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成型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成型上纵梁零件。
背景技术:2.车身后纵梁作为汽车车身关键零件之一,在汽车结构中起重要的承载作用及吸收碰撞冲击作用,由于后纵梁整体结构较长,通常分为后纵梁前段及后纵梁后段两部分,由于后纵梁需要与其它零部件合理避让及安装,因此后纵梁的整体形状较复杂,目前常见的纵梁多采用热成型铸造而成。
3.目前,市场上使用到的热成型上纵梁零件,零件强度不高,且不具备延伸功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热成型上纵梁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热成型上纵梁零件。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热成型上纵梁零件,包括上纵梁本体,所述上纵梁本体内腔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腔靠近顶部中心处有回形框,所述回形框顶部贯穿固定槽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回形框的左侧内壁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右侧靠近底部处有齿轮,所述驱动齿条与齿轮之间相啮合,所述回形框底部靠近左侧中心处有l形杆,所述l形杆l形结构较长的一侧靠近顶端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条,所述回形框底部靠近右侧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l形杆l形结构较长的一侧靠近顶端处和从动齿条靠近顶部处共同活动连接在通孔内腔,且所述从动齿条与齿轮之间相啮合,所述上纵梁本体前侧靠近底部处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腔顶端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筒底端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杆底端贯穿开口内腔。
7.进一步的,所述上纵梁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延伸板上靠近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底端固定筒顶端均设有u形座,两个所述u形座前后两侧内壁靠近中心处均活动连接有转轴。
9.进一步的,位于顶部的两个所述转轴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筒前后两侧靠近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且位于底部的两个所述转轴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杆前后两侧靠近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u形座远离上纵梁本体内腔中心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内腔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内腔均啮合有安装螺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左右两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位于
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上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相邻的一侧分别与回形框左右两侧靠近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前侧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顶端与固定槽前侧内壁靠近顶部右侧处活动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框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底端与l形杆l形结构较短的一侧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座、u形座、固定杆、转轴、安装螺杆、连接板、限位弹簧以及固定筒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该热成型上纵梁零件,通过便捷的调节固定杆底端与固定筒顶端之间的间距后,然后通过两个安装螺杆将固定杆和固定筒固定在上纵梁本体上,达到了对零件强度进行提高的效果,增加该上纵梁零件的安全性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l形杆、固定弹簧、滑杆、滑板、回形框、驱动齿条、齿轮、转杆、支撑板以及从动齿条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得该热成型上纵梁零件,通过便捷的对回形框和l形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达到了对该上纵梁零件长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使得该上纵梁零件具备延伸功能。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施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施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施例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上纵梁本体;2、延伸板;3、连接座;4、u形座;5、固定杆;6、转轴;7、安装螺杆;8、连接板;9、限位弹簧;10、固定筒;11、l形杆;12、固定弹簧;13、滑杆;14、滑板;15、回形框;16、驱动齿条;17、齿轮;18、转杆;19、支撑板;20、从动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热成型上纵梁零件,包括上纵梁本体1,上纵梁本体1内腔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腔靠近顶部中心处有回形框15,回形框15顶部贯穿固定槽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延伸板2,上纵梁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延伸板2上靠近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回形框15的左侧内壁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驱动齿条16,驱动齿条16右侧靠近底部处有齿轮17,齿轮17前侧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杆18,转杆18顶端与固定槽前侧内壁靠近顶部右侧处活动连接,驱动齿条16与齿轮17之间相啮合,回形框15底部靠近左侧中心处有l形杆11,回形框15底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2,固定弹簧12底端与l形杆11l形结构较短的一侧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l形杆11l形结构较长的一侧靠近顶端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条20,回形框15底部靠近右侧中心处开设有通孔,l形杆11l形结构较长的一侧靠近顶端处和从动齿条20靠近顶部处共同活动连接在通孔内腔,且从动齿条20与齿轮17之间相啮合,上纵梁本体1前侧靠近底部处有固定筒10,固定筒10内腔顶端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9,限位弹簧9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底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筒10底端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开口,固定杆5底端贯穿开口内腔;
27.固定杆5底端固定筒10顶端均设有u形座4,两个u形座4远离上纵梁本体1内腔中心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两个连接座3内腔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腔均啮合有安装螺杆7,两个u形座4前后两侧内壁靠近中心处均活动连接有转轴6,位于顶部的两个转轴6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固定筒10前后两侧靠近顶端中心处固定连接,且位于底部的两个转轴6相邻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杆5前后两侧靠近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能够便捷对固定杆5和固定筒10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也便于将固定杆5和固定筒10固定在上纵梁本体1上;
28.固定槽左右两侧内壁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9,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撑板19相邻的一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3,两个滑杆13上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滑板14,两个滑板14相邻的一侧分别与回形框15左右两侧靠近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能够对回形框15移动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回形框15能够平稳的上下移动。
29.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推动固定杆5向着固定筒10内腔移动或者将固定杆5从固定筒10内腔逐渐拉出,从而调节固定杆5底端与固定筒10顶端之间的间距,当间距满足安装调件后,接着工作人员将固定杆5和固定筒10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再通过两个安装螺杆7将固定杆5和固定筒10固定在上纵梁本体1上,对上纵梁本体1的强度进行提高,从而使得该热成型上纵梁零件,通过便捷的调节固定杆5底端与固定筒10顶端之间的间距后,然后通过两个安装螺杆7将固定杆5和固定筒10固定在上纵梁本体1上,达到了对零件强度进行提高的效果,增加该上纵梁零件的安全性能,接着工作人员通过若干个固定孔将上纵梁本体1固定在车身上,当该上纵梁零件长度过大时,工作人员向下推动延伸板延伸板2,带动回形框15向下移动,回形框15向下移动时带动驱动齿条16向下移动,驱动齿条16在移动的过程中与相邻齿轮17之间相啮合,带动齿轮17反向转动,由于齿轮17转动时与从动齿条20之间相啮合,使得从动齿条20带动l形杆11向着回形框15内腔开始移动,使得回形框15和
l形杆11之间的间距缩短,对上纵梁本体1和延伸板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剂,达到了对上纵梁零件长度进行调节,当长度合适后,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孔将延伸板2的位置固定住,从而使得该热成型上纵梁零件,通过便捷的对回形框15和l形杆1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达到了对该上纵梁零件长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使得该上纵梁零件具备延伸功能,以上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过程。
30.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