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880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



背景技术:

升降机构广泛应用于床、椅子、桌子等高度可调的物品上,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自身的伸缩将负载作直线的移动。

现有的升降机构一般都具有若干相互套接的套管,升降机构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套管之间相互移动实现升降机构的伸缩。例如公开号为CN1042542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优选是用于高度可调节桌的升高柱,该升高柱主要由引导件、心轴单元和马达单元组成,其引导件就是由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共三个部件彼此相互套叠而成,马达单元主要提供动力,心轴单元(相当于传动装置)连接引导件和马达单元以将马达单元的动力传递给引导件进而实现带动引导件伸缩。而授权公告号为CN2030955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的引导件则由外管和内管两个部件套叠而成。但不管是由两个部件套叠而成还是由三个部件或更多部件彼此相互套叠而成,相邻两个部件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摩擦。为减小摩擦,因此就需要在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设置滑块以便于相邻两个部件相对滑动。

所以,这种对于这种升降机构而言滑块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现有技术中滑块通常有两个滑块组成,其中一个为短滑块,另一个为长滑块,而且也要同时考虑滑块的安装便携性,而现有技术中滑块存在着安装不方便,自身强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长滑块安装方便,自身强度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所述升降柱由至少两个套管相互套接组成,每两个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第一滑块和第 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外管的内壁底端并与内管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内管的外壁顶端并与外管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滑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扣组,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卡扣部扣接用的卡扣孔,所述第二卡扣组沿第二滑块内壁周向至少分布有两组,每组第二卡扣组沿第二滑块轴向方向分布有两个第二卡扣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在每个第二卡扣部的轮廓外设有分离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外壁径向往外延伸有直线形的滑条,滑条与第二滑块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外管内壁上设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的滑条上设有至少2个滚珠。

优选的,所述的滑条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安装有多个滚珠的滚珠安装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柱中的长滑块,即第二滑块为环形结构,安装时第二滑块是从内管的顶部套进,利用第二滑块内壁上的第二卡扣组与内管的外壁上的卡扣孔实现扣接,用套接的方式进行组装并利用卡扣的连接方式固定,安装非常方便,同时环形结构也使得第二滑块与内管连接地更稳定,变形度小,增加升降柱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整个升降机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机构实施例1中升降柱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升降机构实施例1中升降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升降机构实施例2中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3,一种升降柱上的长滑块结构,整个升降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升降柱,底座1内安装有用于带动升降柱伸缩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1,电机11输出端连接蜗杆,蜗杆啮合有蜗轮12,蜗轮12同轴传动连接有丝杆10,电机11转动是带动丝杆10转动,丝杆10上设有丝杆螺母13,丝杆10转动时带动丝杆螺母13上下升降,所述升降柱由至少两个套管相互套接组成,螺母带动套管上下升降,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多级螺母来实现多级套管升降,本实施例中有三根套管,由内往外分别为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每两个相互套接的套管中包括内管2和外管3,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组合为例,第一套管为内管2,第二套管为外管3,内管2和外管3之间设有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4固定在外管3的内壁底部并与内管2滑动配合,即第一滑块4与内管2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滑块5固定在内管2的外壁顶部并与外管3滑动配合,第二滑块5是与外管3相对滑动,其中为了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4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4其中一端面朝第二滑块5延伸有第一卡扣部41,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41有4个,沿第一滑块4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管3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41扣接用的环形卡槽31,安装时第一滑块4从外管3的底部套入,第一卡扣部41刚好嵌入环形卡槽31内实现扣接,安装非常方便,而且外管3表面也不会出现孔眼,外观更好,第二滑块5也为环形结构,相对于分体式的滑块而言,整体式的环形结构安装更为方便,而且牢固度更好,单体的滑块容易变形,所述第二滑块5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扣组,所述第二卡扣组沿第二滑块5内壁周向至少分布有两组,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组有四组,其中每组第二卡扣组沿第二滑块5轴向方向分布有两个第二卡扣部51,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卡扣部51沿轴向方向相对而设,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卡扣部51扣接用的卡扣孔22,卡扣孔22与第二卡扣部51的位置、数量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5的轴向长度要大于第一滑块4的轴向长度,因为第二滑块5主要起到是引导或导向的作用,轴向方向相对接触面积较大,而第一滑块4主要起到滑移作用,轴向方向接触面积小。为了使得安装第二滑块5时更省力,所述第二滑块5在每个第二卡扣部51的轮廓外设有分离槽52,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扣部51大致呈腰形状,而 分离槽52也大致呈腰形状,第二滑块5套入内管2时,第二卡扣部51借助分离槽52的间隙产生径向方向的弹性形变,直至第二卡扣部51成功嵌入卡扣孔22中。对于第一滑块4而言,第一滑块4卡入外管3时,第一卡扣部41也是需要一定的弹性空间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为第一滑块4的第一卡扣部在安装时提供避让空间的避让部23,第一滑块4组装时,第一卡扣部41可在避让部23的空间内产生弹性形变,避让部23设置内管2的底部,可以避免内管2的顶部设置过多的孔,造成内管2顶部强度降低,所述避让部23为设在内管2外壁上的盲孔或者通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灰尘等粘附到内管2外壁上造成滑动不顺畅的问题,本实施例在所述的外管3外部套有波纹状的防尘护套7,波纹状的防尘护套7可根据升降柱的伸缩情况发生弹性形变。

