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4178发布日期:2021-05-14 16:1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岩心钻取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原始状态的岩心是进行地质分析的理想样品,在破碎地层及裂缝发育地层,岩心破碎,为了使得岩心完整,实践中一般采用的是保形取心。虽然在钻进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保护岩心,但是,取心完成后,在转运内筒时难以避免的会发生一些碰撞,这样就会对本就破碎的岩心再次造成破坏。
3.为了保证岩心的完整,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破碎地层的岩心起到保护作用的内筒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该装置可以减小装有岩心的内筒在转运过程中产生碰撞的可能,能够保持岩心完整。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包括内筒收藏架,所述内筒收藏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内筒的夹紧部,还包括车轮和用于支撑内筒的多个滑轮,其中: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内筒收藏架的底部,所述多个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内筒收藏架内。
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紧部包括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以关于所述内筒收藏架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筒收藏架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对应设置有压紧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压紧组件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内筒收藏架的底部。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爪、过渡连杆和平移连杆。所述压爪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平移连杆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件的前端,所述过渡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爪铰接,所述过渡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平移连杆铰接。所述过渡连杆与所述压爪的铰接点低于所述压爪与所述支撑架的铰接点。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沿所述内筒收藏架的轴向分布的铰接板,所述压爪分布于两个所述铰接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铰接板铰接。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筒收藏架的轴向横截面呈h状,所述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内筒收藏架的上槽中,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内筒收藏架的下槽中。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轮包括呈圆柱体状的轮体,所述轮体的侧面配置有用于卡接内筒的凹面,所述轮体的端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轮体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内筒收藏架转动连接。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个滑轮沿所述内筒收藏架的轴向均匀分布。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筒收藏架侧面的多个吊耳。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筒收藏架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轮靠近所述内筒收藏架的端部分布。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内筒收藏架内设置的滑轮在转运过程中可以对内筒进行限位固定,在转运结束后方便内筒的取出。夹紧部配合滑轮进一步对内筒进行固定,使得其在转运过程中相对于内筒收藏架的位置固定,从而减小其发生碰撞的可能,使得岩心能保持完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紧部处于未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紧部处于夹紧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紧部处于夹紧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爪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爪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6.图标:1

内筒收藏架,2

夹紧部,21

铰接板,22

压爪,221

压紧段,222

安装段,223

铰接孔,224

安装槽,23

过渡连杆,24

平移连杆,3

吊耳,4

车轮,5

挡板,6

滑轮,61

轮体,62

凹面,63

转轴,7

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请参照图1至图7,一种取心工具内筒转运装置,包括内筒收藏架1,内筒收藏架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内筒的夹紧部2,还包括支撑装置并方便装置移动的车轮4和用于支撑内筒的多个滑轮6,其中:车轮4设置于内筒收藏架1的底部,并且车轮4靠近内筒收藏架1的端部分布。多个滑轮6转动安装于内筒收藏架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内筒收藏架1的轴向横截面呈h状,需要转运的内筒放置在内筒收藏架1的上筒中,并通过夹紧部2对内筒进行固定压紧,使其在转运过程中相对于内筒收藏架1保持固定,从而减小发生碰撞的可能。如图1和图5所示,滑轮6转动安装于内筒收藏架1的上槽中,并且多个滑轮6沿内筒收藏架1的轴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滑轮6包括呈圆柱体状的轮体61。轮体61的侧面配置有用于卡接内筒的凹面62,这里的凹面62能够对内筒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轮体61的端面设置有转轴63。轮体61通过转轴63与内筒收藏架1转动连接。具体的,所示转轴63嵌套在内筒收藏架1的侧壁上,并通过轴承与其转动连接。转轴63与轮体61同轴。这里的滑轮6除了能够对内筒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外,还可以在工作人员将内筒外拉时减小阻力,方便内筒的取放。
33.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内筒转运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内筒放置在内筒收藏架1的上槽中,并且抵靠在凹面62上,然后使用夹紧部2将内筒进行固定,最后推动装置,使其在车轮4的作用下移动实现内筒转运。
34.如图2至图4所示,夹紧部2包括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以关于内筒收藏架1对称的方式设置于内筒收藏架1的两侧,两个支撑架上对应设置有压紧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压紧组件的驱动件7,该驱动件7设置于内筒收藏架1的底部。具体的,驱动件7安装于内筒收藏架1的下槽中。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7为液压缸。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件7也可以是气缸或者电动杆。压紧组件包括压爪22、过渡连杆23和平移连杆24。压爪22通过销轴与支撑架铰接,平移连杆24焊接于驱动件7前端。具体的,平移连杆24焊接在其活塞杆的端部,并且平移连杆24的轴线与活塞杆的轴线垂直。本实施例中,液压缸的缸体焊接在内筒收藏架1的下槽中。过渡连杆23的第一端通过销轴与压爪22铰接,过渡连杆23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平移连杆24铰接。过渡连杆23与压爪22的铰接点低于压爪22与支撑架的铰接点。具体的,在工作人员将内筒放置好后,启动驱动件7使得其活塞杆向上收缩,从而使得压爪22合抱并将内筒压紧在内筒收藏架1的上槽内。待转运结束后,再次启动驱动件7,使得其活塞杆向下伸长,此时的压爪22处于未夹紧的开放状态,工作人员可将内筒从装置上取出。
35.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压爪22由彼此连接的压紧段221和安装段222组成,安装段22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平行的铰接孔223,处于上侧的铰接孔223用于压爪22和铰接板21的铰接,处于下侧的铰接孔223用于压爪22和过渡连杆23的铰接。压爪22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段222下端的安装槽224,安装槽224贯穿安装段222,并且其延伸方向与铰接孔223的轴向垂直,过渡连杆23的第一端铰接于安装槽224内。
36.如图4所示,支撑架包括两个沿内筒收藏架1的轴向分布的铰接板21,压爪22分布
于两个铰接板21之间,并通过销轴与两个铰接板21铰接。
37.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螺栓安装于内筒收藏架1侧面的多个吊耳3。方便装置吊装转运。
38.如图1所示,内筒收藏架1的一端焊接有挡板5,可防止内筒在转运过程中滑出装置。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进行内筒转运时,首先将内筒放置在内筒收藏架1的上槽中,并且使其抵靠至凹面62,然后启动驱动件7使得压爪22合抱将内筒固定在装置上,转运结束后,再次启动驱动件7使得压爪22张开,将内筒取出即可。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