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481发布日期:2019-06-21 23:4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舶艉管滑油进出口,其位置一般均在艉轴管中部卷制管上。经过滤器过滤及冷却器冷却后的滑油从进口流入艉管,随着螺旋桨轴的转动,部分滑油会通过出口直接流回艉管滑油循环柜内进行下一次循环,无法使大部分过滤冷却后的滑油优先进入艉管后轴承艉端处进行润滑冷却。但是绝大部分轴承高温磨损的事故均出现在艉管后轴承艉端处,其轴承面压大,油膜建立困难,相应摩擦阻力增加,产生大量热量。而常规设计中,此位置滑油循环不畅,一定程度上增加轴承高温磨损故障率,因此需要对现有滑油循环路径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艉管后轴承艉端容易发热磨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包括艉管后轴承、导油管、支撑件、连接管、套管、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通过套管和连接管固定在艉管中段上,所述连接管和导油管相连;所述导油管和艉管后轴承之间留设有5~8mm的间隙;所述艉管后轴承上设置有凹型油槽。

优选的是,导油管在艉管后轴承端的出油口和凹型油槽同轴布置。

优选的是,连接管和套管的轴线与螺旋桨轴的轴线相交,所述螺旋桨轴水平放置时,连接管和套管的轴线和竖直方向的锐角为30度。

优选的是,导油管和艉管中段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扁钢或者角钢制作而成。

优选的是,导油管和连接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导油管和支撑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套管和连接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是,导油管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导油管由不锈钢板折叠后焊接制作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是,连接管和套管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通过导油管、连接管、套管、进油管和出油管的设置,能够保证滑油在艉管后轴承艉端快速形成油膜,从而减小轴承摩擦,避免轴承高温磨损,保证了滑油循环的流畅;在导油管和艉管后轴承之间留设有微小的间隙,从而将滑油分流,使得少部分滑油经过间隙直接进入艉管。

(2)艉管后轴承端的出油口和凹型油槽同轴布置保证了大量滑油顺利通过凹型油槽到达艉管后轴承艉端,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影响美观,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滑油的流动路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油管部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管位置的部分结构A-A剖视图;

图4是支撑件处的部分结构B-B剖视图;

图中:1-艉管后轴承;2-导油管;3-支撑件;4-连接管;5-套管;6-进油管;7-出油管;8-艉管中段;9-螺旋桨轴;10-凹型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用于改善艉管轴承润滑效果的导油装置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艉管后轴承1、导油管2、支撑件3、连接管4、套管5、进油管6和出油管7。进油管6通过套管5和连接管4固定在艉管中段8上,连接管4和导油管2相连。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管4和套管5的轴线与螺旋桨轴9的轴线相交,螺旋桨轴9水平放置时,连接管4和套管5的轴线和竖直方向的锐角为30度。导油管2和艉管后轴承1之间留设有5~8mm的间隙。艉管后轴承1上设置有凹型油槽10,导油管2在艉管后轴承端的出油口和凹型油槽10同轴布置。导油管2由SUS304矩形不锈钢管制作,壁厚约为3~5mm,其内径尺寸与艉管后轴承凹型油槽10的尺寸相同。

当船舶运行时,导油管2的安装会使大部分过滤、冷却后的滑油通过导油管2及艉管后轴承凹型油槽10进入艉管后轴承的艉端,优先在此润滑处建立起油膜,同时带动滑油从艉部至出口的循环。通过导油管2、连接管4、套管5、进油管6和出油管7的设置,能够减小轴承摩擦,避免轴承高温磨损,保证了滑油循环的流畅。在导油管2和艉管后轴承1之间留设有微小的间隙,从而将滑油分流,使得少部分滑油经过间隙直接进入艉管。艉管后轴承端的出油口和凹型油槽10同轴布置保证了大量滑油顺利通过凹型油槽到达艉管后轴承1艉端。

如图2和图4所示,导油管2和艉管中段8之间设置有支撑件3,支撑件3由扁钢或者角钢制作而成。导油管2和连接管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导油管2和支撑件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套管5和连接管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导油管2的截面呈矩形,导油管2由不锈钢板折叠后焊接制作而成。连接管4和套管5也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导油管2为60×30×3mm,SUS304矩形方管,采用3mm不锈钢板折边焊接而成,艉端敞口,艏部采用同材质堵板进行60°封堵。连接管采用Φ48.6×2.8mm,SUS304材质JIS G3459标准不锈钢管;套管5采用与连接管相配的40×50×10S,SUS304材质套管;支撑件3采用FB50×5,Q235A材质扁钢折边而成。安装时,导油管2、连接管4、套管5及支撑件根据实际船舶艉管尺寸预先焊接成型,在穿轴前焊接至艉管内部,并适当打磨焊缝,确保无焊渣的残留。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影响美观,成本低廉等优点。

为进一步的说明该装置的效果,以散货船某轮为例,在试航压载工况,航速13.8km/h,右满舵(舵角35°)进行船舶540°大回转试验中,艉管后轴承处的温度从最初的27.1℃升高至最终的28.4℃,温升仅1.3℃,由此证明该装置能较好的改善艉管轴承的润滑效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