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5829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式中,也可以提供与在图10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的旋转构件110仅设置在一个长孔81中,但是旋转构件110也可以仅设置在另一长孔82中,或者旋转构件110可以设置在长孔81和长孔82两者中。
[0105](第四实施方式)
[0106]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2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与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下述点。即,在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110被用作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
[0107]与此不同,在图12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滑动构件120。滑动构件120以可旋转的方式配装在插入穿过一个长孔81Q的悬吊螺栓251R的大径部53R(长孔插入部)上,并与长孔81Q的内周81Qa滑动接触。滑动构件120包围悬吊螺栓251R的大径部53R(长孔插入部)并且用作减轻长孔81Q的内周81Qa上的表面压力的集中的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
[0108]滑动构件120的外周120a包括一对平面部123、124和外凸的弧形表面部125,一对平面部123、124以与柱移动方向XI平行且分别面向长孔81Q的一对平面部83Q、84Q的方式延伸,外凸的弧形表面部125连接一对平面部123、124的端部并且配装在长孔81Q的内凹的弧形表面部85Q中。
[0109]在滑动构件120的外周120a上,至少一对平面部123、124由低摩擦材料如氟塑料形成。整个滑动构件120可以都由低摩擦材料制成,或者低摩擦材料可以至少涂覆在一对平面部123、124上。
[0110]长孔81Q的一对平面部83Q、84Q之间的间距W1Q大于滑动构件120的一对平面部123、124 之间的间距 ffff (WlQ>ffff)。
[0111]对于在图12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在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使用与图11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所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0112]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当发生二次碰撞时,配装在悬吊螺栓251R的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R)上的滑动构件120在长孔81Q的内周81Qa上滑动,从而减轻了长孔81Q的内周81Qa上的表面压力的集中,因此允许长孔插入部(大径部53R)从初始组装位置平滑地移位。
[0113]特别地,滑动构件120包括以与柱移动方向XI平行且分别面向长孔81Q的一对平面部83Q、84Q的方式延伸的一对平面部123、124。因此,确保减轻了表面压力的集中,从而使得可以确保实现平滑的移位。
[0114]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的滑动构件120仅设置在一个长孔81中,但是滑动构件120也可以仅设置在另一长孔82中,或者滑动构件120可以设置在长孔81和长孔82两者中。
[0115]本发明不限于之前已经描述的实施方式。尽管未被示出,但是例如在图9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长孔81上设置有一对渐缩表面部86、87。然而,代替这种构型,可以在另一长孔82上设置一对渐缩表面部(未示出)。另夕卜,图12中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滑动构件120可以与在图9(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0(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示出的具有一对渐缩表面部86、87的一个长孔81结合或者与具有一对渐缩表面部(未示出)的另一长孔82结合。除上述以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或改型。
[0116]附图标记列表
[0117]1:转向装置
[0118]2:转向构件
[0119]3:转向轴
[0120]13:车身侧构件
[0121]15:转向柱
[0122]16:上护罩(可移动护罩)
[0123]23:固定护罩
[0124]24:倾斜托架(可移动托架)
[0125]251、252:悬吊螺栓(悬吊轴)
[0126]26:柱托架
[0127]30:第一板
[0128]32:第二板
[0129]53 ;53P ;53Q:大径部(长孔插入部)
[0130]61:树脂销
[0131]81;81Q:长孔
[0132]81a;81Qa:(长孔的)内周
[0133]83;83Q:平面部
[0134]84;84Q:平面部
[0135]85;85Q:弧形表面部
[0136]85a、85b ;85Qa、85Qb:端部
[0137]86、87:渐缩表面部
[0138]91、92:圆孔
[0139]100:转向装置
[0140]110:旋转构件(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
[0141]110a:外周
[0142]120:滑动构件(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
[0143]120a:外周
[0144]123:平面部
[0145]124:平面部
[0146]125:弧形表面部
[0147]D1 ;D1P:(长孔插入部的)外径
[0148]El ;E1Q:(弧形表面部的)曲率半径
[0149]FI ;F1P:(长孔插入部的外周的)半径
[0150]R1:连接及分离机构
