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874发布日期:2022-04-14 21:0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和折叠踏板车等折叠型产品不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折叠装置在以上折叠型产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折叠装置的折叠可以减少折叠型产品自身的体积,折叠完成后可方便进行存放,所以,折叠装置是折叠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折叠装置虽然种类较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自锁装置零件多、结构复杂,使得加工和安装难度大、时间长,生产成本很高;二是为了保证踏板车等工具滑动安全、折叠可靠,折叠时还须用双手操作极为费力,尤其是小孩子操作时特别费力,必要时还需要成人的协助才能打开;三是自锁装置零件多,只要其中一个零件失效,则整套自锁装置就可能失效、安全性较差。
3.有鉴于此,公告号:cn211107831u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圆弧凹槽;在所述手柄上还设有一可沿所述手柄外壁上下滑动的按钮和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且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的第一锁紧块;在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块相互配合的第二锁紧块;当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叠合扣上所述手柄时,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内面抵紧构成自锁且所述第一锁紧块与所述第二锁紧块相互卡合。这种折叠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这种折叠装置在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仍然存在增强空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在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还包括有自锁块和自锁杆;所述手柄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下主体形成安装端;所述顶杆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上主体形成自锁端;所述自锁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端上,且在所述自锁块内侧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自锁端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所述自锁杆
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自锁块的内侧的一挡面相互配合。
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自锁块朝向所述手柄的那一侧水平延伸有一挡块,所述挡面设置在所述挡块的内侧。
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自锁块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自锁扭簧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手柄的一侧设置有一插孔,所述自锁杆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1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保险机构包括有可沿所述手柄外壁上下滑动的按钮、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且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的第一锁紧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的且与所述第一锁紧块相互配合的第二锁紧块。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块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1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顶杆为螺钉,其与所述顶杆转轴螺纹连接。
1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杆转轴上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主体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1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安装端上还套设有自锁扭簧,所述自锁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自锁块连接,所述自锁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主体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设置自锁块和自锁杆,使得扣合手柄后,顶杆的顶端与第一圆弧凹槽的内面构成自锁;然后,再扣合自锁块,使自锁端的最高顶点与第二圆弧凹槽的内面也构成自锁;最后,关闭保险机构,使得第一圆弧凹槽与顶杆以及自锁端与第二圆弧凹槽之间的接触更牢固,并形成了三层自锁结构,手柄不容易脱开,自锁效果更稳定。同理,在该折叠装置需要解锁时,只需打开保险机构,接着即可向外拉动手柄而使顶杆的顶端滑出第一圆弧凹槽,在手柄移动时,利用自锁杆抵紧挡面,并最终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使得自锁端的最高顶点也滑出第二圆弧凹槽,这样就完成了解锁步骤,而且在解锁过程中只需向外拉动手柄即可实现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的效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图一;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图二;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24.附图标记:
