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21058阅读:来源:国知局
22的齿形,希望与设定为与A/P1模型相同。
[0066]如图6C所示,在将支承方法B和支承方法Pl组合的B/P1模型中,滚珠丝杠机构8,即从动带轮20像与支承部件BI相反的一侧,亦即与驱动马达5相同的一侧(图5中左下)倾斜,驱动马达5,即驱动带轮10向与支承部件B2相反的一侧,亦即与滚珠丝杠机构8相同的一侧(图5中左上)倾斜。
[0067]图7的B/P1模型的栏所示,相对于该组合的模型,在驱动带轮10的外齿11的齿形中,希望设定为驱动带轮10未被支承的一侧,即左侧的尖细部14的斜度大,并且驱动带轮10被支承的一侧,即右侧的尖细部14的斜度小。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动带轮20的外齿22的齿形中,希望设定为从动带轮20未被支承的一侧,即左侧的尖细部25的斜度大,并且从动带轮20被支承的一侧,即右侧的尖细部25的斜度小。
[0068]图6D所示,在将支承方法B和支承方法P2组合的B/P2模型中,滚珠丝杠机构8,即从动带轮20向与支承部件BI相反的一侧,亦即与驱动马达5相同的一侧(图5中左下)倾斜,驱动马达5,即驱动带轮10向与支承部件B2相反的一侧,亦即与滚珠丝杠机构8相同的一侧(图5中右上)倾斜。
[0069]如图7的B/P2模型的栏所示那样,相对于该组合的模型,在驱动带轮10的外齿11的齿形中,希望设定为驱动带轮10被支承的一侧,即左侧的尖细部14的斜度小,并且驱动带轮10未被支承的一侧,即右侧的尖细部14的斜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动带轮20的外齿22的齿形中,希望是与B/P1模型相同的设定。
[0070]这样,通过对假定的组合的模型实施期望的设定,对于内齿31与外齿11的啮合的缝隙K而言,与支承部件B2相反的一侧,即驱动带轮10未被支承的一侧和与支承部件B2相同的侧,即驱动带轮10被支承的一侧相比扩大。对于内齿31与外齿22啮合的缝隙K而言,与支承部件BI相反的一侧,即从动带轮20未被支承的一侧,和与支承部件BI的同一侦牝即从动带轮20被支承的一侧相比扩大。
[0071]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I的作用进行说明。
[0072]如本实施方式假定的组合的模型那样,从动带轮20、驱动带轮10分别倾斜的情况下,在各外齿11、22中,如果不考虑从动带轮20、驱动带轮10的倾斜的话即使使齿厚向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内齿31与各外齿11、22的啮合的缝隙K也比假定的狭窄。
[007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带轮10、20的各外齿11、22中,考虑从动带轮20、驱动带轮10的倾斜而通过使齿厚向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来实施使工作音减少的努力。
[0074]在考虑通过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开始的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斜齿的倾斜的朝向和旋转方向考虑各斜齿的每个单面就可以。即,在两带轮10、20的各外齿11、22中,能够将齿厚向各带轮宽度方向变小的部位的形成停止在最小程度。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的缝隙K变小的部位。
[0075]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I)?(3)之夕卜,还能够起到以下所示的有效的效果。
[0076](4)在两带轮10、20的各外齿11、22中,通过使齿厚向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能够将使工作音减少的努力在每个各带轮10、20设定,能够实现期望的啮合的缝隙。
[0077](5)在两带轮10、20的各外齿11、22中,因为能够使齿厚向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变小的部位的形成停止在最小程度,所以能够容易确保缩小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的缝隙K部位,能够使爬齿的产生减少。
[0078]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对其适当地变更的以下的方式实施。
[007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考虑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开始,内齿31的尖细部33通过切削带宽度方向的两端中对角线上的单侧形成。
[008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考虑电动助力转向装置I的传递机构7的模型,设定内齿31向前端的斜度。在该情况下,内齿31向前端的斜度在考虑了上述模型的情况下考虑与倾斜大的带轮的啮合而设定。
[0081].第一实施方式通过设定为内齿31的中央部32的带宽度方向中的齿的厚度在内齿31的中央增加最多,另一方面齿的厚度向带宽度方向的两端慢慢减少,作为整体能够实现桶形的内齿31。
