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08906发布日期:2021-12-22 13:4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整车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整车传统“覆盖形”前脸在安装过程中,机盖与日间行车灯/前保只有上下方向精度匹配关系,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无精度匹配关系,一方面现有安装方法匹配的尺寸链过长,匹配公差较大,导致精度无法满足需求,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前保的螺栓位于机盖封闭内侧,必须反复开启机盖才能调整前保和机盖之间的间隙和面差,延迟安装工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汽车车头安装精度无法保证,导致公差加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提供车头、机盖、翼子板、日间行车灯和前保,所述车头的前端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翼子板的前端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日间行车灯的后端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的配合结构,所述日间行车灯的前端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前保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同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匹配;
6.将所述机盖安装在所述车头上;
7.将所述翼子板安装在所述车头上;
8.将所述日间行车灯安装在所述车头上,并使所述配合结构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
9.将所述前保安装在所述车头上,并使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
10.可选地,所述翼子板的上端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翼子板的前端设置,所述翼子板的前端设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槽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槽部共同构成所述定位结构;
11.所述配合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孔配合的第一销柱以及与所述槽部配合的第二销柱,所述第一销柱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日间行车灯的上端面并靠近所述日间行车灯的后端设置,所述第二销柱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日间行车灯背离所述车头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日间行车灯的后端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孔;
13.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销柱,所述第三销柱设于所述日间行车灯的下侧。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自所述日间行车灯的上侧向上延伸的第四销柱,且所述第三销柱和所述第四销柱相对应;
15.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孔。
16.可选地,所述日间行车灯、所述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孔均设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销柱的长度;
17.将所述前保安装在所述车头上,并使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步骤包括:
18.提供前保工装,所述前保工装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孔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五销柱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前保的固定部;
19.将所述前保预安装在所述车头上,并使两个所述第二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日间行车灯的所述第四销柱配合;
20.将所述前保工装安装到所述日间行车灯上,使两个所述第五销柱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孔配合,并使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前保;
21.将所述前保与所述车头固定连接后,拆卸所述前保工装。
22.可选地,所述前保工装具有与左右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以及与前后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
23.所述前保工装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杆;
24.两个所述第五销柱分设在所述支撑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各所述第五销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活动地设置;
25.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且可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活动地设置,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前保的上端卡接配合的卡槽。
26.可选地,所述日间行车灯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均设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车头还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部,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靠近所述车头的后端设置;
27.将所述机盖安装在所述车头上的步骤包括:
28.提供机盖工装,所述机盖工装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三配合部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四配合部;
29.将所述机盖工装安装到所述车头上,使各所述第三配合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并使各所述第四配合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30.将所述机盖对应安装到所述机盖工装上后,将所述机盖与所述车头固定连接;
31.拆除所述机盖工装。
32.可选地,所述机盖工装包括:
33.第一框架,由沿横向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架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个第二支架围合形成;
34.两个第六销柱,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以及,
35.两个第七销柱,分设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上,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
36.其中,所述第六销柱构成所述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七销柱构成所述第四配合部。
37.可选地,将所述翼子板安装在所述车头上的步骤包括:
38.提供翼子板工装,所述翼子板工装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五配合部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六配合部;
39.将翼子板工装安装到所述车头上,使各所述第五配合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
配合、各所述第六配合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40.将所述翼子板对应安装到所述翼子板工装上后,将所述翼子板与所述车头固定连接;
41.拆除所述翼子板工装。
42.可选地,所述翼子板工装包括:
43.第二框架,由沿横向延伸的两个第三支架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个第四支架围合形成;
44.两个第八销柱,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以及,
45.两个第九销柱,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四支架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
46.其中,所述第八销柱构成所述第五配合部,所述第九销柱构成所述第六配合部。
