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灯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063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直管灯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2016年01月0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201610004511.X、发明名称为“直管灯的包装盒”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管灯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直管灯,例如LED日光灯为易碎、易划损的产品,因此,在运输产品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因此在运输直管灯时,要为其配备专门的包装,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挤压时使产品损坏。

基于此,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碰撞、冲击、振动、静压力或动压力后而损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直管灯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管灯的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包括中盒,所述中盒用于包裹至少两支所述直管灯;所述中盒包括承载区和分别位于所述承载区两侧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用于朝向所述承载区弯折,弯折前所述承载区和所述弯折区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直管灯的长度方向垂直,并在弯折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承载区形成能够在周向包裹一支所述直管灯的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至少两层弯折而成的侧壁,在内层的为第一层壁,在外层的为第二层壁,所述直管灯卡紧于所述容纳腔中。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容纳腔中,具有共享的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壁相互贴合。

可选的,沿由内而外的方向,所述第一外壁、第二外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作为另一个所述容纳腔的第二层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壁、第二外壁均位于所述承载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壁、第二外壁分别位于所述承载区两侧的所述弯折区,并通过所述承载区沿其折边弯折而使得所述第一外壁、所述第二外壁相互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壁、第二外壁分别位于所述承载区两侧的所述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弯折后使得所述第一外壁、所述第二外壁相互贴合。

可选的,位于所述承载区两侧的弯折区在所述承载区的同一侧弯折,或者在所述承载区的不同侧弯折。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呈正多边形。

可选的,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至少一个防止所述直管灯脱离所述容纳腔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抵靠于所述直管灯的端部。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高出所述直管灯的端部,所述防护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的高出部分中。

可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形成于所述容纳腔沿周向相邻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边,所述边横跨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且在所在侧壁上裁断;两个所述边之间形成反向弯折区,所述反向弯折区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弯折。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折边;所述反向弯折区弯折后包括两个弯折面,两个弯折面之间具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一折边沿所述宽度方向具有间隔。

可选的,所述反向弯折区与所述中盒的端部的边沿之间具有间隔。

可选的,所述反向弯折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为1cm至3cm。

可选的,所述反向弯折区的一个所述边与所述中盒的端部的边沿重合。

可选的,所述反向弯折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0cm。

可选的,在所述直管灯的一端,所述反向弯折区具有至少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两相邻的所述侧壁中。

可选的,所述反向弯折区在弯折后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成四边形;沿所述直管灯的径向方向,所述四边形覆盖所述直管灯的尺寸占所述直管灯直径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可选的,所述中盒还包括连接结构,用于将弯折后的所述弯折区固定,防止所述弯折区展开;所述连接结构具有可相互连接的公部和母部,所述公部固定在一个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所述母部固定在另一个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并在连接后使得至少一个所述容纳腔被固定。

可选的,每一所述弯折区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容纳腔;所述公部、所述母部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并在连接后使得两个所述容纳腔同时被固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卡合结构或粘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是为直管灯专门设计的,其包括中盒,中盒通过弯折区朝向承载区弯折形成容纳腔,直管灯卡紧于容纳腔中,可以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碰撞、冲击、振动、静压力或动压力后而损坏。

进一步,中盒上还设置有防护结构,可对直管灯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直管灯脱出容纳腔。

进一步,中盒上还设有连接结构,用于将容纳腔固定,以防止容纳腔展开,进一步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装盒的中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直管灯放在中盒中的结构;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弯折区朝向承载区同一表面弯折 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中盒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正三边形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正五边形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正八边形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不同尺寸的正四边形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横截面为不同形状的中盒的结构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弯折区朝向承载区的不同表面弯折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弯折完成的状态;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弯折区朝向承载区的不同表面弯折后,两个容纳腔共享承载区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弯折区形成多个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防护结构在中盒中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中盒弯折前及弯折后,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7至图20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在中盒中的示意图;

图22至图2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连接结构在中盒中的示意 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中盒在弯折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承载区的折边;

图26、图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承载区通过弯折改变容纳腔之间排布方式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图28至图3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承载区通过弯折形成容纳腔的侧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包装盒的中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3至图3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两个容纳腔通过共享侧壁以形成双层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图36至图3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两个容纳腔分别具有双层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中盒的横截面为正四边形时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中盒的横截面为正三边形时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中盒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时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图4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中盒与外箱的横截面均为正三边形时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图42至图4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盒中,当中盒与外箱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时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直管灯D的包装盒,参照图1、图2所示,包装盒包括中盒10,中盒10适于包裹至少两支直管灯D。其中,直管灯D可以是任何一种具有直管形状的灯、灯具或灯座,例如LED日光灯、灯具或灯座。

中盒10主要以单张厚纸板一体成形弯折设计来包裹直管灯D,从而对直管灯D加以保护。中盒10的材料可选用但不限定于单层瓦楞纸。如图3所示,直管灯D和中盒10之间也可以包括内套20。然而,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直管灯D可以单独收纳在中盒10内,不需要有内套20。