[008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考虑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结束,各外齿11、22的尖细部14、25也可以通过切削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两侧形成。此时,与两带轮10、20与带30的各齿的啮合开始相同,考虑电动助力转向装置I的传递机构7的模型,也可以使外齿的端部前端变细。
[008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各带轮10、20的任一方作为对象而使外齿的端部尖细。即,在考虑电动助力转向装置I的传递机构7的模型的情况下考虑与倾斜大的带轮的啮合,也能够将这一带轮作为对象而使外齿的端部尖细。根据该构成,因为至少对各带轮10、20任一个外齿带轮施加努力,所以这样的努力都不实施的情况相比的话,能够使工作音减少。
[0084].第二实施方式除了通过各外齿11、22的前端形成为尖细的一侧的各中央部13、24的各带轮宽度方向的齿的厚度在各外齿11、22的中央增加至最大以外,也能够通过齿的厚度向各带轮宽度方向的两端慢慢被减少,作为全体为大致桶形的各外齿11、22来实现。
[0085]?在各实施方式中,在两带轮10、20以及带30的斜齿的前端形成为尖细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一部分的斜齿作为对象而形成,例如,以跳过一个或者跳过两个这样的方式形成。
[0086].作为各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机构8的支承方法,以及驱动马达5的支承方法,分别举例表示了悬臂支承模型,也能够分别用于两端支承的模型。
[0087].各实施方式在两带轮10、20以及带30的斜齿的前端形成为尖细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曲率。特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这一曲率能够设定啮合的缝隙K的大小。
【主权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 转向轴,其根据转向操作使转向轮的转向角变更; 马达,其向所述转向轴施加辅助力; 驱动带轮,其具有斜齿,并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结; 从动带轮,其具有斜齿,并与所述转向轴配置于同轴上;以及 带,其具有与一对所述驱动带轮以及所述从动带轮各自的斜齿啮合的斜齿,并被卷挂于所述一对带轮之间,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带轮中一方或者双方、和所述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斜齿,形成为该斜齿的齿厚在带轮或者带的宽度方向上从中心向两端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一对带轮一方或者双方、和所述带中的、至少一个的斜齿,在宽度方向上,并在所述两端之间,具有齿的厚度保持一定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是所述带的斜齿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是所述一对带轮中一方的带轮的斜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是所述一对带轮的双方的带轮的斜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斜齿而言,所述齿厚变小的部位形成在所述两端的对角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斜齿而言,所述齿厚变小的部位形成在所述两端的对角线上。
8.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 转向轴,其根据转向操作使转向轮的转向角变更; 马达,其向所述转向轴施加辅助力; 驱动带轮,其具有斜齿,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连结; 从动带轮,其具有斜齿,与所述转向轴配置于同轴上;以及 带,其具有与一对所述驱动带轮以及所述从动带轮各自的斜齿啮合的斜齿,并被卷挂于所述一对带轮之间, 所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带轮任意一方或者双方的斜齿与所述带的斜齿的啮合中,包括带轮或者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附近的缝隙设定得比此外的部位的缝隙大。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具备:马达;与马达的输出轴连结,具有斜齿的驱动带轮;与齿条轴配置于同轴上,并具有斜齿的从动带轮;以及卷挂于它们之间,具有能够与各自的斜齿啮合的斜齿的带。而且,带(30)的内齿(31)构成为齿厚形成为向带宽度方向的两端小。
【IPC分类】B62D5-04, B62D3-12
【公开号】CN104843054
【申请号】CN201510059108
【发明人】山口真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4日
【公告号】EP2907728A1, US20150225012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