4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日间行车灯的前端设有第一配合部,日间行车灯的后端设有配合结构,翼子板的前端设有定位结构,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定位部配合将日间行车灯的前端定位安装在车头上,定位结构与配合结构配合将日间行车灯的后端定位安装在翼子板上,从而实现对日间行车灯的无工装安装,且由于该安装以车头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翼子板上的定位结构为基准,从而提高了日间行车灯与车头、翼子板之间的安装精度;前保的前端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定位部配合将前保定位安装在车头上,由于前保也是以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基准点,从而使得至少前保和日间行车灯能够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减小安装误差,提高安装精度,进而提高汽车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5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车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图2中车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图2中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图2中日间行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为图2中日间行车灯的另外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5.图7为图2中前保的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前保工装的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57.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机盖工装的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翼子板工装的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59.附图标号说明:
[0060][0061][006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4]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65]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6]
整车传统“覆盖形”前脸在安装过程中,机盖与日间行车灯/前保只有上下方向精度匹配关系,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无精度匹配关系,一方面现有安装方法匹配的尺寸链过长,匹配公差较大,导致精度无法满足需求,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前保的螺栓位于机盖封闭内侧,必须反复开启机盖才能调整前保和机盖之间的间隙和面差,延迟安装工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0067]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用于将机盖2、翼子板3、日间行车灯4和前保5定位安装到车头1上。
[0068]
为便于描述,设定车头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且驾驶员面向前方;设定车头1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0069]
此外,请参阅图2,在组装好的汽车车头1总成中,包括一个机盖2、两个翼子板3、两个日间行车灯4以及一个前保5,其中,机盖2转动安装在车头1的上侧;两个翼子板3固定安装在车头1上,且两个翼子板3分居在机盖2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前保5安装在车头1的前侧,前保5的上端邻接机盖2,前保5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翼子板3接触;两个日间行车灯4分居在机盖2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各日间行车灯4位于翼子板3、机盖2以及前保5围合限定出的区域,该区域靠近车头1的前端设置,且各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与相应的翼子板3接触。
[0070]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图2至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车头1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8到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主要对所述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0071]
请参阅图1,所述汽车车头总成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2]
步骤s10:提供车头1、机盖2、翼子板3、日间行车灯4和前保5,所述车头1的前端具有第一定位部11,所述翼子板3的前端设有定位结构31,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上设有与所述定位结构31配合的配合结构41,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设有第一配合部42,所述前保5设有第二配合部51,所述第一配合部42同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51相匹配;
[0073]
步骤s20:将所述机盖2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
[0074]
步骤s30:将所述翼子板3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
[0075]
步骤s40:将所述日间行车灯4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并使所述配合结构41与所述定位结构31配合,使所述第一配合部4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配合;
[0076]
步骤s50:将所述前保5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并使所述第二配合部5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42配合。
[007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设有第一配合部42,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设有配合结构41,翼子板3的前端设有定位结构31,第一配合部42与第一定位部11配合将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定位安装在车头1上,定位结构31与配合结构41配合将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定位安装在翼子板3上,从而实现对日间行车灯4的无工装安装,且由于该安装以车头1上的第一定位部11和翼子板3上的定位结构31为基准,从而提高了日间行车灯4与车头1、翼
子板3之间的安装精度;前保5的前端设有第二配合部51,第二配合部51与第一定位部11配合将前保5定位安装在车头1上,由于前保5也是以第一定位部11为定位基准点,从而使得至少前保5和日间行车灯4能够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减小安装误差,提高安装精度,进而提高汽车的美观度。
[0078]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翼子板3的上端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孔311,所述第一孔311靠近所述翼子板3的前端设置,所述翼子板3的前端设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槽部312,所述第一孔311和所述槽部312共同构成所述定位结构31;所述配合结构41包括与所述第一孔311配合的第一销柱411以及与所述槽部312配合的第二销柱412,所述第一销柱41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上端面并靠近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设置,所述第二销柱4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日间行车灯4背离所述车头1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设置。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与所述翼子板3的前端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翼子板3的上端面设有所述第一孔311,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上端面设有所述第一销柱411,所述第一销柱411与所述第一孔311配合,用以限制所述日间行车灯4沿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活动,同时,所述翼子板3的前端设有朝向前方开口的所述槽部312,所述日间行车灯4上还设有所述第二销柱412,所述第二销柱412与所述槽部312配合,用以限制所述日间行车灯4沿上下方向活动;如此一来,所述日间行车灯4与所述翼子板3保持相对固定,且能够保证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安装精度。
[0079]
