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4254发布日期:2019-03-02 02:23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航空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制作领域,特别是航空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坐飞机旅行。但是飞机的空间毕竟有限,座椅密度高,座椅间距小,对于一些长航旅客而言,长时间后,容易导致身体不适,血液循环不流畅。因此,现在设计了许多提高舒适度的座椅,还设计了一些通过震动促进血液循环的结构。但是,由于个体性差异,对于不同人而言,其震动按摩的位置便会发生偏移,不能很好地对人体正确部位进行震动按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根能对按摩位置进行调节、按摩效果好、舒适度高的航空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航空座椅,包括椅座、靠背和底座,靠背安装在椅座上,椅座安装在底座上,靠背中设置有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多个震动单元,震动单元包括震动杆A、震动杆B、微型调节机构、中间腔体,中间腔体的左侧多个通孔A而右侧开有多个通孔B,通孔A中放置有可移动的震动杆A,通孔B中放置有可移动的震动杆B,在中间腔体的左侧位置每个通孔B处均开有一个通孔C,通孔C处设置有微型调节机构;

所述的震动杆A的左端头穿过固定板,震动杆A的左端头安装有震动头,震动头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A;

所述的震动杆B的右端固定在受力板上,受力板的右侧设置有偏心轮,偏心轮与电机A相连,受力板和中间腔体之间设置有弹簧B;

所述的微型调节机构包括挤压块、转轴、齿轮、电机B,震动杆A和震动杆B均穿入中间腔体的腔内,在该腔内的震动杆A和震动杆B之间设置有挤压块,转轴穿过通孔C且两者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转轴的右端头与挤压块固定连接,转轴的左端头开有齿,该齿与齿轮啮合,齿轮安装在电机B的输出轴上,电机B固定安装在靠近通孔C位置。

所述的震动头中开有内腔,震动杆A的左端头伸入该内腔中,震动杆A的端面通过弹簧C抵在内腔的内壁上。

所述的弹簧A套在震动杆A上,弹簧B套在震动杆B上。

所述的挤压块的棱边开有倒角。

所述的电机B为微型正反电机。

所述的底座中设置有充气囊。

所述的椅座上设置有扶手、海绵层、布料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针对某个部位进行按摩,按摩效果更好,而震动头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按摩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震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震动单元,2-震动杆A,3-震动杆B,4-微型调节机构,5-中间腔体,6-固定板,7-震动头,8-弹簧A,9-受力板,10-偏心轮,11-弹簧B,12-挤压块,13-转轴,14-弹簧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 和图2所示,航空座椅,包括椅座、靠背和底座,靠背安装在椅座上,椅座安装在底座上,靠背中设置有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括多个震动单元1,震动单元1包括震动杆A2、震动杆B3、微型调节机构4、中间腔体5,中间腔体5的左侧多个通孔A而右侧开有多个通孔B,通孔A中放置有可移动的震动杆A2,通孔B中放置有可移动的震动杆B3,在中间腔体5的左侧位置每个通孔B处均开有一个通孔C,通孔C处设置有微型调节机构4。

具体地,所述的震动杆A2的左端头穿过固定板6,固定板6连接固定在靠背上,震动杆A2的左端头安装有震动头7,震动头7和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弹簧A8。

具体地,所述的震动杆B3的右端固定在受力板9上,受力板9的右侧设置有偏心轮10,偏心轮10与电机A相连,受力板9和中间腔体5之间设置有弹簧B11。

具体地,所述的微型调节机构4包括挤压块12、转轴13、齿轮、电机B,震动杆A2和震动杆B3均穿入中间腔体4的腔内,在该腔内的震动杆A2和震动杆B3之间设置有挤压块12,转轴13穿过通孔C且两者之间通过轴承配合安装,转轴13的右端头与挤压块12固定连接,转轴13的左端头开有齿,该齿与齿轮啮合,齿轮安装在电机B的输出轴上,电机B固定安装在靠近通孔C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震动头7中开有内腔,震动杆A2的左端头伸入该内腔中,震动杆A2的端面通过弹簧C14抵在内腔的内壁上。这种设置避免了刚性按摩,弹簧C14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使得按摩更为舒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簧A8套在震动杆A2上,弹簧B11套在震动杆B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挤压块12的棱边开有倒角,便于挤压块12进入震动杆A2和震动杆B3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B为微型正反电机。

所述的底座中设置有充气囊。椅座上设置有扶手、海绵层、布料层。

所述的航空座椅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安装在扶手位置,控制面板分别于电机A、电机B电连接。

工作时,电机A的位置保持不动,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机B转动,电机B控制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挤压块12位于震动杆A2和震动杆B3之间,此时电机A开启,通过偏心轮10带动受力板9 震动,受力板9通过挤压块12将震动传递给震动杆A2,震动杆A2带动震动头7实心震动按摩。当不需要改位置进行按摩时,通过电机B带动转轴13转动,转轴13带动挤压块12退出震动杆A2和震动杆B3之间,从而是震动杆A2和震动杆B2不能接触,无法传递力,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实现人体不同位置的按摩,即便于根据每个人人体的差异性选择对不同部位进行按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