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梯绞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99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梯绞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梯绞车,用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上有一些情况下会使用到软梯绞车,例如领航员软梯绞车等。软梯绞车由于其起到的作用要求收放方便即可。

现有的软梯绞车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转轴1、固定在转轴两端的圆盘2、安装两个圆盘的两个平行支架3及与两个平行支架相连的连杆4,软梯卷绕后,软梯5及上面的踏板6置于转轴1及连杆4之间。由于在软梯绞车两侧一般会放置绞缸和孔等结构,使软梯绞车的结构空间受到限制,软梯绞车上往往存放不了全部的软梯5,需要有部分软梯堆在平台7上,如图2及图3所示。但是万一操作不当,会导致太多的软梯5卷入绞车内,则软梯上的踏板6极有可能被卡在上层甲板的结构之间,导致软梯5难以释放,需要靠人工加工具一点点的拉出来,造成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软梯绞车存在的过多软梯卷入绞车内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软梯绞车,该软梯绞车具有一止档装置,通过止档装置可以限制过多踏板卷入到绞车内,有效防止软梯卡在船体结构里面,且便于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梯绞车,包括转轴、固定在转轴两端的圆盘、安装两个圆盘的两个平行支架及与两个平行支架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与转轴平行设置,所述两个平行支架上设有止档装置,所述止档装置由连接轴、螺母及两个支架相对应的位置上的长孔组成,所述连接轴两端置于长孔内且可在长孔内移动,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架上,所述长孔置于连接轴与连杆之间的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平行支架上设有两个平行杆。

进一步地,所述长孔为细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长孔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安装在支架两端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平行支架置于两个圆盘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梯绞车上增加一个止挡装置,可以有效限制过多的软梯上踏板卷入绞车,防止软梯卡在船体结构里面。可以有效防止踏板卡在了止挡装置里导致释放困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及使用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软梯绞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软梯绞车使用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软梯绞车使用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梯绞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软梯绞车使用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软梯绞车使用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软梯卷绕时止档装置在正常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软梯卷绕时止档装置在松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梯绞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梯绞车,包括转轴1、圆盘2、平行支架3、连杆4及止档装置10。

所述转轴1的两端固定在圆盘2上,并可使转轴1进行转动。所述圆盘2安装在两个平行支架3上,所述平行支架3上设有两个平行杆结构,两个平行杆置于两个圆盘2的外侧。

在两个平行杆之间相连有连杆4,所述连杆4与转轴1平行设置,

所述两个平行支架上设有止档装置10,所述止档装置10由连接轴11、螺母12及长孔13组成。

所述长孔13设置在两个平行杆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连接轴11两端置于长孔13内且可在长孔13内移动,并通过螺母12固定在支架上,该螺母12安装在支架两端的外侧,所述长孔13置于连接轴11与连杆4之间的平行杆上。具体地说,连接轴11在长孔13内移动到相应位置后用螺母12锁紧固定在两平行支架3上,当软梯5需要放松时,松开螺母12,使连接轴11在长孔13内的位置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再用螺母12固定,从而把软梯5进入软梯绞车的长度进行了限制。

所述长孔13可以为细长结构,也可以为椭圆形结构。

如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梯绞车上增加一个止挡装置10,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松开止挡装置10两边的螺母12,将止挡装置10顺着长孔拉到远端,这样卡住的踏板6就会松开,软梯5可以释放。这样也可以有效限制过多的软梯上踏板卷入绞车,使软梯不至于卡在船体结构里面。可以有效防止踏板卡在了止挡装置里导致释放困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及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