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082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瓶盖密码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瓶盖密码锁。



背景技术:

防止假冒伪劣是现代各种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尤其随着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越大,被假冒的危险性也越高,因此防伪对于维护合法商家或者消费者的利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液体商品的防伪是各种商品防伪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比如酒类产品,一方面需要考虑液体的密封存放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考虑防伪问题,因此相对其他固体类或者形态相对固定的产品的防伪,更多地依赖于存放装置与防伪的结合。

现有的一些专利中提供了一些瓶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伪的作用。在专利CN202226202U中提出了一种带密码锁的瓶盖,该瓶盖由一上盖、一圆环形密码圈和一瓶口套组成,所述上盖通过其外圆上的螺旋丝扣和瓶口套接,圆环形密码圈水平安装子所述瓶口套的外圆周上,每个密码圈内孔上设有一个凹口,所述瓶口套上设有一个能沿瓶口套径向摆动的栓块,上盖上设有一个与栓块动配合连接的凸块。

这个专利内容中密码锁的设置,对于防伪具有一定的作用,消费者在打开瓶盖时,需要先获取密码,转动所述密码圈,使得每个密码圈内孔的凹口都正好对准所述瓶口套上的所述栓块。当转动所述上盖时,所述上盖上的所述凸块推动所述栓块摆向所述密码圈内孔上的所述凹口,从而所述上盖可以顺利打开。这种带密码锁的瓶盖装置凸块与栓块动配合,一方面存在连接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密码环在转动时,密码环智能子预定角度内转动,而不能进行完整一周的转动。换句话说,在强制转动一周时,可能损坏密码锁。

