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8124发布日期:2021-08-27 10:5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使用者骑自行车承载小朋友,保证小朋友的安全,一般会使用自行车安全椅,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安全椅的功能单一,仅能运用在自行车上供小朋友乘坐;当需要小朋友要乘坐推车时,还需要另外购买推车。使用者根据使用需求来购买不同的产品,导致使用成本高,且自行车安全椅与推车分开存放和使用,占用空间,收纳和携带极其不方便。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使用方便,将推车和自行车安全座椅集成在一起,达到一物两用或多用的目的,实用性强,降低了使用的成本,且占用面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其包括座椅件、设置于座椅件的安全带、自座椅件的底部向下延伸的两个放脚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座椅件的自行车连接器、分别连接于两个放脚部的两个前脚轮、连接于座椅件的底部的后脚轮组及连接于座椅件的顶部的推把,两个放脚部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自行车连接器位于两个放脚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件包括座椅本体及连接于座椅本体的靠背,所述安全带设置于座椅本体与靠背之间,所述靠背的底部经由弹性锁固装置与座椅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靠背的中部或顶部经由卡接装置与座椅本体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卡接件及与卡接件活动配合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开设有滑槽及与滑槽连通的至少两个卡槽,所有卡槽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卡接件能够沿着滑槽移动至其中一个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固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椅本体的转动壳、与转动壳滑动连接的滑块及设置于滑块与转动壳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块连接于靠背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连接器经由快速拆装结构与座椅件连接,所述快速拆装结构包括与座椅件连接的底座、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快拆按钮、设置于快拆按钮与底座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滑动设置于底座的锁固件及设置于锁固件与底座之间的第三弹性件,所述快拆按钮的滑动方向与锁固件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及与安装槽连通的过孔,所述锁固件的锁固端经由过孔突伸至安装槽内,所述快拆按钮连接有用于驱动锁固件移进或移出安装槽的驱动件。