此外,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和后端是同时安装的,但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会先与所述车头1固定,导致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无法安装;因此,所述槽部312的作用在于,当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先与所述车头1固定时,先将所述第二销柱412安装在所述槽部312的开口处,然后向上轻抬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后端,使得所述第一销柱411正对所述第一孔311,再将所述第二销柱412推动到所述槽部312的槽底,完成所述日间行车灯4后端的安装。
[0080]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孔111;所述第一配合部4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销柱421,所述第三销柱421设于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下侧。所述定位孔111与所述第三销柱421配合,用以将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
[0081]
如此一来,不仅可实现所述日间行车灯4无工装安装,简化安装步骤,而且由于该安装以所述车头1上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翼子板3上的所述定位结构31为基准,还提高了所述日间行车灯4与所述车头1、所述翼子板3之间的安装精度,从而提高了整车的美观度。
[0082]
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第一配合部42还包括自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上侧向上延伸的第四销柱422,且所述第三销柱421和所述第四销柱422相对应;所述第二配合部5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孔5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42包括第三销柱421和第四销柱422,所述第三销柱421和所述第四销柱42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日间行车灯4上下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四销柱422用于与所述第二孔511配合,将所述前保5定位安装在所述日间行车灯4上,又由于所述第三销柱421和第四销柱422同轴设置,所述第四销柱422与所述第一孔311配合,如此一来,所述前保5则是以所述第一定位部11和所述第一配合部42为基准,从而提高了所述前保5与所述日间行车灯4、所述车头1之间的安装精度,提高了整车的美观度。
[0083]
此外,所述日间行车灯4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均设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车头1还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呈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部12,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2靠近所述车头1的后端设置。
[0084]
具体实施时,所述步骤s20还包括包括:
[0085]
步骤s21:提供机盖工装7,所述机盖工装7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三配合部72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四配合部73;
[008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盖工装7上设有第三配合部72和第四配合部73;所述第三配合部7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73与所述第三配合部72配合,将所述机盖工装7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
[0087]
步骤s22:将所述机盖工装7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使各所述第三配合部72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配合,并使各所述第四配合部73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2配合;
[0088]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三配合部72柱沿上下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定位部11内,同时将所述第四配合部73也沿着上下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中,通过所述第三配合部72与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第四配合部73与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实现将机盖工装7定位安装在车头1上。
[0089]
步骤s23:将所述机盖2对应安装到所述机盖工装7上后,将所述机盖2与所述车头1固定连接;
[0090]
进一步地,当所述机盖工装7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后,再将所述机盖2安装到所述机盖工装7上,由于所述机盖工装7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42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定位在车头1上,因此机盖2也是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42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定位在车头1上,当机盖2定位完成后,再通过螺钉将机盖2固定在车头1上,从而实现机盖2定位安装在车头1上。
[0091]
方便安装所述翼子板3,所述步骤s20还包括步骤s24:拆除所述机盖工装7。
[0092]
此外,请参阅图3和图9,所述机盖工装7包括第一框架71、两个第六销柱721和两个第七销柱731;所述第一框架71由沿横向延伸的两个第一支架711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个第二支架712围合形成;两个所述第六销柱721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架711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两个所述第七销柱731,分设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712上,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六销柱721构成所述第三配合部72,所述第七销柱731构成所述第四配合部73。实际上,所述机盖工装7是通过四个点进行定位,故所述第六销柱721需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六销柱721分居在所述第一框架71的两侧,所述第七销柱731也需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七销柱731分居在所述第一框架71的两侧;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根据汽车的车型沿着左右方向推动两个所述第六销柱721,调节两个所述第六销柱721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第六销柱721正对着两个所述定位孔111;然后再根据汽车的车型沿着左右方向推动两个所述第七销柱731,调节两个所述第七销柱731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第七销柱731正对着两个所述第三孔121;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机盖工装7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的车型,提高所述机盖工装7的通用性,节省制造成本。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0094]
步骤s31:提供翼子板工装8,所述翼子板工装8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五配合部82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六配合部83;
[0095]
所述翼子板工装8上设有两个第五配合部82和两个第六配合部83,各所述第五配合部82与各所述第一定位部11配合,各所述第六配合部83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12配合,将所述翼子板工装8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
[0096]
步骤s32:将翼子板工装8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使各所述第五配合部82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定位部11配合、各所述第六配合部83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2配合;
[0097]