在专利CN201694517U中提出了一种密码锁瓶盖,其包括一瓶盖主体,该瓶盖主体上设置有密码锁机构,所述密码锁机构包括塞盖、开关支架、弹性部件、内数字转盘支架、外数字转盘支架、内数字转盘、外数字转盘和上壳,所述瓶塞盖与所述瓶盖主体连接,在所述瓶盖主体上部设置有凹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开关支架压在所述弹性部件上,在所述开关支架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瓶塞盖内设置的凹槽相匹配,在所述瓶塞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孔,所述内数字转盘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开关支架上方,所述内数字转盘支架和所述外数字转盘支架下部分别设置有与开关支架匹配的卡槽,所述内数字转盘和外数字转盘设置于所述上壳内,并从所述上壳上设置的缺口露出一部分,所述上壳与瓶盖主体连接为一体。这种密码锁瓶盖装置采用弹性部件以及开关支架等部件配合实现锁闭,结构相对复杂,且所述外壳于瓶盖主体固定地连接,也就是说,使用者不能随意转动所述密码锁瓶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瓶盖密码锁适于锁闭于一瓶盖装置,使得在没有解锁的状态下,所述瓶盖不能被触及而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一外锁体、一内锁体和一锁闭机构,所述外锁体通过所述锁闭机构锁接于所述内锁体,所述内锁体适于连接于所述瓶盖装置,当锁闭状态时,所述外锁体可以相对于所述内锁体自由转动,但不能脱离所述内锁体,从而锁闭所述瓶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当锁闭状态时,所述内盖可以自由转动,所述外锁体与所述瓶盖装置相对独立,任意转动所述外锁体不会有任何影响,防止强制性地转动对瓶盖密码锁和所述瓶盖装置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每个所述瓶盖密码锁对应唯一的密码,当密码被获取后,所述密码失效,使得所述瓶盖密码锁只能使用一次,防止假冒。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一密码环,所述密码环包括一内环壁,所述内环壁具有至少一第一密码口,且所述锁闭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锁闭凸起,在锁闭状态时,所述密码环被第一锁闭凸起阻挡而不能脱离所述内锁体,从而锁闭所述瓶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至少一隔环,所述隔环被重叠设置于所述密码环下方,并与所述密码环形成一环绕空间,所述内锁体包括一内盖,所述第一锁闭凸起设置于所述内盖,且凸出于所述环绕空间内,所述环绕空间为所述锁闭凸起随所述内盖的自由转动提供转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可以相对于内盖独立地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密码环包括一外环壁,所述外环壁上具有至少一密码区,当所述密码区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锁闭凸起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密码口,从而使得所述密码环脱离所述内锁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外盖包括一外盖主体和一插片,所述外盖主体具有一密码窗,所述插片可脱离地遮盖所述密码窗,从而提供调节密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一底盖板,被安装于所述外盖底部,从而将所述密码以及所述隔环封闭于所述外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底盖板具有一第三密码口,所述内锁体包括一第三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内盖,所述第三密码口适于所述第三锁闭锁闭凸起穿过,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脱离所述内锁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中所述底盖板具有至少一连接件,所述外盖具有至少一连接槽,所述连接件以凸起的形式被安装于所述连接槽,从而将所述底盖板连接于所述外盖。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及优势,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瓶盖密码锁,其包括:一外锁体、一内锁体和一锁闭机构;所述内锁体适于被安装于一瓶盖装置,所述内锁体通过所述锁闭机构可自由转动地锁接于所述内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锁闭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锁闭凸起、至少一密码环和至少一隔环,所述隔环与所述密码重叠设置形成一环绕空间,所述第一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内锁体,所述密码环被设置于所述外锁体,所述第一锁闭凸起延伸于所述环绕空间,以便于所述外锁体可以相对于所述内锁体自由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密码环具有一第一密码口,适于所述第一锁闭凸起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外锁体包括一外盖,所述密码环和所述隔环被安装于所述外盖内,以便于所述密码环和所述隔环随同所述外盖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外盖包括一外盖主体和一插片,所述外盖主体具有一密码窗,所述密码环通过所述密码窗显示,所述插片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密码窗,以便于遮盖所述密码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密码环包括一外环壁和一内环壁,所述外环壁上具有至少一标识符,显示密码标识,所述第一密码口位于所述内环壁,与其中一个所述标识符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外环壁上具有多个所述标识符,间隔地设置,且其中一个为预设密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外锁体包括一底盖,所述被安装于所述外盖底部,以便于将所述密码环以及所述隔环封闭于所述外盖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呈由下至上的收缩状,以便于将所述底盖插接于所述外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包括至少一连接件,相应地,所述外盖具有至少一连接槽,适于容纳连接所述连接件,以便于将所述底盖安装于所述外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包括两所述连接件,被对称地设置,相应地,所述外盖具有两所述连接槽,分别用于容纳连接各所述连接件,以便于将所述底盖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外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内锁体包括一内盖,所述内盖适于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所述第一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内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锁闭机构包括一第三锁闭凸起和一第三密码口,所述第三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内盖,所述第三密码口被设置于所述底盖,所述第三密码口适于所述第三锁体凸起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内盖包括一环绕层,所述环绕层位于所述内盖,位置与所述底盖相对应,所述第三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环绕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具有一转动槽,所述第三锁闭凸起延伸于所述转动槽,以便于在所述转动槽内相对于所述外锁体自由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三密码口与所述第三密码口相连通,以便于当所述第三锁闭凸起相对转动至所述第三密码口时,所述第三锁闭凸起可以相对穿过所述第三密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底盖包括一外层和一内层,所述外层叠层环绕于所述内层形成所述转动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第三密码口被设置于所述内层,且贯通所述内层,以便于所述第三锁闭凸起相对穿过所述第三锁闭凸起而与所述底盖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第三密码口被所述外层遮挡,从而使得所述密码口不会显露于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锁闭机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呈线性地沿所述内盖延伸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锁闭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密码环和多个所述隔环,各所述密码环和各所述隔环交替地重叠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锁闭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二锁闭凸起和至少一第二密码口,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被设置于所述内盖,所述第二密码口被设置于所述密码环的所述内环壁,所述第二密码口适于被所述第二锁闭凸起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第二锁闭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锁闭凸起的宽度,所述第二密码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密码口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第二锁闭凸起在纵向沿线性排布,以便于同时穿过各所述密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各所述第二密码口的位置与所述密码环的所述外环壁的非密码的所述标识符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瓶盖密码锁中所述第一锁闭凸起、第二锁闭凸起、第三锁闭凸起以及所述环绕层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内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用于一瓶盖时纵向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一隔环与外盖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一底盖与外盖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锁闭状态时横向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解锁状态时横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开启过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外盖、底盖以及隔环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锁闭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9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瓶盖密码锁。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一外锁体10、一内锁体20和一锁闭机构30。

所述内锁体20适于被可分离地安装于一瓶盖装置1,所述外锁体10通过所述锁闭机构30锁接于所述内锁体20,从而通过所述外锁体10锁闭所述瓶盖装置。

参照图6,图7,所述瓶盖密码锁具有一锁闭状态和一解锁状态,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外锁体10锁闭于所述内锁体20上而不能脱离,从而使得所述瓶盖装置被锁闭遮挡而不能被开启。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锁体10能够脱离所述内锁体30,从而使得内锁体30能够被操作而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进而使得所述瓶盖装置得以展露于外部而被开启。

