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式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14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悬吊式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悬吊搬运的被搬运物在搬运路径中的特定位置进行升降的悬吊式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此种悬吊式搬运装置是利用作为例如在涂装的前处理电镀工艺的汽车车体的悬吊式搬运元件,也就是说,作为将悬吊搬运的汽车车体进行移动而下降浸渍在装满处理液的处理槽内的悬吊式搬运元件。作为此种悬吊式搬运装置也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为了使汽车车体以阻力小且平稳的方式下降至处理槽内,且为了减少自处理槽内拉起的汽车车体内的残留处理液,已知是在汽车车体的升降移动时,将该汽车车体进行倾动。然而,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吊式搬运装置可构成为:在搬运用行走体设置悬吊被搬运物支持件的前后两组吊索以及将此前后两组吊索进行各别升降的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包括可自转地支承在所述搬运用行走体的螺旋轴、以及接合在此螺旋轴且通过该螺旋轴的正逆向旋转而来回移动,以操作所述吊索进行拉起送出的被动体,将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分别包括的所述螺旋轴构成为可分别通过马达而各别正逆向旋转驱动,在被搬运物支持件进行升降的行程中,通过各别改变各螺旋轴的旋转速度可使悬吊的被搬运物在升降途中进行倾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67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由于通过各别改变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分别包括的螺旋轴的旋转速度,以使被搬运物在升降途中进行倾动,因此不只需要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各自的马达,也需要对各马达各别地进行速度控制的控制元件,因而包括装置整体的设备成本非常高的问题。此外,也有因用于控制的电力系统的故障而使被搬运物无法如预期的方式进行倾动的可能。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能解决上述过去的问题的悬吊式搬运装置,为了容易理解与后述实施例的关系,将说明该实施例时使用的元件符号以括号表示时,本发明的悬吊式搬运装置是构成为:在搬运用行走体(1)设置被搬运物支持件(9)与悬吊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两组吊索(10、11)以及将此两组吊索(10、11)进行各别升降的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包括可自转地支承在所述搬运用行走体(1)的螺旋轴(14、15)、以及接合在此螺旋轴(14、15)且通过该螺旋轴(14、15)的正逆向旋转而来回移动,以操作所述吊索(10、11)进行拉起送出的被动体(16、17),设置将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的马达(18),其中,在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中,设置对所述被动体(16、17)的送进间距较小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以及对所述被动体(16、17)的送进间距较大的高速驱动区域(14b、15b),自所述被搬运物支持件(9)位于升降行程的一端时的所述被动体(16、17)来看,此各螺旋轴(14、15)是将所述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与高速驱动区域(14b、15b)设置成彼此逆向配置,且当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通过所述马达(18)以规定速度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时,使所述被搬运物支持件(9)在升降行程的途中进行倾动。

〔技术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当悬吊的被搬运物进行升降时,不只使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所述螺旋轴通过马达以规定速度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通过各螺旋轴所包括的所述高速驱动区域与低速驱动区域的作用,可使悬吊的被搬运物在升降途中自动地进行倾动。因此,当此悬吊式搬运装置作为在将悬吊搬运的汽车车体下降至处理槽内且进行浸渍处理的涂装生产线等的悬吊式搬运元件利用时,不只通过所述马达将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所述螺旋轴以规定速度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还可在处理槽的入口,例如将汽车车体倾动而自后端部下降至处理槽内,并在处理槽的出口,例如将汽车车体倾动而从前端部自处理槽内拉起,以在处理槽的入口将汽车车体下降至处理槽内底部附近,且在处理槽的出口将汽车车体自处理槽内拉起,因而可确实得到如先前所述的将汽车车体进行倾动的效果。此外在本发明的构成中,当过去的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所述螺旋轴通过马达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时,完全不需要为了改变各吊索的拉起送出速度而控制各螺旋轴的旋转速度,只要以规定速度的两个螺旋轴进行正逆向旋转即可,因而控制系统的构成可非常地简单,且低成本地实施,并且通常可稳定且确实地对悬吊的被搬运物进行期望的倾动操作。

