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和仓储的发展,智能化输送设备在仓储和制造业的生产线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在汽车装配线中的线边自动电动工具、自动装配机械手、自动导航小车,以及依据不同车型、不同工位的可升降吊具等。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工位对升降装置的在高度方向的位置精度以及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如汽车装配线中,将汽车车身由内饰线吊装到底盘线,就需要升降装置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吊装过程中不能出现过大的晃动,在物料升起和下降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倾斜。为了增加所述升降装置的稳定性,在一些场合采用了剪叉机构。但这些升降机构有一些缺陷:为了增大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行程,需要采用多个铰接杆串联的剪叉机构,这样造成整个剪叉机构的横向刚度变差,剪叉装置的下端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叉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升降装置的剪叉机构横向稳定性差,下端易于晃动的缺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剪叉装置,包括:
上框架、下框架、至少两个剪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单元包括多个铰接杆组;所述多个铰接杆组包括:上铰接杆组、下铰接杆组以及中铰接杆组;
所述上铰接杆组与所述上框架连接;所述下铰接杆组与所述下框架连接;所述上铰接杆组和所述下铰接杆组由所述中铰接杆组相连;
所述剪叉单元相互平行;在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设定部位连接有连接横杆。
可选的,所述上铰接杆组与所述上框架连接包括:
所述上铰接杆组包括上滑动铰接块;相应的,在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上滑动导轨;所述上滑动铰接块可以沿所述上滑动导轨平动。
可选的,所述下铰接杆组与所述下框架连接包括:
所述下铰接杆组包括下滑动铰接块;相应的,在所述下框架上设置有下滑动导轨;所述下滑动铰接块可以沿所述下滑动导轨平动。
可选的,所述铰接杆组包括内铰接杆和外铰接杆;在所述内铰接杆、所述外铰接杆的中间设定位置均开有通孔;所述内铰接杆和所述外铰接杆在所述通孔处铰接;
在所述内铰接杆、所述外铰接杆的两端设置有铰接支架;相邻的两个所述铰接杆组之间通过所述铰接支架铰接。
可选的,所述铰接杆组包括内铰接杆和外铰接杆;所述在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设定部位连接有连接横杆包括:
在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内铰接杆之间连接有内连接横杆,以及在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外铰接杆之间连接有外连接横杆;
所述内连接横杆位于所述内铰接杆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上;所述外连接横杆位于所述外铰接杆上平面之上和/或下平面之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所述剪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剪叉单元,所述剪叉单元相互平行,在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设定部位连接有连接横杆,由于采用多组剪叉单元,且剪叉单元之间连接有连接横杆,可以显著增加所述剪叉单元的刚度,使所述剪叉单元在使用中稳定性更高。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铰接杆组之间通过铰接支架铰接,使铰接点位于铰接杆或者铰接杆的延长线之外;相邻的所述剪叉单元的外铰接杆之间连接有外连接横杆,所述外连接横杆位于所述外铰接杆上平面之上和/或下平面之下,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使所述剪叉装置在收缩的时候,铰接杆之间留有间隙,不会产生连接横杆与铰接杆之间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剪叉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剪叉单元和连接横杆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框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框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铰接杆组与上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下铰接杆组与下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中内铰接杆与下外铰接杆的连接图;
图8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中外铰接杆与上外铰接杆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剪叉装置,图1是所述剪叉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剪叉单元和连接横杆的立体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介绍所述剪叉装置的结构。
如图所示,所示剪叉装置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第一剪叉单元3、第二剪叉单元4、内连接横杆5、外连接横杆6。
