉,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右驱动轮系62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右驱动轮系62包括副棘轮621和从动轮622,所述从动轮622与副棘轮621同轴设置,所述副棘轮621单向驱动从动轮622转动,所述从动轮622分别连接单向传动轮组8以及变速器10。简单理解为,副棘轮621可以向从动轮622输送动力,而从动轮622不能向副棘轮621传输动力,这样的结构使得单向传动轮组8输出动力的时候,动力通过从动轮622传输到变速器10上,而副棘轮621不会被带动,进而不会带动杠杆构件7的运动。

为了实现特殊人群的用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省力的结构,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助力系统11,所述助力系统11设置有蓄电池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从动轮622连接,蓄电池为电机供给电能。通过助力系统11,可以有效提供辅助动力,减少特殊人群在驱动自行车时所需要的力,减少能量消耗。

此外,参见图4,所述单向传动轮组8包括传动轴81、驱动齿轮82和主棘轮83,所述传动轴81与固定转轴4平行设置在车架1的上部,所述主棘轮83安装在传动轴81靠近棘轮机构5的一端,且与对应的副棘轮621啮合连接;所述驱动齿轮82安装在传动轴81的另一端,且与对应的左驱动轮系61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81可转动设置在车架1位于后轮3的上方。主棘轮83只能进行单向运动,即只能有驱动齿轮82带动其运动,其自身不可逆向带动驱动齿轮82转动,这样使得两侧的驱动轮组6不会出现联动,适合特殊人群的使用。为了更加便于驱动,所述左驱动轮系61为单向棘轮,再配合驱动齿轮82,可以实现单边输入。此外,左驱动轮系61输入的时候,利用主棘轮83的单向传动,使得可以将该动力并入到右驱动轮系62中,而两侧的不会出现运动干涉的现象,提高了省力的效果。

参见图1至图3,所述杠杆构件7包括连杆71和杠杆72,连杆71的一端驱动轮组6偏心铰接,另一端与杠杆72的一端铰接,杠杆72上设有固定于车架1上的支点转轴73,杠杆72的另一端设有脚踏板74,两组杠杆72均通过复位构件9与车架1的顶部连接。整个杠杆构件7配合副棘轮621可以看作是一个曲柄机构,通过杠杆72的省力作用,减少了作工相同时所需要的力。

此外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关于复位构件9提供了第一种具体的实施,具体如下:所述复位构件9在两侧的杠杆72之间设有吊绳91,车架1的顶部设有滑动件92,吊绳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杠杆72相固定,吊绳91中部绕过滑动件92上且可相对于滑动件92滑动。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复位,滑动件92是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也可以进行双向转动,而吊绳91的中部是固接在滑动件92上的,这样的技术方案,在一侧使用的时候,另一侧的滑动件92会轻微运动,该技术方案是不完全动力分离的。为了实现完全动力分离,还可以每侧的杠杆构件7对应设置上述的滑动件92,每侧的杠杆72通过吊绳91与滑动件92进行连接,吊绳91在滑动件92上预留有若干圈的缠卷量,每组滑动件92可以收卷吊绳91,亦均可自动复位。

参见图2,为了更加简化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关于复位构件9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复位构件9设有拉簧93,所述拉簧93的一端与杠杆72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的顶部。该实施例更为简单可靠,能自动复位单侧的杠杆72。

本自行车在后轮3的固定转轴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棘轮机构5,利用棘轮机构5的单向运动保证了驱动动力的指向性输出;其次,利用两侧的杠杆构件7进行驱动驱动轮组6配合棘轮机构5带动后轮3转动,利用杠杆构件7的杠杆72作用,使得使用者可以采用更少的力就可以进行驱动后轮3转动。此外,在本自行车中,利用单向轮组进行连接两侧的驱动轮组6,实现了两侧的杠杆构件7可以进行单独带动后轮3转动,而不会联动另一侧的杠杆构件7,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亦适合特殊人群的使用。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