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613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指出,汽车的充电口舱门解锁后,充电口舱门上被压缩的弹性片被释放,以将充电口盖顶起一定的角度,便于用户手动打开充电口盖。当充电口盖逐渐打开时,铰链与充电口盖同步打开。在充电口盖打开到最大位置处时限位凸起可以止挡铰链以防其过开位,同时止位凸起卡设在与之适配的凹槽内以锁死铰链,防止充电口盖下落闭合。然而,在该充电口舱门的开启结构中,弹性片的位置及高度一旦确定,充电口盖的初始开启角度将很难改变,而且止位凸起与凹槽之间要求能完全适配,以至于止位凸起和凹槽的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所述充电口舱门可以实现充电口盖的二级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低。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包括:充电口盖和两个相对设置的铰链组件,所述充电口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汽车的充电口,每个所述铰链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适于安装在所述汽车上,所述安装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安装板相连;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充电口盖上;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充电口盖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外套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扭簧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充电口盖朝向打开所述充电口的方向转动;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和连接有所述第一扭簧的所述安装板相连,在所述充电口盖部分开启所述充电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和所述第一转动杆的枢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充电口盖完全关闭至完全开启时,所述第二扭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通过在铰链组件中设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且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可以转动,以最终实现充电口盖的二级开启和关闭,不但结构简单,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低,降低了充电口舱门的成本,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铰链组件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和所述第一扭簧分别与所述两个安装板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两个铰链组件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座的朝向彼此的安装板上。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有适于与汽车上的锁止件配合的锁孔。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在安装板上且在所述充电口盖打开所述充电口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接触。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安装座还包括连接板,所述两个安装板设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2]可选地,每个所述铰链组件为钣金件。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铆接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充电口盖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铆接在所述充电口盖和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上。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轴构造成所述枢转轴,在所述充电口盖部分开启所述充电口的位置,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和所述连接轴的端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上述的用于汽车的充电口舱门。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通过在汽车中设置上述的充电口舱门,可以实现充电口盖的二级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口舱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口舱门的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口舱门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0]其中图3(a)是充电口舱门处于关闭状态,
[0021]图3(b)是充电口舱门处于部分开启状态,
[0022]图3 (C)是充电口舱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0023]图4是扭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充电口舱门100;
[0026]充电口盖I;
[0027]铰链组件2 ;安装座21 ;安装板211 ;连接轴212 ;连接板213 ;缓冲垫214 ;第一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3 ;第一扭簧24 ;第二扭簧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组相互转动的组件,而该组件的转动轴又不在该扭簧上时,扭簧将出现极点,在该极点位置,扭簧受力最大,且对组件不提供转动分力,在该极点两侧将逐步释放弹力,且扭力方向正好相反。
[0032]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组件的转动轴为F,扭簧的一端(E点)固定不动,扭簧的另一端安装在组件中的一个旋转部件上。当旋转部件旋转到达极点D时,此时F点、E点和D点三点共线,相当于扭簧的两端与转动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扭簧的受力最大,扭簧的弹簧力也最大,但此时扭簧不对组件提供转动分力,不考虑其他力(如重力)的作用,相互转动的组件将保持稳定,即不会向下旋转也不会向上旋转,一旦向下超过该极点D (例如旋转到B点或C点),扭簧将对组件提供向下的拉力,使旋转部件向下旋转,相反,一旦向上超过极点D (例如位于A点),扭簧将会对组件提供向上的推力,使旋转部件向上旋转。
[0033]下面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