进一步地,每个放脚部内均可拆卸地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连接有固定带,所述放脚部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接槽,多个卡接槽沿着放脚部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脚踏板设置有与卡接槽卡接的卡块,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脚踏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带的另一端与脚踏板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件可拆卸地连接有前扶手,所述前扶手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凸设有第一卡凸,所述座椅件开设有用于供前扶手的端部插入的第一插装孔,所述第一插装孔的内壁凹设有与第一卡凸卡接的第一卡接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件可拆卸地连接有车棚,所述座椅件开设有第二插装孔及与第二插装孔连通的卡位槽,所述第二插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片,所述车棚的端部设置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插装至第二插装孔后移动至卡位槽内,所述弹性限位片用于将卡位块限位于卡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脚轮组包括与座椅件连接的后脚架、分别转动连接于后脚架的两底端的后脚轮及装设于后脚架并用于制动两个后脚轮的联动制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前脚轮与放脚部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与放脚部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前脚轮的锁定滑动槽、设置于放脚部的锁定孔及滑动设置于锁定滑动槽内的锁定件,所述锁定滑动槽的侧壁凹设有两个第三卡接凹槽,两个第三卡接凹槽沿着锁定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锁定件设置有第三弹性片,所述第三弹性片凸设有与第三卡接凹槽卡接配合的第三卡凸,所述锁定件的锁定端能够插装至锁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座椅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放脚部,放脚部能够对乘坐者的小腿进行定位,避免乘坐者的小腿随意摆放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尾座上当自行车安全椅使用;又通过在放脚部的底部安装前脚轮和在座椅件的底部安装后脚轮组,在座椅件的顶部安装有推把,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当作推车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乘坐者乘坐在座椅件的座位腔内,安全带用于将乘坐者固定在座椅件的座位腔内,乘坐者的小腿放置在放脚部的放脚腔内,前脚轮和后脚轮组对座椅件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使用者手握推把并推动本实用新型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作为推车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作为推车使用时,可以将自行车连接器从座椅件上拆卸出来,不但外形美观,还不占地方,便于本实用新型移动;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自行车的尾座上使用时,自行车连接器的底端与自行车的支架固定连接,自行车连接器的顶端与座椅件固定连接,座椅件承载在自行车的尾座上,两个放脚部插装在尾座上,两个放脚部分别位于尾座的两侧,以使座椅件固定在自行车的尾座上,此时即可作为自行车安全椅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作为自行车安全椅使用时,可以将后脚轮组从座椅件上拆卸出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将推车和自行车安全座椅集成在一起,达到一物两用或多用的目的,实用性强,降低了使用的成本,且占用面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件、弹性锁固装置和卡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件、弹性锁固装置和卡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背、弹性锁固装置和卡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连接器、快速拆装结构和座椅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连接器和快速拆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连接器和快速拆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拆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放脚部、脚踏板和固定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放脚部、脚踏板和固定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脚部、脚踏板和固定带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棚隐藏篷布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本体和前扶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脚轮和锁定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本体;11、第二连接孔;12、安全带;13、前脚轮;14、后脚轮组;141、后脚架;142、后脚轮;143、联动制动器;15、推把;16、锁定机构;161、锁定滑动槽;163、锁定件;164、第三卡接凹槽;165、第三弹性片;166、第三卡凸;17、角度调节关节;18、坐垫;19、调节孔;2、靠背;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调节槽;3、弹性锁固装置;31、转动壳;32、滑块;33、第一弹性件;34、导板;35、导槽;36、第一调节槽;37、通孔;38、定位腔;4、卡接装置;41、卡接件;42、卡接板;43、滑槽;44、卡槽;45、限位块;5、快速拆装结构;51、底座;511、安装槽;512、过孔;513、第一导向通道;514、第二导向通道;515、限位台阶;516、定位凸起;52、快拆按钮;53、第二弹性件;54、锁固件;541、抵触杆;542、抵触斜面;543、固定孔;55、第三弹性件;56、驱动件;561、驱动斜面;562、避让缺口;57、限位座;571、导向槽;58、封盖;6、连接器;61、卡接杆;62、安装头;63、压片;64、支撑杆;65、连接杆;7、座椅件;71、固定带;711、嵌装块;72、放脚部;73、脚踏板;731、嵌装孔;732、过带孔;74、卡接槽;75、卡块;76、避让插槽;77、限位弹片;78、扣孔;79、扣纽;8、前扶手;81、第一弹性片;82、第一卡凸;83、第一插装孔;84、第一卡接凹槽;9、车棚;90、关节端;91、第二插装孔;92、卡位槽;93、弹性限位片;94、卡位块;95、收合档位关节;96、车棚条;97、第二卡接凹槽;98、第三插装孔;99、第二弹性片;991、第二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推车功能的自行车安全椅,其包括座椅件7、设置于座椅件7的安全带12、自座椅件7的底部向下延伸的两个放脚部72、可拆卸地连接于座椅件7的自行车连接器6、分别连接于两个放脚部72的两个前脚轮13、连接于座椅件7的底部的后脚轮组14及连接于座椅件7的顶部的推把15,两个放脚部72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自行车连接器6位于两个放脚部72之间,所述自行车连接器6的一端突伸至座椅本体1外,所述放脚部72设置有用于放置乘坐者的小腿的放脚腔,前脚轮13和后脚轮组14分别位于座椅件7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座椅件7设置有用于供乘坐者乘坐的座位腔。

