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8879发布日期:2019-10-29 20:2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起落架,具体是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



背景技术:

飞机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水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分缺的一部份;没有它,飞机便不能在地面移动,当飞机起飞后,可以视飞行性能而收回起落架。

为适应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和地面滑行的需要,起落架的最下端装有带充气轮胎的机轮,为了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机轮上装有刹车或自动刹车装置,此外还包括承力支柱、减震器(常用承力支柱作为减震器外筒)、收放机构、前轮减摆器和转弯操纵机构等,承力支柱将机轮和减震器连接在机体上,并将着陆和滑行中的撞击载荷传递给机体,前轮减摆器用于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轮的摆振,前轮转弯操纵机构可以增加飞机地面转弯的灵活性,传统的机头机轮都采用单液压减震的支撑方式,机头机轮较轮组较多的机身机轮来说,更加容易损害,给飞机起落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针对旱地、雪地或者水面起落的飞机起落架一般都是根据起落环境专用的固定式起落架,旱地的起落架的飞机无法直接在雪地或者水面进行起落,雪地或者水面的起落的飞机也无法直接在旱地上进行起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以稳固支撑飞机起落的多功能飞机起落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包括机头起落支架组件、机头车轮组、机头起落架仓、机头自动仓门、机身起落支架组件、支撑车轮组、机身起落架仓、机身仓自动仓门、飞机主体,所述飞机主体的机头底部和机身后端底部分别开设有机头起落架仓和机身起落架仓,所述机头起落架仓和机身起落架仓分别通过机头自动仓门和机身仓自动仓门与飞机主体机身盖合为一体,所述机头起落架仓和机身起落架仓内分别设有用于起落支撑的机头起落支架组件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所述机头起落架仓内设有用于驱动机头起落支架组件自动伸出的前轮起落机构,所述机身起落架仓内设有用于驱动机身起落支架组件自动伸出的后轮起落机构,所述前轮驱动机构包括共同支撑着机头起落支架组件的主缓冲液压伸缩臂和辅助液压伸缩臂,所述主缓冲液压伸缩臂和辅助液压伸缩臂展开时与机头车轮组形成三角形支撑状态,所述机头起落支架组件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的一侧分别设有底面为光滑支撑面的机头滑橇板和机身滑橇板,所述机头起落架仓内设有用于驱动机头滑橇板伸出的翻板机构,所述机身起落架仓内设有用于机身滑橇板下降支撑的落板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起落支架组件包括支撑车轮组、驱动动力总成箱和支撑缓冲架,所述支撑缓冲架与后轮起落机构的驱动端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缓冲架的底部固定支撑着驱动动力总成箱,所述驱动动力总成箱的四周并排转动固定着多个支撑车轮组,所述支撑车轮组分布设置在后轮起落机构的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轮起落机构设置在落板机构的四周,所述后轮起落机构包括沿着飞机主体机身方向横向设置的两根翻转驱动臂,所述翻转驱动臂分设在机身起落架仓的前后两侧,所述翻转驱动臂的一端与带自锁功能的转动机构的转动端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自锁电机或液压转动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板机构包括机头板伸缩杆和机头板液压伸缩缸,所述机头板液压伸缩缸倾斜向后的安装在机头起落架仓的内部,所述机头板液压伸缩缸的驱动端固定着机头板伸缩杆,所述机头板伸缩杆的末端固定着机头滑橇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落板机构包括设置在机身滑橇板顶面上的多个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所述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的驱动端竖直固定在机身滑橇板的顶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缓冲液压伸缩臂和辅助液压伸缩臂对机头起落支架组件的双液压支撑方式,大大提高了机头起落支架组件的安全抗冲击力和耐久实用性,大大减少了降落时,飞机主体对机头起落支架组件的整体冲击力;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机头滑橇板和机身滑橇板可以分别在翻板机构和落板机构的驱动下随同机头起落支架组件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一起伸出,重新作为飞机主体的主要支撑受力点,在雪地、沙地或者水面环境降落时,大大提高了飞机主体本身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飞机主体的起落环境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中机头起落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中机头滑橇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中机身起落架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中机身滑橇板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飞机多功能起落架中机身滑橇板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机头车轮组10、主缓冲液压伸缩臂11、辅助液压伸缩臂12、机头起落架仓13、机头自动仓门14、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支撑车轮组20、驱动动力总成箱21、支撑缓冲架22、翻转驱动臂24、机身起落架仓24、机身仓自动仓门25、机头滑橇板3、机头板伸缩杆30、机头板液压伸缩缸31、机身滑橇板4、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40、飞机主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飞机多功能起落架,包括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机头车轮组10、机头起落架仓13、机头自动仓门14、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支撑车轮组20、机身起落架仓24、机身仓自动仓门25、飞机主体5,所述飞机主体5的机头底部和机身后端底部分别开设有机头起落架仓13和机身起落架仓24,所述机头起落架仓13和机身起落架仓24分别通过机头自动仓门14和机身仓自动仓门25与飞机主体5机身盖合为一体,所述机头起落架仓13和机身起落架仓24内分别设有用于起落支撑的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所述机头起落架仓13内设有用于驱动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自动伸出的前轮起落机构,所述机身起落架仓24内设有用于驱动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自动伸出的后轮起落机构,所述前轮驱动机构包括共同支撑着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的主缓冲液压伸缩臂11和辅助液压伸缩臂12,所述主缓冲液压伸缩臂11和辅助液压伸缩臂12展开时与机头车轮组10形成三角形支撑状态,所述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的一侧分别设有底面为光滑支撑面的机头滑橇板3和机身滑橇板4,所述机头起落架仓13内设有用于驱动机头滑橇板3伸出的翻板机构,所述机身起落架仓24内设有用于机身滑橇板4下降支撑的落板机构。