此外,虽然也可使用以2个马达来各别地驱动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的构成,但在实用上,优选为以通过1个马达(18)将两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构成,以实现成本降低及精确地动作。在此情况下,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可以互相串联地配置,并且该两个螺旋轴(14、15)的彼此相邻的内端部连动连结至1个马达(18),当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所述螺旋轴通过1个马达以规定速度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时,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被动体(16、17)是互相地接近及远离移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的构成优选为设成互相逆向螺旋结构,且通过所述马达(18)在相同方向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通过此结构,可简单地形成在1个马达与2个螺旋轴之间的连动机构,更进一步降低成本。

另外,具体而言,两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吊索(10、11)是自搬运用行走体(1)的宽度的接近中央位置往前后方向远离的2个位置枢轴支承的悬吊用引导轮(20、21)垂下,以悬吊在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2个位置,两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螺旋轴(14、15)是在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横侧方位置于前后方向上同心状地串联而支承,并且该两个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连动连结至1个马达(18),两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所述被动体(16、17)包含:通过架设在各螺旋轴(14、15)的上侧的左右一对的导轨(26、27)与该螺旋轴(14、15)以平行地前后来回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持的本体(23)、在此本体(23)的下侧以垂直支轴枢轴支承且接合在下侧的所述螺旋轴(14、15)的被动辊(24)以及经由所述导轨(26、27)的上侧自具有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一侧伸出而连设在所述本体(23)的吊索锁止构件(25),其中一端锁止在此两个被动体(16、17)的所述吊索锁止构件(25)的所述吊索(10、11)可设置成经由相邻于该两个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而枢轴支承的转向用引导轮(30、31)与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而垂下。

此外,在将本发明装置利用在先前说明的涂装等处理生产线中的汽车车体的悬吊搬运时,在所述搬运用行走体(1)的行走路径中,设置为了升降被搬运物支持件(9)而停止搬运用行走体(1)的固定位置(Y),在所述被搬运物支持件(9)中,将左右一对的导辊(34)互相同心状地枢轴支承,在所述固定位置(Y)中,架设与通过所述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对于停止在此固定位置(Y)的搬运用行走体(1)进行升降驱动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所述导辊(34)接合的左右一对的垂直导轨(33),所述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方向的倾动可以将接合在所述导轨(33)而升降的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辊(34)设为支点来进行的方式构成。根据此构成,通过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辊接合在升降路径侧的左右一对的导轨来进行升降,以防止通过吊索在悬吊状态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的前后方向的摇动,因而可良好稳定地进行升降移动,此外原本目的的前后方向的倾动也可将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辊设为支点而平稳地进行。

此外,当采用上述的构成时,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辊(34)中,设置接合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轨(33)且将被搬运物支持件(9)在左右方向上定位的防摆动导轨(34b),在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轨(33)中的一侧导轨中,单侧的所述防摆动导轨(34b)可设有伴随着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左右方向的倾动而能够升起通过的辅助凸轮轨(38)。根据此构成,使在固定位置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在其升降途中也可进行左右方向的倾动,因而特别是当本发明装置利用作为在涂料或其他的处理液中将汽车车体进行浸渍移动的生产线中的悬吊式搬运装置时,由于将自处理液中往上方拉起的被搬运物进行前后及左右两方向的倾动,而可促使残留该被搬运物(汽车车体)内的处理液排出,因而适用于在处理槽的出口将被搬运物自处理液中往上方拉起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槽的入口部及悬吊搬运被搬运物的搬运用行走体的部分纵向截面侧面图。

图2是搬运用行走体的支持构造及设置在该搬运用行走体的前后2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部分横向截面俯视图。