通过在座椅件7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放脚部72,放脚部72能够对乘坐者的小腿进行定位,避免乘坐者的小腿随意摆放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自行车的尾座上当自行车安全椅使用;又通过在放脚部72的底部安装前脚轮13和在座椅件7的底部安装后脚轮组14,在座椅件7的顶部安装有推把15,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当作推车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乘坐者乘坐在座椅件7的座位腔内,安全带12用于将乘坐者固定在座椅件7的座位腔内,乘坐者的小腿放置在放脚部72的放脚腔内,前脚轮13和后脚轮组14对座椅件7起到滚动支撑的作用,使用者手握推把15并推动本实用新型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作为推车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作为推车使用时,可以将自行车连接器6从座椅件7上拆卸出来,不但外形美观,还不占地方,便于本实用新型移动;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自行车的尾座上使用时,自行车连接器6的底端与自行车的支架固定连接,自行车连接器6的顶端与座椅件7固定连接,座椅件7承载在自行车的尾座上,两个放脚部72插装在尾座上,两个放脚部72分别位于尾座的两侧,以使座椅件7固定在自行车的尾座上,此时即可作为自行车安全椅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作为自行车安全椅使用时,可以将后脚轮组14从座椅件7上拆卸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将推车和自行车安全座椅集成在一起,达到一物两用或多用的目的,实用性强,降低了使用的成本,且占用面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户外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件7包括座椅本体1及连接于座椅本体1的靠背2,所述安全带12设置于座椅本体1与靠背2之间,所述放脚部72自座椅本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所述靠背2经由靠背2调节机构与座椅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靠背2调节机构包括弹性锁固装置3和卡接装置4,所述靠背2的底部经由弹性锁固装置3与座椅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靠背2的中部或顶部经由卡接装置4与座椅本体1卡接。优选地,所述弹性锁固装置3的数量和卡接装置4的数量均为两个,靠背2的两侧分别经由两个弹性锁固装置3与座椅本体1的两内壁活动连接,靠背2的两侧分别经由卡接装置4与座椅本体1的两内壁卡接;具体地,所述卡接装置4包括卡接件41及与卡接件41活动配合的卡接板42,所述卡接板42开设有滑槽43及与滑槽43连通的至少两个卡槽44,所有卡槽44沿着滑槽43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卡接件41能够沿着滑槽43移动至其中一个卡槽44内。具体地,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卡接件41设置于座椅本体1,所述卡接板42设置于靠背2;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卡接件41设置于靠背2,所述卡接板42设置于座椅本体1。

当靠背2与座椅本体1处于固定状态时,卡接件41与其中一个卡槽44卡接,弹性锁固装置3向靠背2与座椅本体1施加弹力,使得卡接件41牢固地卡接在卡接板42的卡槽44内,从而使得靠背2与座椅本体1卡接,进而实现靠背2与座椅本体1的锁紧固定;当需要调节靠背2的倾斜角度时,向上提拉靠背2,使得靠背2相对座椅本体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卡接件41从卡接板42的卡槽44内移动至滑槽43内,此时弹性锁固装置3处于储蓄弹性势能的状态,且靠背2能够经由弹性锁固装置3与座椅本体1相对转动,同时向前或向后推动靠背2,靠背2相对座椅本体1转动,使得卡接件41在滑槽43内滑动,当靠背2的倾斜角度达到所需角度,且卡接件41滑动至与其中一个卡槽44的对应时,释放对靠背2的向上提拉力和推力,在弹性锁固装置3的回弹力作用下,靠背2向下移动,直至卡接件41卡接在与其对应的卡槽44内,使得靠背2与座椅本体1的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拆装工具即可对靠背2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成本低,调节靠背2的角度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调节稳定性好,实用性强。

具体地,所述滑槽43横向设置,卡槽44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相邻的两个卡槽44等角度设置,以实现了靠背2的分段式调节;优选地,所述卡槽44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地,所述卡接件41设置有限位块45,所述限位块45用于抵触卡接板42的内侧面。卡接件41从卡接板42的内侧贯穿滑槽43或卡槽44后与座椅本体1固定连接,限位块45抵触卡接板42的内侧面;限位块45对卡接件41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卡接件41轻易与卡接板42脱离;提高了卡接件41与卡接板42配合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锁固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于座椅本体1的转动壳31、与转动壳31滑动连接的滑块32及设置于滑块32与转动壳3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3,所述滑块32连接于靠背2的底部;具体地,所述滑块32突伸至转动壳3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33位于转动壳3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33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转动壳31的顶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32的顶面抵触,所述转动壳31与靠背2可拆卸地连接。

