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油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按驾驶时乘坐的的方式可划分为骑式和坐式。其中,骑式摩托车作为经典的车型,具有动力大,长途驾驶性能好等优点,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0003]在骑士摩托车上,油箱整体设置于摩托车车体前部的上方并用于给发动机提供燃油。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油箱的外部设置有油箱护罩,如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102582732B,名称为“一种摩托车油箱护罩外板”;以及公告号为CN204279786U,名称为“一种摩托车燃料箱与油箱护罩的连接结构及摩托车”的技术方案中所示的油箱护罩结构。然而申请人通过观察发现,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形成割伤人体的锋利边缘,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上述现有技术的护罩结构中均没有提及对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形进行隔离的技术方案。
[0004]故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使其能够防止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割伤人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使其能够防止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割伤人体。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种摩托车的油箱结构包括整体呈倒U型结构的前护罩,所述前护罩的上部具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前护罩用于整体罩设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
[0008]设置上述前护罩后,能够对油箱本体上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的进行遮挡和罩护,避免该U型开口处上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易割伤人体的锋利边缘,可见,前护罩能够起到了安全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油箱本体的美观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增设了该前护罩后,还能适当减省对油箱本体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的加工步骤(如:进行翻边加工),从而提高油箱本体的生产制造效率。
[0009]作为改进,所述前护罩的倒U型结构下部的开口的两旁形成有两个支脚,所述两个支脚下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凸柱。
[0010]实施上述改进结构后,在对前护罩进行装配时,可快速将前护罩上的凸柱先行插入并限位固定在油箱本体上连接块的限位连接孔中,实现前护罩的准确定位;随后即可采用连接螺钉通过前护罩上部的安装孔来使其固定连接在油箱本体上。在进行上述操作后,使得前护罩与油箱本体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固定连接,能够显著提升了前护罩固定安装在油箱本体上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前护罩的装配效率。
[0011]作为改进,上述的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还包括用于罩设固定在所述油箱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两块侧护罩;所述侧护罩的前端和后端的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用于与摩托车的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2]实施上述改进后,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侧护罩均与油箱本体侧面安装连接的结构,改进为将侧护罩的前端和后端改进为与车架进行固定连接,这样就能够减少在油箱本体上加工设置对应的连接结构,提高油箱的生产效率。
[0013]作为改进,所述侧护罩整体呈条形弯折状,并在长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朝上的尖端;所述侧护罩上的尖端所在处的内侧面横向凸起设置有连接用的蘑菇头。
[0014]实施上述改进后,侧护罩上尖端的设计不仅能够形成蘑菇头的设置空间,还能从侧护罩外部通过尖端来对蘑菇头所在处进行标示,从而引导装配工人进行快速的装配作业。且整体呈条形弯折状的侧护罩,两端为斜向下延伸,扩大侧护罩罩护的面积的同时,也使得该侧护罩长度方向的两端能够更靠近摩托车的车架(缩短连接板的长度),从而便于将侧护罩与车架进行固定连接,实现更为合理的结构设计。
[0015]此外,尖端位于侧护罩长度方向上的中部,这样就使得侧护罩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尖端之间形成三角形的固定连接结构,加强侧护罩安装强度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装配的便捷性,同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016]作为改进,所述侧护罩的前端面设置有开口朝向前方的进风孔。
