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999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桨旋转产生动力推动船舶在海、河中行驶的过程中,螺旋桨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河、海水产生巨大的水流,这个水流有几十米甚至百米仍未消失,这种水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前进之后,水流中仍存在的强大的余能动力会白白流失掉。

现有技术中,船用螺旋桨通常由桨毂和沿桨毂圆周均匀分布的3-6片桨叶组成。传统的船用螺旋桨桨毂形体轮廓为母线呈凸弧形的圆锥体,大头小尾,若大端切水,阻力大,易产生涡流;桨叶横断面呈机翼形,导边和随边断面厚度不同,两边切水有不同的水力特性,所以该种螺旋桨很难形成反向动力,左右桨也不能互换;桨叶叶面从螺旋桨半径的0.2倍到0.65倍处,圆弧弦长逐渐增大,桨叶幅面宽阔,在这个范围内螺旋桨进水不畅,易产生涡流,形成空泡,加剧了螺旋桨由气蚀造成的金属腐蚀及由转动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船体振动,而从螺旋桨半径的0.65倍到1.0倍处,圆弧弦长逐渐减小,随圆弧弦长逐渐减小,桨叶面积也在减少,使此处排水无力,导致螺旋桨的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改进现有的螺旋桨并将其余能进行回收,对于船舶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率为船舶提供动力,且在不影响船舶正常行进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船舶螺旋桨产生的余能进行发电的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以及方法如下:

一种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包括螺旋桨和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前部设有进水管道,所述发电装置后部设有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皆呈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度一致,所述螺旋桨经由进水管道与发电装置连通,所述螺旋桨包括有桨叶,所述桨叶的叶面轮廓由双曲线凸形导边、双曲线凹形随边和圆周弧边围成,所述桨叶的靠内侧横断面为圆形、靠外侧横断面为长轴逐渐增大短轴逐渐减小的椭圆形,所述发电装置内设有发电机叶轮,所述发电机叶轮呈弧形片状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发电装置连有电动机。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道的倾斜角度为30°-45°。

作为优选,所述桨叶为钢制桨叶。

作为优选,所述桨叶设有3-6片、且呈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发电机叶轮设有5片以上、且呈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螺旋桨的叶面轮廓由双曲线凸形导边、双曲线凹形随边和圆周弧边围成,桨叶的靠内侧横断面为圆形、靠外侧横断面为长轴逐渐增大短轴逐渐减小的椭圆形,通过靠内侧的短弦长设计,让桨叶幅面微宽,使进排水流畅,不产生涡流,减少空泡的形成,减少螺旋桨的气蚀及船体振动;加大螺旋桨靠外侧的圆弧弦长,可在不增大螺旋桨直径的情况下,使盘面积增大,拨水有力,有利于提高螺旋桨的效率,同时在船舶螺旋桨处水流的适当位置设置发电机叶轮,连接发电机组后可以有效地回收螺旋桨作功后产生的强大水流动力发电,有效降低了船舶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它们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做出的任何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2所示,一种船舶螺旋桨余能发电装置,包括螺旋桨1和发电装置2,所述发电装置2前部设有进水管道3,所述发电装置2后部设有出水管道4,所述进水管道3与出水管道4皆呈倾斜状设置、且倾斜角度一致,所述螺旋桨1经由进水管道3与发电装置2连通,所述螺旋桨1包括有桨叶5,所述桨叶5的叶面轮廓由双曲线凸形导边6、双曲线凹形随边7和圆周弧边8围成,所述桨叶5的靠内侧横断面为圆形、靠外侧横断面为长轴逐渐增大短轴逐渐减小的椭圆形,所述发电装置2内设有发电机叶轮9,所述发电机叶轮9呈弧形片状设置。

所述发电装置2连有电动机(未图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所述进水管道3的倾斜角度为30°-45°,也可根据情况调整。

所述桨叶5为钢制桨叶,不易损坏。

所述桨叶5设有3-6片、且呈均匀分布,与发电机叶轮9相配合。

所述发电机叶轮9设有5片以上、且呈均匀分布,与桨叶5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螺旋桨的叶面轮廓由双曲线凸形导边、双曲线凹形随边和圆周弧边围成,桨叶的靠内侧横断面为圆形、靠外侧横断面为长轴逐渐增大短轴逐渐减小的椭圆形,通过靠内侧的短弦长设计,让桨叶幅面微宽,使进排水流畅,不产生涡流,减少空泡的形成,减少螺旋桨的气蚀及船体振动;加大螺旋桨靠外侧的圆弧弦长,可在不增大螺旋桨直径的情况下,使盘面积增大,拨水有力,有利于提高螺旋桨的效率,同时在船舶螺旋桨处水流的适当位置设置发电机叶轮,连接发电机组后可以有效地回收螺旋桨作功后产生的强大水流动力发电,有效降低了船舶运行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