图3是前后2个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侧面图。

图4是具有吊索拉起送出元件的搬运用行走体的正面图。

图5是位于处理槽的入口部上的固定位置(或出口部上的位置)的搬运用行走体的正面图。

图6是说明自停止在处理槽的入口部上的固定位置的搬运用行走体下降的被搬运物呈倾动姿势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7是在忽略图6的被搬运物的倾动状态下的正面图。

图8是说明被搬运物在处理槽的入口部达到下降极限高度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图8的正面图。

图10是说明拉起的被搬运物在处理槽出口部呈倾动姿势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1A是说明其他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1B是图11A的B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搬运用行走体1是通过左右一对的导轨2a、2b而可行走地支持在规定行走路径上,在左右两侧边安装有前后方向的多个车轮单元3a~3c、4a~4c。此车轮单元分别包括通过导轨2a、2b而可转动地支持的车轮5,单侧的导轨2a侧的车轮单元3a~3c分别在垂直支轴6的周围旋转自如,且设置在前后两个位置自左右两侧夹住该导轨2a以通过垂直支轴枢轴支承的4个定位用导辊7,另外,在其中的1个车轮单元3c中设置将其车轮5进行正逆向旋转驱动的马达8。此外,通过导轨2a、2b的搬运用行走体1的支持构造不只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根据情况省略配置在两侧边的中间的车轮单元3b、4b。此外,虽然显示为马达驱动车轮5中的1个的行走驱动元件,但是可利用过去公知的例如链式驱动方式或摩擦驱动方式等的各种行走驱动元件作为搬运用行走体1的行走驱动元件。

在上述搬运用行走体1中,设置支持被搬运物(汽车车体等)W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悬吊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两组吊索10、11以及将此两组的吊索10、11各别进行升降的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包括可自转地支承在搬运用行走体1的螺旋轴14、15、以及接合在此螺旋轴14、15且通过该螺旋轴14、15的正逆向旋转而来回移动,以操作吊索10、11进行拉起送出的被动体16、17。并且,在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中设置用于驱动此螺旋轴14、15的1个马达18。

以下为具体的说明,吊索10、11是由分别并列在左右方向且一体移动的2个链体19a、19b所构成。另一方面,在俯视时的搬运用行走体1中,与搬运用行走体1的前后行走方向平行的中心线上,此搬运用行走体1在相对于前后行走方向的中央位置仅以相同距离前后地相隔的位置上,将由一体旋转的左右一对的齿轮所构成的悬吊用引导轮20、21分别以水平支轴枢轴支承,吊索10、11的所述链体19a、19b是自此悬吊用引导轮20、21垂下,并悬吊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2个位置。

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螺旋轴14、15是在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单侧以与搬运用行走体1的前后行走方向平行地且互相同心状地串联的方式配置,因而其彼此相邻的内端部在此搬运用行走体1位于相对于前后行走方向的中央位置仅以相同距离前后地相隔的状态下,前后两端部通过轴承支承在搬运用行走体1上。此两个螺旋轴14、15为相同直径的互相逆向的螺旋结构,前侧螺旋轴14的送进间距是自外端(前端)往内端(后端)渐增,而后侧螺旋轴15的送进间距是自内端(后端)往外端(前端)渐增,各螺旋轴14、15的最小送进间距与最大送进间距为相同,用于得到相当于两个螺旋轴14、15的全长的送进量的旋转数为相同。也就是说,前侧螺旋轴14是由位于外端(前端)侧的送进间距小的低速驱动区域14a,以及位于内端(后端)侧的送进间距大的高速驱动区域14b所构成,与此相反的后侧螺旋轴15是由位于内端(前端)侧的送进间距小的低速驱动区域15a,以及位于外端(后端)侧的送进间距大的高速驱动区域15b所构成。

1个马达18是左右水平向地支持在前后地串联的2个螺旋轴14、15的彼此相邻的内端部之间,及与具有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搬运用行走体1上,因而连结至其出力轴且配置在螺旋轴14、15的彼此相邻的内端部的减速机22包括与前后两侧的螺旋轴14、15直接连结,且将此两个螺旋轴14、15以相同速度往相同方向旋转驱动的出力轴。