所述外锁体10包括一外盖11、至少一密码环12和一隔环13,所述密码环12被设置于所述外盖11内,从而使得所述密码环12被遮盖。所述隔环13被叠合于所述密码环12上部,与所述密码环12形成一环绕空间130。

所述内锁体20包括一内盖21,所述内盖21适于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并且遮盖所述瓶盖装置1。也就是说,当所述内盖21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时,所述瓶盖装置1隐藏于其内部而不能被操作而开启,而当所述内盖21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时,所述瓶盖装置1展露于外部,从而所述瓶盖装置1可以被操作而开启。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所述瓶盖装置的形状,所述内盖11以及所述内盖21都为桶状,以便于套接于所述瓶盖装置1。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1以螺纹或压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当所述内盖展现于外部,且需要开启所述瓶盖装置1时,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外力转动所述内盖21的方式,使得所述外盖21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比如通过手拧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瓶盖装置1包括一瓶盖2、一密封球套筒3、一密封圈4和一密封球5,所述密封球5被设置于所述密封球套筒3内,所述密封球套筒3适于套接于所述瓶体6的瓶口位置,以便于通过球体密封的方式密封一瓶体6内的液体。所述瓶盖2套接于所述瓶体6的瓶口外部,遮盖、封闭所述瓶体6的瓶口。所述瓶盖密码锁锁闭于所述瓶盖2外,也就是说,要得到所述瓶体6内盛放的液体,如酒水,就需要先解锁所述瓶盖密码锁,使得所述内盖20展现于外部,进而操作所述内盖20,使得所述内盖20脱离所述瓶盖2,进而卸去所述瓶盖2,或者操作所述内盖20协同所述瓶盖2脱离所述瓶体6。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瓶盖2和所述内盖21之间设置一密封垫7,以更加严密的密封所述瓶盖2。特别地,所述密封垫7具有摩擦防滑作用,从而使得所述内盖21和所述瓶盖2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所述内锁体20包括至少一第一锁闭凸起22,凸出地被设置于所述内盖21,延伸向所述隔环13所对应的所述环绕空间130,以便于当所述外锁体10转动时,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可以相对于所述外锁体10自由转动,而不会阻挡所述外锁体10的转动。也就是说,当所述瓶盖密码锁锁闭于所述瓶盖装置时,用户试图转动所述瓶盖密码锁时,只有所述外锁体10相对于所述内锁体20自由转动,转动不会对所述内锁体20以及所述瓶盖装置产生任何影响,且由于所述环绕空间130是闭合的环形空间,因此连续转动一周或更多周也不会对所述内锁体20以及所述瓶盖装置1产生影响,不同于现有专利中提出的瓶盖装置,只能在有限的角度内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锁体10包括一底盖14,所述底盖14被安装于所述外盖21的底部,以便于将所述密码环12封闭于所述外盖21。

进一步,所述密码环12包括一外环壁121和一内环壁122。所述内环壁122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密码口1221,适于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穿过。也就是说,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的位置与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内环壁122上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相对应,从而向上移动所述外锁体10,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被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穿过,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脱离所述内锁体20。

所述外环壁121具有至少一标识符1211,所述标识符1211用于标识密码内容。也就是说,多个所述标识符1211中的其中一个对应所述瓶盖装置1的开启密码中的一位。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环壁121上设置有10个所述标识符121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外环壁121。举例地但不限于,所述标识符1211可以选取0至9的十个数字,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外环壁121,此时,所述密码环12对应的可能密码是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符号中其中一个,也就是说,所述瓶盖装置的一位密码的可能性有10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标识符1211的内容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被实施的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实施为不同的方式,举例地但不限于,英文字母、罗马数字、盲文数字等。

所述外盖11包括外盖主体111和一插片112,所述外盖主体111具有一密码窗1111,所述插片112可分离地插接于所述密码窗1111,从而遮盖所述密码窗111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是,上述所述插片112和所述外盖主体111的插接的连接方式,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被实施的一方式,所述插片112和所述外盖主体111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片112和所述外盖主体11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连接方式,举例地当不限于,磁性吸引的方式、螺接的方式、一体地翻盖连接方式等。