当向上提拉靠背2时,靠背2带动滑块32向上滑动,向上移动的靠背2带动卡接板42向上移动,使得卡接件41从卡槽44内移动至滑槽43内,同时第一弹性件3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使得第一弹性件33储蓄弹性势能,此时转动壳31能够相对座椅本体1转动,使得靠背2能够相对座椅本体1转动,从而能够调节靠背2的倾斜角度。当释放对靠背2的提拉力后,在第一弹性件33的回弹力作用下,卡接件41牢固地卡接在卡接板42的一个卡槽44内,使得靠背2与座椅本体1的锁紧固定。

具体地,所述转动壳31的内壁设置有导板34,所述滑块32设置有导槽35,所述导板34与导槽35滑动连接。在滑块32相对转动壳31滑动的过程中,导板34与导槽35的滑动配合,对滑块32及靠背2的向上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滑块32及靠背2移动的稳定性,且便于滑块32和靠背2与转动壳31进行组装。

具体地,所述转动壳31设置有第一调节槽36,所述靠背2设置有与第一调节槽36连通的第一连接孔21,所述螺栓的螺柱贯穿第一调节槽36后与第一连接孔21螺纹连接,螺栓的螺帽滑动设置于第一调节槽36内。螺栓将转动壳31限位在靠背2上,避免转动壳31与靠背2脱离,且在靠背2升降移动的过程中,螺栓的螺柱在第一调节槽36内相对移动,靠背2的移动范围等于第一调节槽36的长度,在靠背2移动的过程中,螺栓的螺柱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靠背2只能在预设的范围内移动。

具体地,所述靠背2设置有第二调节槽22,所述转动壳31设置有与第一调节槽36连通的通孔37,所述座椅本体1设置有与通孔37连通的第二连接孔11;所述转动壳31经由销钉与座椅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销钉依次贯穿第二调节槽22和通孔37后插装于第二连接孔11内。该结构设计,使得转动壳31能够围绕销钉的中心轴线转动;销钉将靠背2、转动壳31和座椅本体1连接在一起,避免三者分离,且在靠背2移动的过程中,销钉在第二调节槽22内相对移动。

具体地,所述靠背2凹设有定位腔38,所述卡接板42容设于定位腔38内,定位腔38对卡接板42进行定位,便于靠背2与卡接板42的组装,且使得靠背2与卡接板42的结构紧凑,连接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自行车连接器6经由快速拆装结构5与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快速拆装结构5包括与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连接的底座51、滑动连接于底座51的快拆按钮52、设置于快拆按钮52与底座51之间的第二弹性件53、滑动设置于底座51的锁固件54及设置于锁固件54与底座51之间的第三弹性件55,所述快拆按钮52的滑动方向与锁固件54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所述底座5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511及与安装槽511连通的过孔512,所述锁固件54的锁固端经由过孔512突伸至安装槽511内,所述快拆按钮52连接有用于驱动锁固件54移进或移出安装槽511的驱动件56,所述自行车连接器6的一端具有卡接杆61,所述安装槽511为开口槽,所述安装槽511的长度方向与快拆按钮52的滑动方向平行;优选地,第二弹性件53与第三弹性件55垂直设置,所述快拆按钮52的滑动方向与锁固件54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锁固件54用于将自行车连接器6的卡接杆61卡紧在座椅本体1内。

