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手机的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手机;手机在出厂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测试,特别是手机正反两面加工测试的问题。传统的方法是人工进行翻转后,再传送到手机的下一步流程,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不适合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结合手机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的可翻转设备,从而满足手机全自动双面测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效率低,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的手机翻转设备。
一种手机翻转设备,包括用来支撑整个设备的支撑架及放置手机的流水盘在流水盘上方设置有夹持手机并实现手机翻转的夹取装置,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夹紧取放手机的夹持气缸、分别从两侧夹持手机的两条夹持臂、分别安装于两夹持臂下部的第一夹持头及第二夹持头,第一夹持头与夹持臂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第二夹持头与夹持臂之间为可相对夹持臂灵活转动的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取装置通过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板与一固定于支撑架上提升气缸实现上下移动,在夹取装置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一固定夹持气缸的承接板,在承接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在流水盘下方的设置有将手机从流水盘上向上顶起的顶起装置,该顶起装置包括一固定于支撑架上的顶起气缸以及安装于顶起气缸活塞杆上的托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翻转设备解决了人工翻转效率低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可有效并全自动的完成手机的翻转工作,便于手机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手机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流水盘为可同时承载两部手机,因此所设计的各机构均为可同时实现两部手机翻转的两组机构。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施例中手机翻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及夹持装置的平面示意图。一种手机翻转设备,包括用来支撑整个设备的支撑架1及放置手机的流水盘2;在流水盘2上方设置有夹持手机并实现手机翻转的夹取装置4,夹取装置4包括夹紧取放手机的夹持气缸41、分别从两侧夹持手机的两条夹持臂42、分别安装于两夹持臂42下部的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通过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的夹持作用,达到将手机夹紧取放的目的;夹持气缸41通过控制两条夹持臂42之间的距离长度,当夹持手机时,缩短两条夹持臂42的距离长度,夹紧作用增大,从而夹紧手机;当取放手机时,加大两条夹持臂42的距离长度,夹持作用减小,手机放置回流水盘上。
第一夹持头43与夹持臂42之间设置有旋转气缸7,旋转气缸7用于将手机翻转;第二夹持头44与夹持臂42之间为可相对夹持臂42灵活转动的活动连接。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相对夹持臂均可灵活转动,通过旋转气缸7,可将夹紧于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的手机进行翻转。
请继续参阅图1,为了更好的将手机进行翻转,固定于支撑架1上并与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板51连接的提升气缸6,提升气缸6可将夹取装置4上下移动。夹紧手机后,通过提升气缸6将夹取装置4提升一定的高度,即将夹紧的手机提升一定的高度,从而获得手机翻转时所需要的空间,避免手机翻转过程中,触碰到其他机构而导致的手机损坏或者设备损坏。
为了增强手机在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夹取装置4与连接板51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包括一固定夹持气缸的承接板52,在承接板52与连接板5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增强稳定性,避免手机掉落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手机翻转的自动化,在流水盘2下方设置有将手机从流水盘2上向上顶起的顶起装置3,该顶起装置3包括一固定于支撑架1上的顶起气缸31、以及安装于顶起气缸7活塞杆上的托盘32。优选的,托盘32与流水盘32形状及大小一致。通过顶起气缸7的作用,托盘32将放置于流水盘2的手机顶起至与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同一高度。
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更好的使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转动,两转轴45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头43的中部及第二夹持头44的中部,在旋转气缸7的作用下,转轴45带动第一夹持头43转动,从而带动手机翻转。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头43及第二夹持头44与转轴45可拆卸连接,即将夹持头设置成可拆卸式接头,方便夹持头的清洗和更换,从而更好的保证不同手机的翻转工作,所述手机翻转设备更加实用。
具体的,顶起装置3将放置手机的流水盘2顶起,然后夹取装置4将手机夹紧,提升气缸6将夹取装置4抬高至一定高度,旋转气缸7带动手机翻转。该手机翻转设备解决了人工翻转效率低的问题,并且操作便捷,可有效并全自动的完成手机的翻转工作,便于手机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