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的前结构,所述前结构包括:子框架,通过安装板安装在前侧构件上;下冲撞盒,沿着车身长度方向连接至所述子框架的每个前部;散热器支承下构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下冲撞盒;以及下加固件,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下冲撞盒的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子框架包括:框架主体,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后部;以及纵向构件,连接至所述框架主体的前部,并且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安装板沿着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前部,并且其中,所述纵向构件的前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的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下冲撞盒沿着所述车身长度方向通过保持支架连接至所述纵向构件的前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保持支架通过保持安装部连接至所述纵向构件的前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承下构件包括连接凸缘部,所述连接凸缘部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在所述散热器支承下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连接至所述下冲撞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下加固件连接至在所述下冲撞盒的前部处形成的安装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下加固件、所述下冲撞盒和所述子框架沿着所述车身长度方向连接至彼此。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结构,还包括后梁,所述后梁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通过上冲撞盒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前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结构,包括:第一负载路径,通过所述上冲撞盒连接所述后梁和所述前侧构件;第二负载路径,通过所述下冲撞盒连接所述下加固件和所述子框架;以及第三负载路径,在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上通过连接至所述前侧构件的前部的所述安装板来连接所述第一负载路径和所述第二负载路径。11.一种车身的前结构,所述前结构包括:多个前侧构件,在车身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多个安装板,其中,每个安装板的上部连接至每个前侧构件的前部;后梁,在所述车身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连接至所述多个安装板;子框架,包括:框架主体,连接至每个前侧构件的后部;以及多个纵向构件,所述多个纵向构件中的每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上,并且分别连接至每个安装板的下部;多个下冲撞盒,连接至所述子框架的第一前部和第二前部;以及散热器支承下构件,连接至所述多个下冲撞盒中的每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结构,还包括下加固件,所述下加固件连接至所述多个下冲撞盒中的每个。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下加固件连接至在所述多个下冲撞盒的前部处形成的安装槽。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安装板中的每个沿着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连接至每个前侧构件的前部,并且其中,每个纵向构件的前部分别连接至每个安装板的下部。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多个下冲撞盒沿着所述车身长度方向通过保持支架连接至所述多个纵向构件的前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保持支架通过保持安装部连接至所述多个纵向构件的前部。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承下构件包括连接凸缘部,所述连接凸缘部在所述散热器支承下构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连接至所述多个下冲撞盒。
技术总结
一种车身的前结构,可以包括:子框架,通过安装板安装在前侧构件上;下冲撞盒,沿着车身的车身长度方向连接至子框架的每个前端部;散热器支承下构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连接至下冲撞盒,以及下加固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连接至下冲撞盒的前端部。接至下冲撞盒的前端部。接至下冲撞盒的前端部。
技术研发人员:金秉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3.29
技术公布日:2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