特别地,在本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插片112内侧具有一特征信息1120,用于获取所述瓶盖密码锁的密码。所述特征信息可以被实施为,举例地但不限于,二维码、条形码、特征图案等。也就是说,用户在开启所述插片112后,需要借助所述插片112内显示的所述特征信息来获取密码,比如通过手机扫描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所述瓶盖密码锁对应唯一且只能使用一次的密码,密码在被获取后,即变为失效密码,从而防止所述瓶盖密码锁的被重复使用,防止假冒应用所述瓶盖密码锁的瓶体6内的商品。也就是说,当假冒者重复使用所述瓶盖密码锁,用户扫描所述插片112的特征信息1120时,会得到一个假冒的提示信息,而不是获取密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特征信息1120以及密码获取的方式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实施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方式来获取密码。

进一步,当所述插片112脱离所述外盖主体111时,所述密码环12通过所述密码窗1111展现于外部。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密码窗1111的位置调节所述密码环12,使得所述密码环12转动至不同位置。比如,可以通过手指拨动的方式转动所述密码环12。换句话说,当用户要调节密码时,需要先去掉所述外盖11的所述插片112,使得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外环壁121的所述标识符1211显露,从而根据对应所述密码,调节所述密码环12,使得所述密码窗口1111展现所述密码对应的所述标识符1211。

所述内锁体20还包括至少一第二锁闭凸起23,配合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 凸出地被设置于内盖21外部,延伸向所述隔环13对应的所述环绕空间130,以便于当所述外锁体10转动时,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可以相对于所述外锁体10自由转动,而不会阻挡所述外锁体10的转动。

相应地,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内环壁121具有至少一第二密码出口1222,适于所述内盖21的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穿过。也就是说,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的位置与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内环壁122上的所述第二密码口1221相对应,从而向上移动所述外锁体10时,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二密码口1221被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穿过,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脱离所述内锁体20。

进一步,所述内锁体20还包括一第三锁闭凸起24,凸出于所述内盖21的外侧。相对应,所述底盖14具有一第三密码口141,适于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穿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与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12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各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一密码出口1221与所述底盖14的所述第三密码出口141位于同一直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和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都可以穿过所述第一密码出口1221和所述第三密码出口141,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脱离所述内锁体20。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和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12位于沿所述内盖21纵向延伸的方向。

更进一步,所述内锁体20包括一环绕层25,所述环绕层25环绕于所述内盖21,所述环绕层25位于与所述底盖14位置相对应。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被设置于所述环绕层25。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以及所述环绕层25一体地被设置于所述内盖21。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以及所述环绕层25与所述内盖21以圆滑的方式连接,从而方便用户的手动操作,比如拧转,避免所述内锁体20伤害用户手部。进一步,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内锁体20,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以及所述环绕层25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内盖21,并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 以及所述环绕层25的边角相对圆滑。

参照图2,图5,所述底盖14包括一内层142和一外层143,所述外层143重叠环绕于所述内层142。所述第三密码口141被设置于所述内层142,且贯通所述内层,以便于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相对穿过,所述内层142被所述外层143环绕,从而使得第三密码口141不会直接显露于外部。更进一步,所述外层143环绕所述内层142形成一转动槽1420,位于所述底盖14的上端,与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提供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相对自由转动的空间。所述转动槽1420和所述第三密码口141相连通,也就是说,当转动所述外锁体10时,当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沿所述转动槽1420相对转动,且当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到达所述第三密码口的上方时,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可以沿所述第三密码口14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底盖14脱离所述内盖,而在其他位置时,所述底盖14都被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阻挡而不能离开。特别地,所述内层142靠近所述第三密码口141的位置具有预定坡度,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沿所述转动槽1420转动时,过渡性地滑动至所述第三密码口141内,且方便用户找到所述第密码口141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顺利地脱离所述内锁体2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这个优选实施中,所述外层143具有预定的倾斜度,使得所述外层143的开口由下至上减小,从而可以方便地从所述外盖11底部插接于所述外盖11内。

进一步,所述底盖14的所述外层143上包括至少一连接件1431,用于连接于所述外盖11。特别地,所述连接件1431为凸出结构。相应地,所述外盖11上具有至少一连接槽110,用于容纳所述底盖14的所述外层143的所述连接件1431,从而将所述底盖1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盖11。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盖14包括两个所述连接件1431,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底盖14的所述外层143,相对应地,所述外盖11具有两所述连接槽110,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外盖11内侧,各所述连接件1431与各所述连接槽110相对应,以便于将所述底盖14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外盖11内。

