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盖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6749发布日期:2021-07-09 12:0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盖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盖板总成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自动化的发展,车辆中的电动控制装置也越来越多,实用性及设计也越来越趋近于人们的偏好,车辆的行李箱也是其中一部分。
3.车辆的行李箱用于装载或存放行李,为了可以给车辆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现有的行李箱盖板大多可以实现自动打开及关闭,其中,大部分现有的自动行李箱盖板总成使用鹅颈管支架及气弹簧的组合来实现车辆行李箱盖板的自动打开及开启。然而,鹅颈管支架及气弹簧的设置需要大量的组件,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空间,还会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可节约设置空间的自动行李箱盖板总成,以解决现有的自动行李箱盖板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6.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并且可节约设置空间的自动行李箱盖板总成的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自动行李箱盖板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板;以及多个电动铰链,其每一个固定于衣帽架后隔板和行李箱盖板之间,并且根据来自用户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
9.可选地,多个电动铰链中的每一个包括:固定部,设置在衣帽架后隔板;支架,从固定部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执行单元,固定于支架的下端和行李箱盖板,并根据来自用户的控制信号执行行李箱盖板的打开或关闭。
10.可选地,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从固定部的下表面向前倾斜延伸;第二支脚从固定部的下表面向后倾斜延伸。
11.可选地,执行单元包括:壳体,固定于支架的下端,并且包括内部形成第一转轴的移动路径的第一部分、以及内部形成电机单元的容纳空间的第二部分;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一部分的内部,并且其末端从壳体的内部伸出,并且沿着移动路径向上或向下移动;支撑部,垂直设置于第一转轴的末端,并固定于行李箱盖板,根据第一转轴的移动来推动或拉下行李箱盖;以及电机单元,设置于第二部分的内部,并且根据用户的信号控制第一转轴向上或向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
12.可选地,执行单元还包括密封垫,设于第一部分的端部。
13.可选地,第一部分具有弧形状,并且第一转轴具有相应的弧形状。
14.可选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根据用户的信号提供旋转输出;第二转轴,连接电机
与齿轮,并将电机的旋转输出传递给齿轮;以及齿轮,与第一转轴连接,并且根据第二转轴的旋转而旋转,以驱动第一转轴向上或向下移动。
15.可选地,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外部,且第一部分的内部和第二部分的内部彼此连通,以实现齿轮与第一转轴的连接。
16.可选地,齿轮和第一转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蜗轮蜗杆连接。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总成。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板;以及多个电动铰链,其每一个固定于衣帽架后隔板和行李箱盖板之间,并且根据来自用户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板总成通过电动铰链来实现了鹅颈管支架与气弹簧的集成,在实现了行李箱盖板的自动化的同时,还通过简单的设计结构,节约了组件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20.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2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总成的示意图;
22.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执行单元的是示意图;
23.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总成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24.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总成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25.图中:10:行李箱盖板;11:衣帽架后隔板;20:电动铰链;21:固定部;22:支架;221:第一支脚;222:第二支脚;23:执行单元;231:壳体;232:第一转轴;233:支撑部;234:电机单元;2341:电机;2342:第二转轴;2343:齿轮;24: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盖板10总成通过电动铰链20来实现行李箱盖板10的自动打开及关闭。多个电动铰链20分别固定在衣帽架后隔板11和车辆行李箱盖板10之间,通过用户的控制信号来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10,其中,优选地,多个电动铰链20可以是分别设置在衣帽架后隔板11及行李箱盖板10的两侧,以方便行李的存放。
29.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电动铰链20中的每一个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部21、支架22、以及执行单元23,其中,固定部21设置在车辆的衣帽架后隔板11上;支架22从固定部2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并且包括从固定部21的下表面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一支脚221、以及从固定部21的下表面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二支脚222;执行单元23固定于支架22的下端和行李箱盖板10上,可根据用户的控制信号执行行李箱盖板10的打开或关闭。
3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执行单元23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壳体231、第一转轴232、支撑部233、以及电机单元234。
31.具体地,壳体231固定于支架22的下端,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具有弧形状,并且其内部形成第一转轴232的移动路径,第二部分的内部形成电机单元234的容纳空间。另外,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的外部,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内部彼此连通。
32.进一步地,第一转轴232被设置于第一部分的内部,其具有对应于第一部分的弧形状,并且第一转轴232的末端从壳体231的内部伸出,沿着壳体231内部的移动路径向上或向下移动。
33.进一步地,支撑部233被垂直设置在第一转轴232的末端,并固定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10上,支撑部233可以根据第一转轴232的移动来推动或拉下行李箱盖板10,以实现车辆行李箱盖板10的打开或关闭。
34.进一步地,电机单元234被设置在第二部分的内部,并且根据用户的信号控制第一转轴232进行向上或向下地移动,其中,电机单元234可以包括电机2341、第二转轴2342、以及齿轮2343。
35.具体地,电机2341可以根据用户的信号提供旋转输出;第二转轴2342连接电机2341与齿轮2343,并接收来自电机2341的旋转输出,将其传递给齿轮2343;在彼此连通的第一部分的内部和第二部分的内部中,齿轮2343还与第一转轴232连接,并且根据第二转轴2342的旋转而旋转,并驱动相连的第一转轴232,使第一转轴232向上或向下移动,其中,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转轴232的向上或向下移动,齿轮2343和第一转轴232之间可以采用蜗轮蜗杆连接。
36.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执行单元23还可以包括密封垫24,其设置于第一部分的端部,即支撑部233与壳体231的末端互相接触的部分,可以用于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231的内部,以确保电动铰链20正常工作。
37.图3及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10总成在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10时的示意图。当用户想要打开行李箱盖板10时,向车辆发送控制信号,电机2341在接收控制信号后提供旋转输出,并通过第二转轴2342将旋转输出提供至齿轮2343,齿轮2343驱动第一转轴232向上移动,最终,连接于第一转轴232的支撑部233推动行李箱盖板10,使行李箱盖板10处于打开状态(阴影部分为第一转轴232的最终状态);当用户想要关闭行李箱盖板10时,向车辆发送控制信号,电机2341在接收控制信号后提供旋转输出(例如,与打开行李箱盖板10时相反方向的旋转输出),并通过第二转轴2342将旋转输出提供至齿轮2343,齿轮2343驱动第一转轴232向下移动,最终,连接于第一转轴232的支撑部233拉下行李箱盖板10,使行李箱盖板10处于关闭状态(白色部分为第一转轴232的最终状态)。
3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板总
成。
3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板;以及多个电动铰链,其每一个固定于衣帽架后隔板和行李箱盖板之间,并且根据来自用户的控制信号打开或关闭行李箱盖板。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板总成通过电动铰链来实现了鹅颈管支架与气弹簧的集成,在实现了行李箱盖板的自动化的同时,还通过简单的设计结构,节约了组件占用的空间。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