所述上框架1是一个矩形的金属框架,框架的基体由截面为矩形的金属梁连接而成,根据金属梁的材质和生产工艺,这些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
图3是所述上框架1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所述矩形金属框架的中间连接有上加强横梁11,在所述矩形金属框架的上平面上铆接有金属板12,这些上加强横梁11和金属板12不仅起到增加所述金属框架刚度的作用,还可以为一些功能装置提供安装位置;在所述矩形金属框架上平面的四角还布置有4个吊耳13,所述吊耳13在所述上框架1移动和安装的时候起作用;在所述上框架1的金属框架的右边内侧还设置有两个铰链连接上支架14,在所述上加强横梁11的内侧设置有上滑动导轨15。
所述下框架2设置在所述上框架1的下部,两者通过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和所述第二剪叉单元4相连。图4是所述下框架2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所述下框架2与所述上框架1结构类似,所述下框架2的基体亦是由截面为矩形的金属梁连接而成的金属框架,在金属框架的中间设置有两个下加强横梁21,在所述下加强横梁21的内侧设置有下滑动导轨25,在所述下框架2的金属框架的左内侧还设置有两个铰链连接下支架24,两个所述铰链连接下支架24用以分别同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和第二剪叉单元4连接。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剪叉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剪叉单元:第一剪叉单元3和第二剪叉单元4,在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和第二剪叉单元4之间连接有多个内连接横杆5和多个外连接横杆6。所述内连接横杆5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的内铰接杆和第二剪叉单元4的内铰接杆,所述内铰接杆是指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和第二剪叉单元4组成的剪叉单元组中靠内的铰接杆,相应的,靠外的铰接杆称为外铰接杆,所述外连接横杆6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的外铰接杆和第二剪叉单元4的外铰接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剪叉单元3包括相互串联的三个铰接杆组组成:上铰接杆组31、中铰接杆组32、下铰接杆组33。
所述上铰接杆组31包括上内铰接杆311、上外铰接杆312和上滑动铰接块313,所述上滑动铰接块313与所述上外铰接杆312的上端部铰接,所述上内铰接杆311与上外铰接杆312在中部位置开有通孔,带有阶梯轴的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螺母紧固,将所述上内铰接杆311与上外铰接杆312连接起来。
所述上铰接杆组31与所述上框架1连接,图5是所述上铰接杆组31与所述上框架1的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上内铰接杆311的上端焊接有连接臂3111,所述连接臂3111与所述上框架1的矩形框架内侧面的铰链连接上支架14铰接;所述上滑动铰接块313与所述上加强梁11侧面的上滑动导轨15连接,所述上滑动铰接块313可以沿所述上滑动导轨15平动。
同样的,所述下铰接杆组33包括下内铰接杆331、下外铰接杆332和下滑动铰接块333,下内铰接杆331与下外铰接杆332在中部通过螺栓铰接,所述下滑动铰接块333与所述下外铰接杆332的下端部铰接。图6是所述下铰接杆组33与所述下框架2的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下内铰接杆331的下端与所述下框架2的矩形框架内侧面的铰链连接下支架24铰接;所述下滑动铰接块333与所述下加强梁21侧面的下滑动导轨25连接,所述下滑动铰接块333可以沿所述下滑动导轨25平动。
所述中铰接杆组32连接在所述上铰接杆组31和所述下铰接杆组33之间。
所述中铰接杆组32包括中内铰接杆321和中外铰接杆322,所述中内铰接杆321和中外铰接杆322在中部通过螺栓铰接,所述中内铰接杆321的下端通过铰接支架34(见图7)与所述下外铰接杆332铰接,所述中外铰接杆322的上端通过铰接支架35(见图8)与所述上外铰接杆312的上端铰接。
图7是所述中内铰接杆321与所述下外铰接杆332的连接图,如图7所示,中内铰接杆321与内连接横梁51连接,在所述内连接横梁51的端部焊接有连接臂511;在所述下外铰接杆332的端部焊接有铰接支架34,在所述铰接支架34上开有铰接孔,铰接孔的中心线与所述下外铰接杆332的上端面有一段距离a,铰接孔的中心线到所述中内铰接杆321的下端面的距离为b,a+b大于外连接横梁61的厚度,使得当所述剪叉装置处在收缩位置时,所述外连接横梁61不会与所述中内铰接杆321干涉。
图8是所述中外铰接杆322与所述上外铰接杆312的连接图,如图8所示,
在所述中外铰接杆322的下端中部设置有连接臂512,所述连接臂512上开有铰接孔,铰接孔的中心线到所述中外铰接杆322的下平面距离为c;在所述上外铰接杆312的下端部设置有铰接支架3121,所述铰接支架3121上开有铰接孔,铰接孔的中心线到所述上外铰接杆312的上平面距离为d,c+d大于外连接梁62和外连接梁63的厚度,这样,当所述剪叉装置处在收缩位置时,外连接横梁不会与所述中外铰接杆322、所述上外铰接杆312产生干涉。
第二剪叉单元4与第一剪叉单元3的结构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剪叉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剪叉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相互平行的剪叉单元连接上、下框架。此外,两个剪叉单元还可以相互呈一定的角度,如相互垂直,分别与上、下框架连接。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