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仓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5036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仓水泥输送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水泥仓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仓是建筑混凝土搅拌站等领域中经常用到的重要设备,它是一种封闭式的罐体,能够存储大量的散装水泥,现有技术在向水泥仓内打入散装水泥时,均是通过一根伸入到水泥仓顶部的进料管道进行,当散装水泥不断地被打入到水泥仓内时,水泥仓内的气压将大于仓外的气压,这时将有部分空气从水泥仓顶部的开口处散发出去,由于现有技术的水泥仓顶部只设有一个盖体,没有除尘的作用,所以这部分空气往往会带走部分处于悬浮状态的水泥,不仅造成了水泥的浪费,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

有技术提出了在水泥仓内设置干法过滤装置,通过过滤装置达到减少水泥粉尘飘散的问题,如专利号为“CN104528214A”的名为“一种水泥仓的防尘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一种带有干法过滤结构的水泥仓。该专利的防尘装置包括水泥仓、水泥仓盖、进料管、水泥仓除尘器和设置在水泥仓内部上方的挡尘板,挡尘板为锥形薄壁型结构,挡尘板下方设置有直径为20cm的对流孔,水泥仓盖和挡尘板形成锥形空腔,水泥仓除尘器通过导管与锥形空腔连通,水泥仓除尘器设置在安装地面,水泥进料管连通在挡尘板下方。该装置通过锥形的挡尘板能够大幅度降低进入到水泥仓内的粉尘散逸到水泥仓外,但是由于干法过滤的方式效率低下,只能减少粉尘的散逸,不能完全消除粉尘的散逸,还是存在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泥仓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泥仓防尘装置,包括设置于水泥仓上的进料管和排气管;所述的进料管包括与水泥仓仓内空间连通的出口端以及通过软管与水泥罐车连通的进口端;所述的排气管的上端与水泥仓仓内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管的下端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除尘桶;所述的除尘桶为上端开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的圆筒结构,除尘桶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的下端连通有莲蓬头;所述的莲蓬头位于除尘桶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尘桶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莲蓬头位于过滤网的下方,进水管穿过过滤网与莲蓬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莲蓬头与过滤网位于排气管出口下端的上方;所述的排气管下端穿过过滤网和莲蓬头悬置于除尘桶的出水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在排气管的出口下端设置喷淋装置,通过湿法过滤的方式去除掉排出空气中的水泥粉尘,避免了粉尘污染环境的问题,湿法除尘的效率更高;

2、本发明通过在除尘桶的上端开口处设置过滤网,能够有效去除掉从除尘桶上端开口处排出的气体中的水泥粉尘,提高了粉尘去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湿法除尘结构,能够高效的去除掉水泥输送过程中排出气体中的水泥粉尘,且除尘装置制作、安装简单,成本低,市场应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泥罐车,2—软管,3—进料管,4—水泥仓,5—排气管,6—支架,7—除尘桶,8—过滤网,9—莲蓬头,10—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水泥仓防尘装置,包括设置于水泥仓4上的进料管3和排气管5,进料管3为固定在水泥仓4外侧侧壁上的管道,排气管5为通过支架6固定在水泥仓4外侧侧壁上的排气管道结构。本实施例的水泥仓上端封口,进料管3好排气管5的上端穿过水泥仓4的上端与水泥仓4的仓内空间连通。

进料管3的进口端即下端通过连接软管2与水泥罐车1连通,水泥罐车1内的水泥通过高压设备将水泥泵入到水泥仓4。水泥泵入水泥仓4内的过程中,水泥仓4内的气压增大,为了避免气压太大对水泥仓产生破坏作用,本实施例通过排气管5来进行排气。

水泥仓4内的排气带有大量的水泥粉尘,水泥粉尘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本实施例在排气管5的出口端即下端设置有喷淋装置。

喷淋装置包括除尘桶7,除尘桶7为上端开口、下端设置有出水口的圆筒结构,除尘桶7上端设置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的下端连通有莲蓬头9,莲蓬头9位于除尘桶7内。

除尘桶7上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8,莲蓬头9位于过滤网8的下方,进水管10穿过过滤网8与莲蓬头9连通。

莲蓬头9与过滤网8位于排气管5出口下端的上方,排气管5下端穿过过滤网8和莲蓬头9悬置于除尘桶7的出水口的上方。

使用时,通过连接软管2连接进料管3和水泥罐车1,水泥罐车1开始向水泥仓4内泵入水泥,气体通过排气管5进入到除尘桶7中,进水管10向莲蓬头9内通入水,莲蓬头9向排入到除尘桶7中的气体喷洒水,含有粉尘的气体中的粉尘与水混合落入到除尘桶7中,通过出水口排放到除尘桶7外进行综合收集。

一部分气体往上行,通过除尘桶7上端开口处的过滤网8进行过滤,气体中的粉尘过滤完之后排放到大气中,完成整个排放气体的除尘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