结合图3、图4所示,中盒10包括沿宽度方向X排布的承载区11,以及分别位于承载区11的两侧的弯折区12,宽度方向X与直管灯D的长度方向垂直。其中,弯折区12适于朝向承载区11弯折,并在弯折后与承载区11形成能够在周向包裹一支直管灯D的至少一个容纳腔10a(图1)。如图3所示,内套20的内周面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使得直管灯D卡紧于容纳腔10a中。也就是说,一个内套20用于容纳一支直管灯D。然而,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直管灯D可以单独收纳在中盒10内,不需要有内套20,也就是说,容纳腔10a的每一侧壁均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使得直管灯D卡紧于容纳腔10a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直管灯D套有内套20时,容纳腔10a的每一侧壁与内套20的外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在描述容纳腔10a与直管灯D的配合关系时,均以其侧壁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为例。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0a的每一侧壁不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直管灯D的外周面和容纳腔10a的侧壁间包括缓冲结构(图未示),缓冲材料使得直管灯D卡紧固定于容纳腔10a中。其中,缓冲结构可以是例如气泡布、气泡袋、舒美布、舒美袋、珍珠棉(EPE)或气柱袋等。

如图1至4所示,弯折区12弯折后具有多个弯折面,如图中标号a、b、c所指。弯折面a、b及c中任一个形成为容纳腔10a的一个侧壁。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a由弯折区12和承载区11围绕形成,承载区11也形成为容纳腔10a的一个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容纳腔10a的过程中,承载区11不经过弯折。

其中,容纳腔10a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呈正多边形,即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其中正多边形的边的数目可以是大于等于3的任意自然数。本实施例中,以正多边形为四边形为例。如图1至4所示,弯折区12具有三个弯折面a、b及c,四边形的其中三条边分别位于三个弯折面a、b及c上,另外一条边则位于承载区11上。由于承载区11宽度方向X的两侧均设有弯折区12,每一弯折区12均在弯折后与承载区11围成一个容纳腔10a,因此,承载区11沿宽度方向X的中心线(图3、图4中虚线)为界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作为两个容纳腔10a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中”正多边形”的意思是指各个边长的差异小于10%。

如图2所示,当直管灯D放置在容纳腔10a中时,正四边形的四条边均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正四边形的每条边与直管灯D的直径大致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的意思是指每条边边长与直管灯D的直径长度差异小于2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10a的横截面可以是三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或八边形等任意正多边形。如图5a所示,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正三边形,相应地,弯折区12在弯折后形成两个弯折面a、c,当直管灯D放置在容纳腔10a中时,正三边形的三条边也均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正三边形的每条边均大于直管灯D的直径;如图6a所示,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正五边形,相应地,弯折区12在弯折后形成四个弯折面a、b、c、d,当直管灯D放置在容纳腔10a中时,正五边形的每条边均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但是正五边形每条边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如图7a所示,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相应地,弯折区12在弯折后形成五个弯折面a、b、c、d、e,同样的,每条边均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且每条边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如图8a所示,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相应地,弯折区12在弯折后形成七个弯折面a、b、c、d、e、f、g,同样的,每条边均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且每条边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腔10a的横截面多边形的边数和弯折区12在弯折后形成弯折面的面数差值为1。

以此类推,容纳腔10a的横截面,即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所形成的正多边形还可以是其他正多边形,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多边形的每条边边长与直管灯D的直径关联性为:正三边形的每条边均大于直管灯D的直径、正四边形的每条边与直管灯D的直径大致相同、正五边形每条边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正六边形每条边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正六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小于正五边形每条边的长度,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关于承载区11相互对称,弯折后形成的两个容纳腔也关于承载区11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互对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也可以是不对称的,相应地,弯折后形成的两个容纳腔也不对称。例如,如图9所示,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同,两者经过相同次数的弯折后、分别与承载区11围成大小不同的容纳腔10a,以容纳不同直径的直管灯,例如T12灯管的直径为38.1mm,T10灯管的直径为31.8mm,T8灯管的直径为25.4mm,T5灯管的直径为16mm,T4灯管的直径为12.7mm,T2灯管的直径为6.4mm。再如,位于承载区11沿宽度方向X两侧的弯折区12可以各自通过不同次数的弯折,使得两个容纳腔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两个容纳腔10a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分别为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或者两个容纳腔10a沿长度方向的投影还可以是其他正多边形,但是两个正多边形的边的数目不同。

再次提醒注意,本实施例中的“正多边形”,指的是各个边长的差异小于10%的多边形。

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3所示,弯折区12具有自由端c1,在弯折后,至少一个弯折区12的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以形成能够在周向完全包裹一支直管灯D容纳腔10a。当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时,容纳腔10a在周向上封闭,直管灯D沿周向方向被完全包裹在容纳腔10a内。

为了满足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的目的,如图3所示,以弯折形成两个正四边形的容纳腔为例,弯折前,中盒10的宽度较佳的为直管灯D的8倍 再加上纸板本身厚度的2倍,这样才能达到完全包裹的保护效果;中盒10在直管灯D的长度方向则不小于直管灯D的长度,以在长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灯D。

