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292发布日期:2019-10-14 18:5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装置,其具备:操作元件,其在臂部的前端设有操作部而形成,该臂部的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体;复位弹簧,其设于所述支承体以及所述操作元件之间。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的是以下构造:在两轮机动车的后轮制动操作装置中,压缩作为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伴随制动踏板的操作而累积,且伴随制动操作的解除,通过复位弹簧使制动踏板返回到初始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15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中,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复位弹簧,因此为了在制动踏板操作时获得所希望的反作用力,螺旋弹簧必须使其绕组截面变粗,且在伸缩方向上变长,不仅用于配置复位弹簧的空间变大,还需要设置用于防止复位弹簧的倒下的保持器,从而部件个数变多。

本发明是鉴于相关情况所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避免部件个数的增大的同时能够紧凑地配置复位弹簧的操作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操作装置,其具备:操作元件,其在臂部的前端设有操作部而形成,该臂部的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体;复位弹簧,其设于所述支承体以及所述操作元件之间;所述操作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作为波形弹簧的所述复位弹簧设于第一弹簧承受部和第二弹簧承受部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设于所述支承体,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设于所述臂部,从侧方与所述复位弹簧对置的第一侧壁部设于所述支承体,在所述臂部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对置地设有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以及所述第一侧壁部共同将所述复位弹簧包围。

另外,本发明除了第一特征结构以外,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是在压缩时其半径方向的宽度比伸缩方向的长度大的波形弹簧。

本发明除了第二特征结构以外,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使其伸缩方向沿着假想圆弧的切线方向并设于所述支承体以及所述操作元件之间,所述假想圆弧以所述操作元件的转动轴线为中心。

本发明除了第三特征的结构以外,其第四特征在于,在作为板状的所述臂部上,一体地形成相对于该臂部的转动轴线沿径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部。

本发明除了第四特征结构以外,其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体上,形成有收容所述复位弹簧的一部分的凹部。

进一步地,本发明除了第一~第五特征结构的任一项以外,其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是固定设置于鞍乘型车辆的车体架的脚踏板用撑条,在该脚踏板用撑条上,支承有配置于该脚踏板用撑条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脚踏板,并且设有踏板轴,该踏板轴可转动地支承作为制动踏板的所述操作元件并配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的车宽方向内侧,所述复位弹簧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的车宽方向内侧设于所述操作元件以及所述脚踏板用撑条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通过使用波形弹簧作为复位弹簧,从而能够减小复位弹簧所需要的空间,而且复位弹簧位于被第一弹簧承受部、第二弹簧承受部、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二侧壁部包围的位置,因此不需要用于防止复位弹簧的脱落的专用部件,在避免部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能够紧凑地配置复位弹簧。特别是,波形弹簧比现有的螺旋弹簧更容易将最大径设为较大,能够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弹簧承受部更可靠地压缩复位弹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通过使用在压缩时其半径方向的宽度比伸缩方向的长度大的波形弹簧,能够抑制复位弹簧的屈曲,还能够使第二侧壁部小型化,该第二侧壁部使复位弹簧在其半径方向上介于第一侧壁部和该第二侧壁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沿着假想圆弧的切线方向,所述假想圆弧以操作元件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复位弹簧来产生相对于施加在操作元件上的操作力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复位弹簧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容易设定与操作元件的操作量对应的复位弹簧的压缩方向的挠曲量,容易选择波形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板状的臂部上一体地形成相对于其转动轴线沿径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部,因此第二侧壁部相对于臂部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并能够将与支承体之间的空隙设定为较小,更有效地防止复位弹簧的脱落,能够在沿着臂部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紧凑地配置支承体以及臂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收容所述复位弹簧的一部分的凹部形成于支承体,因此能够在沿着臂部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更紧凑地配置支承体以及臂部。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复位弹簧在脚踏板用撑条的车宽方向内侧设于操作元件以及脚踏板用撑条之间,该脚踏板用撑条固定设置于鞍乘型车辆的车体架,以支承脚踏板,因此在适用到用于对鞍乘型车辆的后轮进行制动操作的操作装置时,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保护复位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两轮机动车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3是制动踏板以及脚踏板保持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