在实际应用中,将底座51固定在座椅本体1的底部;当需要将自行车连接器6安装在底座51上时,将自行车连接器6具有卡接杆61的一端插入底座51的安装槽511内,在卡接杆61在安装槽511内移动的过程中,卡接杆61会抵触锁固件54的锁固端,使得锁固件54朝移出安装槽511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55,使得第三弹性件55储蓄弹性势能,当卡接杆61移动到位时,卡接杆61不抵触锁固件54,锁固件54在第三弹性件55的回弹力作用下朝移进安装槽511的方向移动,直至锁固件54复位,此时卡接杆61夹设于锁固件54的内侧与安装槽511的内壁之间,锁固件54卡住卡接杆61,以实现将连接器6锁固在底座51的安装槽511内,从而实现座椅本体1与自行车连接器6的安装;当需要将自行车连接器6从底座51的安装槽511内拆下出来时,按压快拆按钮52,使得快拆按钮52朝底座51的内部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53,使得第二弹性件53储蓄弹性势能,移动的快拆按钮52带动驱动件56同步移动,移动的驱动件56逐渐驱动锁固件54朝移出安装槽511的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55,使得第三弹性件55储蓄弹性势能,直至锁固件54释放对自行车连接器6的卡接杆61的卡接,此时将自行车连接器6从底座51的安装槽511内拔出即可,从而实现对座椅本体1与自行车连接器6的拆卸;当释放对快拆按钮52的按压力时,快拆按钮52及驱动件56会在第二弹性件53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锁固件54会在第三弹性件55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以便于自行车连接器6重新安装在底座51上。该结构简单且设计巧妙,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能够实现座椅本体1与自行车连接器6的快速拆装,拆装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驱动件56设置有驱动斜面561,所述锁固件54设置有与驱动斜面561抵触的抵触杆541,抵触杆541位于驱动斜面561的上方;优选地,所述锁固件54的两侧均突伸有抵触杆541。随着驱动件56的往复移动,驱动斜面561抵触抵触杆541升降移动,升降移动的抵触杆541带动锁固件54升降移动,从而实现驱动件56驱动锁固件54移出或移进安装槽511内。

具体地,所述底座51设置有限位座57,所述限位座57与底座51为一体式构造,所述限位座57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封盖58,所述封盖58经由螺丝与限位座57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57的另一端与过孔512连通,所述锁固件54滑动连接于限位座57,所述抵触杆541突伸至限位座57外,所述第三弹性件55位于锁固件54与封盖58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三弹性件55为弹簧,封盖58将锁固件54和第三弹性件55封装在限位座57内。该结构设计,便于对锁固件54和第三弹性件55进行拆装和维护。

具体地,所述限位座57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571,所述抵触杆541贯穿导向槽571并与导向槽57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封盖58遮盖导向槽571的开口端;优选地,所述导向槽5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抵触杆541与两个导向槽57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所述导向槽571为开口朝上的u型槽,所述抵触杆541为圆杆。抵触杆541经由导向槽571突伸至限位座57外并抵触在驱动斜面561上,导向槽571的长度为锁固件54的最大移动行程,在锁固件54升降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槽571对抵触杆541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了锁固件54朝固定方向移动,提高了抵触杆541及锁固件54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导向槽571与抵触杆541的配合,便于锁固件54安装在限位座57内。

具体地,所述驱动件56开设有避让缺口562,所述避让缺口562呈u型,所述驱动件56的开口端与快拆按钮52固定连接,封盖58将驱动件56的封闭端限位在底座51上,以提高驱动件56的稳定性,避免驱动件56与底座51脱离;所述限位座57位于避让缺口562内,使得驱动件56与限位座57的结构紧凑,避让缺口562为限位座57提供避让的空间,便于驱动件56及快拆按钮52相对底座51移动,且限位座57能够抵触驱动件56的封闭端,以对驱动件56进行限位,避免驱动件56及快拆按钮52在第二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脱离底座51;所述第二弹性件53的一端与快拆按钮52抵触,第二弹性件53的另一端与限位座57抵触,第二弹性件53为快拆按钮52提供弹力,使得快拆按钮52自动复位。

具体地,所述第二弹性件53为弹簧,所述快拆按钮52和限位座57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定位凸起516,所述第二弹性件53的一端套设在快拆按钮52的定位凸起516外,所述第二弹性件53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座57的定位凸起516外。通过两个定位凸起516分别对第二弹性件53的两端进行定位,保证了第二弹性件53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避免第二弹性件53与限位座57或/和快拆按钮52脱离而无法正常工作,且便于限位座57、第二弹性件53与快拆按钮52之间的组装。