如图3,包装时,选取两支直管灯D,以纸板厚度的2倍为间距并排置于承载区11的中间,然后将每个弯折区12沿直管灯D的周向进行三次90°的弯折,在最后一次弯折后,将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c同时折进两支直管灯D之间的间距内,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c相互重迭。如图5a,以弯折形成两个正三边形的容纳腔为例,弯折前,中盒10的宽度较佳的为6倍的正三边形边长,两侧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在两支直管灯D之间的间距内,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c不相互重迭,中盒10在直管灯D的长度方向则不小于直管灯D的长度,以在长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灯D。如图6a、图7a和图8a,以弯折形成两个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容纳腔为例,弯折前,中盒10的宽度L较佳的为大于2倍正多边形边数n再乘上正多边形边长l再加上纸板本身厚度h的2倍,即L>2nl+2h。两侧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在两支直管灯D之间的间距内,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c不相互重迭,中盒10在直管灯D的长度方向则不小于直管灯D的长度,以在长度方向完全包裹直管灯D。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图5中,截面呈正三边形的两个容纳腔10a的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时,两个自由端c1相互紧邻。图6a、图7a和图8a中,截面呈正五边形、六边形和八边形的两个容纳腔10a的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接合时,两个自由端c1之间具有间隔。应当理解,图5中,两个自由端c1也可以设置有间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区12在弯折后,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如图1b、图5b、图6b、图7b、图8b中标号G所示)。换言之,容纳腔10a在周向上具有开口G,直管灯D沿周向方向没有被完全包裹在容纳腔内10a内,而有一小部分暴露在外。可以理解,在图1b、图5b、图6b、图7b和图8b的实施方式中,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c的边长可以调整,容纳腔10a的横截面,即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形成类正多边形,最外侧的弯折面c的边长与直管灯D的直径关联性为:类正三边形最外侧的弯折面 c的边长可以大于/小于或与直管灯D的直径大致相同、类正四边形最外侧的弯折面c的边长可以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或是与直管灯D的直径大致相同、正五边形最外侧的弯折面c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正六边形最外侧的弯折面c的长度均小于直管灯D的直径,以此类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中盒10在纸板的中间可以开设一个或者多个孔10b,这样,当纸板弯折形成中盒10后,中盒10的周壁上将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这些通孔将暴露直管灯D的部分外周面,也就是说,用户从外面透过通孔可以看到直管灯D的部分外周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孔10b后,需要保证中盒10的整体性,任意孔10b均不能将中盒10a割裂而成为两个或多个部分。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在承载区11的同一侧表面弯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在承载区11的不同侧表面弯折。以正四边形为例,如图11、图12所示,其中一个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上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上表面;另一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下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下表面。在此过程中,承载区11不经过弯折。

其中,当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不同表面弯折时,在保证承载区11不经过弯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弯折区12沿宽度方向X的尺寸来调整容纳腔10a的大小。如图13所示,以正四边形为例,当弯折区12的宽度足够大时,其自由端c1在弯折后能够与承载区11沿宽度方向X的另一端接合,从而使得最大限度增大容纳腔10a的尺寸。在此过程中,承载区11不经过弯折。以正四边形为例的实施方式中,承载区11的宽度较佳的为直管灯D的直径再加上纸板本身厚度的2倍。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0a的横截面,即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投影所形成的正多边形,承载区11的宽度较佳的可以和正多边形边长大致相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区12适于通过弯折形成多个沿宽度方向X排布的容纳腔10a。如图14所示,以正四边形为例,图14中虚线表示承载区11 沿宽度方向X的中心位置,每个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弯折并形成多个容纳腔10a。图14中示例性地示出了每个弯折区12弯折形成两个容纳腔10a的情形。应当理解,只要弯折区12沿宽度方向X的尺寸足够长,容纳腔10a的数目还可以更多。

进一步地,参照图15、图16所示,在容纳腔10a中设有至少一个防护结构13,防护结构13用于与直管灯D的端部相抵,以防止直管灯D沿长度方向脱离容纳腔10a。

本实施例中,如图16a、图16b所示,容纳腔10a在沿长度方向的端部高出直管灯D的端部,防护结构13设于容纳腔10a的高出部分中。也就是说,容纳腔10a的长度要大于直管灯D的长度,并且在长度方向完全覆盖直管灯D。防护结构13设于直管灯D长度方向的端部,以在长度方向对直管灯D进行限位。其中,如图16b所示,直管灯D的长度Ld以两端灯头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来界定,不包含灯头上的导针D1,相应地,直管灯D的端部指的是灯头的端面D2。

具体地,如图15、图16,防护结构13形成于容纳腔10a的相邻的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中。其中,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即弯折区12相邻的两个弯折面a、b,指向同一部位,只是名称不同。

防护结构13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边,分别定义为第一边13a、第二边13b,第一边13a、第二边13b均横跨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且在所在侧壁上裁断。

如图16,第一边13a、第二边13b裁断后,第一边13a、第二边13b之间的区域形成反向弯折区13',反向弯折区13'沿宽度方向X的两端具有位于第一侧壁a中的第一边界a',以及位于第二侧壁b中的第二边界b'。反向弯折区13'朝向容纳腔10a的内部弯折,并在第一边界a'、第二边界b'处形成折痕。反向弯折区13'弯折后,形成图15所示的防护结构13。

