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波束导流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96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波束导流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应用于海洋综合调查船的一种多波束导流罩。



背景技术:

海洋综合调查船通常安装多波束系统对水深、海底地形、地貌等进行测绘。多波束系统是利用声学技术进行勘测的精密设备。为了降低环境噪音和船体气泡的影响,多波束一般被固定安装在船底多波束导流罩内。在满足多波束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导流罩设计同时兼顾降低船舶阻力。但是现有的多波束导流罩结构较大,不仅会浪费多波束系统的安装空间,同时在航行过程中导流罩会对航行产生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导流罩不仅浪费安装空间,同时会对航行产生阻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波束导流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波束导流罩,应用于海洋综合调查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和多波束导流罩,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部距艏垂线约1/3两柱间长区域内,且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凸出船体,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内设有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安装腔以及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安装腔。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凸出船底基线以下,所述多波束导流罩的高度为400mm~550mm。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导流罩的两侧的上部向内倾斜25º~30º。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导流罩的整体外轮廓呈流线形结构。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导流罩的整体呈T字形结构。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导流罩焊接于所述船体的底部。

上述的多波束导流罩,其中,所述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安装腔纵向设置于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内,所述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安装腔横向设置于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多波束导流罩整体采用流线形设计以减小航行阻力,同时多波束导流罩凸出船底基线以下400mm~550mm,可有效的避开或减小船底气泡层对多波束系统的干扰,又不会过多而导致增大码头吃水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和船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和船体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多波束导流罩,应用于海洋综合调查船,其中,包括船体1和多波束导流罩2,多波束导流罩2安装于船体1的底部距艏垂线约1/3两柱间长区域内,且多波束导流罩2凸出船体1,多波束导流罩2内设有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安装腔21以及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安装腔22。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以下实施方式,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2凸出船底基线3以下,多波束导流罩2的高度为400mm~55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2的两侧的上部向内倾斜25º~30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2的整体外轮廓呈流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2的整体呈T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导流罩2焊接于船体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安装腔21纵向设置于多波束导流罩2内,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安装腔22横向设置于多波束导流罩2内。

使用者可根据以下说明进一步的认识本实用新型的特性及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多波束导流罩2凸出船体基线以下,高度为400~550mm,以确保多波束换能器21、22安装在导流罩内,换能器的下表面与导流罩的下表面相齐平。

多波束导流罩2整体上小下大,成倒“T”形,通过焊接方式“吊在”船底下面,多波束导流罩2可以作为独立体建造后焊接在船体1底部。

多波束导流罩2与船体1连接的侧面24上部向内倾斜25º~30º,多波束导流罩2采用流线形设计以减小航行阻力,多波束导流罩首尾均根据水动力流场计算结果进行了延伸过度以减小船舶航行阻力。

多波束导流罩2外形为流线形,首部23细长以适合纵向安装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并逐步向后流线横向过度增大,尾部约1/3部分向两舷侧伸出以适合横向安装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

多波束导流罩2安装区域的船体结构刚度要大于多波束导流罩的结构刚度,以确保导流罩内设备的安全及测量精度。

多波束导流罩2的整体尺度可根据不同型号多波束设备的尺度进行适当缩小或放大,同时多波束换能器安装腔的尺度根据厂商安装要求确定。

多波束导流罩2凸出船体基线3以下400mm~550mm,刚好避开或减小船底气泡层对多波束系统的干扰,又不过多增大码头吃水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