25.1、转轴;2、上主体;3、下主体;4、手柄轴;41、安装端;5、手柄;51、第一圆弧凹槽;6、连接管;7、顶杆转轴;71、自锁端;8、顶杆;9、自锁块; 91、第二圆弧凹槽;92、挡面;93、挡块;10、自锁扭簧;11、自锁杆;12、按钮;13、第一锁紧块;14、第二锁紧块;15、复位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如图1-图7所示,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1铰接的上主体2和下主体3、与下主体3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4铰接的手柄5,在上主体2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6,在上主体2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7且在该顶杆转轴7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8;在手柄5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顶杆8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51;在手柄5与连接管6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还包括有自锁块9和自锁杆11;手柄轴4的一端穿出下主体3形成安装端41;顶杆转轴7的一端穿出上主体2形成自锁端71;自锁块9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端41上,且在自锁块9内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自锁端71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91;自锁杆11的一端与手柄5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自锁块9的内侧的一挡面92相互配合,具体的,在手柄5的一侧设置有一插孔,自锁杆11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设在插孔内,而且,自锁杆11分别与手柄轴4和顶杆转轴7平行设置。当上主体2与下主体3叠合扣上手柄5时,顶杆8的顶端与第一圆弧凹槽51的内面抵紧构成自锁,而扣上自锁块9时,自锁端71与第二圆弧凹槽91的内面抵紧且也构成自锁,且保险机构可以关闭为闭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设置自锁块9 和自锁杆11,使得扣合手柄5后,顶杆8的顶端与第一圆弧凹槽51的内面构成自锁;然后,再扣合自锁块9,使自锁端71的最高顶点与第二圆弧凹槽91的内面也构成自锁;最后,关闭保险机构,使得第一圆弧凹槽51与顶杆8以及自锁端71与第二圆弧凹槽91之间的接触更牢固,并形成了三层自锁结构,手柄5 不容易脱开,自锁效果更稳定。同理,在该折叠装置需要解锁时,只需打开保险机构,接着即可向外拉动手柄5而使顶杆8的顶端滑出第一圆弧凹槽51,在手柄5移动时,利用自锁杆11抵紧挡面92,并最终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9,使得自锁端71的最高顶点也滑出第二圆弧凹槽91,这样就完成了解锁步骤,而且在解锁过程中只需向外拉动手柄5即可实现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9的效果,使用方便。
28.如图4-图7所示,在安装端41上还套设有自锁扭簧10,自锁扭簧10的一端与自锁块9连接,自锁扭簧10的另一端与下主体3连接,具体的,在自锁块 9上设置有一卡槽,自锁扭簧10的一端插设在该卡槽内。自锁扭簧10的设置能够使自锁端71与第二圆弧凹槽91的内面抵紧时或者自锁端71与第二圆弧凹槽 91分离时,自锁块9一直保持向内运动的趋势,可以让自锁端71与第二圆弧凹槽91自锁时更稳定,且让自锁块9与自锁端71脱离后可以方便复位。
29.如图5-图7所示,在自锁块9朝向手柄5的那一侧水平延伸有一挡块93,挡面92设置在挡块93的内侧,从而能够方便设置挡面92。
30.如图1-图4所示,保险机构包括有可沿手柄5外壁上下滑动的按钮1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手柄5内的且与按钮12固定连接的第一锁紧块13和固定连接在连接管6上的且与第一锁紧块13相互配合的第二锁紧块14。优选的,第二锁紧块14与连接管6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当然,在第一锁紧块13和第二锁紧块14上还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在锁紧时,只需向下推动按钮12,使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卡即可,从而能够加强折叠装置的自锁效果,防止手柄5脱开。由于保险机构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具体赘述。
31.顶杆8为螺钉,其与顶杆转轴7螺纹连接,从而可以方便调节螺钉的高低,以便调整
至所需要的高度。
32.如图5-图7所示,在顶杆转轴7上套设有复位扭簧15,复位扭簧15的一端固定在上主体2上,复位扭簧15的另一端套设在顶杆8上。通过设置复位扭簧15能够使顶杆8的顶端与第一圆弧凹槽51的内面抵紧时,顶杆8能够一直保持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从而能够使顶杆8与手柄5脱离时可以顺利复位;同时,该复位扭簧15也能够在顶杆8滑出第一圆弧凹槽51的过程中推动顶杆8。
33.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以便了解本实用新型:
34.当上主体2与下主体3叠合扣上手柄时,同步带动自锁杆11移动并离开挡面92,第一圆弧凹槽51的内面滑过顶杆8的最高顶点而抵紧构成自锁;然后,向内推动自锁块9,使第二弧形凹槽91的内面滑过自锁端71的最高顶点而抵紧构成自锁;接着,推动按钮12向下滑动而带动第一锁紧块13向下滑动,并最终与第二锁紧块14卡合锁紧,从而使得上主体2与下主体3不能自动打开,完成锁紧。同理,在将按钮12反方向推动而带动第一锁紧块13反方向滑动即可使第一锁紧块13与第二锁紧块14分离,然后即可向外拉动手柄5使顶杆8滑出第一圆弧凹槽51,在手柄5移动时,自锁杆11同步向外移动直至抵紧挡面 92,紧接着自锁杆11向外推动自锁块9往外移动,使自锁端71滑出第二圆弧凹槽91,并向外拉动自锁扭簧10的一端使自锁块9保持向内运动的趋势,通过以上步骤即可使上主体2与下主体3能够打开,完成解锁,且只需向外拉动手柄5即可同步实现打开自锁块9的目的,使用方便。
35.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