继续参照图15、16所示,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之间具有第一折边121。反向弯折区13'弯折后包括两个弯折面,分别定义为第一弯折面131、第二弯折面132,第一弯折面131、第二弯折面132之间具有第二折边133。

本实施例中,在弯折前,第二折边133与第一折边121位于同一直线上。如图16所示,弯折区12未弯折时,第一折边121、第二折边133重合。由此形成如图15所示的防护结构13,该防护结构13沿长度方向的投影为正方形。

如图16所示,反向弯折区13'与中盒10的端部的边沿之间可以具有间隔或是没有间隔。如图16a所示,反向弯折区13'与中盒沿长度方向的边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H,由此将防护结构13与中盒10的端部分离,以至于当中盒10在端部受到的撞击时,可以由端部先吸收一部分撞击力,使得撞击力不会完全移传递到防护结构13,从而适度削减直管灯D受到的撞击力,避免其受到损坏。其中,反向弯折区13'(即防护结构13)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的范围为1cm至3cm,较佳地为2cm。更确切地说,如图16,反向弯折区13'的第一边13a、第二边13b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cm至3cm,较佳地为2cm。反向弯折区13'的长度如果太短则强度不够、无法稳固地抵住灯头,太长则将造成纸板的浪费。

如前所述,防护结构13设于容纳腔10a沿长度方向高出直管灯D的部分,为了使得防护结构13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满足上述要求,那么,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a的高出部分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大于反向弯折区13'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的范围。

另外,反向弯折区13'的边与长度方向垂直。如图16,第一边13a、第二边13b均于长度方向垂直。这样,当反向弯折区13'弯折后形成防护结构13时,防护结构13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与直管灯D的端面平行,以使得两个端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强防护结构13对直管灯D的限位作用。

如图16,防护结构13的形成方法如下:

先在中盒10上预留出直管灯D在长度方向的容置空间,然后在容置空间的沿直管灯D长度方向的两端、在第一侧壁a和第二侧壁b之间切出反向弯折区13'的第一边13a、第二边13b;接着,按压反向弯折区13',将其向容纳腔10a的内部弯折90°,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结构13。如图15,每个容纳腔10a在直管灯D的端部均设有防护结构13,使得在中盒10中的每一直管灯D均可以适度的受到保护,不因搬运而受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图18所示,在弯折前,第二折边133与第一折边121沿宽度方向X具有间隔,即第二折边133与第一折边121不重合。由此形成如图18所示的防护结构13,该防护结构13在沿长度方向的投影为长方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反向弯折区13'的一个边与中盒10的端部的边沿重合。如图19所示,反向弯折区13'的第一边13a与中盒10的宽边重合,由此形成的防护结构13的外端面与中盒10的端面重合。应当理解,此处反向弯折区13'中需要裁断的边只有一个,即第二边13b。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中盒10包装直管灯D于1公尺的高度进行跌落测试时,尽管防护结构13的长度已经超过5cm,然而当中盒10沿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撞击到地面时,撞击的力道仍旧能对直管灯D造成严重的伤害,测试结果发现,防护结构13的长度L1至少需要达到10cm才能确保直管灯D不会损伤,也就是说,反向弯折区13'(即防护结构13)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1不小于10cm,这时就需要适当增加容纳腔10a在长度方向高出直管灯D的部分的尺寸。可以理解的,容纳腔10a的高出部分沿长度方向的长度范围要大于或是等于反向弯折区13'的长度,等于反向弯折区13'的长度为没有间隔的实施方式,大于反向弯折区13'的长度为有间隔的实施方式,有间隔的实施方式中,两者差异愈大代表间隔(距离H)长度愈长。高出部分沿长度方向的长度愈长,受到的撞击时,可以吸收撞击力的效愈好,怛也会造成纸板的浪费。

需要注意的是,在直管灯D的一端,反向弯折区13'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以形成一个或多个防护结构13。当反向弯折区13'具有至少两个时,应当分别设于不同的相邻的侧壁中,其中的侧壁可以位于弯折区12,也可以位于承载区11。如图20所示,在承载区11与第一侧壁a之间也设有一个防护结构13。以此类推,防护结构13的数量还可以更多,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容纳腔10a按需布置。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5,反向弯折区13'在弯折后与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围成四边形的防护结构13。沿直管灯D的径向方向,该四边形覆盖直管灯D的尺寸占直管灯D直径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最佳尺寸为二分之一。该尺寸太短则无法确实抵住直管灯D的灯头,太长则中盒10无法形成坚 固的防护结构,不能确实达到保护直管灯D的目的。

另外,直管灯D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可以设置防护结构13,使得直管灯D在长度方向卡紧于防护结构13之间。由于中盒10两端的防护结构13的距离是以直管灯D的长度来设定的,因此两端的防护结构13可刚好抵住直管灯D两端的灯头,以将直管灯D稳固地限定在中盒10的内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4并结合图21所示,所示,中盒10还包括连接结构14,连接结构14用于将两侧的容纳腔10a固定,以防止容纳腔10a再次展开。

