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08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抱索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



背景技术:

索道运输作业中,常需要使行走于缆索上的起重跑车停止不动,以便于起吊重物。目前让跑车止动的方法,通常是在跑车上安装抱索装置。跑车抱索装置按驱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手动式、电磁式和液压式三种。手动式是最原始的抱索止动方式,需要人力手动操作,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电磁式是靠电磁线圈的吸力驱动抱索装置进行止动,需要跑车配置强电系统,且要消耗较大的电能,故只适用于靠近电源且便于接电的场合;液压式靠液压力驱动抱索装置止动,现有液压式抱索装置要求跑车配备较高功率的电力和液压系统,且当电力或者液压力不足时会使止动失效,工作不可靠,不适用于自带电力和液压系统的野外作业跑车。因此,像现有的电磁式和液压式抱索装置由于需要额外配置电力或高压液压动力,从而导致装备复杂、容易失效且适用性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从而克服现有的电磁式或液压式抱索装置需额外配置电力或高压液压动力,从而导致装备复杂、容易失效且适用性差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中,包括:跑车车身;行走轮,所述跑车车身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该行走轮;制动蹄,所述跑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该制动蹄,两个该制动蹄的正面之间形成一缆索通道;两个该制动蹄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前后移动,且两个该制动蹄还能够在所述跑车车身上进行左右移动;每个该制动蹄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呈“V”状的滑槽;两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滑槽,且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与位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所述滑槽一一对正;加压滚轮,所述跑车车身上在与每个所述滑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该加压滚轮,且所述滑槽的槽底呈半径与该加压滚轮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蹄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对缆索进行抱合或松开。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制动蹄的背面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一个所述滑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动蹄抱合机构包括:制动臂,两个该制动臂的下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蹄上;连杆,其两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臂上;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制动臂进行相向或相背摆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制动臂的下端各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蹄的中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其两端各与一个所述制动臂的上端连接;以及液压伸缩油缸,其缸体铰接于一个所述制动臂上,且该液压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头铰接于另一个所述制动臂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制动臂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拉钩,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各与一个所述拉钩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伸缩油缸位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连杆之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跑车车身上于每个所述加压滚轮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护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当跑车需要止动(静止于缆索上)进行起重作业时,跑车自带液压系统(其液压动力源由跑车行走轮通过链传动提供)只需向其制动蹄抱合机构中的液压伸缩油缸提供较小的液压力使两个制动蹄对缆索实现初步夹紧(抱合)即可,而进一步夹紧缆索足以使跑车止动的夹紧力则由加压滚轮与“V”状的滑槽相配合产生的楔子效应提供。即在起重牵引力的作用下,跑车车身带着车身上的加压滚轮沿制动蹄背面的楔形斜面滚动,在加压滚轮与“V”状的滑槽相配合产生的楔子效应作用下,迫使两个制动蹄相向平行移动,从而进一步增加制动蹄对缆索的夹紧力,直到缆索完全被夹紧。由于加压滚轮始终无法越过制动蹄的楔形斜面,从而使跑车得以止动。因跑车对缆索进行抱紧所需的实际止动夹紧力主要由负载牵引索对跑车车身的拉力来提供,故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需要液压原动力小。

2、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其两个制动蹄均能左右移动,且设置有一一对正的滑槽,通过滑槽的楔形斜面与加压滚轮形成楔子效应,使制动蹄能够相向平行移动,从而能够均匀地对缆索提供夹紧力,以进一步提高抱索止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便于制造和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制动蹄松开缆索时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蹄抱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蹄初步抱合缆索且加压滚轮未向制动蹄加压时的俯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跑车车身;2-行走轮;3-制动蹄;4-滑槽,41-楔形斜面,42-凹圆弧面;5-加压滚轮;6-制动蹄抱合机构,61-制动臂,62-连杆,63-复位弹簧,64-液压伸缩油缸;7-缆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的结构示意图,该起重缆索跑车止动器包括跑车车身1、行走轮2、制动蹄3、加压滚轮5以及制动蹄抱合机构6,参考图1和图3,以跑车车身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并以跑车车身1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跑车车身1的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行走轮2,行走轮2通过行走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跑车车身1上。缆索7通过行走轮2承托跑车车身1,使跑车车身1能在缆索7上行走。

继续参考图1和图3,跑车车身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制动蹄3。两个制动蹄3位于两个行走轮2之间,每个制动蹄3面向另一个制动蹄3的一面为正面,则相反的面为背面。两个制动蹄3的正面之间留有空隙以相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一缆索通道。跑车车身1经过缆索7时,在两个行走轮2的引导和限位下保持缆索7容纳于缆索通道内。两个制动蹄3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且两个个制动蹄3还能够在跑车车身1上进行左右移动,以能够改变两个制动蹄3的正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对缆索7的抱合或分离。每个制动蹄3可直接活动放置在跑车车身1内并由跑车车身1的壳体限制其上下运动,从而使制动蹄3只能在跑车车身1内进行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也可以是使两个制动蹄3各以能够前后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一个滑轨上,每个滑轨又以能够左右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