[0017]当上述改进结构结合条形凸起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外凸度大于其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凸度,以及侧护罩上侧边缘与安装面上侧相贴合,侧护罩下侧悬空;以及侧护罩整体呈条形弯折状的结构时。侧护罩的前端至条形凸起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的部分能够与安装面配合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出风口。这样一来,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不仅可使得气流从进风孔进入,从而降低风阻(提高运行效率);还能够通过上述出风口来将气流向下吹向发动机,在利用吹向发动机的气流来阻隔发动机热量传递至油箱本体底部的同时,利用上述气流对发动机进行风冷,使其更好的散热降温,从而也使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更为优良。
[0018]作为改进,所述侧护罩的前端面还设置有其纵向截面为尖端向外的V型的加强筋。
[0019]实施上述改进后,加强筋不仅起到加强侧护罩的前端面结构强度的作用,还能够通过加强筋的纵向截面呈尖端位于该进风孔外端的V型的结构,形成更小的气流阻挡面,从而保证气流顺畅地通过进风孔。
[0020]作为改进,所述侧护罩的前端面上的进风孔为多个。
[0021]实施上述改进后,能够使得进风孔处的结构不仅强度更高,还更为美观紧凑。
[0022]作为改进,所述进风孔为正六边形孔。
[0023]实施上述改进后,使得护罩的前端面呈蜂窝状,可使得前端面的内力反应减到最低,提高前端面的结构强度。与此同时,且采用正六边形孔可使得孔面面积最大,周长最小,从而利于利于气流通过的同时,也能够更节省制作材料。
[0024]作为改进,所述侧护罩的前端面整体呈内凹状。
[0025]这样,通过在端面形成内凹状,更利于将更多体积地气流汇聚于此处,这样,(相较于表面积更大的大孔而言)结合侧护罩的前端面上采用通风孔结构,使得内凹状的前端面处,临近进风孔外部处的气压远远大于进风孔内部的气压,从而使得气流加快通过通风孔的速度,使得该气流能够更快速吹向发动机进行风冷,进一步提升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0026]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不仅具有结构合理、装配效率更高的优点,还能够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结构中的油箱本体的前视图。
[0028]图2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结构中的油箱本体的俯视图。
[0029]图3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结构的前视图。
[0030]图4为前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为侧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33]图7为图3中B处放大图。
[0034]图8为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结构的仰视图。
[0035]图中的标记为:
[0036]1油箱本体、101条形凸起、102连接块、103安装面、104安装支耳;
[0037]2前护罩、201安装孔、202两个支脚、203凸柱;
[0038]3侧护罩、301连接板、302蘑菇头、303加强筋、304进风孔、305工字胶圈;
[0039]4 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一种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油箱结构的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油箱护罩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靠近摩托车的车头一侧为前方,以靠近摩托车的车尾一侧为后方。
[0041]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摩托车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1,所述油箱本体1左右两侧的侧面均分别具有一个横向外凸并沿所述油箱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101使其整体呈外凸状。
[0042]上述摩托车油箱结构可使得油箱本体1的底部外表面能够尽可能的远离位于油箱本体1正下方的发热源(发动机),从而能够降低发动机的热辐射对油箱本体1下部的加热作用,并有效防止该热辐射导致的油箱底部升温,提升安全性。与此同时,该条形凸起101的结构,还能够有效增大油箱本体1左右两侧的侧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沿油箱本体1长度方向流动的冷空气能够快速地带走油箱本体1外侧表面的热量,并对油箱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油箱结构的安全性。
[0043]实施时,所述条形凸起101的长度可与油箱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可与其呈小于10°的夹角。
[0044]其中,所述条形凸起101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外凸度大于其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外凸度。
[0045]这样,所述条形凸起101上靠近摩托车车头的一端到该条形凸起10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能够形成流线型,从而有效降低风阻,提高行驶效率。此外,上述条形凸起101在长度方向中部的外凸度大于其两端的外凸度的结构,还能够增加油箱本体1内部的容积,从而增加油箱的燃油装载量。所述条形凸起101上远离摩托车车头且靠近坐垫的那端在外凸方向的高度较小,可使得油箱本体1与坐垫连接处更为紧凑,提升驾驶者的乘坐感受。
[0046]实施时,优选所述油箱本体1左右两侧的侧面(也即条形凸起101的外表面)为曲面,这样不仅使得油箱的整体造型更为美观,还能够有效降低风阻,提高运行效率。
[0047]其中,上述摩托车的油箱结构还包括整体呈倒U型结构的前护罩2,所述前护罩2的上部具有一个安装孔201;所述前护罩2整体罩设在所述油箱本体1的前端供车头立管竖向贯穿的U型开口处的上侧边缘,所述安装孔201内设置有连接螺钉并使得所述前护罩2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