具体地,连接结构14具有可相互连接的公部14a和母部14b,公部14a固定在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的外表面,母部14b固定在另一个让容纳腔10a的外表面,并在连接后使得至少一个容纳腔10a被固定。本实施中,可以通过一个连接结构来固定一个容纳腔10a,或者通过一个连接结构来将两个容纳腔10a相互连接,以阻止弯折区12展开。其中,连接结构14可以为卡合结构或粘合结构。

如图21,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4的公部14a、母部14b分别固定在两个容纳腔10a的外表面,并在连接后使得两个容纳腔10a同时被固定。

如前所述,以具有正四边形横截面的容纳腔为例,弯折区12弯折形成三个弯折面a、b、c,当弯折区12弯折完毕并形成容纳腔10a时,沿远离承载区11的方向分别称为第一侧壁a、第二侧壁b、第三侧壁c。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别设于两个弯折区12上,且分别设于对应弯折区12的第二侧壁b和第三侧壁c之间。

参照图21,图2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接结构14,该图的目的在于示出连接结构14的位置,而不在于其具体形状。如图21,当公部14a和母部14b连接时,第三侧壁c的位置被固定,从而使得两个容纳腔10a的位置被固定。对于四边形而言,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别位于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一个弯折面上的折边上。

下面结合图6-10来描述公部14a和母部14b位置。对于五边形、六边形而言(图6、图7),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别位于两个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 折面c的折边上;对于八边形而言(图8),公部14a和母部14b分别位于两个弯折区12的倒数第二个弯折面上。对于图9中的结构,公部14a和母部14b其中一个位于较小容纳腔10a中弯折区12最外侧的弯折面的折边上,另一个位于较大容纳腔10a中弯折区12的最外侧的弯折面上。对于图10中的结构,公部14a和母部14b可以分别位于两个弯折区12的最外侧的弯折面上。

另外,公部14a和母部14b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弯折区12的其他侧壁上,但需要满足:当公部14a和母部14b连接时,两个容纳腔10a的自由端c1位于连接结构14和承载区11之间,以将自由端c1的位置固定,防止容纳腔10a展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参照图5-图10的结构,还可以在每一容纳腔10a的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之间也增加连接结构,并通过自由端c1与承载区11的接合固定来实现容纳腔10a的固定。或者,每一容纳腔10a可以只在自由端设置连接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如果一个弯折区12形成多个容纳腔10a,且所有的容纳腔10a均位于承载区11的同一侧表面,则如图22,则连接结构14可以作如下设置:公部14a、母部14b分别位于沿宽度方向X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容纳腔10a的外表面,并在容纳腔10a背向承载区11的一侧连接,以通过一个连接结构14将所有容纳腔10a固定。或者,如图23,设置多个连接结构14,将多个连接结构14分别设置在两两相邻的两个容纳腔10a的外表面,以将相邻的两个容纳腔10a固定,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弯折区12的自由端所在的容纳腔10a彼此相邻,这两个容纳腔10上也必须设置有连接结构14,否则弯折区12将在自由端的位置展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如果容纳腔10a分别位于承载区11的不同表面,即对应一个弯折区12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一侧表面,对应另一个弯折区12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另一侧表面,则连接结构14具有至少两个。如果每一弯折区12对应一个容纳腔10a,如图24,则一个容纳腔10a对应设置一个连接结构14,以其中一个容纳腔10a为例,连接结构14的公部14a、母部14b中,其中一个固定在弯折区12的外表面,另一个可以固定在另一个容纳腔10a的外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公部14a和母部14b 所在的表面彼此相邻,并且公部14a和母部14b之间的距离应当尽可能地小,以起到预期的固定作用。

应当理解,如果承载区11的两侧表面分别具有多个容纳腔10a时,对于位于同一侧的多个容纳腔10a,其连接结构14的设置可以参考图23、图24的方式。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盒还包括内套20,内套20贴紧直管灯D、且完全包裹直管灯D的外周面,中盒10包裹于内套20外。在包装时,先对直管灯D进行内套20的包裹,然后进行中盒10的包裹。

内套20的材质可为瓦楞纸,其面向直管灯D的表面(即内套20的内表面)具有皱褶的结构,褶皱结构可用于吸收外部震动的力量,以减少震动对于直管灯D的影响。内套20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和直管灯D两端的长度大致相同。内套20在周向需要至少要能完整的包裹住整支直管灯D,也就是说,内套20在周向的尺寸不小于直管灯D的外圆周长,一般情况下需要略大于直管灯D的外周长。

内套20在包裹直管灯D后,其横截面的形状优选为能够紧密贴合直管灯D外周面的圆形,以实现对直管灯D的最佳的保护效果。考虑到圆形容易发生滚动碰撞的问题,本实施例将内套20的横截面设置为方形,并使得方形的各个内壁均与直管灯D接触,以方便放置而不会滚动碰撞。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方形结构的内套20较为适用,但并不限定于此,内套20的形状也可以参考中盒10的形状,其横截面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正多边形。

内套20沿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面亦可加上端盖的设计,通过端盖对直管灯D的轴向端部进行止挡,以减少直管灯D沿轴向发生滑动的可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包装盒还包括外箱,外箱适于容纳至少两个中盒10。