具体地,所述底座51开设有第一导向通道513,所述驱动件56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通道513内,底座51与驱动件56之间的结构紧凑。在驱动件56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导向通道513对驱动件56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驱动件56及快拆按钮52移动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底座51设置有与第一导向通道513连通的第二导向通道514,所述快拆按钮52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通道514内,底座51与快拆按钮52之间的结构紧凑。在快拆按钮52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导向通道514对快拆按钮52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驱动件56及快拆按钮52移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通道513与第二导向通道514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台阶515,所述限位台阶515用于抵触快拆按钮52。当快拆按钮52被按压到位时,限位台阶515抵触快拆按钮52的内侧面,以对快拆按钮52进行限位,一方面是提醒使用者已经按压到位,可以将自行车连接器6拔出,另一方面是避免过度按压快拆按钮52,对第二弹性件53起到保护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锁固件54的锁固端设置有用于抵触卡接杆61的抵触斜面542。通过增设抵触斜面542,抵触斜面542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自行车连接器6的卡接杆61抵触锁固件54朝移出安装槽511的方向移动。具体地,所述锁固件54的非锁固端凹设有固定孔543,所述第三弹性件55的一端突伸至固定孔543内,第三弹性件55的另一端抵触封盖58。第三弹性件5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孔543内,便于对第三弹性件55进行安装,提高了第三弹性件55的位置精度和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每个放脚部72内均可拆卸地连接有脚踏板73,所述脚踏板73连接有固定带71,所述放脚部7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卡接槽74,多个卡接槽74沿着放脚部72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脚踏板73设置有与卡接槽74卡接的卡块75,所述固定带71的一端与脚踏板73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带71的另一端与脚踏板73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多个卡接槽74等距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乘坐者坐在座椅本体1内,乘坐者的小腿放置在放脚部72的放脚腔内,脚踏板73对乘坐者的脚掌进行支撑,固定带71将乘坐者的脚掌固定在脚踏板73上,使得乘坐者的小腿能够牢固的放置在放脚腔内,安全性能好。由于不同乘坐者的小腿长度不同,所以根据不同乘坐者的小腿长度,通过将脚踏板73的卡块75卡接在不同高度位置的卡接槽74内,以调节脚踏板73在放脚部72内的不同高度位置,从而满足脚踏板73能够对不同乘坐者的脚掌进行支撑。当然,当不需要脚踏板73时,可直接将脚踏板73从放脚部72拆卸出来即可。该结构简单,脚踏板73的高度可调,调节便捷,适用性好,能够满足不同腿长的乘坐者使用。

具体地,所述放脚部7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避让插槽76,每个卡接槽74的顶部均与一个避让插槽76连通,一个卡接槽74与一个避让插槽76连通后呈竖向设置的t型槽。避让插槽76为卡块75提供避让的空间,便于卡块75扣合在卡接槽74内,以实现卡块75与卡接槽74的卡接。

具体地,所述避让插槽76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弹片77,所述限位弹片77为自避让插槽76的顶壁向下凸设而成的塑胶片,所述限位弹片77位于避让插槽76内,限位弹片77的两侧分别与避让插槽76的两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弹片77用于将卡块75限位于卡接槽74内。在实际应用中,卡块75向限位弹片77施加向内的按压力,使得限位弹片77摆动并发生弹性形变,直至卡块75能够向下扣合在卡接槽74内,以实现脚踏板73安装,此时释放对限位弹片77的按压力,限位弹片77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并将卡块75限位于卡接槽74内,避免因卡块75轻易脱离卡接槽74而导致脚踏板73轻易脱离放脚部72;当需要拆卸脚踏板73时,向限位弹片77施加按压力,使得限位弹片77摆动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向上提起脚踏板73,直至脚踏板73的卡块75脱离卡接槽74,即可将脚踏板73从放脚部72内拆卸出来。

具体地,所述固定带71开设有多个扣孔78,多个扣孔78沿着固定带7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脚踏板73凸设有与扣孔78扣合的扣纽79。乘坐者的脚掌放置在脚踏板73内后,通过固定带71的扣孔78与扣纽79扣合以实现对脚掌进行固定。由于不同乘坐者的脚掌大小或厚度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将固定带71上不同位置的扣孔78与扣纽79扣合以调节固定带71的有效长度,固定带71的调节便捷且有效,实用性强。