参照图2,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隔环13包括一固定件131,用于将所述隔环13连接于所述外盖11。相应地,所述外盖11具有一固定槽120,用于固定所述隔环13的所述固定件131,从而将所述隔环13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盖11。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隔环13包括两个所述固定件131,对称地分布于所述隔环13外侧,相应地,所述外盖11具有两所述固定槽120,对称帝设置于所述外盖11内侧,各所述固定件131与各所述固定槽120想对应,以便于将所述隔环13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外盖11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4的所述连接件1431和所述隔环13的所述固定件131的都被实施为方形凸起结构,以实现各自的安装,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底盖14的所述连接件1431和所述隔环13的形状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被实施为其它形状,如三角形、梯形等。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槽110和所述固定槽120分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外盖11内,且每连接槽110和每所述固定槽120相连通而成为一连通槽,而且所述连接槽110和所述固定槽120的尺寸相同,其沿所述内盖11延伸,从而使得所述隔环13的所述固定件131和所述底盖14的所述连接件1431可以任意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制造、安装更加方便,且降低制造工艺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环绕层25具有预定厚度,凸出于所述内盖21外表面。且厚度大于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高度,从而使得当所述外锁体10脱离所述内锁体20时,所述底盖14不会阻挡所述外锁体10的相对运动,使得所述外锁体10可以顺利脱离所述内盖2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1被可分离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瓶盖2,因此当转动所述外锁体10时,所述内锁体20并不转动,因此上述所描述的所述内锁体20的相关部件的转动,如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以及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的相对转动,都是相对于所述外锁体10的相对转动,而不是相对于所述瓶盖装置1的运动。

更进一步,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密码口1222的宽度,相对应,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大于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的宽度,以适应各自对应的密码口。特别地,所述第一密码口121对应预定密码的所述标识符1211,而所述第二密码口122对应非密码的所述标识符1211。也就是说,在制造所述密码环12时,在多个所述密码标识符1211中预先选定一个所述标识符1211作为预定的密码,并且相应的在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内环壁122上设置所述具有较大宽度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宽度对应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而在其余所述标识符1211为非密码区对应的所述内环壁122的设置所述第二密码口1222,宽度对应所述第二锁闭凸起,从而使得当所述密码环12在所述外盖11的所述密码窗110中显示的所述标识符1211为所述预定密码时,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的位置对应与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对应,所述第二密码口1222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相对应,所述第三密码口141与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相对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所述密码环12上仅有一个所述标识符1211是预定密码,而其余所述标识符1211都为非密码,因此对应的所述内盖21有一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而有多个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例如,当设置0至9的10个所述标识符,且预定其中的一个数字,比如0为预定密码时,其余的1至9均为非密码,且对应9个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和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均匀的间隔围绕于所述内盖21的外表面。

换句话说,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1和所述第二密码口122以及所述内盖21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和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构成锁闭结构30。当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和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被所述密码环12阻挡时,所述锁闭机构30处于锁闭状态,从而依赖所述锁闭机构30的阻挡方式,使得所述外锁体10不能脱离所述内锁体20。当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密码口121的位置对应,且所示第二锁闭凸起23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密码口122的位置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能够相对密码环12而移动穿过所述第一密码口121,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能够相对密码环12而移动穿过所述第二密码口122,所述锁闭机构30处于解锁状态。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锁体20包括4个所述密码环12,每所述密码环12分别在对应的外壁设置10个所述标识符1211,比如设置10个数字。此时,所述瓶盖密码锁的密码由4位密码组成,且每一位都有10种可能性,因此,可能的密码组合就是104=10000。也就说,在试探开锁时,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尝试10000次,才能找到正确的密码,解锁所述瓶盖密码锁。

相应地,所述外锁体10包括4个所述隔环13,分别与各所述密码环12交替的重叠设置。所述内锁体20的所述内盖21包括四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以及四个一列的多列所第二锁闭凸起23。且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位于同一直线形成一列,且每四个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位于一列。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的列数由非密码的所述标识符1211的数量决定。

多列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和一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与各所述密码环12相配合构成所述锁闭结构3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环13与所述密码环12重叠设置,为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以及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提供相对转动的空间,另一方面,所述隔环13将相邻的两所述密码环12隔开,从而使得所述密码环12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防止乱码现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密码环12和所述隔环14的数量仅作为举例而并不是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所述密码环12和所述隔环14。

参照图8,当需要开启应用的所述瓶盖密码装置的一瓶体1时,可以实施的过程,举例地,先取掉所述外盖11的所述插片111,使得所述密码环12在所述密码窗110中展现;进而通过插片111内侧显示的特征信息来获取所述瓶盖密码锁对应的密码,比如通过手机扫面二位码或条形码获得返回密码;继而,通过手指波动各所述密码环12,使得各所述密码环12的所述标识符1211显示为预定密码的所述标识符1211,例如密码1111;进而可以向上拔起所述外锁体10,使得所述外锁体10脱离所述内锁体20,此时所述内锁体20展示于外部;进一步操作所述内锁体20,如拧转的方式,使得所述内锁体20脱离所述瓶盖2,使得所述瓶盖2展现,或者所述内锁体20随同所述瓶盖2脱离瓶体,从而完成开启所述瓶盖装置1。