在经过内套20与中盒10的包装之后,已经对直管灯D形成安全可靠的保护,接着再取2组包装完成的中盒10叠放在一起,放入外箱内,即可完成4只装直管灯D的包装。

外箱的材料可选用但不限定于3A单壁瓦楞纸,结构上亦为一体成型且裁切好的单张纸板,仅需折叠组装即可。

外箱折叠后,形成具有开口的箱体和用于封闭该开口的箱盖,箱盖的自由端和箱体接合的部位亦分别设有一个或者复数个互相对应且可以相互连接的卡扣装置,以方便箱盖的开关。如此便可轻易组装成4只装直管灯D的包装,其整体大小恰当,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小量的快递送件,兼具安全与便利性。且中盒10、内套20、外箱的材料都是用纸浆材质制作,也有利于包装回收,循环利用,利于环保。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在形成容纳腔10a的过程中,承载区11不经过弯折,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区11经过弯折。

参照图25所示,承载区11具有沿直管灯D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边111,使得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111弯折。

其中,承载区11沿折边111弯折的目的有两种:第一种,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第二种,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111弯折来形成容纳腔10a。

(1)下面介绍第一种: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承载区11在弯折前,各个容纳腔10a已经形成,承载区11的弯折仅用于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但不改变容纳腔的形状或者及侧壁的数目。

以横截面为正四边形的容纳器10a为例,图26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弯折承载区11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的一种形式。如图26所示,承载区11弯折前,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在承载区11的不同侧表面弯折。以正四边形为例,其中一个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上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上表面;另一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下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下表面,两个容纳腔10a呈对角分布(图26a),承载区11沿折边弯折后,两个容 纳腔10a并排分布(图26b),其中容纳腔10a的第三侧壁c和另一侧的承载区11相互贴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在承载区11的同侧表面弯折。参照图26c、26d,以正四边形为例,如图26c,承载区11弯折前,其中一个弯折区12朝向承载区11的上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位于承载区11的上表面;另一弯折区12也朝向承载区11的上表面弯折,其与承载区11围成的容纳腔10a亦位于承载区11的上表面,两个容纳腔10a呈并排分布,如图26d,承载区11沿其折边朝向下表面弯折后,承载区11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对应两个容纳腔10a,两个容纳腔10a的承载区11相互贴合。如图26e,对于其他正多边形的容纳腔10a,如正六边形,同样可以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

以横截面为正三边形的容纳腔10a为例,图27示例性地示出了通过弯折承载区11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的另一种形式。如图27a-27d,承载区11弯折前,两个容纳腔10a呈并排排列(图27a、27c),承载区11可以朝向上表面弯折以后使得两个容纳腔10a叠置(图27a、27b),并使得两个侧壁(图中标号c所示)相互贴合;或者,承载区11也可以朝向下表面弯折以后使得两个容纳腔10a叠置(图27c、27d),此时,承载区11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对应两个容纳腔10a,两个容纳腔10a的承载区11相互贴合。如图27e、27f,承载区11弯折前,两个容纳腔10a分别位于承载区11的两个表面(27e),承载区11也可以朝向任一表面弯折以使得两个容纳腔10a叠置(图27f)。

应当理解,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横截面为其他正多边形的结构。并且在当弯折区12通过弯折形成了多个沿宽度方向排布的容纳腔10a时,仍然可以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

由此可见,承载区11适于通过弯折在两个容纳腔10a之间形成相互贴合的侧壁,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

(2)下面介绍第二种: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111弯折来形成容纳腔10a。

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弯折区12沿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小,以至于承载区11在弯折前,至少一个容纳腔尚未完全形成,例如该容纳腔由于尚且缺失至少一个侧壁而不能形成足以包裹直管灯D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将承载区 11进行弯折,并使得弯折后,形成容纳腔10a的侧壁。

其中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弯折以在两个相邻的容纳腔之间形成共享的侧壁。

以横截面为正四边形的容纳器10a为例,图28示例性地示出了承载区11通过弯折来形成容纳腔10a的一种形式。如图28中,承载区11在弯折前,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由于缺失一个侧壁而具有开口(图28a),该容纳腔10a'无法包裹直管灯D,承载区11弯折后,该开口将被另一容纳腔10a的一个侧壁所封闭(该侧壁可以是另一容纳腔10a的承载区11),从而使得容纳腔10a'最终形成足以包裹直管灯D的结构(图28b)。最终状态下,两个容纳腔10a具有共享的侧壁,图28b所示的结构中,共享的侧壁位于承载区11上。

以横截面为正三边形的容纳腔10a为例,图29示例性地示出了承载区11通过弯折来形成容纳腔10a的另一种形式。如图29中,承载区11在弯折前,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由于缺失一个侧壁而具有开口(图29a),该开口在弯折后被另一容纳腔10a的一个侧壁所封闭(图29b),所述侧壁在弯折区12上。最终状态下,两个容纳腔10a具有共享的侧壁,图29b所示的结构中,共享的侧壁位于弯折区12上。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由于缺失一个侧壁而具有开口,该开口在弯折后被另一容纳腔10a的承载区11所封闭。

