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

文档序号:9872049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构造。
[0002]本申请基于2013年10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17338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作为车身的前部构造,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已知如下结构,其具备:上构件,其从前立柱朝向前方延伸设置;下垂部,其从上构件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下垂部具备:弯曲部,其与上构件的前端部连接,并且随着趋向前方而一边朝向下方弯曲一边延伸;以及直线部,其与弯曲部的前端部连接,并且朝向下方延伸。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866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由于弯曲部的前表面位置相对于直线部的前表面位置配置于后方,因此,在直线部与弯曲部之间且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层差。因此,在例如腿部等的触碰物与下垂部接触的情况下,在直线部及弯曲部难以以恒定的面承受载荷。在该情况下,负荷有可能沿前后方向且沿剪切方向而施加于腿部中的、与直线部接触的部分和与弯曲部接触的部分之间。
[0008]对此,还考虑以将弯曲部的前表面位置配置于与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部的前表面位置等同的位置的方式进行下垂部的设计变更。在该情况下,对下垂部本身需要重新考察强度等。与此同时,伴随着下垂部的设计变更,造成针对下垂部以外的部分(例如头灯等)也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等的大幅的设计变更。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弯曲部的结构变得复杂化,并且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9]本发明的方式是考虑到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实现车身前部构造的简化及低成本化,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减轻作用于腿部等的触碰物的、沿着剪切方向的负荷。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车身前部构造(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部构造2)具备从前立柱(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立柱13)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构件12),上述构件具备:第I延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I延伸部31),其随着趋向前方而朝向下方延伸;以及第2延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2延伸部32),其与上述第I延伸部的前端部连接,并且朝向下方延伸,在上述第I延伸部上设置有朝向前方突出的托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托架41)。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托架的前端部位于与沿着前后方向的上述第2延伸部等同的位置、或者与上述第2延伸部相比靠后方的位置。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托架具备:载荷承受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壁部43),其承受来自前方的载荷;以及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壁部42a、42b以及凸缘部44),其将上述载荷承受部与上述第I延伸部之间连接。在上述连接部上可以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I加强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I加强筋51)。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三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托架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剖视时呈朝向后方开口的U字状截面,上述连接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壁部42a、42b),上述载荷承受部具有将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的前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壁部43),在上述一对侧壁部设置有上述第I加强筋。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上述第四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一对侧壁部在上述第I延伸部遍及车宽方向地延伸。上述连接部可以具备凸缘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44),该凸缘部与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后端部分别连接设置,并且固定于上述第I延伸部。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托架至少具备承受来自前方的载荷的壁面状的载荷承受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壁部43),上述载荷承受部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前方凸出的棱线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棱线部54c) ο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可以是,上述托架具有:一对侧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侧壁部42a、42b),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前壁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前壁部43),其将上述一对侧壁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上述托架可以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剖视时,呈朝向后方开口的U字状截面,在上述一对侧壁部的沿着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2加强筋55)。
[0017]发明效果
[0018]根据上述第一方式,由于将朝向前方突出的托架设置于第I延伸部,从而能够利用托架而减缓在第I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产生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层差。由此,针对来自前方的触碰物,第I延伸部及第2延伸部能够均匀地承受载荷。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沿着剪切方向的负荷施加于触碰物中的、经由托架而与第I延伸部接触的部分和与第2延伸部接触的部分之间。因此,例如即使在触碰物与腿部等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腿部。
[0019]而且,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是相对于已有的第I延伸部而安装托架的结构。因此,不会造成构件及其周围部件的设计、布局的大幅的设计变更。因此,能够实现车身前部构造的简化及低成本化,在此基础上,能够降低作用于腿部等的沿着剪切方向的负荷。
[0020]根据上述第二方式,托架的前端部位于与沿着前后方向的第2延伸部等同的位置、或者与第2延伸部相比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当向车身输入载荷时,面积比托架的面积大的第2延伸部与托架同时承受载荷、或者比托架更早承受载荷。由此,能够利用第I延伸部及第2延伸部而有效地承受载荷。
[0021]根据上述第三方式,在连接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I加强筋。因此,能够抑制托架的厚壁化,在此基础上,还能够确保沿着前后方向的托架的刚性。因此,当向车身输入载荷时,能够减小沿着前后方向的托架的行程,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在第I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产生沿着前后方向的层差。其结果,容易利用第I延伸部及第2延伸部而均匀地承受载荷。
[0022]根据上述第四方式,由于在一对侧壁部上分别设置第I加强筋,从而更容易确保侧壁部的刚性。因此,当向车身输入载荷时,能够减小沿着前后方向的托架的行程。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抑制在第I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产生沿着前后方向的层差。
[0023]根据上述第五方式,侧壁部遍及第I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地延伸。因此,例如与侧壁部遍及上下方向地延伸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与侧壁部连接设置的凸缘部的面积。其结果,容易确保托架的刚性。
[0024]根据上述第六方式,在托架的载荷承受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有向前方凸出的棱线部。因此,能够确保托架的刚性。
[0025]另外,当输入载荷时,作用于托架的载荷经由载荷承受部而向构件(第I延伸部)传递。此时,棱线部以使得托架的载荷承受部变为平坦面的方式(使得棱线部消失的方式)朝向后方变形,由此将载荷吸收。这样,由于在载荷承受部将载荷吸收,从而能够减小托架整体的沿着前后方向的行程,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在第I延伸部与第2延伸部之间产生沿着前后方向的层差。
[0026]根据上述第七方式,在一对侧壁部的沿着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因此,能够确保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