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382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



背景技术:

同时冲压两件工件的冲压生产线上,现有的上料机占地面积大,并且需要两人同时上料,造成人力成本的浪费;而且在对不同产品进行冲压时还需要更换治具,造成物力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节省人力及物力成本的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层传送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的下层传送机构,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用于调整工件位置的矫正机构;所述上层传送机构位于所述下层传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矫正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处的上矫正机构,以及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处的下矫正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由于采用上/下两层设置传送机构,使得占地面积小,只需一个人将两种工件分别放置在上/下层传送机构上即可,节省了人力;同时,在上/下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处均设有矫正工件位置的机构,方便后续的冲压流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上/下层传送机构传送的工件进行位置上的矫正,所述上矫正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下方的第一顶升组件,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传送方向前端的第一限位块,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上方的第一挡板,以及与第一挡板相对设置的第一矫正气缸;第一挡板与第一矫正气缸所在的直线与上层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下矫正机构包括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下方的第二顶升组件,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传送方向前端的第二限位块,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上方的第二挡板,以及与第二挡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矫正气缸;第二挡板与第二矫正气缸所在的直线与下层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矫正气缸和第二矫正气缸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上/下层传送机构上的工件顶起来,以便第一矫正气缸/第二矫正气缸对其位置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包括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顶升气缸,以及与第一顶升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工件顶板;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包括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顶升气缸,以及与第二顶升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工件顶板。

进一步的,在第一顶升气缸和第二顶升气缸向上顶工件的过程中,为了能尽量保证工件是被竖直向上顶,所述机架上设有对第一顶升气缸的活塞杆限位的第一限位杆,以及对第二顶升气缸的活塞杆限位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工件顶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工件顶板通过该通孔套设在第一限位杆上;所述第二工件顶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工件顶板通过该通孔套设在第二限位杆上。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两种工件进行传送,所述上层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主动轮,以及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一主动轮带传动的第一从动轮;所述下层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轮,以及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二主动轮带传动的第二从动轮。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工件从第一同步带或第二同步带上滑落,同时也为了防止将两种工件放错位置,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工件挡板,相邻两个工件挡板之间形成工件放置槽。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各个零部件安装设定的流程进行工作,还包括分别与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顶升气缸、第二顶升气缸、第一矫正气缸和第二矫正气缸电连接的控制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具体实施例中的上层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第一伺服电机)。

10 机架 20 上层传送机构

21 第一主动轮 22 第一同步带

23 第一从动轮 30 下层传送机构

31 第二同步带 32 第二从动轮

40 上矫正机构 41 第一顶升组件

411 第一顶升气缸 412 第一工件顶板

413 第一限位杆 42 第一限位块

43 第一挡板 44 第一矫正气缸

50 下矫正机构 51 第二顶升组件

511 第二工件顶板 52 第二限位块

53 第二挡板 54 第二矫正气缸

60 工件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上层传送机构20,设置在机架10上的下层传送机构30,设置在机架10上的用于调整工件位置的矫正机构,以及与上层传送机构20、下层传送机构30和矫正机构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上层传送机构20与下层传送机构30为相同结构,且上层传送机构20位于下层传送机构30的上方;矫正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20的出料端处的上矫正机构40,以及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30的出料端处的下矫正机构50;上矫正机构40与下矫正机构50为相同结构。上矫正机构40与下矫正机构50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两种工件同步传送到出料端处,只需一个人将两种工件分别放置在上/下层传送机构上即可,大大节省了人力;上矫正机构40和下矫正机构50分别将两种工件进行位置矫正,以便后续的冲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如图1所示,上矫正机构40包括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20下方的第一顶升组件41,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20传送方向前端的第一限位块42,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20上方的第一挡板43,以及与第一挡板43相对设置的第一矫正气缸44;第一挡板43与第一矫正气缸44所在的直线与上层传送机构20的传送方向垂直;下矫正机构50包括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30下方的第二顶升组件51,设置在下层传送机构30传送方向前端的第二限位块52,设置在上层传送机构20上方的第二挡板53,以及与第二挡板相对设置的第二矫正气缸54;第二挡板53与第二矫正气缸54所在的直线与下层传送机构30的传送方向垂直;第一限位块42、第二限位块52、第一挡板43、第二挡53、第一矫正气缸44和第二矫正气缸54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上矫正机构40为例,当上层传送机构20将一种工件传送到出料端处时,第一顶升组件41将工件向上顶升,接着第一矫正气缸44的活塞杆前推,将工件顶触到第一限位块42和第一挡板43,在三面位置固定下,实现对工件的定位;下矫正机构50的工作原理与上矫正机构40的工作原理一样。

如图2所示,第一顶升组件41和第二顶升组件51为相同结构;第一顶升组件41包括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顶升气缸411,以及与第一顶升气缸41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工件顶板412;第二顶升组件51包括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顶升气缸(图中未示出),以及与第二顶升气缸(图中未示出)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工件顶板511;机架10上设有对第一顶升气缸411的活塞杆限位的第一限位杆413,以及对第二顶升气缸的活塞杆限位的第二限位杆(图中未示出);第一工件顶板412上设有通孔,第一工件顶板412通过该通孔套设在第一限位杆413上;第二工件顶板上设有通孔,第二工件顶板通过该通孔套设在第二限位杆上;第一顶升组件41为例,第一顶升气缸41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顶,带动第一工件顶板412竖直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将上层传送机构20处理端处的工件顶升到第一矫正气缸44的工作位置处,方便后续的位置矫正;第二顶升组件51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顶升组件41的工作原理一样。

如图3所示,上层传送机构20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两个与第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主动轮21,以及两个通过第一同步带22与第一主动轮21带传动的第一从动轮23;下层传送机构30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图中未示出),两个与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轮(图中未示出),以及两个通过第二同步带31与第二主动轮带传动的第二从动轮32;第一同步带22和第二同步带31的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工件挡板60,相邻两个工件挡板60之间形成工件放置槽,防止工件从第一同步带22或第二同步带31上滑落,同时由于第一同步带22和第二同步带31外表面上的固定工件放置槽的尺寸不同,防止了将两种工件放错位置。

综上所述,上述结构的双层式自动供料设备,能够非常简单地实现对两种工件的传送,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也方便,为企业节省了人力及物力成本。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