参照图9至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瓶盖密码锁包括一外锁体10A、一内锁体20A和一锁闭机构30A。

所述内锁体20A适于被可分离地安装于一瓶盖装置1,所述外锁体10A通过所述锁闭机构30A锁接于所述内锁体20A,从而通过所述外锁体10A锁闭所述瓶盖装置。

参照图12,13,所述瓶盖密码锁具有一锁闭状态和一解锁状态,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外锁体10A锁闭于所述内锁体20A上而不能脱离,从而使得所述瓶盖装置被锁闭遮挡而不能被开启。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外锁体10A能够脱离所述内锁体30A,从而使得内锁体30A能够被操作而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进而使得所述瓶盖装置得以展露于外部而被开启。

所述外锁体10A包括一外盖11A、至少一密码环12A和一隔环13A,所述密码环12A被设置于所述外盖11A内,从而使得所述密码环12A被遮盖。所述隔环13A被叠合于所述密码环12A上部,与所述密码环12A形成一环绕空间13A0A。

所述内锁体20A包括一内盖21A,所述内盖21A适于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并且遮盖所述瓶盖装置1。也就是说,当所述内盖21A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时,所述瓶盖装置1隐藏于其内部而不能被操作而开启,而当所述内盖21A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时,所述瓶盖装置1展露于外部,从而所述瓶盖装置1可以被操作而开启。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所述瓶盖装置的形状,所述内盖11A以及所述内盖21A都为桶状,以便于套接于所述瓶盖装置1。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1A以螺纹或压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瓶盖装置1,当所述内盖展现于外部,且需要开启所述瓶盖装置1时,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外力转动所述内盖21A的方式,使得所述外盖21A脱离所述瓶盖装置1,比如通过手拧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瓶盖装置1包括一瓶盖2、一密封球套筒3、一密封圈4和一密封球5,所述密封球5被设置于所述密封球套筒3内,所述密封球套筒3适于套接于所述瓶体6的瓶口位置,以便于通过球体密封的方式密封一瓶体6内的液体。所述瓶盖2套接于所述瓶体6的瓶口外部,遮盖、封闭所述瓶体6的瓶口。所述瓶盖密码锁锁闭于所述瓶盖2外,也就是说,要得到所述瓶体6内盛放的液体,如酒水,就需要先解锁所述瓶盖密码锁,使得所述内盖20A展现于外部,进而操作所述内盖20A,使得所述内盖20A脱离所述瓶盖2,进而卸去所述瓶盖2,或者操作所述内盖20A协同所述瓶盖2脱离所述瓶体6。

进一步,所述内锁体20A包括至少一第一锁闭凸起22A,凸出地被设置于所述内盖21A,延伸向所述隔环13A所对应的所述环绕空间130A,以便于当所述外锁体10A转动时,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可以相对于所述外锁体10A自由转动,而不会阻挡所述外锁体10A的转动。也就是说,当所述瓶盖密码锁锁闭于所述瓶盖装置时,用户试图转动所述瓶盖密码锁时,只有所述外锁体10A相对于所述内锁体20A自由转动,转动不会对所述内锁体20A以及所述瓶盖装置产生任何影响,且由于所述环绕空间130A是闭合的环形空间,因此连续转动一周或更多周也不会对所述内锁体20A以及所述瓶盖装置1产生影响,不同于现有专利中提出的瓶盖装置,只能在有限的角度内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锁体10A包括一底盖14A,所述底盖14A被安装于所述外盖21A的底部,以便于将所述密码环12A封闭于所述外盖21A。

进一步,所述密码环12A包括一外环壁121A和一内环壁122A。所述内环壁122A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密码口1221A,适于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穿过。也就是说,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的位置与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内环壁122A上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A相对应,从而向上移动所述外锁体10A,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A被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穿过,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A脱离所述内锁体20A。

所述外环壁121A具有至少一标识符1211A,所述标识符1211A用于标识密码内容。也就是说,多个所述标识符1211A中的其中一个对应所述瓶盖装置1的开启密码中的一位。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环壁121上设置有10A个所述标识符1211A,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外环壁121A。举例地但不限于,所述标识符1211A可以选取0至9的十个数字,等间距地设置于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外环壁121A,此时,所述密码环12A对应的可能密码是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符号中其中一个,也就是说,所述瓶盖装置的一位密码的可能性有10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标识符1211A的内容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被实施的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实施为不同的方式,举例地但不限于,英文字母、罗马数字、盲文数字等。