[0151]T1、T2:悬吊机构
[0152]ffl ;W1Q:( 一对平面部之间的)间距
[0153]Θ 1、Θ 2:渐缩角
[0154]X1:柱移动方向
[0155]X2:与柱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0156]Y1:与柱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主权项】
1.一种转向装置,包括: 固定托架,所述固定托架包括固定至车身侧构件的第一板; 可移动护罩,所述可移动护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一个端部连接有转向构件; 可移动托架,所述可移动托架支撑所述可移动护罩以在发生二次碰撞时沿柱移动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可移动托架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二板;以及 一对悬吊机构,所述一对悬吊机构包括一对悬吊轴,所述一对悬吊轴插入穿过以与所述柱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的一对长孔以及以与所述一对长孔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中的一对圆孔,以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从而经由所述可移动托架悬吊所述可移动护罩,其中,所述悬吊轴的各个长孔插入部在发生二次碰撞时从初始组装位置沿着相应的所述长孔沿所述柱移动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长孔中的任意一个长孔的内周包括一对平面部、内凹的弧形表面部以及一对渐缩表面部,所述一对平面部以与所述柱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所述一对平面部之间限定的间距大于相应的所述悬吊轴的所述长孔插入部的外径,所述弧形表面部支承设置在所述初始组装位置的相应的所述悬吊轴的所述长孔插入部的外周的一部分,所述一对渐缩表面部各自从所述弧形表面部的一对端部沿切向方向延伸以连接至相应的所述平面部,以及 其中,所述渐缩表面相对于所述柱移动方向形成的渐缩角大于等于摩擦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还包括: 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围所述悬吊轴的插入穿过所述长孔中的所述一个长孔的所述长孔插入部,以分散对所述一个长孔的内周面的接触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以与所述一个长孔的所述内周滚动接触的方式可旋转地配装在所述长孔插入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括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以与所述一个长孔的所述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装在所述长孔插入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构件包括以下弧形表面部和一对平面部:所述弧形表面部配装在所述一个长孔的所述弧形表面部中,所述一对平面部以与所述柱移动方向平行且分别面向所述一个长孔的所述一对平面部的方式延伸。6.一种转向装置,包括: 固定托架,所述固定托架包括固定至车身侧构件的第一板; 可移动护罩和可移动托架,所述可移动护罩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一个端部连接有转向构件,所述可移动托架支撑所述可移动护罩以使所述可移动护罩在发生二次碰撞时沿柱移动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可移动托架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二板; 一对悬吊机构,所述一对悬吊机构包括一对悬吊轴,所述一对悬吊轴插入穿过以与所述柱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中的一对长孔以及以与所述一对长孔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中的一对圆孔以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从而经由所述可移动托架悬吊所述可移动护罩,其中,所述悬吊轴的各个长孔插入部在发生二次碰撞时从初始组装位置沿着相应的所述长孔沿所述柱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围插入穿过所述长孔中的至少一个长孔的所述悬吊轴的所述长孔插入部,以分散对相应的所述长孔的内周的接触压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以与相应的所述长孔的所述内周滚动接触的方式可旋转地配装在所述长孔插入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 所述表面压力集中减轻构件包括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以与相应的所述长孔的所述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装在所述长孔插入部上。
【专利摘要】固定托架的第一板形成有与柱移动方向平行地延伸的长孔。悬吊机构的悬吊螺栓的长孔插入部位于一个长孔中的初始组装位置处。长孔的内周设置有一对平面部、弧形表面部和渐缩表面部,所述一对平面部平行于柱移动方向,渐缩表面部将弧形表面部的一对端部连接至相应的平面部。每个渐缩表面部与柱移动方向形成的渐缩角大于等于摩擦角。
【IPC分类】B62D1/189
【公开号】CN105339235
【申请号】CN201480036334
【发明人】田中英治, 岸田文夫, 今垣进, 川上广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5日
【公告号】EP3015341A1, US20160114828, WO201420857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