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被动体16、17包括本体23、被动辊24以及吊索锁止构件25,且彼此为相同结构,本体23介由导辊28、29而与螺旋轴14、15平行来回移动自如地支持于架设在螺旋轴14、15的上侧的左右一对的导轨26、27,被动辊24通过垂直支轴在所述本体23的下侧枢轴支承,且接合在下方的螺旋轴14、15的螺旋沟内。吊索锁止构件25自所述本体23的上侧经由单侧的导轨26、27的上侧往具有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一侧水平地延伸。以一端悬吊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2个位置的2个吊索10、11是自所述悬吊用引导轮20、21的上侧引导至互相接近的中央侧,另外,在通过转向用引导轮30、31而彼此远离地向外转向之后,自由端锁止在所述吊索锁止构件25的延伸端部的下侧。所述转向用引导轮30、31与悬吊用引导轮20、21相同,是由左右一对的彼此一体旋转的齿轮所构成,因而以与各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相邻的方式,通过水平支轴在搬运用行走体1枢轴支承,自此转向用引导轮30、31至被动体16、17的吊索锁止构件25的吊索10、11在俯视中与搬运用行走体1的前后行走方向平行的中央线上,与螺旋轴14、15呈平行。

如图1所示,当支持在导轨2a、2b的搬运用行走体1行走在规定行走路径上时,支持被搬运物W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位于将搬运用行走体1拉起至最接近上升极限高度的水平姿势。此时,将各吊索10、11拉起的状态的各被动体16、17在各螺旋轴14、15的外端部中的上升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1、p2,且呈彼此在前后方向上最远离的状态。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拉起前侧吊索10的被动体16呈现在前侧螺旋轴14的低速驱动区域14a的外端部与被动辊24接合的状态,而拉起后侧吊索11的被动体17呈现在后侧螺旋轴15的高速驱动区域15b的外端部与被动辊24接合的状态。

如上述支持被搬运物W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拉起至上升极限高度的搬运用行走体1是通过其中1个车轮单元3c的车轮5以马达8进行驱动而在导轨2a、2b上以规定速度前进行走。在此搬运用行走体1的行走路径中,沿着该行走路径设置处理槽32。此处理槽32装满在被搬运物W进行浸渍移动而涂装该被搬运物W的涂料,或进行涂装前的预处理的处理液等,其具有可完全浸渍被搬运物W的深度及处理所需的全长。

如图1所示,若将在行走路径上前进行走的搬运用行走体1停止在处理槽32的入口部上的固定位置X时,运转前后两组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共通的1个马达18,使两个螺旋轴14、15以相同速度往相同正向方向旋转驱动。由于此处的两个螺旋轴14、15为先前所述的结构,因而通过分别以相同速度往相同正向方向旋转驱动,使位于各螺旋轴14、15的外端部的上升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1、p2的各被动体16、17往中央侧互相接近移动,最后如图8所示,同时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中的下降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5、p6,且可通过马达18的停止控制而停止。也就是说,如图6及图7所示,通过两个被动体16、17往中央侧的接近移动而将吊索10、11送出,使通过两个吊索10、11悬吊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上升极限高度下降。

此时,通过各螺旋轴14、15包括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以及高速驱动区域14b、15b的作用,如图6所示,相对于送出前侧吊索10的被动体16是通过螺旋轴14的低速驱动区域14a而以低速往中央侧移动,送出后侧吊索11的被动体17是通过螺旋轴15的高速驱动区域15b而以高速往中央侧移动。也就是说,当通过吊索10、11的送出使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上升极限高度下降时,如图所示,相对于前侧吊索10的送出长度,后侧吊索11的送出长度更长,因而以两个吊索10、11悬吊而下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呈现自水平姿势往后下方倾动。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往后下方的倾动角度如图6所示,虽然在被动体16、17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与高速驱动区域14b、15b之间的送进间距为相等的中间位置p3、p4之前的倾动角度渐增,但在之后,前侧被动体16进入螺旋轴14的高速驱动区域14b,而后侧被动体17进入螺旋轴15的低速驱动区域15a,因而被搬运物支持件9往后下方的倾动角度渐减,最后如图8所示,当两个被动体16、17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中的下降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5、p6而停止时,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回复到水平姿势的状态,而位于对于搬运用行走体1的下降极限高度。