所述外盖11A包括外盖主体111A和一插片112A,所述外盖主体111A具有一密码窗1111A,所述插片112A可脱离地插接于所述密码窗1111A,从而遮盖所述密码窗1111A。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是,上述所述插片112A和所述外盖主体111A的插接的连接方式,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被实施的一方式,所述插片112A和所述外盖主体111A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片112A和所述外盖主体111A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连接方式,举例地当不限于,磁性吸引的方式、螺接的方式、一体地翻盖连接方式等。

特别地,在本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插片112A内侧具有一特征信息1120A,用于获取所述瓶盖密码锁的密码。所述特征信息可以被实施为,举例地但不限于,二维码、条形码、特征图案等。也就是说,用户在开启所述插片112A后,需要借助所述插片112A内显示的所述特征信息来获取密码,比如通过手机扫描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所述瓶盖密码锁对应唯一且只能使用一次的密码,密码在被获取后,即变为失效密码,从而防止所述瓶盖密码锁的被重复使用,防止假冒应用所述瓶盖密码锁的瓶体6内的商品。也就是说,当假冒者重复使用所述瓶盖密码锁,用户扫描所述插片112A的特征信息1120A时,会得到一个假冒的提示信息,而不是获取密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特征信息1120A以及密码获取的方式仅作为举例来说明可以实施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它不同的方式来获取密码。

进一步,当所述插片112A脱离所述外盖主体111A时,所述密码环12A通过所述密码窗1111A展现于外部。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密码窗1111A的位置调节所述密码环12A,使得所述密码环12A转动至不同位置。比如,可以通过手指拨动的方式转动所述密码环12A。换句话说,当用户要调节密码时,需要先去掉所述外盖11A的所述插片11A2,使得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外环壁121A的所述标识符1211A显露,从而根据对应所述密码,调节所述密码环12A,使得所述密码窗口1111A展现所述密码对应的所述标识符1211A。

进一步,所述内锁体20A还包括一第三锁闭凸起24A,凸出于所述内盖21A的外侧。相对应,所述底盖14A具有一第三密码口14A1,适于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穿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与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1A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当所述瓶盖密码锁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各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第一密码出口1221A与所述底盖14A的所述第三密码出口141A位于同一直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和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都可以穿过所述第一密码出口12A21A和所述第三密码出口14A1,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A脱离所述内锁体20A。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和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12A位于沿所述内盖21A纵向延伸的方向。

更进一步,所述内盖21A包括一环绕层214A,所述环绕层214A环绕于所述内盖21A,所述环绕层214A位于与所述底盖14A位置相对应。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被设置于所述环绕层214A。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以及所述环绕层25A一体地被设置于所述内盖21A。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以及所述环绕层25A与所述内盖21A以圆滑的方式连接,从而方便用户的手动操作,比如拧转,避免所述内锁体20A伤害用户手部。进一步,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内锁体20,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以及所述环绕层25A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内盖21A,并使得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以及所述环绕层25A的边角相对圆滑。

参照图9,图10,图11,所述底盖14A包括一内层142A和一外层143A,所述外层143A重叠环绕于所述内层142A。所述第三密码口141A被设置于所述内层142A,且被所述外层143A环绕,从而使得第三密码口141A不会显露于外部。更进一步,所述外层143A环绕所述内层142A形成一转动槽1420A,位于所述底盖14A的上端,与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提供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相对自由转动的空间。所述转动槽1420A和所述第三密码口14A1相连通,也就是说,当转动所述.外锁体10A时,当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沿所述转动槽1420A相对转动,且当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到达所述第三密码口141A的上方时,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可以沿所述第三密码口14A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底盖14A脱离所述内盖,而在其他位置时,所述底盖14A都被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阻挡而不能离开。特别地,所述内层142A靠近所述第三密码口141A的位置具有预定坡度,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沿所述转动槽1420A转动时,过渡性地滑动至所述第三密码口141A内,且方便用户找到所述第密码口141A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外锁体10A顺利地脱离所述内锁体20A。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这个优选实施中,所述外层143A具有预定的倾斜度,使得所述外层143A的开口由下至上减小,从而可以方便地从所述外盖11A底部插接于所述外盖11A内。