所述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包括支撑车轮组20、驱动动力总成箱21和支撑缓冲架22,所述支撑缓冲架22与后轮起落机构的驱动端固定相连,所述支撑缓冲架22的底部固定支撑着驱动动力总成箱21,所述驱动动力总成箱21的四周并排转动固定着多个支撑车轮组20,所述支撑车轮组20分布设置在后轮起落机构的四周,设置的支撑车轮组20可以对飞机主体5的后端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驱动动力总成箱21的设置可以主动带动支撑车轮组20进行转动,带动飞机主体5前进和后退,配合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的转动,便可以快速完成飞机主体5起飞降落过程的转场移动过程。

所述翻板机构包括机头板伸缩杆30和机头板液压伸缩缸31,所述机头板液压伸缩缸31倾斜向后的安装在机头起落架仓13的内部,所述机头板液压伸缩缸31的驱动端固定着机头板伸缩杆30,所述机头板伸缩杆30的末端固定着机头滑橇板3,设置的机头滑橇板3可以对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进行辅助支撑。

所述落板机构包括设置在机身滑橇板4顶面上的多个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40,所述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40的驱动端竖直固定在机身滑橇板4的顶面上,设置的机身滑橇板4在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向外翻开后,通过多级升降伸缩液压缸40可以直接将机身滑橇板4向下顶起,则飞机主体5的底部由机身滑橇板4直接支撑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缓冲液压伸缩臂11和辅助液压伸缩臂12对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的双液压支撑方式,大大提高了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的安全抗冲击力和耐久实用性,大大减少了降落时,飞机主体5对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的整体冲击力,在降落条件为雪地、水面或者沙地时,通过普通车轮支撑的飞机主体5无法在这种条件下平稳着陆,在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一侧分别设置的机头滑橇板3和机身滑橇板4,可以分别在翻板机构和落板机构的驱动下随同机头起落支架组件1和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一起伸出,重新作为飞机主体5的主要支撑受力点,大大提高了飞机主体5降落时,飞机主体5本身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飞机主体5的起落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后轮起落机构设置在落板机构的四周,所述后轮起落机构包括沿着飞机主体5机身方向横向设置的两根翻转驱动臂23,所述翻转驱动臂23分设在机身起落架仓24的前后两侧,所述翻转驱动臂23的一端与带自锁功能的转动机构的转动端固定相连。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自锁电机或液压转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通过自锁的转动带动,可以快速将用于支持的的机身起落支架组件2翻转到飞机主体5的机身底部,用于支持起飞机主体5,快捷安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