46作为支承体的脚踏板用撑条

47作为操作元件的制动踏板

47a臂部

47aa臂部的基端部

47b操作部

48复位弹簧

51脚踏板

52踏板轴

55第一弹簧承受部

56第二弹簧承受部

57第一侧壁部

58第二侧壁部

59凹部

ic假想圆弧

l波形弹簧的伸缩方向的长度

w波形弹簧的径向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指的是从乘坐在两轮机动车的乘客的角度观察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作为鞍乘型车辆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架f具备:头管13,其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1以及转向把手12,该前叉11利用下端部将前轮wf轴支承,该转向把手12与该前叉11连结;左右一对主架14,其从该头管13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下行车架15,其以比这些主架14的倾斜角度陡的角度从主架14的前部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枢轴架16,其与主架14的后端一体地相连并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座椅导轨17,其前端部与主架14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连接并向后上方延伸;左右一对辅助架18,其前端部与主架14的后端部连接并向后上方延伸,并且后端部与座椅导轨17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连接。

在车体架f上,搭载有产生驱动后轮wr的动力的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20,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本体20构成为v型4缸。在构成所述发动机本体20的一部分的曲轴箱21上,收容有变速机构(未图示),该变速机构的输出轴22配置为从曲轴箱21的左侧面向侧方突出。另外,利用后端部将后轮wr轴支承的摆臂23的前端部经由支轴24可摆动地支承于所述车体架f的所述枢轴架16,来自输出轴22的旋转动力经由包括环状的驱动链25的传动机构26而传递到后轮wr。

在所述发动机本体20的上方,配置有利用主架14支承的燃料箱27。另外,在车体架f的座椅导轨17上,支承有配置于发动机e的后方斜上方的乘车用座椅28,燃料箱27以其后部绕进乘车用座椅28的下方的方式形成。

转向把手12以及头管13的一部分被前罩30从前方覆盖,发动机e的前部被左右一对前侧罩31从车宽方向两侧覆盖,发动机e的上部以及燃料箱27的上部被顶罩32从上方以及车宽方向两侧覆盖,发动机e的下部被与前侧罩31相连的下侧罩33从车宽方向两侧覆盖,车体架f的后部被与顶罩32相连的后罩34覆盖,前罩30、前侧罩31、顶罩32、下侧罩33以及后罩34支承于车体架f。

合并参照图2,构成所述发动机e的排气装置35的下游端的排气消声器36配置于所述后轮wr的右侧,该排气消声器36被安装于右侧的枢轴架16的消声器用撑条37支承。

所述消声器用撑条37的前端部在右侧的所述枢轴架16的上下隔开间隔的两处利用螺栓40、41各自被安装。另外,设于所述排气消声器36的靠近前端的上部的被安装板42被螺栓43紧固在所述消声器用撑条37的后端部。另外,排气消声器36的前部被阻热用的消声器罩44从上方覆盖,该消声器罩44被排气消声器36支承。

合并参照图3,用于进行所述后轮wr的制动操作的操作装置45设于右侧的所述枢轴架16的下部,该操作装置45具备:作为操作元件的制动踏板47,该操作元件可转动地支承于作为支承体的脚踏板用撑条46;复位弹簧48,其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所述制动踏板47之间。

在所述车体架f的枢轴架16上,固定有配置于所述消声器用撑条37的下方的脚踏板用撑条46。即该脚踏板用撑条46一体地具有下安装腕部46a和上安装腕部46b,所述下安装腕部46a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上安装腕部46b沿前上方倾斜并配置于下安装腕部46a的上方,以使与下安装腕部46a的间隔伴随朝向车辆前方而变大,下安装腕部46a以及上安装腕部46b的前端部利用螺栓49、50而安装于枢轴架16的下部。

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有乘客放置脚的脚踏板51,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的下部,突出设置有一对支承突部46c、46d,该支承突部46c、46d使在折叠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转动变得可能地支承,该折叠位置是将所述脚踏板51折叠到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侧的位置,该使用位置是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向外侧突出的位置。

所述制动踏板47在臂部47a的前端设有操作部47b而形成,该壁部47a的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所述臂部47a的基端部47aa配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且可转动地支承于踏板轴52,该踏板轴52设于该脚踏板用撑条46,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踏板轴52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

在所述臂部47a的基端部47aa上,一体地设有形成支承孔53的支承筒54,在插入贯穿于所述支承孔53的所述踏板轴52的从所述支承筒54的突出端部上,使环状的垫圈55介于该突出端部与所述支承筒54的前端之间而安装有大致c字状的挡圈68。

所述臂部47a为板状,被所述踏板轴52支承的所述基端部47aa配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与此相对地,设于所述臂部47a的前端的操作部47b以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于所述脚踏板51的前方的方式弯曲,同时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合并参照图4,所述复位弹簧48是在压缩时其半径方向的宽度w比伸缩方向的长度l大的波形弹簧,并使其伸缩方向沿着假想圆弧ic(参照图3)的切线方向并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所述制动踏板47之间,所述假想圆弧ic以所述制动踏板47的转动轴线即所述踏板轴52的轴线为中心。