进一步,所述底盖14A的所述外层143A上包括至少一连接件1431A,用于连接于所述外盖11A。特别地,所述连接件1431A为凸出结构。相应地,所述外盖11A上具有至少一连接槽110A,用于容纳所述底盖14A的所述外层143A的所述连接件1431A,从而将所述底盖14A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盖11A。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底盖14A包括两个所述连接件1431A,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底盖14A的所述外层143A,相对应地,所述外盖11A具有两所述连接槽110A,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外盖11A内侧,各所述连接件1431A与各所述连接槽110A相对应,以便于将所述底盖14A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外盖11A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隔环13A包括一固定件131A,用于将所述隔环13A连接于所述外盖11A。相应地,所述外盖11A具有一固定槽120A,用于固定所述隔环13A的所述固定件131A,从而将所述隔环13A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盖11A。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隔环13A包括两个所述固定件131A,对称地分布于所述隔环13A外侧,相应地,所述外盖11A具有两所述固定槽120A,对称帝设置于所述外盖11A内侧,各所述固定件131A与各所述固定槽120A相对应,以便于将所述隔环13A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外盖11A内。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盖14A的所述连接件1431A和所述隔环13A的所述固定件131A的都被实施为方形凸起结构,以实现各自的安装,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底盖14A的所述连接件1431A和所述隔环13A的形状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被实施为其它形状,如三角形、梯形等。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两所述连接槽110A和所述固定槽120A均匀的间隔设置于所述外盖11A内,且所述连接槽110A和所述固定槽120A的尺寸相同,其沿所述内盖11A延伸,从而使得所述隔环13A的所述固定件131A和所述底盖14A的所述连接件1431A可以任意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如所述固定槽120A或所述连接槽110A,从而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且降低制造工艺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环绕层214A具有预定厚度,凸出于所述内盖21A外表面。且厚度大于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A高度,从而使得当所述外锁体10A脱离所述内锁体20A时,所述底盖14A不会阻挡所述外锁体10A的相对运动,使得所述外锁体10A可以顺利脱离所述内盖21A。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1A被可分离地固定连接于所述瓶盖2,因此当转动所述外锁体10A时,所述内锁体20A并不转动,因此上述所描述的所述内锁体20A的相关部件的转动,如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和所述第三锁闭凸起24A的相对转动,都是相对于所述外锁体10A的相对转动,而不是相对于所述瓶盖装置1的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所述密码环12A上仅有一个所述标识符1211A是预定密码,也就是所述第一密码口1221A对应的所述标识符1211A。而其余所述标识符12A11A都为非密码,因此对应的所述内盖21A有一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例如,当设置0至9的10个所述标识符,且预定其中的一个数字,比如0为预定密码时,其余的1至9均为非密码。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围绕于所述内盖21A的外表面。

换句话说,所述密码环12A的所述第一密码口121A和所述内盖21A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构成锁闭结构30A。当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被所述密码环12A阻挡时,所述锁闭机构30A处于锁闭状态,从而依赖所述锁闭机构30A的阻挡方式,使得所述外锁体10A不能脱离所述内锁体20A。当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密码口121A的位置对应,且所示第二锁闭凸起23A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密码口122A的位置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能够相对密码环12A而移动穿过所述第一密码口121A,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A能够相对密码环12A而移动穿过所述第二密码口122A,所述锁闭机构30A处于解锁状态。

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锁体20A包括4个所述密码环12A,每所述密码环12A分别在对应的外壁设置10A个所述标识符12A11A,比如设置10A个数字。此时,所述瓶盖密码锁的密码由4位密码组成,且每一位都有10A种可能性,因此,可能的密码组合就是10A4=10A000。也就说,在试探开锁时,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尝试10A000次,才能找到正确的密码,解锁所述瓶盖密码锁。

相应地,所述外锁体10A包括4个所述隔环13A,分别与各所述密码环12A交替的重叠设置。所述内锁体20A的所述内盖21A包括四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且各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位于同一直线形成一列。

多个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与各所述密码环12A相配合构成所述锁闭结构30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环13A与所述密码环12A重叠设置,为所述第一锁闭凸起22A以及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A提供相对转动的空间,另一方面,所述隔环13A将相邻的两所述密码环12A隔开,从而使得所述密码环12A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防止乱码现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述密码环12A和所述隔环14A的数量仅作为举例而并不是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所述密码环12A和所述隔环14A。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20A没有设置所述第二锁闭凸起23,相应地,所述密码环12A没有设置所述第二密码口1222,从而简化所述锁闭机构30A,采用更少的部件达到锁闭的目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