另外,为了能够避免外管3与内管2滑动到最大距离时,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发生刚性碰撞,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之间设有限位环槽21,所述限位环槽21内设有弹性限位圈20,弹性限位圈20优选为橡胶圈,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圈20设在靠近第二滑块5附近位置,传统的升降机构中当外管3往上移动时,第一滑块4跟着往上滑动,当滑动到接近最大距离时,第一滑块4直接与第二滑块5发生刚性碰撞,由于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是卡扣的形式固定,在刚性碰撞下极容易脱出,造成第一滑块4或第二滑块5脱落,一旦滑块脱落,升降机构就无法继续工作,为了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弹性限位圈20,在外管3往上滑动时,第一滑块4会优先与弹性限位圈20接触,弹性限位圈20的对第一滑块4的作用力相对较小,不容易造成第一滑块4中的第一卡扣部41脱落,同时设置弹性限位圈20后,第二滑块5不会再受到第一滑块4的碰撞,稳定性更好,能让升级机构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为了加强第二滑块5的导向作用,所述第二滑块5的外壁径向往外延伸有直线形的滑条53,本实施例中滑条53有4个,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滑块5的外壁上,滑条53与第二滑块5轴向方向平行,所述外管3内壁上设有与滑条53相匹配的滑槽32,外管3与内管2发生相对滑动时,滑条53在滑槽32内滑动,为了减小滑条53与滑槽32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的滑条53上设有至少2个滚珠6,从而将滑条53与滑槽32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减轻滑条53的磨损度。同理,为了减小第一滑块4与内管2外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本实施例第一滑块4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滚珠6,从而将第一滑块4与内管2外壁之间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减轻第一滑块4的磨损度。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在滑条53上设置轴向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安装有多个滚珠6的滚珠安装条,这样安装滚珠6更方便,直接将安装有滚珠6的滚珠安装条直接卡到安装槽内即可。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卡扣部41扣接的是环形卡槽31,在不加以限位的情况下,第一滑块4是可以转动的,但是实际情况下,这种转动容易造成第一卡扣部41与环形卡槽31之间产生摩损,长期以往容易导致第一卡扣部41尺寸变形从而脱离环形卡槽31,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滑块4进行改进,所述第一滑块4远离第二滑块5的端面上径向往外延伸有环形凸缘42,环形凸缘42很好的限位了第一滑块4与外管3的轴向定位,使其轴向方向的微小位移更小,另外所述第一滑块4的外壁上设有防止第一滑块4转动的定位条43,所述定位条43插入所述滑槽32内,定位条43插入滑槽32后,让第一滑块4无法转动,使得第一卡扣部41不能在环形卡槽31内进行转动,减轻磨损度。另外,抛开本实施例来说,在升降机构没有弹性限位圈20的情况下,当第一滑块4滑动到第二滑块5附近时,第一滑块4中的第一卡扣部41极易与滑条53产生物理干涉,所以也是要对第一卡扣部41进行转动限位的,所以在不设计弹性限位圈20的情况下,利用定位条43与滑槽32定位,然后将第一卡扣部41与滑条53相互错开设置,也是避免第一滑块4与第二滑块5发生碰撞的一种方案。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块4上没有设置滚珠6,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一滑块4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储油槽45,设计环形储油槽45后,润滑油可临时储存在环形储油槽45内,第一滑块4与内管2外壁滑动时,储存在环形储油槽45内的润滑油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减小第一滑块4与内管2之间的摩擦力,环形储油槽45还能降低润滑油的流失,浪费率低,为了使得润滑油能更好地进入到环形储油槽45内,所述第一滑块4中朝第二滑块5方向的的端面与环形储油槽45之间设有进油槽46,用户只需在内管2的外壁上涂抹一定润滑油,当第一滑块4滑动在内管2外壁上时,润滑油会自动沿进油槽46进入环形储油槽45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 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