将上述的两个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螺旋轴14、15通过1个马达18以相同速度仅在规定时间往相同正向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而使通过被搬运物支持件9支持的被搬运物W往后下方倾动而下降,最后如图8及图9所示,可以水平姿势下降至处理槽32内的入口部的底部。在此被搬运物W下降的过程中,该被搬运物W被认为会与通过吊索10、11悬吊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摇动。为了抑制被搬运物W的前后摇动,可在处理槽32的入口部中设置限制下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方向位置的导轨33。此导轨33如图1及图5所示,是垂直地架设在处理槽32的入口部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下降路径的左右两侧,因而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上升极限高度开始下降之后,与在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上端框9a彼此同心状地枢轴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导辊34嵌合,且导轨33具有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到达下降极限高度之前向下方脱离的长度。

因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上升极限高度开始下降之后,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导辊34的位置是通过左右一对的该导辊34与左右一对的导轨33的嵌合而限制在沿着导轨33的垂直线上,而在此下降途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后下方的倾动是将左右一对的导辊34设为支点来进行。由于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是以往后下方倾动的状态下降,因此被搬运物W是自其后端部浸入至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中,与以水平姿势的方式浸入处理液中的情况相比,在进入至处理液中时的阻力较小,而可使被搬运物W平稳地浸入至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中。

此外,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轨33如图5所示,可直立设置在处理槽32的入口部的两侧,且安装于支持左右一对的导轨2a、2b的支柱元件35,左右一对的导轨2a、2b是支持引导搬运用行走体1。

若自停止在入口部上的固定位置X的搬运用行走体1使被搬运物支持件9下降至下降极限高度,而使被搬运物W浸渍至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中到达预定深度时,搬运用行走体1进行前进行走,使悬吊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上的被搬运物W在处理液中以预定速度往处理槽32的出口移动,以执行对于该被搬运物W的处理液的处理。当搬运用行走体1到达图10所示的处理槽32的出口部上的固定位置Y时,停止此搬运用行走体1,接着将前后两组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螺旋轴14、15通过1个马达以相同速度往相同逆向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此处的两个螺旋轴14、15为先前所述的结构,因而分别以相同速度往相同逆向方向旋转驱动,使位于各螺旋轴14、15的内端部的下降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5、p6的各被动体16、17往外侧互相远离移动,由于最后同时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外端部中的上升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1、p2,因而在此时间点停止马达18。也就是说,分别如图10及图11A的虚线所示,通过两个被动体16、17往外侧的远离移动而将吊索10、11拉起,使通过该两个吊索10、11悬吊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可自处理槽32内往上方脱离而回到原本的上升极限高度。

此时,如图10所示,通过各螺旋轴14、15包括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以及高速驱动区域14b、15b的作用,相对于拉起前侧吊索10的被动体16是通过螺旋轴14的高速驱动区域14b而以高速往外侧移动,拉起后侧吊索11的被动体17是通过螺旋轴15的低速驱动区域15a而以低速往外侧移动。也就是说,当通过吊索10、11的拉起使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下降极限高度上升时,如图所示,相对于后侧吊索11的拉起长度,前侧吊索10的拉起长度更长,因而以两个吊索10、11悬吊而上升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呈现自水平姿势往前上方倾动。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往前上方的倾动角度如图10所示,虽然在被动体16、17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与高速驱动区域14b、15b之间的送进间距为相等的中间位置p3、p4为渐增,但在之后,前侧被动体16进入螺旋轴14的低速驱动区域14a,而后侧被动体17进入螺旋轴15的高速驱动区域15b,因而被搬运物支持件9往前上方的倾动角度渐减,最后当两个被动体16、17到达各螺旋轴14、15的外端部中的上升极限侧的固定位置p1、p2而停止时,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如图1所示,以水平姿势回复到原本的上升极限高度。