应当理解,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横截面为其他正多边形的结构。

情况二、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弯折、以形成两个分别用于相邻的容纳腔的侧壁。

以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容纳腔为例,如图30,其中图30a示出了承载区11弯折前的结构,两个容纳腔10a均缺失一个侧壁。在承载区11沿折边(图30a中虚线所示)朝向黑色粗箭头所指方向弯折后,承载区11以折边为界分为两个面,且分别构成两个容纳腔10a的一个侧壁,如图30b。

应当理解,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横截面为其他正多边形的结构。

情况三、承载区11能够沿折边弯折以形成至少一个容纳腔的一个侧壁,并在两个容纳腔之间形成共享的侧壁。

以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容纳腔为例,如图31,其中图31a示出了承载区11弯折前的结构,两个相邻的容纳腔10a中,左侧容纳腔10a缺失一个侧壁,右侧的容纳腔10a缺失两个侧壁。在承载区11沿折边(图30a中虚线所示)朝向黑色粗箭头所指方向弯折后,承载区11以折边为界的两个面分别构成两个容纳腔10a的一侧侧壁,并且,左侧容纳腔10a的侧壁同时作为右侧容纳腔10a的另一个侧壁,并最终使得两个容纳腔10a都形成足够包裹直管灯D的结构,如图31b。

应当理解,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横截面为其他正多边形的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如第一实施例所述,在承载区11弯折前,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可以在承载区11的同一侧表面弯折,或者在承载区11的不同侧表面弯折。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0a的侧壁具有至少两层。更确切地说,沿直管灯D的周向,每一容纳腔10a具有至少两层弯折而成的侧壁,且在内层的每一侧壁均与直管灯D的外周面接触,使得直管灯D卡紧于所在容纳腔10a中。

如图32,以横截面为正四边形的容纳腔10a为例,每一容纳腔10a具有双层壁,由内而外分别为第一层壁101,第二层壁102。其中,第一层壁101的每一侧壁均与直管灯D(图中未画出)的外周面接触,以将直管灯D卡紧在内。

如前所述,容纳腔10a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正多边形,例如正三边形、正六边形等。例如,如图33示出了横截面为正三边形且具有双层壁的容纳腔10a的结构。图34示出了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具有双层壁的容纳腔10a的结构。

如图32、图33、图34和图35所示,每一容纳腔10a的侧壁的层数相同,皆为两层;图36所示,容纳腔10a的侧壁的层数不相同,但至少为两层。应 当知晓的是,不管容纳腔10a的横截面为什么形状,每一容纳腔10a的侧壁的层数还可以是三层或者更多,但直管灯一定是卡紧在最内层的侧壁(第一层壁101)所围成的空间中。

继续参照图32,相邻的两个容纳腔10a中,其中一个容纳腔10a具有第一外壁W1,另一个容纳腔10a具有第二外壁W2;所述第一外壁W1与所述第二外壁W2相互贴合。第二外壁W2是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的第二层壁102,同时也是另一个容纳腔10a的第一层壁101;第一外壁W1是其中一个容纳腔10a的第一层壁101,同时也是另一个容纳腔10a的第二层壁102。如图32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壁W2是左侧容纳腔10a的第二层壁102,同时也是右侧容纳腔10a的第一层壁101;第一外壁W1是左侧容纳腔10a的第一层壁101,同时也是右侧容纳腔10a的第二层壁102。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是两个容纳腔10a所共享的两层侧壁。

如图32所示,沿由内而外的方向,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别作为另一个容纳腔10a的第二层壁。也就是说,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贴合前,两个容纳腔10a面对面的一侧分别只有一层侧壁,当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贴合后,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别作为另一容纳腔10a的由内而外的第二层壁。

应当理解,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贴合前,只要其中一个容纳腔10a在面向另一个的一侧只有一层侧壁,就可以通过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的贴合来使得该容纳腔10a具有双层壁的效果,此时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中的其中一个作为另一容纳腔10a的由内而外的第二层壁。

如图32所示的结构中,承载区11未经过弯折,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别位于承载区11两侧的弯折区12中。其中,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分别位于所在弯折区12的中部的弯折面区域。

如图32所示的中盒10中,承载区11未经过弯折,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过弯折区12的弯折后相互贴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区11具有折边,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过承载区11沿折边弯折后相互贴合。如图33所示,以横截面为正三边形 的容纳腔10a为例,承载区11在中间具有折边(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承载区11弯折前,两个容纳腔10a面对面的一侧分别只有单层侧壁(图33a),当承载区11沿图中黑色粗箭头所示方向弯折后,两个单层侧壁叠置,以形成相互贴合的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从而使得容纳腔10a具有双层壁的结构(图33b)。

图34以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容纳腔为例,示出了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使得两个容纳腔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相互贴合、以形成双层壁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区11具有折边,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通过承载区11沿折边弯折后相互贴合,并且,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均位于承载区11中。如图35所示,弯折前,两个容纳腔10a在承载区11一侧均只有一层侧壁(图35a),当承载区11沿图中黑色粗箭头所示方向弯折后,两个单层侧壁叠置,以形成相互贴合的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从而使得容纳腔10a具有双层壁的结构(图35b)。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外壁W1、第二外壁W2贴合前,每一容纳腔10a分别已经具有双层壁,如图36、图37所示。但仍旧可以通过承载区11的弯折来改变容纳腔10a之间的排布方式,此处可参考第二实施例。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容纳腔10a具有双层壁的情况下,内套20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换言之,直管灯D可以省去内套20的设置。

