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101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铜带收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

铜带生产制造出来后需要进行卷接收集,现阶段的收卷装置在工作时无法自行进行转动,需要借助外界设备或人工进行转动,应该就造成铜带收卷繁琐和麻烦,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收卷过程中容易进行滚动,缺乏支撑结构,且铜带收卷后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状况,由于收卷装置固定定型会导致铜带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具备铜带收卷时快捷和稳固,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防止了铜带热胀冷缩时铜带损伤的优点,解决了现阶段的收卷装置在工作时无法自行进行转动,需要借助外界设备或人工进行转动,应该就造成铜带收卷繁琐和麻烦,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收卷过程中容易进行滚动,缺乏支撑结构,且铜带收卷后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状况,由于收卷装置固定定型会导致铜带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内侧均设置有旋转板,所述左支撑板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安装箱,该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贯穿左支撑板并与左支撑板内部的连接板连接,该连接板的一侧与旋转板连接,所述旋转板分别远离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槽,该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伸缩装置与隔板连接,该伸缩装置包括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套接于固定杆的内部,移动杆和固定杆均为中空结构,且移动杆的内腔和固定杆的内腔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该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轴承与移动块连接,该轴承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相适配的移动槽,所述移动块分别位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的外侧,该移动块两侧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板的内侧和右支撑板的内侧与旋转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相适配的旋转槽。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弧形,且隔板的内侧与连接杆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连接杆顶端和底端的隔板两端之间留有间隙,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卡槽,隔板的左、右两侧与旋转板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中的移动杆与隔板的内侧连接,且移动杆与隔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伸缩装置中的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该固定杆与连接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移动块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槽体,且限位杆位于移动块的底部的三分之一处。

优选的,所述承接板与旋转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该螺丝的数量为四个,且螺丝等距离分布于承接板与旋转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机、连接板、旋转板、承接板、连接杆和隔板,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收卷装置自动旋转进行收卷铜带,减少了铜带收卷的繁琐和麻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收集铜带快捷的优点,通过设置旋转槽、安装槽、连接槽和螺丝,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方便了收卷装置的拆卸,拿取收集完成的铜带,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的优点,通过设置伸缩装置、移动杆、固定杆、弹簧、隔板和卡槽,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铜带热胀冷缩时收卷装置可以随铜带变化而变换,提高了对铜带保护的优点,通过设置放置槽、支撑杆、轴承、移动块、限位块、限位杆和移动槽,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对铜带进行收卷时整个装置的稳固性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卡槽能够使铜带卡进隔板的内部,方便铜带的卷接,通过弹簧对移动杆的移动进行抑制,能够有效避免铜带出现热胀冷缩损坏,通过支撑杆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增强装置在对铜带进行收卷时的稳定性,通过螺丝将旋转板和承接板进行固定连接,能够有效降低旋转板单转的现象,同时,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的收卷装置在工作时无法自行进行转动,需要借助外界设备或人工进行转动,应该就造成铜带收卷繁琐和麻烦,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收卷过程中容易进行滚动,缺乏支撑结构,且铜带收卷后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状况,由于收卷装置固定定型会导致铜带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伸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支撑板、2右支撑板、3电机、4连接板、5旋转板、6旋转槽、7安装槽、8承接板、9连接槽、10连接杆、11伸缩装置、110移动杆、111固定杆、112弹簧、12隔板、13第一限位槽、14第二限位槽、15卡槽、16放置槽、17支撑杆、18轴承、19移动块、20限位块、21限位杆、22移动槽、23螺丝、24安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包括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的内侧均设置有旋转板5,左支撑板1外侧的中部设置有安装箱24,该安装箱24的内部设置有电机3,电机3转轴的一端贯穿左支撑板1并与左支撑板1内部的连接板4连接,该连接板4的一侧与旋转板5连接,左支撑板1的内侧和右支撑板2的内侧与旋转板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相适配的旋转槽6,旋转板5分别远离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槽7,该安装槽7的内部设置有承接板8,承接板8与旋转板5通过螺丝23固定连接,该螺丝23的数量为四个,且螺丝23等距离分布于承接板8与旋转板5之间,承接板8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槽9,该连接槽9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伸缩装置11与隔板12连接,隔板12为弧形,且隔板12的内侧与连接杆10的表面之间留有间隙,连接杆10顶端和底端的隔板12两端之间留有间隙,隔板12的内部设置有卡槽15,隔板12的左、右两侧与旋转板5之间留有间隙,该伸缩装置11包括移动杆110,移动杆110的一端套接于固定杆111的内部,移动杆110和固定杆111均为中空结构,且移动杆110的内腔和固定杆111的内腔通过弹簧112连接,伸缩装置11中的移动杆110与隔板12的内侧连接,且移动杆110与隔板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伸缩装置11中的固定杆111与连接杆10连接,该固定杆111与连接杆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4,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16,该放置槽1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一侧通过轴承18与移动块19连接,该轴承18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相适配的移动槽22,移动块19分别位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的外侧,该移动块19两侧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与移动块19的连接处设置有相适配的槽体,且限位杆21位于移动块19的底部的三分之一处,移动槽2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杆21,通过设置电机3、连接板4、旋转板5、承接板8、连接杆10和隔板12,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收卷装置自动旋转进行收卷铜带,减少了铜带收卷的繁琐和麻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收集铜带快捷的优点,通过设置旋转槽6、安装槽7、连接槽9和螺丝23,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方便了收卷装置的拆卸,拿取收集完成的铜带,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的优点,通过设置伸缩装置11、移动杆110、固定杆111、弹簧112、隔板12和卡槽15,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铜带热胀冷缩时收卷装置可以随铜带变化而变换,提高了对铜带保护的优点,通过设置放置槽16、支撑杆17、轴承18、移动块19、限位块20、限位杆21和移动槽22,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对铜带进行收卷时整个装置的稳固性的效果。

使用时,将装置的两端先后抬起,将移动块19向下移动,并带动支撑杆17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的内部移出,将移动块19内部的限位块20拉出,与限位杆21进行抵触,进而将支撑杆17进行抑制,将铜带的一端卡进卡槽15的内部,并人工开启电机3,电机3的运行通过转轴带动连接板4和旋转板5转动,旋转板5的转动带动承接板8和连接杆10转动,进而使得隔板12转动,将铜带卷接到隔板12的表面,直至铜带卷接完毕,当铜带发生热胀冷缩时,对隔板12进行挤压或远离,伸缩装置11中的弹簧112的弹性带动移动杆110在固定杆111的伸出和缩回运动,进而保证铜带与隔板12的充分接触。

综上所述:该快捷稳固的铜带收卷装置,通过卡槽15能够使铜带卡进隔板12的内部,方便铜带的卷接,通过弹簧112对移动杆110的移动进行抑制,能够有效避免铜带出现热胀冷缩损坏,通过支撑杆17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能够有效增强装置在对铜带进行收卷时的稳定性,通过螺丝23将旋转板5和承接板8进行固定连接,能够有效降低旋转板5单转无法卷接铜带的现象,同时,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的收卷装置在工作时无法自行进行转动,需要借助外界设备或人工进行转动,应该就造成铜带收卷繁琐和麻烦,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收卷过程中容易进行滚动,缺乏支撑结构,且铜带收卷后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状况,由于收卷装置固定定型会导致铜带损伤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