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盘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64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专用机械领域,具体的为一种线缆盘包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法杖,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通信线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大力研发的重要产品。而顺应通信基础建设布局的需要,通信线缆的生产和用量正在逐年增加,而且该类产品的运输需要极度的重视,任何一段的意外折损都将到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大都采用缠绕方式制成线缆盘,能将外力对通信线缆的损伤可能性降至最低。

以往,在进行线缆盘包装作业时,大都是驱动线缆盘轴向自转,然后从一侧将通信线缆一圈圈缠绕,最终完成包装作业。但是传统的线缆盘包装机,没有对绕线的位置均匀程度加以规范,导致线缆盘包装的成品中通信线缆局部堆积,为产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且成品外观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盘包装机,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线缆盘包装机,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线缆盘包装技术,使得包装整齐度提高,便于运输,也节省了包装投入的人力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缆盘包装机,包括放线装置、牵引装置和绕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牵引装置和绕线装置依次连接,所述放线装置和牵引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线缆拉直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由多组相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组成;所述牵引装置由第一电机以及一主动滚轮和与主动滚轮相配合的从动滚轮组成,所述主动滚轮固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绕线装置由第二电机、转轴以及与转轴可拆卸固连的线缆盘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设有导向滑轮组,所述导向滑轮 组由上滑轮和下滑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与绕线装置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由气缸和滚轮组成,所述滚轮固定在气缸的输出轴端。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和导向装置之间还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为酒桶状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米器,所述牵引装置的主动滚轮相邻第一电机的一侧面上设有感应螺钉,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计米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盘包装机,通过牵引装置将线缆从放线装置拉出来,然后经过拉伸装置的上压辊和下压辊相配合将线缆拉直,然后将拉直的线缆通过绕线装置缠绕在线缆盘上。提高了线缆盘包装成品的整齐度,也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示意图。

图中:1、放线装置;2、牵引装置;21、从动滚轮;22、主动滚轮;23、第一电机;3、绕线装置;31、线缆盘;32、第二电机;33、转轴;4、拉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盘包装机,包括放线装置1、牵引装置2和绕线装置3,所述放线装置1、牵引装置2和绕线装置3依次连接,所述放线装置1和牵引装置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线缆拉直的拉伸装置4,所述拉伸装置4由多组相配合的上压辊和下压辊组成;所述牵引装置2由第一电机23以及一主动滚轮22和与主动滚轮22相配合的从动滚轮21组成,所述主动滚轮22固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绕线装置3由第二电机32、转轴33以及与转轴33可拆卸固连的线缆盘31组成。

所述放线装置1与拉伸装置4之间设有导向滑轮组,所述导向滑轮组由上滑轮和下滑轮组成。

所述牵引装置2与绕线装置3之间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由气缸和滚轮组成,所述滚轮固定在气缸的输出轴端。

所述牵引装置2和导向装置之间还设有辊轴,所述辊轴为酒桶状结构。

还包括计米器,所述牵引装置2的主动滚轮22相邻第一电机23的一侧面上设有感应螺钉,所述第一电机23上的相应位置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计米器电性连接。

拉伸装置4的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存在供线缆通过的间隙,通过上压辊和下压辊压紧,将线缆拉直,便于缠绕。

而放线装置1与拉伸装置4之间的导向滑轮组用来引导线缆进入拉伸装置4,导向滑轮组与拉伸装置4水平设置。

牵引装置2与绕线装置3之间的导向装置,通过气缸伸缩引导线缆均匀的分布在绕线装置3的线缆盘31上。

而牵引装置2与导向装置之间的酒桶状的辊轴,能够防止线缆在跟随导向装置移动时颤动,保证线缆拉伸紧密。

此外,通过牵引装置2上的传感器配合传感螺钉将线缆通过的长度显示在计米器上,让操作者清楚的看到线缆盘31上线缆的长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