如上述,由于浸渍在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上的被搬运物W进行往前上方倾动并上升,因而可使流入至该被搬运物W内的处理液往此被搬运物W的倾动下端侧(后端侧)流动并向外流出,与以水平姿势的方式上升被搬运物W的情况相比,可显著地减少残留在被搬运物W内的处理液量。在此被搬运物W上升的过程中,该被搬运物W被认为会与通过吊索10、11悬吊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摇动,因而可在处理槽32的出口部中设置限制上升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方向位置的导轨36。此导轨36如图10及图11A所示,是垂直地架设在处理槽32的出口部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上升路径的左右两侧,因而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下降极限高度开始下降之后,与在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上端框9a枢轴支承的左右一对的所述导辊34嵌合,且导轨36具有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到达上升极限高度之前往上方脱离的长度。因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自下降极限高度开始上升之后,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导辊3的位置是通过左右一对的该导辊34与左右一对的导轨36的嵌合而限制在沿着导轨36的垂直线上,而在此上升途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上方的倾动是将左右一对的导辊34设为支点来进行。

此外,所述左右一对的导轨36如图11A所示,可直立设置在处理槽32的出口部的两侧,且安装于支持左右一对的导轨2a、2b的支柱元件37,左右一对的导轨2a、2b是支持引导搬运用行走体1。

此外,自处理槽32内将被搬运物W往上方脱离时的该搬运物W的倾动操作如先前所述,具有减少残留在此被搬运物W内的处理液的量的效果,为了更提高此效果,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可在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上端框9a枢轴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导辊34利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该导辊34的固定支轴34a,并内建突出于该导辊34的外侧且通过前后方向支轴而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的防摆动导轨34b,在左右一对的导轨36中的一边的导轨内侧设置以将此导轨36内上升的所述防摆动导轨34b往外侧推出的方式作用的辅助凸轮轨38。

根据此构成,当导辊34在导轨33、36内升降时,在没有所述辅助凸轮轨38的位置,可使左右一对的防摆动导轨不接近导轨33、36的沟槽底面而进行接触转动,因而当然可达到抑制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的前后方向的摇动的本来目的,也可充分地抑制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的左右方向的动,而可平稳地进行升降。并且,在处理槽32的出口部中,如图10至图11B所示,当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通过吊索10、11在相对于前后方向进行往前上方倾动并拉起时,在此上升途中,内建在单侧的导辊34的防摆动导轨34b与辅助凸轮轨38的下端侧接触而接受到上升阻力,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具有辅助凸轮轨38的一侧相对于相对侧相对地下降,而相对于左右方向也进行倾动。并且防摆动导轨34b转动辅助凸轮轨38上的期间,被搬运物支持件9维持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动姿势,当该防摆动导轨34b自辅助凸轮轨38上方离开时,被搬运物支持件9因重力而回复到原本的姿势。也就是说,被搬运物支持件9通过吊索10、11而相对于前后方向进行往前上方倾动并拉起时,由于同时此被搬运物支持件9也相对于左右方向进行倾动,因而支持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被搬运物W可相对于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进行摇动,以有效地排出内部残留的处理液。

