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0148发布日期:2021-12-18 09:2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地车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


背景技术:

2.山地车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要具有个性化,对中国的山地车厂商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但同时,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块的需求量将会成为潜力最大的市场领域。山地车市场作为买方主导的行业,消费者的需求会对产业未来的发展有导向作用。山地车行业会向着“多样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型升级,在山地车装备智能化发展方面,以及在山地车出口扩张方面将会倾注更多的资源。
3.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山地车减震机构,竖直固定在座管和中管之间,尽管人坐在上面感觉尚可,对于山地车来整体来说减震效果不佳,尤其是对减震有极高要求的山地车,现有的山地车减震车架减震效果差,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的要求。尤其是在颠簸程度较大的路段,仅仅依靠山地车前叉的减震功能并不能理想地解决震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和固定架,所述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所述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用于转动连接车把,所述装配底盘顶面设置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右端连接所述转向管,且所述支撑梁右端下方连接所述前托架,所述支撑管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
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上的第一铰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装配底盘顶面的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所述第二铰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柱下端,所述铰接杠杆右端连接所述液压柱上端,所述铰接杠杆左端转动连接后托架。
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盘后部设置驱动轴承,且在所述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
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承两端设置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下端设置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用于连接脚蹬。
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承上固定套接链轮盘,且所述链轮盘整体设置为镂空状。
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柱上端和所述液压柱下端均设置装配孔,两个所述装配孔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
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底盘前端设置前托架,所述前托架右端连接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设置塑料轴承。
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接件和所述铰接杠杆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液压柱上端和所述液压柱下端。
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铰接杠杆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衔接板,且两个所述衔接板分开设置。
1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衔接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且两个衔接板均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铰接件。
1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山地车车架整体为铝合金材质制成,且所述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
1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将液压柱设置在装配底盘上方,当后车轮颠簸震荡,能够将山地车后台托架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抵消,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和铰接杠杆之间的配合,代替传统的竖直安装的减震弹簧,使山地车车架整体结构状态变换更灵活,减震功能复杂多样化,进而提高其抗震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管内设置的塑料轴承,能够减小车把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从事骑行者在骑行时更方便,同时,通过在驱动轴承上设置的链轮盘,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带动下行进,并且将链轮盘整体设置为镂空状,能够节省加工材料,同时使山地车整体更轻便。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衔接板之间设置一定夹角,能够使其与后托架更好地配合,避免与支撑管接触,从而提高其灵敏度,增强整体抗震效果。另一方面,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山地车车架,更轻便,且整体强度更好,并且在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不仅能保证其整体美观性,更能保证其抗腐蚀能力。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减小转动轴与驱动电机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在骑行时会更轻便,从而给骑行者更好的骑行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在驱动轴承上设置的链轮盘,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带动下行进。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4.图3是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具体地,100

装配底盘,110

前托架,120

转向管,130

支撑梁,140

支撑管,150

后托架,160

固定架,170

受力杆,171

螺纹连接头,180

驱动轴承,190

链轮盘,
26.210

衔接板,211

第一转动轴,212

第二转动轴,220

第二铰接件,230
‑ꢀ
液压柱,240

第一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
成。
28.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减震机构的山地车车架,包括:通过装配底盘100 连接在一起的前托架110和固定架160,装配底盘100前端设置前托架110,前托架110右端连接转向管120,转向管120用于转动连接车把,装配底盘100顶面设置支撑管140,支撑管140上部位置设置支撑梁130,支撑梁130右端连接转向管120,且支撑梁130右端下方连接前托架110,支撑管140中部位置设置减震机构。
29.如图3所示,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管140上的第一铰接件240以及设置在装配底盘100顶面的第二铰接件220,第一铰接件240转动连接铰接杠杆,在第二铰接件220和铰接杠杆之间设置液压柱230,第二铰接件220连接液压柱 230下端,铰接杠杆右端连接液压柱230上端,铰接杠杆左端转动连接后托架 15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压柱230上端和液压柱230下端均设置装配孔,两个装配孔分别转动连接第一铰接件240和铰接杠杆,进一步地,第二铰接件220和铰接杠杆分别通过第一转动轴211连接液压柱230上端和液压柱230下端。
3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利用第二铰接件220和铰接杠杆将液压柱 230设置在装配底盘100上方,当后车轮颠簸震荡,能够将山地车后台托架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抵消,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铰接件240、第二铰接件220和铰接杠杆之间的配合,代替传统的竖直安装的减震弹簧,使山地车车架整体结构状态变换更灵活,减震功能复杂多样化,进而提高其抗震效果。
31.如图2所示,装配底盘100前端设置前托架110,前托架110右端连接转向管120,转向管120内设置塑料轴承;通过在转向管120内设置的塑料轴承,能够减小车把在转动时的摩擦力,从事骑行者在骑行时更方便。
3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驱动轴承180两端设置受力杆170,受力杆 170下端设置螺纹连接头171,螺纹连接头171用于连接脚蹬,同时,在驱动轴承180上固定套接链轮盘190,且链轮盘190整体设置为镂空状;通过在驱动轴承180上设置的链轮盘190,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 190带动下行进,并且将链轮盘190整体设置为镂空状,能够节省加工材料,进一步使山地车整体更轻便。
3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个衔接板210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且两个衔接板210均通过第二转动轴212连接第一铰接件240;通过将两个衔接板 210之间设置一定夹角,能够使其与后托架150更好地配合,避免衔接板210与支撑管140接触,从而提高其灵敏度,增强整体抗震效果。
3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山地车车架整体为铝合金材质制成,且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由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山地车车架,更轻便,且整体强度更好,并且在铝合金材质外层包覆有烤漆,不仅能保证其整体美观性,更能保证其抗腐蚀能力。
3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装配底盘100后部设置驱动轴承180,且在轴承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通过在驱动轴承180与驱动电机衔接处喷涂润滑油,减小转动轴与驱动电机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在骑行时会更轻便,从而给骑行者更好的骑行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在驱动轴承180上设置的链轮盘190,进一步与链条的配合,确保山地车能够在链轮盘190带动下行进。
3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后托架150受到冲击力之后,铰接杠杆左端上升,则铰接杠杆
右端下降,此时液压柱230受到按压力而逐渐收缩,当后托架15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之后,液压柱230逐渐恢复初始状态,这一过程有效缓冲了支撑管140受到的影响,起到了更好的抗震效果。
37.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