所述复位弹簧48设于第一弹簧承受部55和第二弹簧承受部56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55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56设于所述臂部47a,从侧方与所述复位弹簧48对置的第一侧壁部57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在所述臂部47a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部57对置地设有第二侧壁部58,所述第二侧壁部58与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55、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56以及所述第一侧壁部57共同将所述复位弹簧48包围。

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利用闭塞端壁构成第一侧壁部57且上下为长矩形状的凹部59形成为配置于所述踏板轴52的上方,所述复位弹簧48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凹部59。另外,与所述凹部59的下壁的一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55的突部60具有与所述凹部59的下壁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的上表面,并突出设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

所述第二侧壁部58相对于所述臂部47a的转动轴线即所述踏板轴52的轴线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臂部47a一体地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所述臂部47a的基端部47aa沿上方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侧壁部58。

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56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凹部59内,利用焊接等设于所述第二侧壁部58的前端部,在该第二弹簧承受部56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短圆筒部56a,该短圆筒部56a嵌入到所述复位弹簧48的上部。

另外,在所述制动踏板47的所述臂部47a上,一体地设有从其基端部47aa向后方突出的连结腕部61。另一方,在所述消声器用撑条37上,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的主缸m的缸体62被一对螺栓63、64支承,该一对螺栓63、64配置在沿上下隔开间隔的位置,该主缸m的推杆65从所述缸体62向下方延伸并经由连结销66与所述连结腕部61连结。另外,在所述缸体62上附设有储液器67。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一种操作装置45,其具备:作为操作元件的制动踏板47,其在臂部47a的前端设有操作部47b而形成,该臂部47a的基端部47aa可转动地支承于作为支承体的脚踏板用撑条46;复位弹簧48,其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所述制动踏板47之间;所述操作装置45的特征在于,作为波形弹簧的所述复位弹簧48设于第一弹簧承受部55和第二弹簧承受部56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55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56设于所述臂部47a,从侧方与所述复位弹簧48对置的第一侧壁部57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在所述臂部47a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部57对置地设有第二侧壁部58,所述第二侧壁部58与所述第一弹簧承受部55、所述第二弹簧承受部56以及所述第一侧壁部57共同将所述复位弹簧48包围,因此能够减小复位弹簧48所需要的空间,而且复位弹簧48位于被第一弹簧承受部55、第二弹簧承受部56、第一侧壁部57以及第二侧壁部58包围的位置,因此不需要用于防止复位弹簧48的脱落的专用部件,在避免部件个数的增加的同时,能够紧凑地配置复位弹簧48。特别是,波形弹簧比现有的螺旋弹簧更容易将最大径设为较大,能够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弹簧承受部55、56更可靠地压缩复位弹簧48。

而且,所述复位弹簧48是在压缩时其半径方向的宽度w比伸缩方向的长度l大的波形弹簧,因此能够抑制复位弹簧48的屈曲,还能够使第二侧壁部58小型化,该第二侧壁部58使复位弹簧48在其半径方向上介于第一侧壁部57和该第二侧壁部58之间。

另外,所述复位弹簧48的伸缩方向沿着假想圆弧ic的切线方向并设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所述制动踏板47之间,所述假想圆弧ic以所述制动踏板47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复位弹簧48来产生相对于施加在制动踏板47上的操作力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复位弹簧48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容易设定与制动踏板47的操作量对应的复位弹簧48的压缩方向的挠曲量,容易选择波形弹簧。

另外,在作为板状的所述臂部47a上,一体地形成相对于该臂部47a的转动轴线沿径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部58,因此第二侧壁部58相对于臂部47a的转动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并能够将与脚踏板用撑条46之间的空隙设定为较小,更有效地防止复位弹簧48的脱落,能够在沿着臂部47a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紧凑地配置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臂部47a。

另外,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形成有收容所述复位弹簧48的一部分的凹部59,因此能够在沿着臂部47a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更紧凑地配置脚踏板用撑条46以及臂部47a。

进一步地,在固定设置于作为鞍乘型车辆的两轮机动车的车体架f的脚踏板用撑条46上,支承有配置于该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脚踏板51,并且设有踏板轴52,该踏板轴52可转动地支承制动踏板47并配置于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所述复位弹簧48在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的车宽方向内侧设于所述制动踏板47以及所述脚踏板用撑条46之间,因此在适用到用于对两轮机动车的后轮进行制动操作的操作装置45时,能够不增加部件个数地保护复位弹簧48。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专利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而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使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了用于对两轮机动车的后轮进行制动操作的操作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广泛地适用于在支承体和操作元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的操作装置,该支承体可转动地支承有操作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