如图32、图33和图34,容纳腔10a由弯折区12和承载区11围绕形成,并且,每一层侧壁均为完整的环形,则弯折面的数量为多边形边数的2倍少2,例如多边形边数为n,n为大于3的自然数,弯折面的面数为为2n-2。两个容纳腔10a相连接的面(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可以为由外侧外内的第n个面,第一外壁W1和第二外壁W2是由承载区11算起第n-1个面。由承载区11算起第n-1个面以后是第一层壁101。

如图35,容纳腔10a由弯折区12和承载区11围绕形成,并且,每一层侧壁均为完整的环形,则弯折面的数量为多边形边数倍多1,例如多边形边数为n,n为大于3的自然数,弯折面的面数为为n+1,两个容纳腔10a相连接的面为承载区11围绕形成,弯折面的数量为多边形边数倍多1,例如多边形 边数为n,n为大3的自然数。

但是应当知晓,对于多层壁的容纳腔来说,可以允许其中至少一层侧壁不是完整的环形,而只是环形的一部分,此时上述有关容纳腔10a相连接的面的计算规则不再适用。

第四实施例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如图38,包装盒还包括外箱30,外箱30适于容纳至少两个中盒10。

其中,中盒10可以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结构。堆叠后,相邻的两个中盒10的容纳腔10a之间具有彼此相贴的侧壁,以获得较大的容积率。

本实施例中,相互堆叠的中盒10的容纳腔10a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38所示,以横截面为正四边形的容纳腔10a为例,堆叠后,所有的容纳腔之间呈矩阵式排列,任意两个相邻的容纳腔10a之间均具有彼此相贴的侧壁。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容积率,减小堆叠后产生的空隙,减少空间浪费,对于外箱30中的多个中盒10而言,至少其中一个中盒10的相邻容纳腔10a之间具有相互贴合的侧壁。如图38所示,该中盒10的一个容纳腔10a具有第一侧壁W1,另一个容纳腔10a具有第二侧壁W2,第一侧壁W1、第二侧壁W2相互贴合。

其中,第一侧壁W1、第二侧壁W2相互贴合的方式可以参照第三实施例。

进一步地,对于外箱30中的多个中盒10而言,至少一个中盒10中,相邻的两个容纳腔10a角对角排布,如图38所示,中盒10的两个容纳腔10a呈角对角排布,两者没有相互贴合的侧壁。角对角排布的两个容纳腔10a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1,容置空间S1用于与另一个中盒10的容纳腔10a嵌合。

其中,容置空间S1与被嵌合的容纳腔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被嵌合的容纳腔能够完全容置在容置空间S1中。

如图39,该图示出了容纳腔10a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三边形的形状。图中,对于其中部分中盒10,相邻容纳腔10a之间具有相互贴合的侧壁,对于 另一部分中盒10,相邻的两个容纳腔10a角对角排布且在两个容纳腔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1,以用于容置另一中盒10的容纳腔。

应当知晓,为了提高外箱30的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外箱30中,可以有部分中盒10采取不同的容纳腔10的排布形式,以方便堆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S1可以与被嵌合的容纳腔的部分外周面的形状相匹配,以与该容纳腔部分嵌合。如图40所示,以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的容纳腔10a为例,容置空间S1的形状与另一中盒的正六边形容纳腔10a的部分外周面相匹配,堆叠后两者部分嵌合。

外箱30的形状也可以根据中盒10的容纳腔10a的形状来设置,例如外箱30的形状与容纳腔10a的形状一致,以方便堆叠。

如图41所示,当中盒10中容纳腔10a的形状为正三边形时,外箱30也为正三边形,通过合理设置各个中盒10中容纳腔10a的排布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箱30的空间。

如图42、图43所示,当中盒10中容纳腔10a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时,外箱30也为正六边形,通过合理设置各个中盒10中容纳腔10a的排布方式,可以使得所有容纳腔10a在外箱30内呈蜂窝式排布,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箱30的空间。图42和图4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图43中外箱30对中盒10的容积率小于图42中外箱30对中盒10的容积率,然而图43中外箱30和中盒10的配置,外箱30在边角处具有缓冲空间,以至于当外箱30在边角处受到的撞击时,可以由缓冲空间先吸收一部分撞击力,使得撞击力不会完全移传递到中盒10,从而适度削减中盒10以及直管灯D受到的撞击力,避免其受到损坏。

依次类推,当中盒中容纳腔10a的形状为其他正多边形时,外箱30相应地可以为同样的正多边形的形状。如图38和图41所示,外箱30和容纳腔10a的形状相同,且外箱30的边长为容纳腔10a边长的整数倍,外箱30对中盒10的容积率可以达到1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中盒10的容纳腔10a也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混合堆叠。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