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32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尤其涉及适合于正视下前纵梁与挡板加强件之间的间隔距离大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自以往,已知有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在比所述一对前纵梁更上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翼子板,将所述一对挡板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分别覆盖。
[0003]—对翼子板通过多个连结支架而与一对挡板加强件分别连结。
[000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866号所公开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中,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以两者的间隔从其前后方向的中途部至前端部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形成。而且各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以俯视下与左右一对前纵梁的前端部的位置基本一致的方式设置,这些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与前纵梁的前端部通过支撑部件(连结梁)而连结。
[0005]近年的车辆中,基于设计上的要求,有采用前后方向呈长形状的前照灯的倾向。随着采用这样的纵长形状的前照灯,翼子板的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化。
[0006]S卩,在采用横宽形状的前照灯的情况下,翼子板的前端部便设置在前照灯的后端附近。与此相对,在采用纵长形状的前照灯的情况下,前照灯便设置在从车身的前角部至侧部的范围,因而翼子板的前端部便进入到护罩(shroud)和前照灯之间,其结果,翼子板便被设为向前方延伸至保险杠罩面的后端近傍位置的较长地延伸的形状。因此,在这样的车辆中便难以充分地确保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0007]例如,在翼子板的前端部的位置并不那么靠前的情况下(采用前后方向较短的翼子板时),如上述公报所公开的那样,通过使挡板加强件的前侧区域向车幅方向内侧倾斜能够使之接近前纵梁,因此能够牢固地连结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与前纵梁的前端部,由此能够确保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0008]与此相对,在采用前端部向前方较长地延伸的翼子板的情况下,必需使挡板加强件避开前照灯来设置,因此使挡板加强件的前侧区域向车幅方向内侧倾斜的做法(使之接近前纵梁的做法),在布局上便变得不容易。即,为了避开前照灯,便有必要将挡板加强件设置为在比前纵梁更上侧且车幅方向更外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若这样做,则前纵梁与挡板加强件的车幅方向的间隔距离(偏置量)增大,有可能导致挡板加强件的刚性下降。
[0009]而且,若挡板加强件的刚性下降,则经由连结支架而被该挡板加强件支撑的翼子板的负荷便集中地作用于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其结果,会使挡板加强件易于变形,有可能导致不能充分地确保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拘前纵梁与挡板加强件的间隔距离而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0011]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包括:左右一对前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在比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更上侧且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沿车身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左右一对翼子板,分别覆盖所述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左右一对连结梁,将所述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左右一对连结支架,将所述左右一对翼子板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其中,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支架分别设置在俯视下与所述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和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梁的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也就是,左连结支架设置在俯视下与左挡板加强件和左连结梁的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并且,右连结支架设置在俯视下与右挡板加强件和右连结梁的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
[0012]根据该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由于连结支架设置在俯视下与挡板加强件和连结梁的连结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不拘前纵梁与挡板加强件的间隔距离而确保挡板加强件的前端部的刚性,并且能够使翼子板的前端部经由连结梁而被前纵梁支撑。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在该结构中,“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是指“在前后方向上正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之外,在能够有效地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的前提下,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情况。
[0013]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分别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下侧板与所述上侧板构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梁分别包括被接合部,所述被接合部在所述连结部处被夹在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也就是,左连结梁的被接合部在左连结梁的连结部处被夹在左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和该左挡板加强件的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并且,右连结梁的被接合部在右连结梁的连结部处被夹在右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和该右挡板加强件的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
[0014]根据该结构,能够强化连结梁与挡板加强件的结合,从而能够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0015]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梁的上端部分别形成为剖面“LJ”状,该“U”状部分的一部分作为所述被接合部被夹在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也就是,左连结梁的上端部形成为剖面“U”状,该“U”状部分的一部分作为左连结梁的被接合部被夹在左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和该左挡板加强件的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并且,右连结梁的上端部形成为剖面“U”状,该“U”状部分的一部分作为右连结梁的被接合部被夹在右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和该右挡板加强件的下侧板之间而被接合。
[0016]在如此为了提高刚性而将形成为剖面“LJ”状的连结梁的上端部接合于挡板加强件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挡板加强件的刚性。在该结构中,“U”状是指“从长方形删除一边而形成的形状”的情况之外,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挡板加强件的刚性的前提下,还包括大致“U”状的情况,如图9所示那样,例如有:从四边形删除一边而形成的形状;构成“U”状的至少两个边介由曲线或介由另外直线而连接的形状;构成“U”状的至少一个边以多个直线连接而成的形状。
[0017]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支架分别包括支架侧被接合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梁在所述上侧板被夹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该连结梁之间的状态下被接合。也就是,左连结支架包括支架侧被接合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左连结梁在左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被夹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该左连结梁之间的状态下被接合,并且,右连结支架包括支架侧被接合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右连结梁在右挡板加强件的上侧板被夹在该支架侧被接合部和该右连结梁之间的状态下被接合。
[0018]根据该结构,能够强化连结支架与连结梁的结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0019]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左右一对翼子板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连结梁的后侧,将所述左右一对翼子板的前端部分别连结于所述左右一对前纵梁。也就是,还包括:左翼子板支撑件,设置在左连结梁的后侧,将左翼子板的前端部连结于左前纵梁;右翼子板支撑件,设置在右连结梁的后侧,将右翼子板的前端部连结于右前纵梁。
[0020]根据该结构,由于翼子板的前端部经由翼子板支撑件而被前纵梁支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翼子板的支撑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立体图。
[0022]图2是车身前部的右侧俯视图。
[0023]图3是车身前部的右侧侧视图。
[0024]图4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
[0025]图5是连结梁的立体图。
[0026]图6是图4的V1-VI线剖视图。
[0027]图7是图4的VI1-VII线剖视图。
[0028]图8是图4的VII1-VIII线剖视图。
[0029]图9是图4的IX-1X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乘用车时的较理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用途并不只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0031]图1至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箭头F所表示的方向为前方,箭头L所表示的方向为左方。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乘用车的车辆V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纵梁1 ;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2 ;覆盖各挡板加强件2的车幅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翼子板3。由于车身是基本上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下面主要说明左右一对的构件中右侧的构件的结构。
[0033]首先,对左右一对前纵梁1进行说明。
[0034]如图1至图3所示,左右一对前纵梁1以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闭合剖面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形成在前围板4前侧的发动机室E的左部和右部,以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所述前围板4分隔车室的前端。
[0035]前纵梁1具有从车辆V的前端位置向后方呈大致水平状延伸的前侧部分、以及沿前围板4的下部及底板(省略图示)的下表面呈向后下降的倾斜状而延伸的后侧部分。后侧部分与前围板4和底板分别接合。
[0036]溃缩盒5的后端部经由安装板5a而固定于前纵梁1的前端部。该渍缩盒5在轻度碰撞时等碰撞负荷比较小的情况下,通过该溃缩盒5自身溃缩来吸收碰撞能从而不使前纵梁1受损。
[0037]在左右一对溃缩盒5的前端部上安装有沿车幅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6。
[0038]其次,对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2进行说明。
[0039]左右一对挡板加强件2分别设置在比左右一对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