此外,用于被搬运物支持件9在升降时进行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动的元件的螺旋轴14、15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与高速驱动区域14b、15b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涵盖螺旋轴14、15的全长而连续变化送进间距的方式构成,然而也可分别由涵盖区域全长且以规定送进间距的送进间距小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及涵盖区域全长且以规定送进间距的送进间距大的高速驱动区域14b、15b所构成。此外,在采用此构成的情况下,在低速驱动区域14a、15a与高速驱动区域14b、15b的中间也可加入介于两个区域的送进间距的中间送进间距的中速驱动区域。再者,在螺旋轴14、15的两端也可设置继续之前的低速驱动区域14a、15a或高速驱动区域14b、15b的末端的送进间距的规定长度的送进间距规定区域。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构成为在升降途中进行相对于搬运用行走体1的行走前后方向的往后下方(往前上方)倾动,但也可与其相反,而构成为往前下方(往后上方)倾动。再者,根据在升降途中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进行倾动的目的,当其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倾动角度为最大时,支持在该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被搬运物W的倾斜下端部(后端部或前端部)构成为位于靠近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表面高度为优选。同样地,使用如图11A及图11B所示的辅助凸轮轨38及被搬运物支持件9侧的左右一对的防摆动导轨34b,上升途中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被搬运物W)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动构成为在被搬运物W自处理槽32内的处理液中往上方拉起的状况下实行也是有效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处理槽32的入口部与出口部中,虽然是以搬运用行走体停止于固定位置X、Y的状态下,升降被搬运物支持件的方式构成,但是若不采用使用实施例所示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侧的左右一对的导辊34与架设在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升降路径侧的垂直导轨33、36以抑制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的前后方向的摇动的构成,或使用防摆动导轨34b及辅助凸轮轨38以使升降的被搬运物支持件9相对于左右方向进行倾动的构成时,也可构成为将搬运用行走体1以规定速度前进行走并且同时升降被搬运物支持件9。

再者,虽然在实施例中是以使用在两组吊索拉起送出元件12、13的螺旋轴14、15设为互相逆向的螺旋结构,使两个螺旋轴14、15以相同速度往相同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方式构成,但是在螺旋轴14、15构成为使用完全相同结构的2个螺旋轴的情况下,则构成为使两个螺旋轴14、15以相同速度彼此逆向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即可。此外,各螺旋轴14、15的具体结构并没有特定限制。例如,可为在轴体的表面往半径方向突出的叶片板螺旋状地卷绕固定的螺旋杆(螺旋轴),或也可为在圆筒体上螺旋状地形成预定宽度的凹槽的螺旋状筒体同心状地配置在轴体的外侧,并将两者在半径方向以支持元件连结而一体化的螺旋杆(螺旋轴)。此外,虽然各被动体16、17分别以1个螺旋轴14、15驱动构成,但如先前说明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也可构成为各螺旋轴14、15通过平行且互相连动连结的2个螺旋轴所构成,各被动体16、17分别以2个平行的螺旋轴进行驱动。再者,各螺旋轴14、15也可由在轴心方向分割且互相连动连结的多个螺旋轴单体所构成。在此情况下,可分为构成低速驱动区域14a、15a的螺旋轴单体与构成高速驱动区域14b、15b的螺旋轴单体。

〔产业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悬吊式搬运装置可活用在将悬吊搬运的汽车车体下降浸渍在装满处理液的处理槽内并进行移动,作为例如在涂装的前处理电镀工艺中的汽车车体的悬吊搬运元件。

【符号说明】

1:搬运用行走体

2a、2b:搬运用行走体的导轨

3a~3c、4a~4c:车轮单元

8:车轮驱动用马达

9:被搬运物支持件

10、11:吊索

12、13:吊索拉起送出元件

14、15:螺旋轴

14a、15a:低速驱动区域

14b、15b:高速驱动区域

16、17:被动体

18:螺旋轴驱动用马达

19a、19b:链体

20、21:悬吊用引导轮

22:减速机

23:被动体的本体

24:被动辊

25:吊索锁止构件

26、27:被动体的导轨

28、29:导辊

30、31:转向用引导轮

32:处理槽

33、36:被搬运物支持件的定位用导轨

34:导辊

34a:固定支轴

34b:防摆动导轨

35、37:支柱元件

W:被搬运物(汽车车体)

X:处理槽入口部上的固定位置

Y:处理槽出口部上的固定位置

p1、p2:上升极限侧的固定位置

p3、p4:中间位置

p5、p6:下降极限侧的固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