具体地,所述固定带71的固定端设置有嵌装块711,所述脚踏板73设置有嵌装孔731及与嵌装孔731连通的过带孔732,所述固定带71贯穿过带孔732,所述嵌装块711嵌装于嵌装孔731内。该结构设计,实现了固定带71与脚踏板73为分体式构造,便于对固定带71和脚踏板73进行拆装和维护,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具体地,所述卡块75的横截面呈t型、三角形、梯形或其他的形状。该结构设计的卡块75,使得卡块75与卡接槽74的卡接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有前扶手8,前扶手8起到护栏的作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前扶手8与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拆装便捷;所述前扶手8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弹性片81,所述第一弹性片81凸设有第一卡凸82,所述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开设有用于供前扶手8的端部插入的第一插装孔83,所述第一插装孔83的内壁凹设有与第一卡凸82卡接的第一卡接凹槽84。前扶手8与座椅本体1组装时,前扶手8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座椅本体1的两个第一插装孔83内;在前扶手8的端部插装在第一插装孔83的过程中,第一插装孔83的内侧壁抵触第一弹性片81上的第一卡凸82,使得第一弹性片81发生弹性形变,当第一卡凸82与第一卡接凹槽84对应时,第一弹性片81回弹,在回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卡凸82突伸至第一卡接凹槽84内,以实现前扶手8与座椅本体1的卡接固定。当需要将前扶手8从座椅本体1上拆卸出来时,使用者向第一弹性片81施加按压力,使得第一弹性片81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片81会使得第一卡凸82移离第一卡接凹槽84,此时使用者即可将前扶手8从座椅本体1的第一插装孔83内拔出,从而实现前扶手8的拆卸。该结构设计,不需要额外的拆装工作,拆装便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有车棚9,车棚9能够打开或折合,起到遮风挡雨遮光的作用;所述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开设有第二插装孔91及与第二插装孔91连通的卡位槽92,所述第二插装孔91的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片93,所述车棚9的端部设置有卡位块94,所述卡位块94插装至第二插装孔91后移动至卡位槽92内,所述弹性限位片93用于将卡位块94限位于卡位槽92内。车棚9与座椅本体1组装时,车棚9端部的卡位块94对准第二插装孔91,此时将卡位块94插装在第二插装孔91内,使得弹性限位片93发生弹性形变,然后向下拉动车棚9,使得卡位块94从第二插装孔91移动至卡位槽92内,从而使得卡位块94与卡位槽92卡接,以实现车棚9与座椅本体1的固定连接,此时弹性限位片93恢复原状,以将卡位块94限位在卡位槽92内,以保证车棚9能够牢固地组装在座椅本体1上。当需要将车棚9从座椅本体1上拆卸出来时,使用者向弹性限位片93施加按压力,使得弹性限位片93发生弹性形变,此时使用者向上拉动车棚9,使得卡位块94从卡位槽92移动至第二插装孔91内,使用者即可将车棚9的卡位块94从第二插装孔91内拔出,以实现车棚9与座椅本体1的拆卸,拆卸后,弹性限位片93会恢复原状,以便于后续车棚9组装在座椅本体1上。

