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进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水推进器。
背景技术:
推进器(助推器)一般用来提供动力,提高速度的。在航天航空、船舶和汽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推进器通过旋转叶片或喷气(水)来产生推力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水下推进器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直接传动式和磁耦合式,直接传动式由电机和螺旋桨两部分组成,螺旋桨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水下电机采用充油密封或者动密封等形式,上述结构形式的好处是方案成熟,可制作各种功率推进器,效率高。但现有推进器的壳体结构不合理,导致中间流体受到阻力增大,从而会影响水下推进器的推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推进器,该喷水推进器的结构新颖、合理,推进器内的流体受到阻力较小,提升推进器的推力转化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喷水推进器,所述喷水推进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推水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端体、进水端体和喷水端体,中端体内设有电机仓和进水腔,进水腔呈U形形状包覆在电机仓两侧,驱动电机设置在电机仓内;所述进水端体连接在中端体的前侧,进水端体封闭电机仓,进水端体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中端体的进水腔前端相通的进水栅格;所述喷水端体连接在中端体的后侧,喷水端体内设有与所述中端体的进水腔后端相通的喷水流道,推水部件处于喷水流道内,喷水流道的后端口上设有出水栅格。
作为优选,所述中端体的电机仓与进水腔之间通过轴孔相通,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轴孔内侧的驱动电机输出轴套设有两层油封。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流道为进水端大、出水端小的锥形流道;所述推水部件的外围直径处于喷水流道的进水端直径与出水端直径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推水部件选用与所述喷水流道最为适配的尺寸,保证为推进器提供最大动力;而所述喷水流道的锥形流道进一步的将喷水动力集中,防止水流分散提升推进效率。
作为优选,电机功率较大时,所述推水部件为蜗杆,相比之下蜗杆可以提升每圈的排水量。
作为优选,电机功率较小时,所述推水部件为螺旋桨,可减少每圈排水量免于电机过载。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栅格和出水栅格上的栅格间隙小于5mm,可防止异物或手指被卷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喷水推进器,该喷水推进器的结构新颖且合理。具体来说,该喷水推进器的进水腔呈U形形状包覆在电机仓两侧,工作时电机处于两股水流的中间,推水部件在喷水流道,即在两股水流交汇处的下游;采用上述两路进水及尾部单路排水的结构,能够减少推进器内的流体受到阻力较小,推进螺旋桨或蜗杆处于喷水流道包裹中,有效避免水流四散提升推进器的推力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两栖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水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水路两栖滑板车,包括可悬浮于水面上的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操作杆2和车轮组件。所述车体下端固定有喷水推进器3,喷水推进器的喷射端朝向后侧。具体是所述车体包括底座11,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上方的踏板12,以及设置在底座11与踏板12之间的车体泡沫塑料13。所述底座11的下端面设有推进腔14,喷水推进器设置在所述推进腔14内。所述底座11的上端面上设有电池腔15,电池腔15内设有为所述喷水推进器提供动能的电池16,电池连接喷水推进器,电池16采用常规密封结构密封,防止电路进水。
所述操作杆2的下端部铰接在所述车体前端部上,操作杆2能够沿其铰接端向后翻折叠放于车体上,操作杆2下端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左把手21和右把手22。所述车轮组件包括轴向定位在车体后端部上的后轮41,以及45°角连接固定在车体前端部上的前轮支架42,以及轴向定位在所述前轮支架42的两端部上的两个前轮43。所述前轮支架42由支架罩所包覆,前轮支架42两端部处于支架罩外侧。支架罩包括下罩体44,以及设置在下罩体44上的上罩体45,下罩体44与上罩体45之间设有罩体泡沫塑料46。所述上罩体45的中部与所述踏板12的前端部相连接,左把手21和右把手22分别固定在连接部两侧的上罩体45上,一般在左把手21和/或右把手22上设置控制喷水推进器的开关,结构可参见电瓶车把手,按动电源开关,喷水推进器工作将人向前推动;当手离开手把,开关会自动复位,车子停止工作原地漂浮。
上述技术方案记载的一种滑板车,一方面,该滑板车的车体上设有操作杆2和车轮组件,可陆地上作为代步工具使用,使用时操作者手扶操作杆2,脚踏在车体上,通过脚蹬方式让车体前行,通过左右倾斜身体改变踏板角度经过与踏板成45°角连接的前轮支架42,使前轮变化角度实现左右转弯功能。此使用方式与现有滑板车的使用方式相同;而采用两个前轮配合一个后轮41,三轮起到稳定支撑的作为,相比于两轮滑板车来说,更易于上手使用。另一方面,该滑板车的车体可悬浮于水面上,包覆前轮支架42的支架罩作为横向浮板,提供前部浮力支撑且保持车体平衡,避免车体倾覆;车体下端固定有喷水推进器,可在水里作为推进工具。使用时,将操作杆2向后翻折叠放于车体上,使用者身体趴在车体上,两手分别握住左把手21和右把手22,通过喷水推进器即可带动车体和使用者一起前行。
进一步地,该方案还提供一种喷水推进器3,所述喷水推进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电机31,以及设置在驱动电机31输出轴上的推水部件32。所述壳体包括中端体33、进水端体34和喷水端体35,中端体33内设有电机仓36和进水腔37,进水腔37呈U形形状包覆在电机仓36两侧,中端体33的电机仓36与进水腔37之间通过轴孔相通。所述驱动电机31设置在电机仓36内,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轴孔内侧的驱动电机31输出轴套设有两层油封38;该内侧是指电机仓36内。
所述进水端体34连接在中端体33的前侧,进水端体34封闭电机仓36,进水端体34的两侧设有与所述进水腔37的U形进水端(即前端)相通的进水栅格341,进水栅格341的栅格空隙不大于5mm。所述喷水端体35连接在中端体33的后侧,喷水端体35内设有与所述进水腔37的U形底部(即后端)相通的喷水流道39,推水部件32处于喷水流道39内,喷水流道39的后端口上设有出水栅格,出水栅格的栅格空隙不大于5mm,可防止异物或手指被卷入。具体来说,所述喷水流道39为进水端大、出水端小的锥形流道,推水部件32的外围直径处于喷水流道39的进水端直径与出水端直径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水流道39的锥形流道进一步的将喷水动力集中,防止水流分散提升推进效率。所述推水部件32选用与所述喷水流道39最为适配的尺寸,保证为推进器提供最大动力。推水部件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电机功率较小时,所述推水部件32为螺旋桨,可减少每圈排水量免于电机过载;另一种方案,电机功率较大时,所述推水部件32为蜗杆,相比之下蜗杆可以提升每圈的排水量。通过更改推水部件的型号可在不变动整体的情况下匹配电机功率。
上述方案中,该喷水推进器的进水腔37呈U形形状包覆在电池仓36两侧,工作时电机处于两股水流的中间,推水部件32在喷水流道39,即在两股水流交汇处的下游。采用上述两路进水及尾部单路排水的结构,能够减少推进器内的流体受到阻力较小,螺旋桨或蜗杆处于喷水管包覆中,可以有效防止水流四散提升推进器的推力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