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3953发布日期:2020-06-16 22: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链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通过拉线控制的自行车拨后拨链器包:适用于安装在自行车上基座、导链机构、用于连接导链机构和基座之间的连杆机构(通常是四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可以通过拉线控制,使导链机构相对于基座横向的内外移动。

传统的拨链器多采用指拨牵引钢丝带动导链机构移动而进行变速,此种调节方式在骑行过程中使用十分不便,容易影响骑手骑行,存在安全隐患。

近来,已经出现多种用于自行车的电子部件,其中传动装置更是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些自行车已经装备电子装置控制拨链器,以便使骑车人骑车时变得更加方便简单和安全。电子装置控制的拨链器包括拨链器与后拨链器;一个位置侦测装置,用于侦测当拨链器拨链架的位置;驱动马达,用于驱动拨链器的拨链架相对于链轮轴向内或向外的运动;一控制处理器,用于处理分析数据(包括手柄,位置侦测装置,电池所传输的数据)来控制马达从而驱动拨链器的拨链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而马达通常与动力调节装置、传输装置相连接,驱动拨链架在链轮轴向向内或向外运动,当摔车、撞击等情况发生时,导链架所受冲击力易传递的回驱动马达,导致驱动部件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用于解决传统的拨链器使用不便,容易影响骑手骑行,而采用电子驱动的拨链器由于传动缺陷易导致驱动部件受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包括导链机构、驱动机构、电源和联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联动机构与导链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源与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处理器和驱动组件,所述处理器与驱动组件控制连接、且处理器与驱动组件均安装于外壳内,所述处理器内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联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架和第二联动架,所述第一联动架和第二联动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外壳和导链机构上,其中,外壳上安装有连接转轴,所述蜗轮固定安装于连接转轴上,第二联动架以连接转轴为铰接轴与外壳铰接,所述蜗轮与联动机构的传动路径上设置有可重复使用的单向传动组件。

进一步,所述连接转轴固定安装有单向传动机构,所述单向传动组件包括卡件和传动柱,所述卡件与蜗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柱与联动机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件为弹性卡件,卡件为弧形结构,且卡件与传动柱接触一面所在弧为优弧。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可拆卸安装于外壳上。

进一步,所述导链机构包括导链架和安装于导链架上的导链轮,所述导链轮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处理器和无线接收器,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控制信号传递至处理器,处理器启动驱动组件输出动力带动到导链架转动进行无线控制;

2、通过蜗轮蜗杆的连接方式进行单向传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不利的外力传递至驱动组件,导致驱动组件受损;

3、蜗轮通过连接转轴带动单向传动机构转动,单向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柱带动上连杆转动驱动导链机构,导链机构受撞击时,当撞击力与驱动组件的驱动力方向相同、且撞击力能使卡件发生弹性形变时,传动柱脱离卡件,上连杆与驱动组件之间脱离,从而避免不利的外力导致驱动组件受损;通过扳动导链机构带动传动柱回位卡入卡件内后即可继续使用,当再次受到撞击时再次脱离,可重复使用,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去除导链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连杆与单向传动机构连接状态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连杆与单向传动机构连接状态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去除导链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件与传动柱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件与传动柱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导链机构1、驱动机构2、导链架11、安装座12、第一铰接部121、第二铰接部122、导链轮13、驱动机构2、外壳21、减速器23、蜗杆24、动力输入端25、联动机构3、第一联动架31、第二联动架32、铰接架321、传动柱322、连接转轴41、蜗轮42、单向传动机构43、卡件431、电源5、处理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包括导链机构1、驱动机构2、电源5和联动机构,导链机构1包括导链架11和安装于导链架11上的导链轮13,导链轮13的数量不小于两个。导链架1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固定安装于自行车车架上,其中,安装座12上还设有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二铰接部122。驱动机构2通过联动机构与导链机构1传动连接,电源5与驱动机构2电连接。具体的,驱动机构2包括外壳21、处理器7和驱动组件,电源5可卡接于外壳21上,使电源5便于拆卸更换。处理器7与驱动组件均安装于外壳21内,通过外壳对处理器7和驱动组件进行保护。处理器7内置有无线接收器。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23,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器23的动力输入端25传动连接,处理器7与驱动电机控制连接。处理器7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到无线控制信号后,启动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经减速器23减速后将动力传递至蜗杆24,蜗杆24转动带动蜗轮42转动。

减速器23的输出端安装有蜗杆24,蜗杆24传动连接有蜗轮42,蜗轮42与联动机构传动连接,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架31和第二联动架32,第一联动架31两端分别铰接于外壳21和第二铰接部122上,第二联动架3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外壳21和第一铰接部121上,其中,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二铰接部122上均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内穿设有铰接柱,第一联动架31套设在第二铰接部122内穿设的铰接柱的两端,实现第一联动架31与安装座12的铰接,第二联动架32套设在第一铰接部121内穿设的铰接柱的两端,实现第二联动架32与安装座12的铰接。蜗轮24与第二联动架23传动连接。通过无线接收器接收控制信号传递至处理器7,处理器7启动驱动组件输出动力,通过蜗轮42、蜗杆24与联动机构传动连接带动到导链架1移动,实现自行车的无线控制变速,由于通过驱动组件通过蜗轮42、蜗杆24与联动机构传动连接,可避免联动机构受外力冲击移动时将动力传递至驱动组件导致驱动组件受损。

具体地,如图4至图8所示,蜗轮42上固定穿设有连接转轴41,单向传动机构43包括卡件431和传动柱322,卡件431固定套设于连接转轴41上,传动柱322固定安装于第二联动架32上、且与卡件431位置相对应,卡件431卡接于传动柱322上,连接转轴41穿设于外壳21上,第二联动架32通过连接转轴41与外壳21铰接,其中第二联动架32上成型有铰接架321,连接转轴41穿设于铰接架321和外壳21内。驱动组件通过蜗杆24带动蜗轮42转动时,蜗轮42驱动连接转轴41转动带动卡件431转动,卡件431扣住传动柱322驱使第二联动架32转动。

具体地,如图7、图8所示,卡件431为弧形结构,其中,卡件431与传动柱322接触一面所在弧为优弧。当受到外力冲击时,第二联动架32转动时,卡设于卡件431内的传动柱46自然脱离卡件431,从而可避免冲击力对蜗轮42、蜗杆24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的无线后拨链器,用于安装有安装架6的自行车车体上,该无线后拨链器固定安装在安装架6上。在使用时,首先在自行车的车头上设置与无线接收器相匹配的无线控制器,通过无线控制器向处理器7发射无线控制信号,如图4、图5所示,无线接收器接收控制信号传递至处理器7,处理器7启动驱动电机输出动力,驱动电机经减速器23减速后将动力传递至蜗杆24,蜗杆24转动带动蜗轮42转动,蜗轮42驱动单向传动机构45转动,单向传动机构43通过卡件431带动传动柱322转动使第二联动架32转动,第二联动架32转动带动导链架11移动,实现自行车的无线控制变速。

如图1、图2、图4所示,当导链机构1受到撞击、且撞击力足够引起卡件431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二联动架32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连接转轴41转动,由于单向传动机构43固定安装于连接转轴41上,转动的第二联动架32将带动传动柱322脱离卡件431以保护驱动组件;当撞击后需要正常使用时,将第二联动架32沿于外力相反的方向转动,使转动柱322再次卡入卡件431内即可继续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行车的无线后拨链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