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479阅读:1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车装卸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货卸货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带在国内外的运输行业中得到很大的应用,但据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的传送装置直接依附于大型车辆上,与车辆本身构成一个整体。也正因为如此,不仅使货运车辆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装货卸货这方面的问题而严重阻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还造成物流货运车辆在人力成本上的投资过大,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解决装货卸货过程中人力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在货车的车厢内下部设有下分离板,所述的下分离板与车厢底面之间的夹层为下隔层,在所述下隔层内设有传送带装置;所述的下隔层两侧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内侧的承载支架和驱动装置,在所述的承载支架两侧固定有向两侧凸起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的传送带装置承载支架前端连接前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包括左、右支撑柱及前挡板,所述左、右支撑柱的两端与承载支架和前挡板轴连接;在所述的下隔层出口处下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传送带装置位于车厢下隔层内时,所述前挡板旋转至竖直并卡设于安装槽内,所述的传送带装置从车厢内拉出时,所述前挡板旋转平放于地面起支撑作用;所述货车的车厢内上部设有上分离板,所述上分离板与车厢顶壁之间的夹层为上隔层,在所述的上隔层内设有可抽拉的雨棚,所述雨棚包括外侧的防雨布和防雨布内的雨棚骨架。

所述的传送带装置承载支架后端连接后支撑架,所述的后支撑架包括左、右连接柱及移动块,所述左、右连接柱的两端与承载支架和移动块轴连接。

所述的下隔层两侧壁设有移动块滑动的第三滑槽。

所述的下隔层出口处上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设于第三滑槽的末端。

所述上隔层内两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雨棚骨架两侧设有向两侧凸起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所述上隔层出口上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雨棚骨架末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雨棚滑出时,所述限位块卡在第二限位凸台处。

所述雨棚侧面设有支撑斜杆可挂于货车车厢侧壁上。

所述的传送带装置后端连接第一伸缩杆。

所述的雨棚后端连接第二伸缩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通过传送带实现机械化的装货卸货,极大的减少物流中人力资源所占的比重,使物流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不仅可以促进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更可以使大型车辆的运输功能和运输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下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上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传送带的货车装卸装置,在货车的车厢1内下部设有下分离板2,所述的下分离板2与车厢底面之间的夹层为下隔层3,在所述下隔层3内设有传送带装置4;所述的下隔层两侧面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的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内侧的承载支架和驱动装置,在所述的承载支架两侧固定有向两侧凸起的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可在第一滑槽5内滑动;所述的传送带装置承载支架前端连接前支撑架7,所述前支撑架7包括左、右支撑柱及前挡板8,所述左、右支撑柱的两端与承载支架和前挡板8轴连接;在所述的下隔层出口处下侧设有安装槽9,所述传送带装置位于车厢下隔层内时,所述前挡板8旋转至竖直并卡设于安装槽9内,所述的传送带装置从车厢内拉出时,所述前挡板8旋转平放于地面起支撑作用;所述货车的车厢内上部设有上分离板10,所述上分离板10与车厢顶壁之间的夹层为上隔层11,在所述的上隔层11内设有可抽拉的雨棚12,所述雨棚12包括外侧的防雨布和防雨布内的雨棚骨架。

所述的传送带装置承载支架后端连接后支撑架13,所述的后支撑架13包括左、右连接柱及移动块14,所述左、右连接柱的两端与承载支架和移动块14轴连接。所述的下隔层两侧壁设有移动块14滑动的第三滑槽15。

所述的下隔层出口处上侧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6,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6设于第三滑槽15的末端。所述的传送带装置后端连接第一伸缩杆17。

所述上隔层内两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18,所述的雨棚骨架两侧设有向两侧凸起的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可在第二滑槽18内滑动。所述上隔层出口上侧设有第二限位凸台21,所述雨棚骨架末端设有限位块20,所述雨棚滑出时,所述限位块20卡在第二限位凸台21处。所述的雨棚后端连接第二伸缩杆22。所述雨棚侧面设有支撑斜杆23可挂于货车车厢侧壁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