具体地,所述车棚9包括两个收合档位关节95及多个车棚条96,收合档位关节95设置有彼此转动连接的多个关节端90,多个关节端90与多个车棚条9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车棚条9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合档位关节95的一关节端90连接,所述车棚9还包括篷布,多个车棚条96均匀地与篷布连接;优选地,所述车棚条96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接凹槽97,所述关节端90开设有用于供车棚条96的端部插入的第三插装孔98,所述关节端90设置有第二弹性片99,所述第二弹性片99的内侧突伸有第二卡凸991,所述第二卡凸991突伸至第三插孔内,所述第二卡凸991用于与第二卡接凹槽97卡接配合。车棚条96与关节端90的拆装方式和原理与上述的前扶手8与座椅本体1的拆装方式和原理相同,是利用第二弹性片99的弹性形变来实现第二卡凸991与第二卡位凹槽的卡接,在此不再赘述。该结构设计,不但使得相邻的两个车棚条96能够相对转动,还便于车棚条96与收合档位关节95的关节端90进行拆装和维护,以便于将篷布拆下来清洗。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轮组14包括与座椅件7的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的后脚架141、分别转动连接于后脚架141的两底端的后脚轮142及装设于后脚架141并用于制动两个后脚轮142的联动制动器143,所述联动制动器143为踩踏式联动制动器。具体地,所述后脚架141与座椅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后脚轮组14能够从座椅本体1上拆卸出来;联动制动器143的两制动端分别与两个后脚轮142驱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当使用者踩踏联动制动器143的一制动端时,联动制动器143的两个制动端分别对两个后脚轮142进行刹车,以实现一踩双刹;当使用者踩踏联动制动器143的另一制动端时,联动制动器143的两个制动端分别释放两个后脚轮142,使得后脚轮142能够自由滚动。优选地,所述联动制动器14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的制动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轮13与放脚部72转动连接,所述前脚轮13与放脚部72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16;当锁定机构16将前脚轮13锁定在放脚部72上时,前脚轮13只能定向滚动;当锁定机构16释放对前脚轮13的锁定时,前脚轮13能够360°旋转;所述锁定机构16包括设置于前脚轮13的锁定滑动槽161、设置于放脚部72的锁定孔及滑动设置于锁定滑动槽161内的锁定件163,所述锁定滑动槽161的侧壁凹设有两个第三卡接凹槽164,两个第三卡接凹槽164沿着锁定滑动槽16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锁定件163设置有第三弹性片165,所述第三弹性片165凸设有与第三卡接凹槽164卡接配合的第三卡凸166,所述锁定件163的锁定端能够插装至锁定孔内。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前脚轮13定向滚动时,使用者向锁定件163施加向上的推力,第三弹性片165上的第三卡凸166被锁定滑动槽161的内壁挤压,使得第三弹性片165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第三卡凸166移出最底的第三卡接凹槽164,锁定件163能够相对锁定滑动槽161向上滑动,直至第三卡凸166移动至最高的第三卡接凹槽164处,第三弹性片165回弹,使得第三卡凸166突伸至第三卡接凹槽164内,以实现第三卡凸166与第三卡接凹槽164的卡接,此时锁定件163的锁定端突伸至锁定孔内,从而将前脚轮13锁定在放脚部72上,使得前脚轮13只能朝固定的方向滚动,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定向移动。当需要前脚轮13能够360°旋转时,使用者只需反向操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推把15的两端均经由角度调节关节17与座椅本体1可调节地转动连接。该结构设计,使得推把15能够高低多段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具体地,所述座椅本体1与靠背2之间设置有坐垫18。通过增设坐垫18,提高了乘坐者乘坐的舒适度。具体地,所述座椅本体1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9,多个调节孔19呈两列分布,每列的所有调节孔19从上往下排列设置,所述调节孔19用于收紧安全带12或/和调节安全带12的肩部位置。将安全带12穿设在不同高度位置的调节孔19内,以收紧安全带12或/和调节安全带12的肩部位置,从而适合不同高度的乘坐者使用。

具体地,所述自行车连接器6包括卡接杆61、安装头62、压片63和两个支撑杆64,两个支撑杆64呈圆弧状,两个支撑杆64平行设置,两个支撑杆64的一端经由卡接杆61连接,两个支撑杆64的中部经由连接杆65连接,两个支撑杆64的另一端经由安装头62连接,所述压片63用于将安装头62与自行车的支架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当自行车的支架位于两个支撑杆64之间,且支架位于安装头62与压片63之间时,通过螺丝将压片63锁紧在安装头62上,从而实现自行车连接器6的一端与自行车的车架固定连接,然后将自行车连接器6具有卡接杆61的一端插入座椅本体1的安装槽511内,直至快速拆装结构5将卡接杆61卡接在座椅本体1的安装槽511内,以实现自行车连接器6的另一端与座椅本体1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与自行车的组装。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