继续参考图1和图3,两个制动蹄3的背面均凹设有至少一个由两个楔形斜面41组成的呈“V”状的滑槽4,跑车车身1上在与每个滑槽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加压滚轮5,加压滚轮5通过滚轮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跑车车身1上,滚轮轴固定在跑车车身1上,且跑车车身1上于每个加压滚轮5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护板。参考图1,当两个制动蹄3处于松开缆索的状态时,加压滚轮5位于对应的滑槽4的槽底。参考图3,优选地,滑槽4的槽底呈半径与加压滚轮5的半径相同的凹圆弧状,即滑槽4由一个位于槽底的凹圆弧面42和两个对称分布于凹圆弧面42的两侧的楔形斜面41组成,凹圆弧面42用于在松开缆索7时容纳加压滚轮5,以使加压滚轮5稳定地位于滑槽4的槽底,从而使两个制动蹄3之间的距离保持在最大位置。优选地,两个制动蹄3的背面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滑槽4,且位于其中一个制动蹄3的背面的滑槽4与位于另一个制动蹄3的背面的滑槽4一一对正,从而能够从左右两侧同时均匀地对缆索7提供夹紧力,以进一步提高跑车抱索止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制动蹄3的背面的前部和后部各设置有一个滑槽4,以使四个滑槽4以围成长方形状来分布。

继续参考图1,制动蹄抱合机构6用于驱动两个制动蹄3对缆索7进行初步抱合或松开。制动蹄抱合机构6通过驱动两个制动蹄3相向平行移动来对缆索7施加一定力度的初夹紧力,或者通过驱动两个制动蹄3相背移动以松开缆索7。参考图2,优选地,制动蹄抱合机构6包括制动臂61、连杆62以及驱动机构,两个制动臂61的下端各铰接于一个制动蹄3的中间,连杆62的两端各铰接于一个制动臂61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制动臂61进行相向或相背摆动。由于两个制动臂61之间设置有连杆62,从而在两个制动臂61进行相向或相背摆动时,两个制动臂61各绕着连杆62的一端摆动便能控制两个制动蹄3进行相向或相背平行移动,以实现对缆索7的抱合或分离。进一步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63和液压伸缩油缸64,复位弹簧63的两端各与一个制动臂61连接,液压伸缩油缸64的缸体铰接于一个制动臂61上,且液压伸缩油缸64的活塞杆头铰接于另一个制动臂61上。当液压伸缩油缸64的油腔进油时,其活塞杆伸出,两个制动臂61驱动两个制动蹄3进行相向平行移动,从而抱合缆索7,而当液压伸缩油缸64的油腔回油时,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液压伸缩油缸64收回活塞杆,两个制动臂61驱动两个制动蹄3进行相背移动,从而与缆索7脱离。复位弹簧63的两端可以各与一个制动臂61的上端连接,以设置于两个制动臂61的顶部。两个制动臂61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拉钩,复位弹簧63的两端各与一个拉钩连接,从而便于拆卸和安装。优选地,液压伸缩油缸64位于复位弹簧63和连杆62之间,当液压伸缩油缸64的活塞杆伸出时,两个制动臂61带动两个制动蹄3相向平行移动以对缆索7施加初步抱紧力,反之,则使两个制动蹄3与缆索7分开。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蹄抱合机构6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便于制造和维护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跑车在缆索7上行走时,参考图1,液压伸缩油缸64处在回油状态,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两个制动蹄3保持在松开缆索7的位置,每个加压滚轮5均嵌入于对应的制动蹄3背面的滑槽4的凹圆弧面42内,从而使制动蹄3受到加压滚轮5的约束而不能随意移动。

当跑车需要止动起吊重物时,参考图3,令液压油进入液压伸缩油缸64的无杆腔,使液压伸缩油缸64的活塞杆伸出以推动制动臂61,两个制动臂61以连杆62为支点驱动两个制动蹄3相向平行移动以抱合缆索7,并初步夹紧缆索7,且使每个加压滚轮5脱离对应的滑槽4的凹圆弧面42。起重时,跑车将在与重物连接的牵引索拉力作用下沿缆索7产生位移,使制动蹄3通过楔形斜面41与加压滚轮5保持接触,跑车车身1上的每个加压滚轮5将沿着制动蹄3背面的对应的滑槽4的楔形斜面41滚动,在滑槽4的楔形斜面41与加压滚轮5产生的楔子效应的作用下,制动蹄3被加压滚轮5进一步压向缆索7,以进一步提高两个制动蹄3对缆索7的夹紧力,直到两个制动蹄3无法再相对缆索7移动,便可使跑车车身1对缆索7进行抱死止动。显然,由于楔子效应的作用,跑车车身1受到的起重牵引力越大,制动蹄3获得的夹紧力也越大,最终保证了跑车车身1在起重过程中能静止固定于缆索7上。

当跑车起吊重物完毕需要行走时,先使液压伸缩油缸64回油,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使制动蹄3与缆索7有分离的趋势,再通过牵引索让跑车稍作反向运动,使跑车车身1上的每个加压滚轮5退出对应的滑槽4的楔形斜面41并重新嵌入对应的滑槽4的凹圆弧面42中,从而使制动蹄3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与缆索7完全分离。至此,跑车的止动被解除即可进入自由行走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蹄抱合机构6只需使两个制动蹄3对缆索7实现初步夹紧即可,当跑车起重作业时,初步夹紧力不足以抱紧缆索7,在起重牵引力的作用下,跑车车身1带着固定在车身上的加压滚轮5沿制动蹄3背面的“V”状滑槽4的楔形斜面41滚动,由于加压滚轮5与滑槽4的配合作用产生楔子效应,从而使制动蹄3对缆索7的压力增大,以进一步夹紧缆索7,直到缆索7完全被夹紧。由于对缆索7进行抱紧所需的实际止动夹紧力主要由负载牵引索对跑车车身的拉力来提供,故其所需液压原动力小,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安全可靠,且适用性强。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