进一步地,将各所述第五配合部82沿上下方向插入各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中,同时将各所述第六配合部83也沿着上下方向插入各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中,通过各所述第五配合部82与各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各所述第六配合部83与各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实现将所述翼子板工装8定位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
[0098]
步骤s33:将所述翼子板3对应安装到所述翼子板工装8上后,将所述翼子板3与所述车头1固定连接;
[0099]
进一步地,当所述翼子板工装8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后,再将所述翼子板3安装到所述翼子板工装8上,由于所述翼子板工装8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42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定位在所述车头1上,因此所述翼子板3也是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42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1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配合部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2的配合定位在所述车头1上,当所述翼子板3定位完成后,再通过螺钉将所述翼子板3固定在车头1上,从而实现所述翼子板3定位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
[010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机盖2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为定位基准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的,所述翼子板3也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1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2为定位基准安装到所述车头1上的,因此所述机盖2和所述翼子板3都是在同一个定位基准内,因此减小了所述翼子板3与所述机盖2之间的间隙和阶差,从而提高安装精度,进而提高整车的美观度。
[0101]
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前保5,还包括步骤s34:拆除所述翼子板工装8。
[0102]
此外,请参阅图10,所述翼子板工装8包括第二框架81、两个第八销柱821和两个第九销柱831;所述第二框架81,由沿横向延伸的两个第三支架811和沿纵向延伸的两个第四支架811围合形成;所述两个第八销柱821,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支架811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两个所述第九销柱831,分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四支架811的两端,且可沿横向活动地设置;其中,所述第八销柱821构成所述第五配合部82,所述第九销柱831构成所述第六配合部83。实际上,所述翼子板工装8是通过四个点进行定位,故所述第八销柱821需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八销柱821分居在所述第二框架81的两侧,所述第九销柱831也需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九销柱831分居在所述第二框架81的两侧,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根据汽车的车型沿着左右方向推动两个所述第八销柱821,调节两个所述第八销柱821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第八销柱821正对着两个所述定位孔111;然后再根据汽车的车型沿着左右方向推动两个所述第九销柱831,调节两个所述第九销柱831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第九销柱831正对着两个所述第三孔121;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翼子板工装8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的车型,提高所述翼子板工装8的通用性,节省制造成本。
[0103]
此外,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所述日间行车灯4、所述定位孔111和所述第二孔511均设有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孔5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销柱422的长度。
[0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0还包括:
[0105]
步骤s51:提供前保工装6,所述前保工装6具有与两个所述第二孔511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第五销柱6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前保5的固定部63;
[0106]
所述前保工装6设有第五销柱62,所述第五销柱62与所述第二孔511配合,将所述前保工装6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同时所述固定部63用于固定所述前保5,避免所述前保5因自身重力下垂。
[0107]
步骤s52:将所述前保5预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并使两个所述第二孔511分别与两个所述日间行车灯4的所述第四销柱422配合;
[0108]
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前保5上设有第二孔511,所述第二孔511与所述第四销柱422配合,用以将所述前保5预安装在所述日间行车灯4上。由于所述日间行车灯4与所述车头1固定连接,因此所述前保5与所述车头1相对固定连接。
[0109]
步骤s53:将所述前保工装6安装到所述日间行车灯4上,使两个所述第五销柱6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孔511配合,并使所述固定部63连接于所述前保5;
[0110]
为了使得所述前保5能够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将所述前保工装6的第五销轴插入所述第二孔511内,同时将所述固定部63与所述前保5保持固定,由于所述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三销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销轴与所述定位孔1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销轴与所述第二孔511固定连接,因此所述第二孔511与所述定位孔111为同轴孔,即所述前保5也是通过第一定位部11定位在所述车头1上,当所述前保5定位完成后,再通过螺钉将所述前保5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从而实现所述前保5定位安装在所述车头1上。
[0111]
由于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前保5也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11定位在所述车头1上,所以所述前保5、所述日间行车灯4、所述翼子板3和所述机盖2都是通过同一个基准定位安装的,从而减小安装误差,提高安装精度,提高整车的美观度。
[0112]
此外,为了保证所述前保工装6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所述车头1上,设置所述第二孔5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四销柱422的长度。
[0113]
为了完成前保5的固定安装,还包括步骤s54:将所述前保5与所述车头1固定连接后,拆卸所述前保工装6。
[0114]
此外,请参阅8,所述前保工装6具有与左右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以及与前后方向对应的第三方向;所述前保工装6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杆61;两个所述第五销柱62分设在所述支撑杆6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各所述第五销柱62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活动地设置;所述固定部63设于所述支撑杆61的中间,且可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活动地设置,所述固定部63远离所述支撑杆6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前保5的上端卡接配合的卡槽631。实际上,所述前保5是通过三个定位点定位在所述车头1上,故所述第五销柱6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五销轴分居在所述支撑杆61的两端;在实际安装时,首先根据汽车的车型沿左右方向推动两个所述第五销柱62,调节两个所述第五销柱62之间的距离,使得两个所述第五销柱62正对着两个所述定位孔111,然后在沿前后方向调节所述固定部63,使得所述固定部63的卡槽631能够与前保5的上端卡接;如此设置,使得前保工装6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的车型,提高前保工装6的通用性,节省制造成
本。
[0115]
此外,为了避免所述固定部63在固定是划伤所述前保5,所述固定部63的材料设置为树脂材料或者橡胶材料。
[01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